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公共衛生教育政策探討
時間:2022-04-08 08:31:21
導語:肺炎疫情下公共衛生教育政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肺炎疫情發生后,培養一批服務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需要的復合型、應急性、實用性公共衛生人才,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教育的當務之急。作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理念認識不到位、生源質量欠佳、辦學目標不明晰、辦學格局視野局限、辦學理念陳舊、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教學方式單向、教學手段單一、課程體系不科學、人才培養規模層次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體制不順暢等問題后,結合國內外公共衛生教育經驗,提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從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織密織牢公共衛生第一道防線的高度來重新認識中國公共衛生教育,高起點謀劃、超常規發展,重新定位辦學方向、辦學重點、辦學模式,到加強公共衛生教育的頂層設計,完善辦學資格準入制度,創新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理念,健全人才培養的學科支撐體系,打造高質量公共衛生教師隊伍、規范以本科教育-優化研究生教育-加強繼續教育為脈絡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公共衛生課程體系入手,實現辦學理念、格局視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評價標準的轉變,為建設新時代公共衛生管理應急管理體系提供一流人才支持。
關鍵詞:肺炎;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肺炎發生后,已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影響,2020年2月28日,WHO將“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全球風險級別調至“很高”[1]。肺炎疫情為我國公共衛生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反思和契機,加快了我國公共衛生教育改革,構建支撐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也成為當前公共衛生教育的當務之急。本研究依托浙江大學等高校公共衛生教育實踐,從肺炎流行看我國公共衛生教育存在的問題,重新定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戰略,提出國家應該大力加強公共衛生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頂層綜合設計,補好短板漏洞弱項,重新定位公共衛生教育辦學方向、辦學重點、辦學模式,圍繞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應急性、實用性公共衛生管理人才,解決該領域方向性、系統性、基礎性問題,為健全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供人才保障。
1國內外公共衛生教育的發展現狀
1.1國外公共衛生教育的優勢。根據軟科于2019年6月26日的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Rank-ingofAcademicSubjects)。在公共衛生學科中,共有500所高校上榜,排名全球前10的高校依次為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卡羅林斯卡學院、多倫多大學、布里斯托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很高”[2-3],如表1。在美國,公共衛生實際上是每個總統候選人強調的三大問題之一(除了經濟和國際關系)。由于歷屆政府的高度重視,美國擁有全球公認的、行之有效的公共衛生教育體系,堪稱世界公共衛生教育的中心。學院設有基礎學科系,以野外工作和研究生培養為重點,將最先進、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各個領域,使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科學研究跟上科學技術的前沿。大多數高校都有獨立的公共衛生學院或公共衛生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們的研究和開發相對成熟。在科學研究中,強調與基礎學科的密切聯系。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學科交叉明顯,注意公共衛生教育模式的多樣化。非常重視公共衛生繼續教育,大多數公共衛生學院每年都會開設許多新知識和新技術課程,使美國的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工作者有充分的機會更新知識。研究國外的公共衛生教育經驗,可以借鑒:注重人文教育、通識教育、繼續教育,注重實戰辦學、實驗教學、導師帶學,擴大研究生、博士招生規模,使公共衛生學生始終緊跟時代前沿,充實最新專業知識,掌握行業動態。1.2我國公共衛生教育現狀。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我國建立了完整的公共衛生教育體系,用占世界衛生投資的1%的資源,解決了占世界22%人口的健康問題。然而,在我國30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中,設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公共衛生學院的高校只有93所。根據軟科于2019年6月26日的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RankingofAcademicSub-jects),公共衛生教育中國內地共有21所高校上榜,北京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進入全球百強。全國每年招生本科生12700人左右,碩士生2500人左右,博士生400人左右。由于人才短缺,培養的學生尚停留在“有沒有”的問題上,不能滿足服務全國、省、市、縣區、鄉鎮、村居六級公共衛生體系的要求。對于培養的公共衛生人才質量“好不好”,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嚴峻的公共衛生形勢相比,尚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些公共衛生學院往往把重點放在預防上,而不是應急上。應急公共衛生管理涉及的文、理、醫、工、經一體化,以及政治、經濟、社會學、心理學、公共管理等交叉學科,十分薄弱。作為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哨兵”和主力軍,公共衛生教育理應納入國家安全戰略,對標國際一流標準,迅速補短補差。
2中國公共衛生教育的不足
