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治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3 09:23:00
導語:慢乙肝治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中西結合,病證相參
陳教授循古而不囿于古,參西而本于中,主張借鑒西方醫學的現代研究成果充實與發展中醫藥學,通常將西方醫學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作為中醫辨證的參考,指導臨床用藥,如谷丙轉氨酶、膽紅素升高,多為濕熱之邪較重,治以清熱利濕,多選茵陳、虎杖、金錢草、苦參等,??勺嗔夹?。同時,陳師治病提倡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中西藥并用,各取所長。陳師通常將慢乙肝歸屬“脅痛”“肝著”“腎著”等范疇,多辨為脾虛濕滯,治擬健脾祛濕,同時根據慢乙肝的病因病理施以降酶、退黃抗病毒等治療。但是以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為主的兩類抗病毒藥物療效有限,均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而且不良反應繁多,這時聯用中醫中藥既可以增加抗病毒療效,又可以減輕不良反應。導師以拉米夫定聯合健脾清化方(炙黃芪、炒白術、蒼術、陳皮、黃連、黃芩)治療慢乙肝患者1年,并以拉米夫定為對照,發現可提高慢乙肝患者HBV-DNA轉陰率,同時降低了乙肝病毒YMDD變異的發生。
2細探病機,明析病理
通過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陳師認為,濕邪是慢乙肝發病的關鍵因素,脾虛是慢乙肝發病的根本原因。虛人感受外來之濕,無力驅邪外出,濕邪由外及內,困阻中焦脾胃,致使脾胃運化失常,既無力運化外來之濕,又無力運化水谷,使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內外之濕相和,或從寒化,或從熱化,壅結脾胃肝膽。若影響脾胃運納、升降,則表現為脘腹脹悶、食少無味、厭油欲嘔、小便黃、大便溏而不爽,苔膩,脈滑數或緩濡;若肝膽受邪,失其疏泄,則表現為脅肋疼痛、易于發怒、心煩口苦、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等。濕性粘滯,纏綿難去,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日久化熱,濕熱余邪不清成為慢乙肝的主要病理環節。如果在此階段不能及時有效控制病情,濕熱之邪會進一步由氣傳變入血,形成肝脾血瘀,病延日久,肝脾日虛,累及腎臟,終致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此乃慢乙肝的發展過程。只有抓住病證發生的內在機理及其傳變、轉歸的病理本質,才能指導臨床的辨證論治。
3辨治特色
3.1四診合參,尤重舌象望、聞、問、切四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主要方法,在臨床診治疾病過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應該四診合參,相互配合。陳師在四診中首重望診,既察神態、癥狀、舌象等整體情況,尤重舌象的變化。舌象與臟腑經絡的功能狀態與氣血津液的盈虧、運行有著密切關系,舌象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疾病的證型歸屬和病邪輕重,從而指導辨證施治。陳師臨床上觀察大部分慢乙肝患者都表現為淡紅舌白膩苔,說明體內多濕,乃脾胃濕濁之邪上泛所致,治當健運脾胃,化濕和中。此外,若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者,陳師認為屬濕邪輕淺,以脾胃氣虛為主,治予補益中焦,多用黃芪、黨參、蒼白術、茯苓等品;若舌苔白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者,為脾虛濕盛之征,治予健運脾濕,多倍蒼術、茯苓,加薏苡仁;若舌苔白膩欠潤舌質較紅者,有陰虛津虧之勢,治宜化濕與養陰并舉,化濕必用蒼術、半夏,養陰常選石斛、生地;舌紅苔黃者,乃濕滯化熱之象,治應輕清化濕,取黃芩、銀花;舌苔黃膩者,表明濕熱俱盛,治當清熱化濕并重,宜茵陳、虎杖。
