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圖決定語篇制作的策略

時間:2022-03-18 04:16:00

導(dǎo)語:意圖決定語篇制作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意圖決定語篇制作的策略

Abstract:Intentionalityisoneoftheseventextualstandardssuggested

byBeaugrande&Dressler(1981).Thewriter’sintentiondecideshis/her

textualstrategy.Inthepracticalworld,translationisusuallydone

foragivenpurposeandtheintentionofthetranslatoraffectshis/her

translationstrategies.ThispaperlooksintotheEnglishandChineseversions

ofUlyssesandthedifferentintentionsbetweentheoriginalwriterJames

Joyceandthetranslatorsaswellasdifferenttextualstrategiesthey

used.

Keywords:text;intentionality;textualstrategy;translationstrategy

摘要:意圖性是語篇語言學(xué)家博格蘭和德雷斯勒(1981)提出的七項語篇標(biāo)準(zhǔn)之一。作者的意圖決定其寫作策略。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任何形式的翻譯活動都有其目的意圖,而且會直接地影響著譯本的制作策略。本文對英國現(xiàn)代主義小說《尤利西斯》原著和中譯本進(jìn)行了研究,從中分析原作者和譯者的不同意圖及其所引發(fā)的不同的語篇制作策略。

關(guān)鍵詞:語篇;意圖性;語篇策略;翻譯策略

1.引言

語篇語言學(xué)家博格蘭和德雷斯勒(Beaugrande&Dressler,1981)認(rèn)為,語篇作為一種"交際活動"(Communicative

occurrence),應(yīng)具有七項標(biāo)準(zhǔn):銜接性、連貫性、意圖性、可接受性、語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銜接性和連貫性是以語篇為中心的最重要的語篇標(biāo)準(zhǔn),也是最明顯的語篇特征。這兩個特征顯示出語篇的各個成分是如何組合在一起并產(chǎn)生意義。但是,一個讀起來通順、銜接、連貫的語篇,還必須具有意圖性和可接受性才能起交際作用。另外,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有時為了各種動機而使用不太銜接或不太連貫的語篇。按純語篇學(xué)標(biāo)準(zhǔn)界定的非語篇(non-text)也可能產(chǎn)生某種程度上的意義,例如語篇的表現(xiàn)形式、書寫形式和其版面安排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語篇交際的效果(見黃國文

1988:55)。因此,反映作者態(tài)度的"意圖性"(intentionality)是非常重要的語篇標(biāo)準(zhǔn)。

如果我們可以從語篇作者或讀者的角度來分析語篇的功能。作者要透過語篇體現(xiàn)什么意圖?他的讀者對象是什么人?為了實現(xiàn)意圖,作者采取了什么策略?在翻譯中,語篇的意圖性和可接受性問題要復(fù)雜得多,因為原作者和譯者的意圖很可能不一樣,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因?qū)儆趦煞N不同文化的群體而無可避免地有差異。在原文和譯文的意圖性不一樣的情況下,譯者應(yīng)采取什么策略以實現(xiàn)其意圖?本文將從英國現(xiàn)代主義作家James

Joyce的著作《尤利西斯》(Ulysses)和翻譯家蕭乾、文潔若的中譯本分析原作者和譯者意欲透過語篇去體現(xiàn)什么意圖,以及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其意圖采取了什么策略和手段。用作研究的原文是1960年企鵝版,中譯本是1994年譯林版。

2.《尤利西斯》的意圖性

"在語篇的標(biāo)準(zhǔn)中,如果說銜接性和連貫性的注重點是語篇本身的話,那么意圖性及

可接受性關(guān)注的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語言的使用者"(Bell1991:167)。

《尤利西斯》是英國現(xiàn)代主義作家JamesJoyce的作品,是西方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

書中所寫雖是十八個小時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內(nèi)容卻龐雜無比。書中人物的思想漫無天際,跳躍不定。其文字猶如一只萬花筒,變化無常。作者猶如天馬行空,浮云流水,想到哪里寫到哪里,還不時地引進(jìn)其過去作品中的人物,引用大量典故和俚語。不少人戲稱《尤利西斯》原著為"天書",因為它晦澀難懂。然而,翻譯該"天書"的翻譯家蕭乾、文潔若認(rèn)為,"這部主要以布盧姆為主人公寫都柏林幾個市民從早晨八點到午夜共十八小時的活動的小說,一方面紛紛揚揚,而在結(jié)構(gòu)上又是最周密嚴(yán)謹(jǐn)不過"(見譯本第12頁)。

