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達利與弗洛伊德之關系

時間:2022-04-18 04:18:00

導語:談論達利與弗洛伊德之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達利與弗洛伊德之關系

關鍵詞:潛意識超現實主義白日夢精神分析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直接影響了20世紀初西方藝壇的超現實主義運動,特別是對達利的創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解析了達利與弗洛伊德學說的多方面關連,指出其在表面現象下的深刻關系

如果要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理解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一那么畫家達利是最好的詮釋者。這位畫家簡直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完美的模版和最努力的身體力行者。

達利是作為一名超現實主義者為人熟知的,盡管他曾經被同行逐出這個前衛的團體。對超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正如布雷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所說:“應當感謝弗洛伊德的發現,由于相信這些發現,一股思潮形成了。”達利加入超現實主義陣營之前,弗洛伊德已經完成他的大部分著作,《夢的解析》、《性學三論》《論無意識》、《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等等。而弗洛伊德在1910年的作品《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中首次把藝術家歸入他的研究陣營,他用性欲升華理論分析了達?芬奇及其《蒙娜麗莎》等作品,在他看來,“藝術的產生不是為了藝術,它們的主要目的在發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壓抑了的沖動。”而文學藝術的起源和本質在于“力比多”的升華。弗洛伊德在《創作家和白日夢》中提出:“難道我們不應當追溯到童年時代去尋找想像活動的最初蹤跡么?”那是一個受心理分析的影響而熱衷童年記憶的時代,達利的西班牙同鄉畢加索由于其著名的《和平鴿》,就被發掘出畫家童年一段和父親相關的佚事。達利的父親是一位有對于家庭有絕對權威的公證人,他的父親比起別人來,更經常的恐嚇他。在達利21歲的作品《藝術家的父親》中,就充分表現了這位父親的神威。

弗洛伊德認為,藝術創作的原動力是藝術家被壓抑的種種本能欲望,尤其是他童年時代被壓抑的俄狄浦斯情結。受到父親權威威脅的少年達利在母親去世后寫道:“為了向我受到的傷害復仇,這傷害就是母親的死亡。我懷著宗教般的熱忱崇拜她、愛慕她。”達利把這一帶有情感力量的潛意識集結投射到他唯一的伴侶加拉的身上,在她身上,達利發現了童年時幻想的伴侶一加露茲凱,那想象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他又把對于母親的愛轉移到加拉身上。達利運用他藝術家的神秘力量,把加拉變成皮格馬利翁手下驟然復活的女神。在1950—1970年間他有許多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幾乎都是有關圣母的,他的圣母形象無一例外都是加拉,其中《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中身著古代寬袍的圣母居然有著時髦的發式。他把妻子奉成女神,“加拉的崇拜者”是他永速扮演著的角色。

再讓我們來看達利是如何完成他的作品的。希臘的哲學家們把藝術叫做“自然的模仿”而達利的作品卻是對人類夢境譫妄的準確描摹。對夢的轉錄一直在達利的作品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他的地中海人的遺傳因素,做夢是易事,一個謠班牙式的午睡總是向他打開白日夢的大門。白日夢只是人在白天精神疲倦,注意力渙散時腦際涌現的一些幻想,這種幻想和夜夢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不可能確切的了解達利的夢到底是個什么摸樣,他的作品是否夢的忠實轉錄,不得而知。弗洛伊德認為夢的工作方式之一是意象化,是把抽象的觀念和欲望敷演成具體可見的視覺形象。達利遵循了弗洛伊德有關夢的工作的理論,他絕對現實主義的對待夢境中外表完全不同的成分,用一絲不茍的現實筆法來描繪夢境。達利運用他的所謂“偏執狂批判”,一種挖掘潛意識境界的執拗的妄想狂式的思維方式,畫家把毫不相干的事物湊在一起,使迷幻系統化,他那些極其細致清晰的畫面絕對不會是在做夢的狀態下做出的。達利把他的主角們置于于一個看似虛妄的空間,大多數情況是畫在風景中,這樣那些毫不相關的事物就在這個空間建立了聯系。這種空間的迷戀來自他家鄉的卡德茲奎對于不了解這個地中海小城的人們來說,色彩似乎過分強烈了,簡直是不可能有的。然而,鮮明的色彩精確的表現了空中的光線照在海面、海濱、巖石和懸崖上的效果,這個僅僅是達利曾經看到的最一般的風景,他成功的將熟悉的海濱和巖石綜合成一個理想的海岸,給觀眾造成幻覺,營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超合理性。卡德茲奎于之達利,正如維克多山對于塞尚的意義。達利的作品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是“經過改裝的夢”弗洛伊德早已指出,藝術家不同于真正的白日夢患者,藝術創作也不完全等同于白日夢。由于藝術家的作品獲得了廣大讀者的感激和贊賞,這樣,他通過幻想贏得了他以前只能在幻想中獲得的一切:榮譽、權利和女人的愛情。