3.2健固中州,貫穿始終脾居中州,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運化水濕之樞紐。脾虛受濕是慢乙肝的根本原因,治病求因當健脾祛濕;臨床上乙肝患者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腹脹納少等一派脾虛之癥實屬常見,辨證論治當健脾益氣。此外,脾與胃屬土同居中州,為氣血生化之源?!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曰:“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庇衷弧坝形笟鈩t生,無胃氣則死。”可見中州不固,四鄰皆累;即使遇無癥可辨者(患者自己感覺良好,但是肝功能異?;蛘咭腋尾《靖叨葟椭疲?,考慮肝病傳脾之說,顧及木邪克土之機,以健脾立法,組方用藥,亦取效頗佳。正如陳復正在《幼幼集成》中云:“脾土強者,足以捍御濕熱,必不生黃,惟其脾虛不運,所以濕熱乘之”。因此,治療慢乙肝,不管寒熱,健固中州必不可少,時刻注意顧護脾胃。
3.3靈活辨證,隨證加減陳師治療慢乙肝注重調理中州,自始至終注意顧護脾胃,而臨床治療時在調理中州的基礎上,又多靈活辨證,隨證加減。陳師一般將慢乙肝分為以下幾證型:
3.3.1脾虛濕熱內滯陳師認為脾虛無力運化內外之濕,濕郁化熱,濕熱余邪未清是慢乙肝的主要病機,故健脾清熱化濕乃慢乙肝治療大法。在遣方用藥上,健脾常以四君子湯化裁;清化法常據濕熱程度不同而變化用藥,濕熱不甚,癥見腹脹、時而口干口苦、大便不爽、舌苔薄黃膩、脈小弦者,常加用黃連、黃芩、連翹、銀花輕清之品;若濕熱俱盛,癥見身目黃染、口干而苦、腹部脹滿、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弦數者,多應用茵陳、虎杖、蛇舌草、半枝蓮等苦寒之味。若濕熱日久傷陰,傳統治法認為滋陰過甚易增濕熱,清理太過易傷陰液,但陳教授主張“有斯癥用斯藥”,雖有陰虛但舌苔厚膩者仍用蒼術、半夏,雖有濕熱但舌紅少津者猶用生地、石斛;以健脾為主,隨癥加減,每獲良效。
3.3.2脾胃不和脾胃屬土居于中焦,病常同病,若脾為濕困,多有胃失和降,癥見胃脘不舒、噯氣吞酸、納谷無味、夜寐不安者多在健脾之上選用砂仁、木香、炒萊菔子醒胃理氣,雞金、谷芽消食健胃,煅瓦楞、煅牡蠣收斂止酸,半夏、秫米和胃助眠,終使脾胃和而諸癥消;對于黃連、茵陳、蛇舌草、半枝蓮等大苦大寒類藥物的應用,恐其功伐太過,損傷胃氣,臨診應用更是中病即止。
3.3.3肝郁脾虛脾的運化有賴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脾的運化功能健旺,所謂“土得木達”;脾胃乃氣機升降之樞紐,若脾胃受邪發生病變,中焦氣機壅滯,亦常致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所謂“土壅木郁”。臨證時,每見兩脅作脹,腹脹噯氣,與情志相關者,當健脾疏肝,仍以四君子湯為基礎方加制香附、柴胡、郁金以疏理肝氣,不解者加夏枯草清肝散結,陳皮、大腹皮以助脾運濕。
3.3.4脾腎兩虛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所以腎與脾胃是相互資助、相互依存的。腎的精氣有賴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才能不斷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轉化水谷精微則必須借助于腎陽的溫煦。乙肝患者當中不乏腰膝酸軟、下肢酸楚不耐勞、畏寒肢冷,腹脹溏薄,舌淡苔白,脈沉細者,陳師將其辨為脾腎兩虛,采用脾腎雙補法,療效頗佳,藥物多選蒼術、炒白術、茯苓、淮山藥、淮牛膝、狗脊、杜仲、桑寄生、鎖陽、巴戟天等。
3.4用藥輕靈,禁忌壅補陳師認為用藥如用兵,貴精不貴多,處方用藥以精簡輕靈見長,全方通常八、九味,至多不過十二三味;每味藥量亦很輕,多在9~13g之間,對于砂仁、木香辛溫之品更是取少量以醒脾理氣;藥味選擇少用厚味粘膩之品,恐其壅滯;若用必佐行氣之品,如陳皮、大腹皮、枳殼、蘇梗為常選。處方看似平淡,收效頗佳,正所謂“藥不貴險峻,唯其中病而已”。
4小結
慢乙肝病程綿長,病情遷延,不易痊愈,治療頗為棘手,陳師認為脾虛濕戀是慢乙肝的主要病理環節,故治療當注重健固中焦,再根據具體病情加以辨證治療,一法為主,多法聯用,適當配合西醫的抗病毒治療,加強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的治療優勢,才能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摘要】陳建杰教授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肝病,尤其對慢乙肝的治療頗具特色。文章介紹了陳建杰教授對慢乙肝的認識、診治思路與組方用藥特點。
【關鍵詞】陳建杰肝病中西結合辨證論治
- 上一篇:中醫證候的基因芯片分析論文
- 下一篇:房屋安全鑒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