Joyce為什么要把此書寫得如此撲朔迷離,艱深難懂?他的意圖是什么?Joyce本人在蘇黎世一家咖啡館里對人說,"我在這本《尤利西斯》里設(shè)置了那么多謎津,它將迫使幾個世紀(jì)的教授學(xué)者們來爭論我的原意……

這就是確保不朽的唯一途徑"。原來他的讀者對象是教授學(xué)者,目的是使他們爭論不休、永無答案和使自己的著作成為不朽之書。雖然他最后一句可能有調(diào)侃的成分,但是也可能真是他的目的之一。

然而,蕭、文兩位翻譯家的意圖跟Joyce的意圖顯然不同,他們的目的是"化開"Joyce的"謎津",解開"天書"之謎。他們根據(jù)目的語社會的實際情況和讀者習(xí)慣制訂了譯本的目標(biāo):讀者對象是一般讀書界和研究者;目的是"盡最大努力"把艱澀難懂的原作"化開","使譯文盡可能流暢,口語化",易懂可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能"解謎"的,而不是"設(shè)置謎津"的(見中譯本第15-16頁)。

3.《尤利西斯》中譯本翻譯策略分析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意圖,Joyce采用了"設(shè)置謎津"的策略。謎津包括:生僻古奧的文字、艱深晦澀的內(nèi)容、撲朔迷離的人物與情節(jié)。而最大的謎津則是最后一章,全章共八大段,除在第四大段和第八大段末尾各加了一個句號外,沒有其他任何標(biāo)點符號,句與句之間也無空白。這可說是意識流創(chuàng)作方法中最"出位"的手法。整本小說之中處處有"伏筆",章章有"謎津"。這些伏筆和迷津可說是典型的互文性的體現(xiàn)。

譯者采用的是"解謎"策略,其具體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五種:(1)

解譯,即用常規(guī)的表達(dá)法把原著中非常規(guī)的文字游戲解讀出來;(2)大量的注釋,全書十八章共加了5991條注釋;(3)大量的"呼應(yīng)注",這在一般書中是不多見的;(4)原書用波折號來標(biāo)明對話,中譯本改為中國讀者更習(xí)慣的引號;(5)原書最后一章只有兩個標(biāo)點,句與句之間無空白,中譯本在該加標(biāo)點的地方一律留了空格。限于篇幅,以下僅舉其中幾例來分析《尤利西斯》中譯本所用的翻譯策略。

例1.DavyByrnesmiledyawnednoddedallinone:

--Iiiiiichaaaaaaach!(177)

戴維·伯恩邊微笑邊打哈欠邊點頭。

"啊--哧!"((第八章:313)

原文中的長字是smiled(微笑)yawned(打哈欠)nodded(點頭)三個字的連寫。Joyce可能是要表現(xiàn)三個動作的同時性,也可能是為了增加閱讀的難度。蕭、文二位翻譯家把Joyce

的文字游戲解讀出來,方便了普通讀者,也方便了研究者,但同時也令原作的語言特點消失,使讀者無法從中譯本中領(lǐng)略原作者苦心。

例2.Ourgreatday,shesaid.FeastofOurLadyofMountCarmel.Sweetname

too:

caramel.(p.154)

她說:這是我們的大日子。迦密山[45]的圣母節(jié)。名字也挺甜:像糖蜜[46]。(第

八章:283)

注釋:[45]迦密山是以色列西北部一道山嶺。在《圣經(jīng)》中,為先知以利亞與崇拜

巴力神的眾先知對證真?zhèn)沃帯_@里也是迦爾默羅會的發(fā)源地(約1156

年)。(324)

[46]這是文字游戲。迦密的原文作Carmel;而糖蜜的原文是caramel,這兩個

詞發(fā)音相近。(324)

此句來自書中主人公布盧姆想入非非的一個片斷。布盧姆是替報紙拉廣告的,是個充滿七情六欲的大俗人。《尤利西斯》就是通過布盧姆和另外幾個市井日常見到的凡夫俗子腦中倏忽閃現(xiàn)的思緒勾勒出來的。布盧姆喜歡吃有騷味的羊腰子,見到博物館的裸體女神像也要想入非非。在此段中,他想到了一個漂亮的修女,幻想著修女跟他說話,又從話語中的Carmel

