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分期辨證療法論文

時間:2022-08-10 05:15:00

導語:非酒精性脂肪肝分期辨證療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酒精性脂肪肝分期辨證療法論文

【摘要】筆者總結多年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經驗,認為本病發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階段,病機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濕熱內蘊、痰濁郁結、瘀血阻滯,最終形成痰瘀互結,閉阻肝臟脈絡。根據其發展規律,可將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輕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為主,或以治瘀為主,或痰瘀同治,或從脾論治,或從肝論治,或肝脾腎同調,靈活對待,隨證施治。肝氣郁滯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機;輕度脂肪肝屬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生痰濁;或氣機郁滯,水濕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熱;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氣滯血瘀日久,痰瘀互為因果,最終由痰瘀互結致病;重度脂肪肝腎精虧耗,水不涵木,肝失所養;或腎氣已虛,氣化不及,水運失司,濁陰內生。以上分型為指導臨床辨證用藥提供思路。

【關鍵詞】分期辨證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同治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肝組織病理學與酒精性肝病類似,但無過量飲酒史的臨床病理綜合征,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成為第一大常見肝病。近年來,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國的發病率約為10%,成為繼乙肝之后我國第二高發疾病。

中醫學雖無“脂肪肝”之名,但據其臨床表現和發病特征大致可歸為“脅痛”、“痞滿”、“積聚”、“肝脹”等病范疇。該病的記載最早見于《難經》“肝之積,名曰肥氣”,故也稱之為肥氣病,是指體內肥脂之氣過多地蓄積于肝臟。《濟生拔粹》有“風寒暑濕得以外襲,喜怒憂思得以內傷,食啖生冷,過飲寒漿,擾動沖和,如是陰氣當升不升,陽氣當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脹滿”的記載,認為與“濁陰之氣”有關;《臨證指南醫案》有“濕從內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過度”等闡述,認為本病多由嗜酒食肥甘厚味,傷及脾胃,或久臥久坐,體豐痰盛,或情志失常,長期憂思郁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水濕停聚,痰濁郁結,氣滯血瘀。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脾腎為主,標實主要與氣滯、痰濕、血瘀有關,而痰濁、瘀血在本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導致脂肪肝的進一步惡化。

目前脂肪肝尚未有統一的中醫、分型標準及相應治法。筆者總結多年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經驗,認為本病發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階段,根據其發展規律,脂肪肝應按早期、輕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

一、脂肪肝早期

脂肪肝早期大多癥狀不明顯,可借助現代醫學的有關檢測方法和技術,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達到早期防止甘油三酯在肝臟的沉積的目的,逆轉或減少肝細胞進一步脂肪變性,切斷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發展。

脂肪肝的發生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外感濕熱疫毒等關系密切。長期的飲食失調、缺乏運動導致脾胃內傷。肝乃將軍之官,主疏泄,通調氣機,情志不遂,則肝郁氣結。故肝郁脾虛、肝氣郁滯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機,后期的痰濁、濕阻、瘀血等都可由肝郁脾虛、肝氣郁滯引起,并導致脂肪肝的進一步發展變化。

肝氣郁滯:右脅脹滿或疼痛,煩躁易怒,噯氣頻作,情緒不佳時諸癥加重,苔薄,脈弦。治宜疏肝理氣。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肝郁脾虛:脅肋脹痛,胸悶腹脹,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細。治宜疏肝健脾。方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加減。

二、輕度脂肪肝

輕度脂肪肝癥狀多局限而輕微,轉氨酶可正常或異常,基本病理改變主要是肝細胞脂肪變性,表現為肝細胞質內出現中性脂肪滴——甘油三酯,肝細胞損害除了脂肪變性外還可以伴有氣球樣變等。此期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生痰濁;或氣機郁滯,水濕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熱。故常見痰濕內阻、濕熱痰濁兩型。

痰濕內阻:胸悶脅脹,隱痛不適,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腹脹納差,惡心,大便稀溏,頭蒙不清,舌體胖大,邊有齒印,苔白膩,脈濡緩。治宜健脾化濕、理氣止痛。方用補中益氣湯化裁。本文由

