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本園林設計和宗教思想的關聯性

時間:2022-02-21 02:59:00

導語:探索日本園林設計和宗教思想的關聯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日本園林設計和宗教思想的關聯性

摘要:在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之下.中國現代園林正面臨著發展的嚴峻挑戰。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外來文化、設計理念的沖擊.使中國的現代園林設計失去了傳承與特色,沒有了園林設計的精神內涵。如何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來優秀的園林設計更好地融糅在一起.在融入全球化中提升中國景觀設計同時又體現出中國景觀設計的特色,正是中國景觀設計師探尋與追求的。本文通過分析宗教對日本傳統園林的影響及在精神層面上的闡釋,揭示中國現代園林設計在精神層面的重要性。

關鍵詞:宗教,中國現代園林,精神內涵

一般來說,文化現象總是以特定的區域為中心向周邊傳播,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文化會在被傳播地慢慢積淀下來,并在最后一個被傳播地得以保存。不僅如此,積淀下來的外來文化會與當地文化在風土環境等條件下融合,形成當地新的獨特文化體系。

一、宗教與東方園林

宗教在東方園林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儒、道、釋對中日古典園林影響深遠。由于中國漢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點,而形成對外來文化強有力的同化。各宗派相互融會、相互吸收而變異復合,形成獨特的東方文化。儒、道、釋的思想和藝術修養滲透到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影響了日本園林藝術。我們稍加注意就能發現在園林中,處處隱寓著儒、道、釋的詩意,或心靈世界,或人生作為,或山水審美和藝術風格,無不折射出創作者的精神世界。

佛教早在東漢時己從印度經西域傳人中國,是為“漢地佛教”。它的教義和哲理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融會了一些儒家和老莊的思想,以佛理而人玄言。作為一種宗教,它的因果報應、輪回轉世之說對于苦難深重的人民頗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此得以廣泛流傳。佛學作為一種哲理滲透到社會思想意識的各方面,甚至與傳統儒學相結合而產生新儒學—理學。道教開始形成于東漢.公元450年前后,中國的道家思想傳人了日本。其淵源為古代的巫術、合道家、神仙、陰陽五行之說。中國道教以陰陽變化、天人合一、形神并進為指導思想。講求養生之道、長壽不死、羽化登仙。中國偏于儒,顯現出人世治世的特點和仁者的理想觀,日本偏重于佛,以智者的形象帶有出世解脫的色彩。中國園林生動形象,表現了樂天愛人的景象,日本園林則是在荒涼孤寂的山林中體現著孤獨的禪意和對短暫人生的寂寞思考。

中日園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也從來都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因為道家的這種思想才造就了東方園林體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園林創作宗旨。目的在于求得一個精煉、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態的山水環境。但是,在對待天人關系上,中日園林在創作上的表現手法、思想追求上存在諸多不同。

中國古代的自然觀屬于“人”型。人定勝天,人類至上主義。中國園林中的建筑通常是園林中的視覺中心,亭、臺、樓、閣、廳、堂、榭、舫等諸多建筑形式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以建筑軸線的延伸而控制園林全局。在園林的總體上使得建筑美與自然美融揉起來,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境界—天人諧和的境界。

而對比來說,日本園林屬于“天”型。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海洋性氣候明顯,地處火山、地震、臺風多發的地帶,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日本人們認識到生命的無常和自身的渺小。加上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響,大自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保持這一種濃重的神秘感和崇拜感。所以日本古代的自然觀,自然就是可信賴的“神”。在日本的園林創作中,多用自然材料體現原生自然的枯榮和力量。山、水、石、木一直是園林的主角,而建筑不占主要地位。經常采用擬佛擬神抽象的處理手法來表現園林藝術。在對中國文化全盤照搬直接引入的時代,日本在園林創作上仍然表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也許就是因為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意識中的那種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那種對泛神論中眾神的崇拜以及對多樣事物兼容并蓄的態度所決定的。禪宗主張遠避俗世,修身于自然,以天地自然為靜,并以之為修身養性之所,以求有所悟,通過“頓悟”、“靜慮”、“冥想”得出“無我”或“空”之境。受其影響日木園林逐漸擺脫開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日本園林用質樸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達玄妙深邃的哲學法理。著重人內心的精神體現。