聯(lián)想到詞形和發(fā)音相近的caramel。雖然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產(chǎn)生這種跳躍性的聯(lián)想,但對于習(xí)慣于閱讀常規(guī)語言語篇的讀者來說,這種文字游戲確實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謎津"。為了方便讀者和研究者,譯者在注釋中作了較詳盡的解釋。他們不僅介紹了Mount

Carmel的地理位置,還讓讀者了解到它是西方宗教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同時還解釋了此處Carmel和caramel的文字游戲。

例3.Godmadefood,thedevilthecooks.Devilledcrab.(171)

天主創(chuàng)造了食物,魔鬼制造了廚子[216]。辣子螃蟹[217]。(第八章:305)

注釋:[216]套用英國作家約翰·泰勒(1580-1653)的話。原為:"天主送來了食物,

魔鬼送來了廚子。"(《約翰·泰勒全集》)(333)

[217]這是文字游戲。原文里,魔鬼是devil,而辣子螃蟹則是devilledcrab;

devil與devilled讀音相近。(333)

《尤利西斯》全書夾雜著多種語言,也蘊藏著不同的文化,表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書中許多典故出自《圣經(jīng)》及其它一些典籍(見例3)。如果沒有注釋,恐怕一般讀者是很難讀懂里面的含義的。從例3可以看到,注釋比原文要長得多。譯者在序言中說,他"一向不贊成文學(xué)作品(不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翻譯)加注,覺得是對閱讀的一種干擾"(見中譯本:17)。但是,翻譯《尤利西斯》時,由于譯者的意圖是化解原著中"謎津",讓一般讀書界和研究者容易讀懂和有用,于是注就多了起來,例如第九章的注與本文的篇幅幾乎相同。

例4.--Isthebrotherwithyou,Malachi?

--DowninWestmeath.WiththeBannons.

--Stillthere?IgotacarefromBannon.Sayshefoundasweetyoungthing

down

there.Photogirlhecallsher.(27-28)

"弟弟跟你在一起嗎,瑪拉基?"

"他在韋斯特米恩。跟班農(nóng)[123]一家人在一起。"

"還在那兒嗎?班農(nóng)給我寄來一張明信片。說他在那兒遇見了一個可愛的小妞

兒。他管她叫照相姑娘[124]"(第一章:51)

注釋:[123]韋斯特米恩位于都柏林市以西四十英里處,是愛爾蘭倫斯特省一郡。亞

歷克·班農(nóng)是個學(xué)生,參看第四章中米莉來信和第十四章注[146]及有關(guān)

正文。

[124]指本書另一主人公利奧波德·布盧姆的女兒米莉。她在韋斯特米恩郡穆

林加爾市的照相館工作。該市距都柏林五十英里。

DearestPapli,

Thankseversomuchforthelovelybirthdaypresent.……Iamgettingon

swimminginthephotobusinessnow……Thereisayoungstudentcomeshere

someeveningsnamedBannonhiscousinsorsomethingarebigswells……Your

fonddaughter,Milly(68)

最親愛的爹爹:

非常非常謝謝您這漂亮的生日禮物。……照相這一行,現(xiàn)在我越干越順

當(dāng)。……有個姓班農(nóng)的年輕學(xué)生,有時傍晚到這兒來。他的堂兄弟還是個什么大

名人……米莉(第四章:131)

Ourworthyacquaintance,MrMalachiMulligan,nowappearedinthedoorway

asthestudentswerefinishingtheirapologueaccompaniedwithafriend

whomhehadjustrenconutered,ayounggentleman,hisnameAlecBannon,

whohadlatecometotown,itbeinghisintentiontobuyacolourora

cornetcyinthefenciblesandlistforthewars.(399)

學(xué)生們之寓言行將結(jié)束,吾等畏友瑪拉基·穆利根先生偕初邂逅之友出現(xiàn)于門

口,系一青年紳士,名亞歷克·班農(nóng)[146]也。彼饒舌家著實儀表堂堂,并素以見

度翩翩自豪。現(xiàn)將話題轉(zhuǎn)至本人服裝上,對天氣之乍變,憤然予以譴責(zé)。眾人則大

贊此公所提方案。其友,一年輕紳士,對新近之艷遇[159]喜不自勝,不禁告知

鄰座。(第十四章:701-2)

