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心理學論文
時間:2022-04-30 04:20:10
導語:日本教育心理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日本教育心理學情況簡述
20世紀初,日本就開始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1916年成立兒童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教育心理學受施太倫(L.W.Stern)、桑代克(E.Lee.Thorndike)、布勒(C.M.Bühler)等人的影響,發展了智力測驗、心理測量、性格學。戰后,出版了大量關于教育心理學的書籍,如波多野完治主編的《現代教育心理學大系》;依田新編的《教育心理學》;中野佐三編的《教育心理學事典》;田中寬一主編的《實驗兒童心理學》以及其他教育發展心理學叢書。在日本心理學書籍中,教育心理學書籍最多。90年代以來,吉田章宏(1991)和伊藤隆二(1996)等教育心理學名家也多次呼吁要注重日本本土教育心理問題的研究。1959年成立日本教育心理學會,這是僅次于日本心理學會的一個專業學會,1994年統計會員達4500人。該學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學術年會,刊發《教育心理學研究》季刊至今。心身缺陷者的特殊教育在日本也受到重視。日本幾乎所有師范學院都開設特殊教育課程。一些大學設特殊教育系,授與碩士和博士學位。1971年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國立特殊教育研究所。1963年建立特殊教育學會,學員約有1000人,并出版會刊《日本特殊教育雜志》。為心身缺陷者專門設計了各種心理測驗,如日本設計的盲人智力測驗不僅用之于日本,也在美國使用。日本文部省從1995年開始以流動性的方式向各省的一些小、中學以及高中派遣教育臨床心理學專業人員開展有關心理咨詢工作。不少中小學校也開設了(或正在設置)專門的教育心理咨詢室,為中小學生及其家長排憂解難,幫助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心理的順利發展。
2、日本教育心理學研究動向
(1)日本教育心理學研究動向情況。20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教育心理學主要圍繞著發展、學習、人格適應與教育評價四大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其后隨著社會的發展,研究領域不斷擴大。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學年會有關學術論文的分類大致有九個方面,具體是原理與方法、發展心理、教育與人格心理、教育社會心理、教學心理、學習心理、教育測評、教育臨床心理、心理障礙與教育。其中研究學術論文數量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發展心理、教育社會心理和學習心理。日本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上世紀90年代以后,討論的焦點逐漸集中在有關法則性研究與個別性研究、實驗研究與相關研究等問題上。所謂法則性研究,即是超越事物的個體特殊性而追求其共性以及一般規律的研究。這類研究的特征是力求客觀地、自然地反映事物,盡量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故多采用實驗法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系。個別性研究則注重于探求事物之間的個體特殊性和差別性,因此常運用相關研究的方法來分析事物的特定性質。數據顯示,對于身體運動、感知、言語、情感表現、人格、社會行為等領域的研究,采用實驗方法居多。其次是觀察、調查方法的運用。
(2)20世紀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積極表現。一是有關學習與教學的心理研究幾十年來一直受到日本教育心理學界的高度重視。日本教育心理學注重教學和學習過程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深入探討教科學習以及知識、理解等認知操作的內部心理機制。如光田、谷口等人(1992)的研究表明:在文章理解的過程中,插入提問和具體事例可以有效地幫助理解和回憶。言語表現的研究集中在作文、造句和書寫等方面。此外,積極開展有關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與學習策略指導以及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心理發展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日本教育心理學工作者針對學校教育中,諸如曠學、欺負同學、學業不振、早戀以及自殺等“學校身心疲勞”一直有增無減的現象,從學校心理學中的教育社會心理學、教育臨床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神藤等人(1996)用因素分析法對欺負弱小同學問題進行了考察,結果抽取出欺負行為正當化、缺乏正義感以及支持欺負行為等主因子,并發現這些因子與“學校身心疲勞”現象的嚴重程度具有較高的相關性。日本教育心理學在學習與教學方面的研究的特點還有在認知心理機制基礎上還導入發展的變量;增強學生學習個別性差異與教學策略針對性的研究;打破傳統學習理論,多角度多層次的開展研究工作等。
