費耶阿本德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4 09:14:00

導語:費耶阿本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費耶阿本德研究論文

摘要費耶阿本德是歷史主義科學哲學家。他的很多觀點迎合了作為“美國精神”象征的實用主義。因而,他受到羅蒂等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的贊賞和肯定。

關鍵詞費耶阿本德;實用主義;后現代

保羅·費耶阿本德(PaulFeyerabend,1924~1994)是當代美國著名的科學哲學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實用主義經歷了繁榮與蕭條后的復興時期。他從來不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但他倡導的“怎么都行”、“告別理性”、“反對科學沙文主義”、“無政府主義認識論”等觀點與實用主義弘揚的“工具主義”、“后現代主義”、“關注人類幸福”如出一轍。

一、實用主義及費耶阿本德的哲學

自從皮爾士以來,實用主義就被認為是現代西方哲學中工具主義一派的主要方法。經過詹姆士、杜威推廣以后,對當代西方科學主義哲學,尤其是對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皮爾士認為,要弄清楚概念或者觀念的意義,就要看它的實際效果。概念的意義就在于與之相關的可以設想的全部實際效果。“考慮一下我們認為我們的概念的客體具有一些什么樣的效果——這些效果是可以設想為具有實際意義的。這樣,我們關于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們關于這種客體的全部概念。”也就是說,一個觀念的全部意義在于該觀念在人生行為上產生的效果。承認某種觀念時有什么效果,不承認它時又有什么效果,這就是這個概念的全部意義。世界在我們的眼中,不過是一種“圖畫”而已。我們愿意怎么畫就怎么畫,想怎么描述就怎么描述。杜威認為實用主義是一種實踐的、行動的哲學。他把實用主義歸結為一種方法論,并自稱工具主義。

進入后現代社會,一切都以是否“有用”為準,有用就是價值,這一認識被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過去“哲學一思辨”的知識模式,逐漸變為“技術一實用”的工具。羅蒂的“小寫的哲學”就是新實用主義,他扭轉了哲學的根本任務,認為哲學的目的不在于“摹寫實在”,而在于“應付環境”。新實用主義堅持真理的主觀性、相對性原則,以實際的效果之有用為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不再具有一種本質的東西,其意義在于“有用性”。因此,新實用主義也就具有了反本質的特征。同時,新實用主義者則主張把人類幸福作為追求的目標,以政治的民主的多樣性來替代以往的哲學問題。羅蒂說:“作為實用主義者,我們所認同的團體由寬容論者、多元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構成。這些人的核心目標就是,容許盡可能多的不同的個人目標得以實現,以增加人類的幸福。……實用主義則認為。人類(或至少是進入歐洲啟蒙運動的疆界并發表了一部分思想和政治自由的那部分人類)只是在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因而也是越來越多的幸福。在新實用主義看來。思想的開闊、自由、政治的民主寬容、心胸開放,乃是合理地成為人類幸福的必要途徑。

費耶阿本德提出的“怎么都行”原則、與理性告別、無政府主義認識論以及反對科學沙文主義的哲學思想。與實用主義如出一轍、一脈相承。

費耶阿本德在他的《反對方法》中提出,一切方法論、即使是最顯而易見的方法論,也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性,不顧具體條件而硬性規定一些規則不僅不會給科學帶來什么幫助,而且會阻礙科學的發展。正是因為方法損害科學的批判能力和創造性,方法危害個人的自由發展,所以要反對傳統方法論中存在的唯一的、普適的教條式方法,要遵循“怎么都行”原則。也就是使用多元方法。正是由于思想家在決定擺脫某些“顯而易見”的方法論規則的束縛,或者因為他們不自覺地打破了這些規則,才使得哥白尼革命、現代原子論的興起以及光的波動說的出現成為可能。