注釋:[146]班農(nóng),見第四章中米莉致布盧姆信。

[159]指班農(nóng)與布盧姆的女兒米莉交往事,見第一章注[124]。

呼應(yīng)注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這是因為原著的寫作方法決定的。例4的三段引語,在原著中被Joyce設(shè)置在第一章27-28頁、第四章68頁和第十四章399頁。彼此之間相隔甚遠(yuǎn),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若隱若現(xiàn)。在第一章接近末尾處,由穆利根首次提到"班農(nóng)"和他遇到的可愛的小妞兒"照相姑娘";第四章通過米莉給她爸爸的信,我們知道她就是"照相姑娘",班農(nóng)有時傍晚去找她。到了第十四章,班農(nóng)再次出現(xiàn),章?quot;新近之艷遇"幾個字才揭開了班農(nóng)和照相姑娘的秘密。這是Joyce

"設(shè)置謎津"的其中一例。對一般讀者而言,恐怕極少有人有足夠的耐性和記憶力去把相隔遙遠(yuǎn)的信息拼湊起來去解讀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蕭、文兩位翻譯家確實是盡了最大努力去解讀、拼湊、連接Joyce

故意弄得零亂蕪雜,東一鱗西一爪的東西。通過他們所做的呼應(yīng)注,讀者不僅比較容易地理解了《尤利西斯》書中的內(nèi)容情節(jié),而且也了解到,此書雖然表面上龐雜無比,作者猶如天馬行空,想到哪里寫到哪里,而實際上,此書在結(jié)構(gòu)上和邏輯上又上周密得令人贊嘆。

4.啟示:意圖決定策略

語篇是傳意情景中傳意信號的組合,我們可以從制作者或接受者的角度來分析語篇功能。從制作者角度而言,重要的是要看作者意欲透過語篇體現(xiàn)什么意圖。意圖主宰語篇制作的策略(如闡釋主題、選擇修辭手段或非語言成分等),因此對語篇功能有莫大影響。就翻譯而言,"目的或意圖決定于任務(wù),必要時由譯者進(jìn)行調(diào)整。任務(wù)越具體,意圖就越容易清楚。如果能清楚地定出任務(wù)并有明確的意圖,譯者就可以得心應(yīng)手地翻譯,即是說,譯者就會清楚地知道,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對原文做出哪些改變"

(Vermere1989:184-5)。

《尤利西斯》是一本探索人類內(nèi)心世界為主旨的意識流小說。作者不加評論地描繪人物的思想活動,捕捉人物頭腦中那毫不連貫,變幻無常,東一鱗西一爪的思緒。這種意識流顯得零亂蕪雜,漫無邊際。Joyce毫不掩飾地表示過要故意把它寫得令人難懂,讓他心目中讀者對象--教授學(xué)者們爭論不休、永無答案和使自己的著作成為不朽之書。看來Joyce

的意圖是實現(xiàn)了。十多年前筆者在香港大學(xué)進(jìn)修英國當(dāng)代文學(xué)時,首次接觸到這本"天書",在抱怨其晦澀難懂的同時,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研究這本"天書"的專著擺滿了幾個書架,而且至今一直是文學(xué)研究者的熱門課題,幾乎年年都有喬學(xué)研究的專著問世。這真應(yīng)驗了甚至超出喬氏所預(yù)言的不朽了。

再看看蕭、文的中譯本,無可否定的是,譯本基本上保持了意識流小說的特點,譯者忠實地描繪了書中人物內(nèi)心的探險歷程。但是,中譯本與原著的差異也是明顯的:(1)是大量的注釋使全書幾乎增加了一半的篇幅;(2)其次是原來的文字游戲很多被化解成普通文字或加了注,很多晦澀難懂的語言也被譯成了通俗易懂的文字;(3)是把波折號所標(biāo)明對話的形式改為中國讀者更習(xí)慣的引號;(4)把原書幾乎沒有標(biāo)點的最后一章解讀出來,在該加標(biāo)點的地方留了空格,大大降低了閱讀難度。總的說來,原來的"謎津"幾乎沒有了。原著讀者要自己進(jìn)入謎宮內(nèi)尋找出路,中譯本的讀者則好比在已經(jīng)標(biāo)明出路的謎宮里去看過去的熱鬧。