濕熱痰濁:右脅脹滿不適或脹痛,胸悶腹脹,身熱困倦,口干口苦口黏,尿赤便秘,肢體困重,脘悶納呆。舌質紅,苔白膩或厚黃膩,脈弦滑數。治宜清熱利濕、疏肝化痰。方用龍膽瀉肝湯化裁。

三、中度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未得到重視和治療,將向脂肪性肝炎發展。肝中含有大量脂滴,肝細胞破裂后,外溢的脂滴可致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而發生炎癥反應,主要發生于肝小葉內。氣球樣變的肝細胞,特別是伴有較多Mollory小體的肝細胞也可發生壞死,引起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持續或反復的肝實質炎癥,壞死可導致機體發生修復反應,膠原纖維沉積而發生肝纖維化,并且全身癥狀較明顯,血脂、轉氨酶異常。此期痰之既成,氣滯血瘀日久,痰瘀互為因果,互相轉化,最終由痰瘀互結致病。常見氣滯血瘀和痰瘀互結兩種證型。

氣滯血瘀:右脅刺痛,痛有定處,入夜尤甚,舌質紫黯,有瘀點瘀斑,脈沉澀。治宜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方用旋覆花湯加減。

痰瘀交阻:口黏,納差乏力,脘腹痞滿,肝區脹悶疼痛,肝脾腫大變硬,舌質瘀暗或見瘀點瘀斑,舌下脈絡瘀滯,脈細澀等。治以化痰散結、活血祛瘀之法。常用方如膈下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四、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發展至重度脂肪肝,可導致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出現。有研究認為脂肪肝與肝纖維化、肝硬化發生密切相關,非酒精性脂肪肝沿著傳統的壞死-炎癥(脂肪性肝炎)-纖維增生的模式發展。肝纖維化影響了肝內微循環,影響血液和營養物質的供給,從而影響了肝臟的多種功能,甚至有發展成肝硬化的可能。局部及全身癥狀明顯,血脂、轉氨酶嚴重異常。此期多年老患者,腎精虧耗,水不涵木,肝失所養;或腎氣已虛,氣化不及,水運失司,濁陰內生。常見肝腎陰虛和陽虛濁陰兩種證型。

肝腎陰虛:脅肋隱痛,綿綿不休,遇勞加重,頭昏眼花,腰膝酸軟,眩暈心悸,倦怠乏力,手足心熱,舌干紅,苔薄少津或無苔,脈細弦而數。治宜養肝益腎、補益精血。方用左歸丸加減。

陽虛濁陰:畏寒肢冷,腰酸乏力,性欲下降,便溏氣短,舌胖大邊有齒痕,苔白滑,脈細弱。治宜溫腎化飲、健脾利濕。方用四君子湯合真武湯加減。

當前我國脂肪肝發病率的增加主要與肥胖的高發密切相關。因此對肥胖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運動是治療肥胖相關性脂肪肝的基礎。臨證時還可加用一些具有減肥功效的中藥,如大黃、郁李仁、火麻仁、核桃仁、生地黃、當歸等。公務員之家:

綜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可為飲食失調、感受濕熱疫毒、情志失調、久病體虛。病位在肝,與脾、胃、腎等臟腑關系密切。病機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濕熱內蘊,痰濁郁結,瘀血阻滯,最終形成痰瘀互結,閉阻肝臟脈絡。故臨床辨治應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為根本大法,在分期治療的基礎上,或以治痰為主,或以治瘀為主,或痰瘀同治,或從脾論治,或從肝論治,或肝脾腎同調,靈活對待,隨證施治,同時配合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運動,減肥、降糖、降脂治療,方能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黃守清,吳良勝,蔡晶,等.脂肪肝的流行病學調查[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6,(5):9~11.

2徐正婕,范建高,王國良,等.高脂飲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模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2,10(4):392~396.

3余心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J].胃腸醫學,2003,8(6):365~366.

4于皆平,沈志祥,羅和生.實用消化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