達利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似乎是在解釋弗洛伊德的理論,他作品中有許多主題來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尤其在早期的超現實運動中,達利的作品包含了很多的心理學因素,畫面充斥著潛意識的符號,抽屜、火、蝸牛。抽屜在弗洛伊德解釋是代表女人潛藏的情欲,而在達利的作品中,抽屜基本是在女人體上出現,這或許正應驗了弗洛伊德的解釋,也表現了達利對情欲的幻想。弗洛伊德指出,某種生物上的缺乏(需要)在本我中能激發起一種滿足這個需要的物體或事件上的意象,從而減少與這種需要有關的緊張狀態。例如,對食物的需要會自動地在本我中觸發與食物有關的意象。這種意象對于暫時減少有關食物需要的緊張狀態有效果,它就是愿望滿足。滿足達利愿望的食物是甲殼類動物蝸牛,蝸牛的意象在達利的世界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在《薩爾瓦多?達利的秘密生活》中“我的斗爭”標題下一張矛盾的表中,他擁護的就有蝸牛,他十分愛吃蝸牛這種柔軟的、濕噠噠、粘乎乎的軟體動物,甚至當他在弗洛伊德的房外看到掛在自行車上的一只蝸牛時,居然聯系到弗洛伊德的腦袋。他的作品中也充斥了柔軟的到處流淌的不知名物體,也許這是畫家對于食物方面嗜好的投射。對于吃,他有著強烈的熱情,一份放在盤子上的山鵝,他都能認為這個“苗條軀體,仿佛達到了拉斐爾式的完美比例”。

潛意識理論、泛性欲理論和夢的理論,是弗洛伊德整個精神分析學體系的三大支柱,達利的行為與作品似乎完美的印證了弗洛伊德的理論,他也自詡為“一個優秀的弗洛伊德學派的英雄”了,然而弗洛伊德僅僅把達利看作“完美的西班牙人的典型”。達利與這位精神導師的唯一一次會面,1938年在英國倫敦,作家茨威格把達利介紹給弗洛伊德,兩個曠世天才的會晤卻沒有碰出火花。此前,達利為這次見面做了許多形象與語言上的準備,但是聽完他的一番慷慨陳辭,弗洛伊德轉身對茨威格說:“多么狂熱啊!多么完美的一個西班牙型。”在他眼中,達利只是一個典型病例,而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同時,他對達利的無意識繪畫也沒興趣,只想用他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要是時間上允許,可能弗洛伊德會再寫一本《達利和他童年的幾個記憶》,以此來證實自己的理論。

弗洛伊德清醒的指出“你的畫使我們感興趣的不是無意識而是有意識”,認為達利在表現潛意識上甚至不如安格爾和達?芬奇。的確,我們不要忘了達利是為何被逐出超現實主義團體的,正是因為他運用了傳統古典主義的繪畫技法,重新實現了帕拉第奧式的古典浪漫主義的方法,他認為“傳統帶來了創舉,也帶來了許多塵土……在這點上,擺脫是健康的。你會認識到只有在恢復傳統時,擺脫才具有價值。”達利利用傳統來精確的實現自己的白日夢境。超現實主義者宣布藝術作品不能用清醒不惑的理智來創作,認為非理智才有利于創作,而達利實際上是十分的理智,他非但不是處于無意識狀態,相反是極度的清醒。他的作品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炮制出的無意識繪畫。

正由于這些所謂的無意識繪畫,人們把達利當成瘋子。達利斷然不是一個瘋子,他是一個借助弗洛伊德的理論出現的合時宜的瘋狂的天才。正如愛因斯坦所言,當代人認識到:“真正的世界并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我們意識到在精神問題上也是處在被蒙蔽的狀態中。因此,超現實主義者們就大膽地邁人前人所未涉足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潛意識夢幻世界。”2O世紀初的觀眾早已經厭倦了傳統的再現方式,達利正是為了重新喚起現代人們的想象力,借助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學說,表面上來看是達利亦步亦趨的追隨著弗洛伊德,實際上他是借弗洛伊德之體系來完成他在一生的完美表演。與其說是他對弗洛伊德理論的皈依,不如說他對自己欲望的忠實再現,所謂的美夢成真。凡人誰沒有做過幾個荒誕不經的夢呢?達芬奇在他那篇稱揚繪畫的頌歌《比較論》里,把畫家說成“人類和萬物的主宰”、“倘若畫家想見到能使他傾心愛慕的美人,他就有能力創造她們,倘若他想看看駭人心魂的怪物,或愚昧可笑的東西,或動人惻隱之心的事物,他就是它們的主宰與上帝。”達利做到了成為其內心世界的唯一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