蕭乾自己雖然"一向不贊成文學(xué)作品加注,覺得是對閱讀的一種干擾"(見中譯本:17)。但是面對情況獨特的《尤利西斯》,譯者在翻譯時,還是選擇了"該注則注"的原則,因為他們的翻譯意圖是很明確的,那就是讓中國的一般讀書界讀懂這本書,以及使之對中國的研究者有用。中國的讀者和研究者與英語國家的讀者和研究者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不一樣,其閱讀經(jīng)驗也不相同;其次,英語語言和漢語語言無論在音、形、還是義方面都有極大差異。因此譯者必須想盡辦法化解客觀的語言障礙和原作者故意制造的障礙。

如果用傳統(tǒng)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來評價《尤利西斯》的蕭、文譯本的話,很可能有人認(rèn)為它不夠忠實于原作的風(fēng)格,因為傳統(tǒng)翻譯論者認(rèn)為,在翻譯中,譯者"對原作的風(fēng)格不能任意破壞和改變,不能以譯者風(fēng)格代替原作的風(fēng)格。原作如果是通俗的口語體,不能譯成文縐縐的書面體;……總之,原作怎樣,譯文也應(yīng)怎樣,盡可能還其本來面目"(張培基等1980:7)。

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任何形式的翻譯活動都有其目的或目標(biāo),并會引起一定的效果或開拓一種新的局面,甚至可能會產(chǎn)生出一種"新產(chǎn)品";譯者必須根據(jù)預(yù)定的譯本功能來選擇最合適的翻譯策略,不管那些策略是否被視?quot;標(biāo)準(zhǔn)","只要目的正當(dāng),可以不擇手段"(the

endjustifiesthemeans)(見Reiss1989;Vermeer1989;Shuttleworth&Cowie

1997)。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的讀者和研究者接受蕭、文譯本并能從書中了解到西方的部分文學(xué)藝術(shù)和文化特點,那么,他們的策略就是成功的。

5.結(jié)語

意圖性是非常重要的語篇標(biāo)準(zhǔn)之一,作者/譯者的意圖決定其寫作/翻譯策略。本文分析了英國現(xiàn)代主義小說《尤利西斯》原著和中譯本的不同意圖及其所引發(fā)的寫作/翻譯策略。原作者Joyce的意圖是把書寫得令人難懂,讓教授學(xué)者們爭論不休、永無答案和使自己的著作成為不朽之書,因此他把書寫得撲朔迷離,艱深難懂;而蕭、文兩位翻譯家的意圖跟Joyce的意圖顯然不同,他們是要讓中國的一般讀書界和研究者讀懂這本書,了解所涉及的文學(xué)、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他們盡最大努力解讀了艱澀難懂的原作,使譯文盡可能流暢,口語化,可讀易懂。

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任何形式的翻譯活動都有其目的意圖。在原作者和譯者的意圖不一致的情況下,譯者要在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fēng)格還是忠實于讀者的問題上做出選擇。他的選擇很可能會產(chǎn)生出一種與原著不一樣的新產(chǎn)品,但只要譯者的目的意圖正當(dāng),他的譯作被讀者接受,其翻譯策略就可認(rèn)為是正確的、可接受的。

參考文獻(xiàn):

[1]喬伊斯.尤利西斯(蕭乾、文潔若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4.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Beaugrande,R.de&W.Dressler.IntroductiontoTextLinguistics[M].London

&NewYork:Longman,1981.

[4]Bell,R.T.TranslationandTranslating:TheoryandPractice[M].London

andNewYork:Longman,1991.

[5]Chesterman,A.ReadingsinTranslationTheory[C].Finland:OyFinn

LecturaAb.,1989.

[6]Joyce,J.Ulyssese.Harmondsworth,Middlesex:PenguinBooksLtd.,1960.

[7]Nord,C.Transl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

JeromePublishing,1997.

[8]Reiss,K.Texttypes,TranslationTypesandTranslationAssessment[A].

A.Chesterman.Readingsin

TranslationTheory[C].Finland:OyFinnLecturaAb.,1989:105-15.

[9]ShuttleworthM.&M.Cowie.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Manchester:

St.JeromePublishing,1997.

[10]Vermeer,HansJ.SkoposandCommissioninTranslationalAction[A].

A.Chesterman..Readingsin

TranslationTheory[C].Finland:OyFinnLecturaAb.,1989:1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