(3)日本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消極表現。一是歐美化傾向嚴重,在基本的理論觀點和研究的方法技術方面全盤追隨歐美,就是在具體的研究方向和課題上也相從甚緊。二是日本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在改善教學效果、幫助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發展方面作用及效果不大。三是日本教育心理學有關教育心理學科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導致有關研究方法論和具體研究方法技術存在混亂現象。
3、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師制度的思考
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師是學校等工作領域內的心理教育輔導專家。對于學校生活中發生的各類問題,進行評估、咨詢、輔導等。其具備針對于兒童、教師、學校等學校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從事心理教育輔導公益性活動等,必須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其從業資格。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師活躍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以及特殊教育、特殊學校等教育機構。此外還有教育委員會、教育中心、教育咨詢所等教育機構,或受教育委員會的委托,從事相關咨詢工作等。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師采用學會聯合的資格認定制度。其認定組織機構由5個聯合學會和4個合作學會構成。5個聯合學會分別是:日本教育心理學會、日本特殊教育學會、日本發展障礙學會、日本發展心理學會、LD學會。4個合作學會是日本學校心理學會、日本應用教育心理學會、日本生徒(學生)指導學會、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學會。這一資格認定工作從1997年開始,數據顯示,截止目前為止獲得學校心理咨詢師或候補學校心理咨詢師的人數達到5800人。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認定相當的嚴格。申請條件根據不同的背景人群可分為5大類。主要針對具有教師資格證的人員、各類幼兒及中小學從業教師、教育研究所等教育機構人員、大學及研究生院的學校教育心理任課教師及實習指導人員、國外研究生院學校心理學專業的人員。日本學校心理咨詢師制度及其運行的積極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日本政府支持力度大。如日本政府對于兒童心理支援工作非常重視,注重發展障礙兒童的特別支援教育;支持全國學校心理咨詢師大會的召開等,學者們關注障礙兒童特別支援教育工作的研究;二是專業人員的培養注重理論和實踐,學校心理學士的申報條件高。如學校心理咨詢師的獲取,在研究生院修完7門課程: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障礙兒童的教育與心理、學生指導和職業規劃指導、教育評價和心理測量、學校心理咨詢。此外,根據申報條件的不同,要求有專門的學校心理學工作實習經驗1—5年不等。在大學或研究生院擔任學校心理學相關課程或實習的指導者,要求必須發表關于學校心理學的論文5篇以上;三是專業人員考核和管理制度嚴格。如規定修完7門課程,但沒有實習經驗的人員,可以申請學校心理咨詢師候補資格,同時在通過資格考試后,還要在5年內要提交個案報告等說明自身實踐經驗的資料,才能成為正式的學校心理咨詢師。學校心理咨詢師的有效期限為5年,滿4年要求更新。此外,相關的認定機構每年進行資格審查;四是公益性的預防教育(人格)活動開展情況好,如兵庫教育大學研究生院學校心理學課程研究室從2003年在中小學中開展公益性的預防教育。
二、日本教育心理學對中國心理學發展啟示的思考
1、理論與實踐并重在教育心理學教育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開展中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強實踐性。
2、拓寬學術視野,加強國際化、多元化不斷拓寬學術視野,擴大對心理學研究國際化,避免片面的追隨歐美。加強教育心理學的本土研究,爭取更有力的多方支持。在突破傳統理論,使相關學術研究更多元化。
3、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加強心理的預防教育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更接地氣,能夠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學校的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預防教育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支援、疏導、咨詢等服務工作。
4、完善從業人員的考核及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相關從業人員的申報、審核、考試等管理制度,既能符合國情,又能為我國貯備專、精、尖的教育心理學專門人才。
作者:宋鋒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 上一篇:通俗文學論文
- 下一篇: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