2.1對公共衛生教育的戰略認識不夠。從我國公共衛生發展的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在非典事件后逐步強化了公共衛生事業,主要是機構和硬件有所加強,但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教育的認識不夠,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一直在邊緣化狀態。由于沒有放在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織密織牢公共衛生第一道防線的高度來看待,導致缺少公共衛生教育頂層設計,“一案三制”流于形式,重“醫”輕“防”依然存在。近年來,各地發生的不同規模的傳染病、這次NCP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公共衛生教育的不足。2.2生源質量和師資水平整體不高。從入口看,公共衛生專業學生,入口高考錄取線遠遠低于臨床醫學專業,生源入口基礎較弱,在讀的也大多“實際”的考慮轉專業。現有公共衛生教育實踐性師資缺乏,教學專業能力不足,待遇偏低,晉升渠道不暢。據統計,78.83%的公衛院校教師[4]僅具有公共衛生學科背景,期望這些專業單一背景的師資,培養服務疾病預防控制、健康保護和健康促進,服務生命全過程的衛生保健服務,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實用型、應急性公共衛生人才,效果可想而知。2.3培養目標不明晰。93所公共衛生院校(系)的育人目標相對模糊,未能適應醫學培養模式的轉變,培養出的學生缺乏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應急學、管理學、行為學等復合型專業知識[5]。在人才培養體系方面,雖然也和臨床醫學一樣跨越了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個階段,但遠遠沒有臨床醫學培養模式成熟順暢,缺乏系統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2.4課程體系不科學。我國現行公共衛生教育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法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應急學、人文科學、倫理學等方面的內容,缺少“醫”“防”結合的內容,實習環節薄弱,實戰經驗匱乏。2.5結構不合理。據統計,2016年中國公共衛生專業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分別約1.27萬人、2500人、400人,研究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明顯短缺。對世界前沿的公共衛生研究動態,也缺少跟進研究力量。2.6人才培養體制不順暢。培養體系有短板,未能納入臨床醫生規范化培訓體制。此外,公共衛生院校、專業、職業的準入沒有科學的標準,人才培養和學位對接不完善。作為一個全局問題,公共衛生教育沒有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輿論引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衛生機構和社會組織配合的良性發展機制,僅靠幾個部門難以推動其正常發展。
3建立大健康公共衛生教育的建議
3.1把公共衛生教育納入國家應急戰略體系。湖北省5名外行的衛健委主任被火線解職[6],從一個點上說明我們必須盡快解決公共衛生管理人才不足問題。明確各級政府主辦公共衛生教育主體責任,圍繞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這一目標,各級政府要把公共衛生教育納入“十四五”規劃,從培養目標、體系、保障等角度重新進行規劃設計,整合資源,在各省至少建立一所公共衛生大學,配套附屬公共衛生醫院,培養一批既懂得公共衛生、又懂得系統防疫、應急響應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3.2建立高標準的公共衛生院校準入、專業準入、職業準入制度。建立健全我國公共衛生教育準入制度。建立一流的公共衛生學院,必須具備科研院所,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有一流的科研能力,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整套的招生培養計劃,有足夠的教學硬件設施。教育部應鼓勵雙一流大學開設高質量的公共衛生學院,而不僅僅是醫學院開設這個專業。通過嚴格標準、嚴格質量、嚴格考核,淘汰一些層次太低的公共衛生學院,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公共衛生學院。建立公共衛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通過實踐技能、科研能力、監測能力、應急能力的考評和大數據抽樣調查,第三方評估,提升專業教育質量,確保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公共衛生人才的專業標準和規范。開展公共衛生醫生規范化培訓,明確進入公共衛生機構須持公共衛生醫生證或MPH證。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招收博士生和優秀碩士生,省、市招收MPH和碩士研究生,縣、鎮、社區公共衛生機構招收本科生。汲取這一次疫情中湖北換下五個衛健委主任教訓,建議各級衛健委機關進入人員,明確應有醫學、生物學、公共衛生知識背景。3.3創新具有國際視野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理念其理念可以概括為:①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全球健康視野,客觀分析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全球因素和決定健康的因素;②培養學生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應急意識,包括應急準備報告、預警、應急處置和效果評價等;③培養學生“公共衛生全球協調發展”的健康觀,“自然-社會-心理-生態-健康”綜合全球多協調健康理念[7]。3.4構建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公共衛生課程體系。針對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NCP中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借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全球衛生學”探索,在保留傳統優勢課程的基礎上,統籌公共衛生教育教材建設,完善公共衛生教育內容課程體系,及時將科學研究和公共衛生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注重提升公共衛生教育教材的時代性,增加臨床醫學生、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公共衛生教育模塊。拓展教學內容,邀請資深教授開設選修課,注重應急技能培養,增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教學內容。鼓勵在國外大學設立公衛學院,也可以邀請國外大學來華設立公衛學院,可以采取發雙學位的辦法,鼓勵學生海外交流、實習。3.5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公共衛生教育師資隊伍。加強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多學科、綜合型教師隊伍。注意選拔一批非公共衛生背景人員充實師資隊伍,注重臨床從醫學隊伍中發掘人才,切實提高公共衛生教師綜合素質。從國內外引進一批具有管理學、應急學、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學、數學等專業背景的專職骨干教師和科研院所兼職教師,規范教師考核流程和獎勵機制。