費耶阿本德說:“只要是科學,理性就不可能是普適的,非理性也不能加以排除。科學的這個特點要求一種無政府主義認識論。”無政府主義的方法論和提倡意識形態的多元主義,正是費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義的主要思想所在。理性的這種獨斷和程序化以及單調和齊一必將排斥科學的東西,抹殺豐富多彩的人性,這將不利于科學的發展,也不利于人類的發展。從強調科學的心理性和主觀因素的角度來看,費耶阿本德的無政府主義方法論是最具特色的。

費耶阿本德指出,科學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好處,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能阻止科學前進的步伐。當然,在科學和其他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中,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東西使它們在本質上具有解放性。“任何一種意識形態如果突破了思維的某種綜合體系的束縛,就會對人類的解放有所貢獻。任何一種意識形態如果使人們對傳統的信仰產生疑問,它就有助于啟蒙。一個真理如果不經檢驗和比較而占據統治地位就必須被推翻,而任何有助于我們推翻這種粗暴統治的謬誤要受到歡迎。”而科學沙文主義把科學獨斷化,抹殺了豐富多彩的人性,是違背人本主義的和人道主義的;也不能對科學理論作出全面、公正、符合人類生存發展的評價的。所以,他強烈地反對科學沙文主義。

二、費耶阿本德的實用主義思想

作為歷史主義學派的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的科學哲學是以實用主義為主要指南的,其非理性的科學進步模式,同樣是實用主義催化的產物。形如實用主義批判理性主義一樣,他在《告別理性》一書的序言中說道:“這一章將表明我關心的既不是理性,也不是科學,更不是自由——諸如此類的抽象性已經表明弊大于利——而是個人的生活質量。”充分體現了實用主義崇尚“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為了實現個人利益,而不在乎使用什么樣手段、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只要能達到預期設想的目的,就是合理的、正確的,這是一種表現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功利主義價值觀。

他的多元方法論,與實用主義反對理性主義相統一,認為世界是多種方法描述的“一”,反對一元論把世界描述為一個整體的思想。他并不看重某一種思想傳統的重要性,只要對他的思想論證有用,他就拿過來。他用這種非常“實用的”態度來對待各種事物的哲學思想是在博采西方哲學的各種思想之后鍛造、精練出來的批判哲學。“什么都行”表達了他的哲學最徹底的實用主義精神,他本人更喜歡用“認識論無政府主義”來表達他的實用主義思想。

費耶阿本德的主張,旨在最大可能地促進科學的進步,從而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好處,這是一種典型的效用哲學。在這里,實效性原則是人們的最大有效性原則,是人類行動的意義。人的行動絕非無效果的行動,人的行動目的在于獲得對人生有意義的最好效果和實利。它反對教條和脫離實際的空談,強調對現實的改造。認為哲學應立足于現實生活,主張把確定信念作為出發點,把采取行動作為主要手段,把獲得效用作為最高目的。他反對科學的目的也是因為他認識到了“科學”的弊端,科學的不民主束縛了人們的創造力和自由選擇,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我以我高度的特質和個性的方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部分因為我的興趣每周每天都在變化,部分因為我的人類和科學將會從每一個從事自己事業的人那里受益。”他非常強調“實踐主義”,認為一切個人、團體、乃至整個文明都可以通過相互學習,而使科學獲益。“羅馬天主教可以通過學習佛教獲益,內科醫生可以通過學習《圣經》或者與非洲的女巫醫生交朋友獲益。……科學家可以從非科學的方法和觀點中獲得好處。”這種強調實踐活動、注重實際結果、講求實際效用的觀點是實用主義最本質的體現。費耶阿本德不看重某一種傳統思想的重要性、反對唯一普適的觀念的主張,與實用主義不承認世界的必然性和規律性,也不承認知識和真理的普遍有效性,不謀而合。費耶阿本德反對唯一普適的觀念目的是想說明在實際的科學研究過程中,科學家都很實用的,只要能促進科學進步,他們什么方法都用,科學家個個都是實用主義者,他們自由地使用任何方法,他們并不使用哲學家推薦的“唯一普適的”證實方法或證偽方法。只要能推動社會進步,只要能達到個人目的,就是真理,就是好的方法。當然,費耶阿本德的這種實用主義真理觀,用認識的價值性替代了認識的客觀性、正確性。其認識論的貢獻在于,在人類完整的對象性活動中,它不僅看到而且突出了事物不同的屬性對同一主體、同一屬性對不同主體的不同的價值關系的存在,突出了價值認識對于事實認識的目的性和歸屬性,強調對事物(包括認識論)的認識不在于把握它的屬性,而在于把握它與主體之間的價值功利關系。實用主義強調真理的實用性,它實際上是強調真理的價值檢驗,實用主義真理觀為我們理解現存的事物提供了一把鑰匙。

