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人物通訊細節藝術思索
時間:2022-05-03 03:59:00
導語:穆青人物通訊細節藝術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著名新聞記者穆青賦予細節描寫藝術新的內涵,為通訊文體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認為優秀的通訊應具有兩個特質,一個是對新聞事實進行準確適當的評論,另一個是采用細節描寫,用具體鮮活的生活細節去表現抽象空洞的事物,“一個細節比千言萬語生動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這種看法源于他格外重視傳統文學手法,從古代小說、散文、詩詞中汲取豐富的藝術養分,他曾說,“我國有很好的散文傳統,我們應該繼承這種好傳統,充分吸取散文寫作中那種自由、生動、優美的表現手法。
在長期的人物通訊創作中,穆青將文學作品中的細節藝術成功地移植于通訊寫作中,塑造了一系列新時期先進人物的光輝圖譜,開辟了當代通訊藝術手法的新天地。正如有學者所言,穆青通過細節藝術“生動鮮明地展現了一個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也展現了典型人物生存的典型環境,使得那些典型人物的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盄的確如此,趙占魁、吳吉昌、王進喜、潘從正、焦裕祿、任羊成等諸多鮮明形象的成功塑造,細節藝術起到不可或缺的文學推力。情節性:細膩動作的綴結與連貫細節描寫是文學創作的常見手法。
《辭海》對“細節”解釋是:文學藝術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最小的組成單位。從表達方式的視角看,人物、事件和環境的細膩描繪,都是刻畫典型人物的必要手段,而事件描寫卻首當其沖。然而,精彩動人的事件不是描繪一個個單獨的、孤立的事件點,而是敘述幾件相依相連的事件點,勾連成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產生跌宕起伏的敘事效果。細節描寫也是如此,情節化的細節是刻畫人物的最高境界。穆青繼承和創造這種高妙的傳統文學技法,將其運用到人物通訊中,筆下綻放出朵朵藝術之花。如《兩張閃光的照片》寫的紅旗渠峭壁除險英雄任羊成,其中有一處細節很生動:他有一次在半山腰排除松石時,一塊大石頭不偏不倚砸到嘴巴上,使他立刻就昏迷了,之后“想向崖頂喊號,但覺得滿嘴麻木,怎么也張不開,舌頭也動彈不得了。用手一摸,原來一排上牙全被砸倒。緊緊壓在舌頭上。他從腰里抽出鋼釬,插進嘴里把牙別了起來,誰知用手一扶,四顆門牙都斷在嘴里了。任羊成吐出斷牙,又吐了一口血沫,摸摸嘴,整個嘴巴都腫了起來?!边@個細節的故事性很強,只有在文學作品中才能讀到。穆青的通訊報告中,情節化的細節比比皆是。特別是他的人物通訊,側重講述生動感人的故事細節,烘托典型人物的鮮明個性。如《為了的囑托——記農民科學家吳吉昌》有一處細節十分精彩,記述吳吉昌中堅持棉花實驗:有一天他掃大街時撿到幾粒棉籽,“高興得連忙揣在懷里”,在家里找了一個瓦盆“把棉籽埋進去,放在炕頭上”,棉苗長高了怕被人發現“就把棉苗移栽到院里洋姜叢中”,有人敲門“就連忙用雞罩罩住”。這是一段十分細膩的行動描寫,主要有四個情節點:在街上撿到棉籽、瓦盆放在炕頭上、棉苗移栽到洋姜叢、用雞罩罩住棉苗,都是能夠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短小事件。
作者將四者連綴在一起,構成了一件極為生動、完整的生活事件。通過敘述這一件內涵豐富的日常小事,歌頌吳吉昌險惡環境中仍然堅持科學研究的求真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的高貴品質。又如《工人的旗幟趙占魁》,1947年國民黨軍隊入侵陜甘寧邊區,趙占魁領命搬遷兵工廠,其中有一段細節:“一路上老趙背兒抱女,攙這個扶那個,七十里地一直走到天黑,好容易到了南溝岔,老趙也就累得不能動彈了。但他并沒有休息,當他把一家一家所有的母親孩子安置好以后,又忙著領糧食找柴火燒水做飯……一直到深夜才合上眼睛。”這處細節描寫中,趙占魁的行動由背兒抱女、攙扶別人、長途跋涉、安置婦女兒童、燒火做飯、深夜合眼等一系列節點組成,它們有序地串接在一起,顯示出超強的情節性。通過這一組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描寫,表現了趙占魁不畏艱苦繁重始終站在最前面的崇高精神,繼而有力地烘托了勞動模范的光輝形象。在連綴細節時,作者善于采擷生動活潑的詞匯。穆青是語言大師,無論是散文還是新聞,十分注重語言的錘煉,特別是精選準確、鮮活、生動的詞匯,使得語言生動感人。這種語言特色與早年文學積淀息息相關,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兩年里,他如饑似渴地汲取文學語言,聆聽過茅盾、周揚、周立波和何其芳等名家講授的文學課,同時專注于文學創作,“在窯洞一根棉芯的麻籽油燈下,他開始了小說習作,反復推敲、字斟句酌,最后還要讀上兩遍”。④這段時間的文學積累,使他的新聞語言克服“干澀化”弊病,顯得生動活潑、艷麗多姿。特別是,他的人物通訊注重用準確動人的動詞,準確描繪人物的細微動作,以小見大地彰顯人物性格。如國際通訊《法蒂瑪》刻畫一位委內瑞拉的翻譯官,當他們到一個農場參觀考察時,有一段細節描寫格外生動:考察團結束訪問準備離開時,法蒂瑪卻不見了,大家等了許久,才看見她“抱著那個紅色大塑料袋搖搖擺擺地向飛機走來”,因為穿著高跟鞋趕路不方便,又是下過雨的鄉村泥濘路,她于是干脆脫了鞋子,“用一條綠紗巾一頭綁一只,往脖子上一掛,赤著雙腳就跑了過來。當她氣喘吁吁地爬上飛機的時候,那副狼狽相把許多人都惹笑了?!?/p>