二、日本的園林精神

(一)枯庭。日本庭園的特色是把大到大海那樣的大型風景,小到身邊周圍有限的小型風景,從高處、大處著眼,使其融于一園。日本的庭院以描寫自然風景為目的,枯庭即枯山水庭園。它是一種利用地形地勢建造的庭園,園中無泉池等水景。以石、砂、苔鮮等為主要素材,以砂代水,以石代島,往往平鋪白砂,這種白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經過雨水的洗測,更加純白、美麗。也許正是這種美感和潔凈感抓住了人們的心理,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利用它做出海流、海濱、水畔、水流、水紋等造型,其中放上幾塊石組象征山島,創造出一個寂寥的空間,使人進人靜思和冥想之中。它作為一門藝術,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僅用白沙和石塊,就能做出奔流的大河、幽邃的溪谷,還可以做成飛流直下的瀑布。其背景造型受禪宗的禪界意識和水墨山水畫宗表現出來的禪學觀念影響頗大。

據說中國戰國時代的帝王和貴族們都期望自己能成為仙人,能像仙鶴一樣自’由飛翔,像海龜一樣潛入深海,并且會長生不老。要像達到此目的,必須飲用仙丹。于是便下令召集各路修道士四處尋找。而仙丹往往在各地的靈山神岳上。在長滿青苔的洞窟里,或在遙遠的海中漂浮可見的孤島上。因此,這些永世長存的愿望就作為象征,寄托在如須彌山、蓬萊山、鶴、龜等身上。后來它又作為一種蓬萊神話傳說傳人日本。這種虛幻的想象以及對它的憧憬,一經傳人日本庭園,就出現了鶴龜蓬萊仙境的石組造型。龜石和鶴石是江戶時代最流行的枯山水模式,景石有時一個,有時一組,形似龜或鶴。龜鶴作為長壽的象征,一直受到人們的崇拜。在佛教的宇宙觀中,倡導天動說。據說須彌山是被視為佇立于世界中心的高山,相傳這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有九山八海相互環繞,日月均以須彌山為中心旋轉。人們就是由此產生靈感,做出了須彌山石組造型。

(二)池水庭院。日本的庭園無論是泉池庭園,還是枯山水庭園,它們的一個大主題就是“大海”。池水庭園的荃本構思在于涌泉、泉水、湖泊、河流等,大概是來源于神池神島。這與古人包括現代人的居住都離不開生活用水有關。有意識地選擇河岸、池塘邊或者水源豐富的地方居住,是人們的共識。古代的日本人認為,涌泉里有神,它們往往懷著一種對神的敬畏,虔誠地祭拜泉池。日本國土的}o%為山地,從山澗流出的溪流沿山谷匯成大河。自古以來就具有豐富的水資源。由于河川的水源、湖泊、涌泉形成了神態各異的島嶼,日本的祖先從中看到了神的身影,感到了神靈的存在,于是就用泉池來供奉降臨的諸神。特別對涌泉、清水和流水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情和憧憬,將其作為水神來崇拜。這大概也是泉池庭園到處可見的原因之一。人們還建造神社和神社牌坊,作為神體來參拜。在四面環海的日本有著得天獨厚的降雨量,到處可見涌泉、水井。可以說日本庭園之所以能濃縮日本獨特的自然環境,就是得益于這種優勢的地勢。在古代日本,有很多有關涌泉水井的傳說。人們崇拜弘法井、姥井、阿彌陀井、嬰兒出生后初浴的水井等,一直把它們作為池神、井神、河神、給水神來敬奉。一般在庭園內設計的涌泉造型有噴泉、噴水池等,而在書院式庭園、茶室庭園中則必須有涌泉、水井等。

“一池三山”是從中國傳承過去的水處理形式。它表現是虛無縹緲的水中神仙所居住的島嶼景觀。關于“一池三山”的來歷也有佛家說和道家說兩種,佛家說源于須彌山,道家說來源與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壕洲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三神島,為神仙居住的島嶼。據說這一傳說傳人日本是在允恭天皇時期。這種神話傳說的核心是道教思想,這種思想幻想到大自然中采集野生的草藥,做成長生不老的仙藥,喝后就能成為神仙。它的修行方式是在修道、修行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鍛煉意志和精神,并借助神靈、神威來完成成仙的修煉。人們希望通過實踐體驗,進一步領悟而成為神仙,于是就把這些愿望寄托在有形的山石上,用石組來造型,將其引人日本庭園。