費耶阿本德的科學哲學思想最為明顯地表現了實用主義的人本主義和約定論的傾向,他不僅認為理論評價標準是由公眾所決定的,而且認為“意見一致經常是政治決策的結果……是共同偏見的結果……意見一致還表現了批判意識的降低”等等。

三、費耶阿本德實用主義與后現代

費耶阿本德的科學哲學思想受到一些人,特別是一些后現代主義者如美國新實用主義者羅蒂的贊揚,因為其基本精神與后現代主義是一致的。

費耶阿本德從實用主義出發,貶低了科學,致使科學在文化領域中權威與自主性地位受到嚴重威脅;把神話、宗教特別是巫術等迷信的東西也放到與科學同等的地位,他旨在把人們從意識形態上僵化了的科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就像從一種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一樣。他也因此走向了主觀主義與相對主義,造成了科學哲學相對主義化、非理性化的“新潮流”,同時認為科學哲學是多余的。由此可見,費耶阿本德要做的事情與隨后美國哲學家羅蒂要做的事情一樣。如果說羅蒂聲稱要解構西方傳統哲學,主張一種“后哲學文化”,那么費耶阿本德就是要解構傳統的科學哲學所理解的“科學”概念,即擁有特權的、唯我獨尊的“科學”概念,主張一種“后科學文化”,或者說一種“后現代科學哲學”。

從費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來看,其結果是多元論的,所堅持的原則是對一切理論的寬容與放縱。凡堅持科學哲學的實用主義思想的哲學家們都是一個“反表象主義者”,也就是一個建構主義者。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他的思想為后現代主義的哲學的形成提供了前提與基礎。

費耶阿本德對理性主義的批評導致了相對主義的結論。但他并不倡導一切形式的相對主義,而只是提倡一切傳統的平等生存,他相信這是符合民主原則的。在自由社會中,應該允許一切傳統存在,允許他們自由發展、自由競爭。他對自由社會的定義是:“自由社會是所有傳統在其中都有平等的權利、平等地接受教育和接近其他權利位置的機會的社會。”我認為絕對的自由是在這個世界中找不到的抽象觀念,但是有條件的自由是可能的、需要的、應該追求的”后來的新實用主義者繼承了他的這種“自由”的思想,使得“自由”、“平等”成為實用主義政治思想中的核心概念。羅蒂對費耶阿本德的相對主義科學作了高度評價,并從他的思想中援引了工具主義,賦予實用主義以新的內容:生活著的人發現真理、認識真理的過程,是充滿了主觀色彩的活動過程,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真理始終是作為工具而成為人們追尋的對象的。這就使得“后分析哲學”得以誕生。奎因等接受了實用主義的工具主義觀點,把科學歸結為應付環境的工具,從而反對邏輯實證主義,促使邏輯實證主義向邏輯實用主義的轉化。

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如果說歐洲大陸的后現代哲學家著重于否定傳統形而上學堅持為王的合法性的話,那么費耶阿本德這位從科學哲學陣營中沖殺出來的后現代思想家則以追查科學這位自封的女王并非金枝玉葉為己任。”總之,費耶阿本德通過對方法、理性主義、科學沙文主義等的批判,強調了文化的多樣性,限制了理性作用的范域,消解了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凸現了不同傳統的作用,這些都體現了他的后現代科學哲學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