這段細節描寫中,動詞的使用堪稱典范。“抱”、“搖搖擺擺”、“綁”、“掛”、“爬”等一連串準確鮮活的動詞,使法蒂瑪率真可愛、熱情奔放的形象躍然紙上,熱情謳歌了超越國界和民族的世界之愛。皴染化:瑣碎言行的鋪陳與烘托反復皴染是他細節藝術的另一個特色。“皴染”是國畫中的傳統技法,指用色彩渲染縱橫交錯的紋理。在穆青的人物通訊中,為了更有力地刻畫人物形象,常常先后敘述幾則同類型的典型細節,以烘托人物的精神品格。如《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重訪寧陵縣長年累月與風沙搏斗的植樹老人潘從正》的開頭寫道:“落在樹下的楝豆、柏殼、榆莢、椿排、槐籽,這些任憑人踩馬踏誰都不要的東西,他都珍貴地揀起來裝進布袋;每逢農村趕集,他隨著賣水果的挑子轉游,看到小孩吃水果,他就蹲在旁邊,等候揀拾扔下的果核。有時候他還背著糞筐,沿路拾糞。誰家房前屋后栽有梨樹、櫻桃、泡桐,他就跑去央告,讓他把樹根刨開,倒上些糞,培土封好,等開春發了權,他再來分些樹根?!边@段細節描寫共有三則典型材料,分別是:樹下拾種子、集市撿果核、分鄉親的樹根。為了表現潘從正千方百計育苗植樹的執著精神,顯然是從大量素材中提煉出來這三則材料都是不可或缺。然而,三者鋪陳在一起,達到的不是“累加式”的物理效果,而是“乘方式”的藝術效應,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這種排列細節的藝術技巧頗似電影手法“蒙太奇”(Montage)?!懊商妗痹瓰榻ㄖg語,意思是把材料裝配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后來運用到電影藝術中,指許多畫面或圖樣并列或疊化,形成統一作品的藝術組合過程。其主要涵義是許多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組接在一起,從而形象地闡釋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在穆青的人物通訊中,類似的“蒙太奇”手法運用到純熟境界,對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刻畫了領導干部的楷模焦裕祿,作者通過幾個月的深入采訪,獲得大量生動的細節材料,并放人到作品中,形成了許多熠熠生輝的細節。其中有一處細節是1964年春天,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不斷戰勝惡劣自然環境,肝病卻不斷加重:“他經常把右腳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頂住肝部。他棉襖上的第二和第三個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經常揣在懷里。人們留心觀察,原來他越來越多地用左手按著時時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東西頂在右邊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辦公坐的藤椅上,右邊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這組細節由三個感人淚下的畫面組成,通過這組典新聞寫作研究型畫面的鋪成疊化,刻畫了焦裕祿忍痛工作、鞠躬盡瘁的崇高奉獻精神,其藝術效力是其他任何表達技巧都達不到的。有時還運用多種描段,對人物進行反復的、多維的烘染。穆青筆下的新聞人物多是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典型,特別是優秀共產黨員,如果缺乏生動的細節,人物容易“臉譜化”。作者善于調動多種多樣的細節描寫,全方位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改革大潮中的老支書》描寫河南省蠡縣辛興村村支書閻建章的先進事跡,為了使這一基層共產黨員的形象變得豐滿感人,作者靈活采用幾種描段,深入挖掘主人公的點滴細節。首先是環境面貌上的細節描寫,例如在村支書的帶領下,辛興村家家戶戶都變富了,全村1400戶人家中,130戶住小樓,1000多戶住新式平房,只有閻建章還住著時分的破舊土房,這時出現一段十分細致的環境描寫:“房間低矮昏暗,室內一鋪土炕,待客、吃飯都在炕上。家里擺的依然是老伴當年陪嫁的老式板柜和時分的方桌、條凳。一部電話和一臺電視機,是僅有的現代用具?!?/p>
在反差極大的環境描寫中,凸顯人物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高尚人格。同時又有肖像、行為上的細節描寫,如致富后村民穿戴著新潮服飾,但閻建章依然保持十分樸素的打扮:一條白毛巾裹頭,一身老式布衣褲。村民的飲食水平都大幅提高了,可他還是老習慣:“燴餅、疙瘩湯。老戰友來了,往炕上一坐,叫老伴煮上小米綠豆粥,弄上餑餑炸小魚,喝上兩盅好酒,掏掏知心話,這就是他的樂趣。”這處細節描寫,說明他依然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本色。作者立足細枝末節的材料,通過環境描寫、肖像描寫和行動描寫的多重皴染、多維刻畫,揭示了一名村支書公而忘私、廉潔奉公的思想境界。
- 上一篇:論文學影響電影發展思索
- 下一篇:全縣行政區域內執法證件備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