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詞翻譯與文化語境

時間:2022-03-18 04:07:00

導語:語詞翻譯與文化語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詞翻譯與文化語境

一、語詞翻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詞又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是語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所謂語詞就是指詞和詞組,詞組的范圍包括各種固定說法、習慣用語和習俗語,語詞都有:音義的理由和來源,語詞的產生、變異和發展都包含著豐富、復雜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環境、社會歷史、政治經濟、風俗民情、宗教信仰、審美取向、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等等,其中最能體現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個性,體現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文化的特點,使不同民族的語言呈現出不同的特性。語詞的翻譯要求譯者在廣泛地、準確地了解他國文化中的觀念、信仰、習俗、價值標準等方面的同時,忠實傳達本國文化的價值與靈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間的交流。

二、文化語境——影響語詞翻譯的重要因素

美國學者D.A.Swinnty的實驗表明,語境是影響詞一匯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語詞詞義提取時意義與語境的結合,不能達到對句子的充分理解,就不能對語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正確翻譯。

語言界研究語境最早始于倫敦功能學派創始人馬林諾夫斯基對語境的定義,他認為語境可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是指語言行為發出時周圍情況,事情的性質,參與者的關系、地點、方式等。文化語境是指任何一個語言使用所屬的某個特定的言語社團,以及每個言語社團長期形成的歷史、文化、風俗、事情、習俗、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等。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文化環境不同,各民族的人們對外部世界反映產生的印象和概念也會產生差異,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們對事物會產生不同的認知概念,因而產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義的語詞。隨著語言的發展,社會文化因素不斷滲透到語詞選擇和定型的各個環節,語詞的特定音義是一個民族各文化因素的折射和呈現,能夠細致、全面地體現民族文化的特性。因此,語詞的翻譯依賴著它本身所存在的語言文化環境,文化語境包含的諸多因素,如地理環境、社會歷史、政治經濟、風俗民情、宗教信仰、審美取向、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等等直接影響著語詞的翻譯。

三、文化語境與語詞翻譯

翻譯學的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人類行為研究的范疇,人類的交際受語言環境的制約,而語言環境又根植于文化習慣,因此翻譯必然受到譯出文化和譯入文化的影響。可見,不同的文化語境決定著語詞翻譯中詞義的提取,也體現著譯者對不同文化的判斷和理解。本文將探討文化語境中諸多因素對語詞翻譯的影響,以及相應的翻譯方法。

1.地理環境差異與語詞翻譯。地理文化是指所處的地理環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間不同,因而自然環境各方面的差異影響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或現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賦予了語詞特定的意義。

2.社會歷史差異與語詞翻譯。歷史文化是特定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歷史發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語詞來體現本民族鮮明的歷史文化色彩。例如,英語中“tomeetone’sWaterloo''''’(遭遇滑鐵盧)是源于十九世紀拿破侖在比利時小城滑鐵盧慘敗一事,漢語中“敗走麥城”是指古時三國的蜀國名將關羽被打敗退兵麥城一事,兩個語詞分別來源于不同的歷史事件,但喻義相同,都是指慘遭失敗。因此這類語詞的翻譯需要了解各民族歷史文化才能使譯文更具文化個性。

3、習俗人情差異與語詞翻譯。語言來源于生活,生活習俗與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表達系統。例如:數詞“八”在漢語中是現今最受人們喜愛的數額——因為其發音與“發”諧音,迎合人們發財致富的心理,而英語中“eight''''’則沒有這種意義。

4.宗教信仰差異。宗教信仰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定的宗教信仰產生了語詞的特定含義。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響著英漢語詞的翻譯。在西方,以基督教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語言表達,基督教產生時,歐洲大陸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世俗的王權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們的“野性”,于是基督教應運而生,人們的語言也深深的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由人提議,上帝決斷)“Godhelpsthosewhohelps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在以佛教為主導的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中,“老天爺”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許多語詞來源于佛教、道教。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該詞語用來形容機遇非常難得,可見宗教文化是構成英漢語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異,就能更準確地表達語詞的文化意義。

5.神話傳說與經典著作的差異。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與經典作品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習語與典故,反映了民族風味、社會世態,使各民族的語言充滿了情趣與活力,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如英語中:“Thinkwiththewise,buttalkwiththevulgar''''’(與智者同思,與俗子同語)出自古希臘格言:“swansong''''’是根據西方傳說swan(天鵝)臨死時發出美妙的歌聲,用來比喻“詩人、音樂家等的最后的作品”。又如“Sour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東西”,漢語中有“萬事俱行,只欠東風”、“逼上梁山”、“葉公好龍”等,以上例子說明在民族各自豐富的文化遺產中產生的語詞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構成了各民族語言表達方式的鮮明獨特性,是其他語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翻譯過程中應尊重各民族文化詞語的特點與個性,保留語言存在和表現的形式。

6.價值觀與審美意識的差異。由于文化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及審美意識的不同,導致人們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觀點和看法。在價值觀念方面體現在個體與集體的觀念不同,個人價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點,英語中有不少表現語詞的個人進取、個人力量、個人意志,如:“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競成)、“Everymanisthearchitectsofhisownforune.”(自然的幸福靠自己)、“Youhavetoblowyourownhorn''''’(應吹自己的號角)。與西方“海洋民族”相對的中國“農耕民族”崇尚社團價值至上,無我精神。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大公無私”。群體取向使中國人性格內向、含蓄,不愿引人注目,因而產生了“樹大招風,人大惹議”、“人怕出名豬怕壯”等。在審美取向方面,中國傳統喜慶偏向紅色裝飾,而西方則多為白色,漢語中的紅茶,英譯為“blacktea''''’。以上例子表明,英漢文化在價值觀和審美觀方面的差異影響語詞的翻譯。英漢民族存在的文化差異決定了語詞表達形式及詞義的選擇,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考慮原語詞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與語言個性,充分理解語詞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意味,盡可能結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語言形式及藝術特色。

綜上所述,文化語境的諸多因素影響著語詞的翻譯。因此,在語詞的翻譯中,譯者必須了解不同民族社會文化體現在語篇中的文化內涵,正確理解語詞所包含的文化語義,采用適當的翻譯方法,如原譯文語言與文化因素與譯文基本一致時,可采用對等直譯法、形象套用法、借用類似法等;如果原文語言的文化因素與譯文不對等時,可采取求同存異法、意義對等法、添加注釋法等,當然將一種語言譯為不同文化的另一種語言并非容易的事,而將特定文化語境中的語詞翻譯成同樣體現文化特色的語詞就更是難上加難,有時難免出現引起讀者誤解和曲解的翻譯。這就要求譯者應特別謹慎,仔細分析隱含在語詞背后的容易引起語義沖突的文化因素,根據具體語篇,在不違背原文語言的表達基礎上再現原文語詞的文化意蘊,達到忠實原文的目的,真正實現兩種文化的溝通與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