在枯山水庭園里,沒用利用清泉建造的水流。但是在大型池泉式庭園里,必須建造水流。庭園的水流形式很多,平安時代流行的曲水宴,來源于中國的“曲水流筋”。曲水流筋最初是來自于宗教的詩歌活動。這種活動從中國傳到朝鮮,再由朝鮮傳到日本。古代中國有這樣的例行活動:人們把每年農歷3月的第一個巳日當作季節變換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把筋(酒杯)放到河川上,任其順水漂流,以示拔楔不祥,后來傳到日本,發展為“游宴”形式的曲水宴。坐在流水邊,趁著漂浮在水面上的杯盞還沒流到自己身邊時,開始賦詩吟詠,然后舉杯痛飲。這種消遣游戲,曾經一時曲水庭園就是因此而興盛起來的。這種彎曲的小溪稱為“曲水”。利用從假山山谷飛流而下的瀑布流水,或把附近河流的清水以及地下的泉水、自來水等引人庭園,建成富于變化、多姿多彩的“大江”、“小河”、“溪流”、“沼澤”等。

(三)茶庭。中唐以后逐漸興起的品茶習尚普遍盛行。品茶已成為細致、精要的藝術即所謂“茶藝”。宋徽宗曾提倡以“清、和、淡、潔、韻高致靜”為品茶的精神境界。然而茶道卻大成于日本。中國的茶道傳到日本,經日本人民消化、吸收、創造與中國大不相同的茶道文化,目的是修養心性和參禪悟道。日本受到宗教中“神”的影響,出現很多具有象征意義的空間劃分的標志。如神社人口處的“鳥居”,同樣茶庭中被稱為“中門”,神社的“水手”,茶庭的“蹲”,都是一種意念上的東西,表示以此為界,一邊是圣地,一邊是凡塵。

茶庭庭園在室叮時代后期誕生于京都和奈良。茶庭也叫露地或露路。日本人把茶道融人園林之中,為了進行茶道禮儀而創造了這種園林形式。一般的庭園,都具有觀賞、游覽、接待的功能,而對于庭園的觀賞方法則沒有任何限制。一般說來,在茶室庭園,人們相約去茶室往往是為了喝上一杯清茶,身臨茶室庭園,感受一種返璞歸真的閑寂噶幽雅。一般是在進人茶室前的一段空間里,布置各種景觀。步石道路按一定路線,經廁所、洗手缽最后到達目的地。茶室庭園設施齊備,有草庵式茶室的院門,還有把茶室內院和外院隔開的中門,有石制洗手盆,用于茶道儀式的凈手,象征著圣潔的泉水,是茶亭的顯著標志,有踴口(飲茶的客人在茶室內的出人口)和石燈籠,創造出肅穆清凈的環境。通往茶室的路上,沿途都是人工種植的林木,凸起的地方是山坡,涓涓細流是河川。途中經過鋪設著許多稱為“役石”的石頭的地方,那是茶室主人接待重要客人時寒暄的地方。日本人崇拜白然巖石,認為巖石中有神靈附體,是神石,在舉行茶事的時候,人們不能大聲說話,而用這些巖石的位置、形狀、尺寸來起到暗示作用。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茶道所講究的“和、寂、清、靜”和日本茶道,使人們容易忘卻俗世中的煩惱、私欲,洗清心中的塵埃。昔日,千利休(千家流茶道的鼻祖)建造了草庵式茶院,開創了簡樸、清靜的日本茶道的紀元。當今很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們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往往渴望能夠在清新幽靜的大自然中體驗平淡無奇的生活。走進那掩映在綠色叢中的茶室,那’涓涓細流、清澈的泉水,那典雅、樸素的草庵,那竹籬笆,還有那鋪滿松葉的院地,都在悄然地把人的心靈凈化,顯示了“千百妄想拋云外,一身清凈萬事空”的茶文化心境。

三、結語

中國現代園林擁有巨大豐富的傳統園林資源可供借鑒,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由于難以找到溝通傳統園林情趣與現代審美思想的途徑和將傳統空間轉換為現代生活場所的方式,加上外來文化的沖擊,目前,許多中國設計師正與傳統日漸疏離,簡單地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簡單拼湊,如此一來環境和功能的要求尚不能滿足,更談不上意境的營造。從而,使中國現代園林正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失去了精神內涵。

世界不同文化的隔閡,中外文化大碰撞,在日本的園林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借鑒和比較。使設計師可以用新思維、新角度審視傳統,并將其精神、形式轉換人世界的現代園林語境。全球化之下的中國現代景觀即面臨著機遇又迎接著挑戰。主動地應對全球化,正視問題,又要抓住機遇。中國現代園林設計師要把握中國文化豐富的素材和神韻,用開放的眼光來對待中國現代園林設計。在融人全球化的同時提升中國景觀設計,又體現出中國景觀設計的特色,這正是中國現代園林設計者探尋與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