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應急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要注意從國內外公共衛生一線選聘一些有公共衛生應急技能和經驗的人士充實預防醫學實踐教學隊伍,注重從國內外公共衛生一線選聘有公共衛生應急技能和經驗的人士充實教學隊伍,注重從有一線抗擊SARS和NCP經歷的教授中和高水平的公共衛生機構選拔研究生導師,全面加強高校公共衛生應急師資隊伍建設,組織公共衛生教育骨干教師赴國外調研,拓寬國際視野。3.6構建以本科、研究生、繼續教育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夯實本科教育,推行MD+MPH教育,建立“四證合一”公衛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優化研究生教育,培養技術型+研究型人才。擴大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增加專業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鼓勵跨專業的學生讀公衛碩士博士。加強終身繼續教育。根據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制定全面、系統、長期的培訓計劃,進行流行病學培訓、重大疫情培訓、應急演練,提升創新能力,提高一線人員應急響應、監測預警、駕馭公共衛生事件能力。3.7創新中國特色公共衛生教育模式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構建“五全”模式,開設與預防醫學相關聯的心理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等人文課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掌握公衛知識的預防醫學人才。這次NCP疫情中,浙江大學等高校醫學生紛紛主動請纓,主動到一線從事監測等志愿服務,體現了強烈的使命擔當和仁心仁術,體現了人文教育的成果。理論教育與實習基地培訓相融合。重新整合預防醫學專業課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等實踐基地的效果,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人員進行公共衛生知識講座,突出教學的實踐性,探索啟發式、現場式教學,以最前沿知識和科研成果,提升學生實戰能力。專業學習與應急演練相融合。圍繞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立公衛人才應急培訓方案。邀請參加過國內外救援的專家講授應急體會,使公共衛生人才更好地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而吸取應急響應的經驗教訓,提升監測預警、跟蹤監測及處置信息能力。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相融合。通過與國外院校各個層面的交流,促進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應急服務、行政管理、全球健康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與交流,提升師生格局和視野,掌握公共衛生學科國際最前沿成就。3.8構建大數據時代的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建立政府-行業-院系-教研室-教師-學生多層級的教育質量監督與教學評估體系。通過對教學評估、課程管理、科研水平、溝通實踐和行政管理等25項指標和社會效能大數據分析,定期對各級政府的公共衛生教育管理水平質量進行考核評估。通過組織國內外專家對同一指標進行比對、評估,找準差距和優劣,促進專業辦學質量,提升辦學質量。3.9政策保障體系。嚴格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要把公共衛生教育納入國務院和各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從政策、法律、預算、宣傳等方面對公共衛生教育進行投入和引導,把實施公共衛生教育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完善公共衛生教育建設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重視省級疾控中心等機構和公衛院校醫學教育協調發展,可以考慮省級疾控中心直接歸屬高校。建立公共衛生教育政策法規體系。完善促進公共衛生教育的政策法規,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衛生教育普及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在國家和地方的決策體系和有關公共衛生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法律法規中,落實有關鼓勵公共衛生教育發展的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研究制定公共衛生教育行動長遠發展規劃,體現公共衛生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為提高公共衛生教育提供政策保障。積極拓展公共衛生教育新格局。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部門要牽頭抓好公共衛生教育建設,強化公務員招考對學生學習公共衛生教育的指揮棒作用,推動非預防類大學生必修公共衛生課程。積極推動設立國家公共衛生日活動。推動建立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公共衛生教育機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要帶頭推動公共衛生教育建設,帶頭聯系公共衛生教育教師,履行好公共衛生教育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為學生重點講授“健康中國行動”“應急公共衛生管理”課。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將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為“非常高”[N].光明日報,2020-2-29.
[2]汪玲,吳海鳴,包一敏,等.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生教育的調研與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07,5(3):76-78.
[3]李國紅,鄒珍,張琳,等.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及公共衛生教育發展[J].衛生軟科學,2017(10):45-47,53.
[4]段志光,王彤,李曉松,等.大健康背景下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政策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9(3):61-68.
[5]萬成松.對我國公共衛生教育的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6):1035-1037.
[6]湖北換下第五個衛健委主任[N].新京報,2020-02-19.
[7]李樂,讓蔚清,龍鼎新,等.全球化視野下的應急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5(3):439-440.
作者:張馨月 單位:1.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2.浙江省口腔生物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
- 上一篇:病毒肺炎認知與行為研究
- 下一篇:肺炎疫情對感染病學教學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