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潰瘍病發生及防治探索
時間:2022-01-30 10:57:00
導語:山核桃潰瘍病發生及防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山核桃潰瘍病的癥狀、病原、病程、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以為山核桃栽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核桃潰瘍病;發生;防治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是我國北亞熱帶地區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壽命長、產量高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山核桃潰瘍病(DothiorellagregariacankerofCarya)是山核桃的一種主要病害,近年來發生較為嚴重,特別是2002年春季,山核桃產區普遍發生該病。以寧國市為例,危害面積達到1.1萬hm2,其中嚴重危害面積0.2萬hm2,受病植株不僅影響當年的產量,而且削弱樹勢,導致結果樹木枝條早衰,部分幼樹死亡[1]。現將該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癥狀
主要危害山核桃2m以下主干,發生嚴重時,可危害2m以上主干或大枝。初期枝干受害部位產生水漬狀病斑,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并逐漸擴展,后失水下陷,出現病菌褐色或黑色子實體。病部有時出現縱裂,皮層脫落。受病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爛部位有時深達木質部2~3cm。危害嚴重的樹干,由于病斑過大或病斑密集聯合,影響養分輸送,導致整株死亡[2]。
2病原
山核桃潰瘍病屬水漬型潰瘍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腔胞綱球殼胞目的群生小穴殼菌。
3病程
山核桃潰瘍病主要以菌絲體形態在當年感病樹皮內越冬,一般3月下旬開始發生,以老病斑復發為多,該病在一年當中的發展有明顯的周期性,第1個發病高峰出現在4月中下旬(個別年份可持續到6月),7月下旬氣溫升高、樹體生長旺盛時停止發展,病斑周圍形成愈傷組織,翌年病斑在愈傷組織上繼續擴展,然后周圍又形成新的愈傷組織,如此年復一年進行,病部形成明顯的長橢圓形盤狀同心環紋。第2個發病高峰出現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一般11月上旬病程結束。
4發生規律
3.1病害發生與氣候條件的關系
適宜該病發生的氣候條件是:暖冬,春季多雨,溫度偏高。由于2000、2001年連續2年冬季溫度偏高,造成病原數量增多,2002年春季連綿陰雨,溫度偏高,這是造成當年病害暴發的主要原因。
4.2病害發生與立地條件的關系
土壤瘠薄、郁閉度低、光照強烈、風口、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分,該病發生嚴重。海拔高于600m的山場,發病相對輕微,未見危害嚴重的林分。該病為弱寄生菌,樹勢與病害發生關系密切。
4.3病害發生與樹齡的關系
該病發生程度與樹齡密切相關,中幼齡樹危害嚴重,較老的枝干則有堅厚的木栓層保護,50年以上的山核桃危害十分輕微。
4.4病害發生與經營方式的關系
施用農家肥的山核桃抗性強。經營強度大的山場,特別是過早墾復、間種的幼林,集約經營水平高,樹木所受人為傷害以及光照、風的影響較大,樹皮各種各樣的傷口數量增多,增加感染機率。另外,由于20世紀90年代初流行注干法防治山核桃病蟲害,造成部分成齡樹傷口過多,這一部分樹木受害相對較重[3]。
4.5病害發生與產量的關系
結果林分,病害發生程度與產量成正比,產量高的林分,發生嚴重,大年后,翌年春季發生嚴重。
4.6病害發生與苗木來源的關系
人工林發生較天然林為重,天然林中管理粗放、產量低的林分發生輕微。
4.7病害發生與所處位置的關系
由于林緣林木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大,受光照強烈等因素的影響,發生較林內樹木為重,路邊孤立木特別是中、幼樹發生嚴重。
5防治方法
5.1營林措施
創造有利于林木生長發育的條件,增強寄主的抗病能力,強調適地適樹。幼林盡量采用塊狀撫育,保留雜灌,促進提前郁閉,間種時要注意與樹木保持一定距離,增施有機肥,施肥時要注意與樹干保持一定距離。在大面積營造純林的山場,可以在林分邊緣種植保護林帶;林間種植紫穗槐等綠肥。
5.2化學防治
該病特點為進程不快,但病菌頑固,藥劑防治只能是輔助性的,只有在加強管理、提高樹勢基礎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通過冬季藥劑防治加以控制,可以使用30~50倍27%“908”溶液均勻噴灑主干,而用石硫合劑預防效果不佳。
6參考文獻
[1]潘志強.立地條件對山核桃潰瘍病發生影響的探討[J].林業實用技術,2008(8):31-32.
[2]吳志輝,明文平.山核桃潰瘍病的化學防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14):3409,3412.
[3]吳志輝,束慶龍,余益勝.氣候因子對山核桃潰湯病發生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06(2):1-4.
- 上一篇:當代中國畫及其發展方向探討
- 下一篇:林業在低碳經濟的地位及建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