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文學教學探索
時間:2022-05-21 02:52:54
導語:“一帶一路”文學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及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高校轉型的建議,對于高校培養人才的類型和目標形成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也顛覆了以往專業人才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狀態。尤其對于英語專業,如何能夠培養適應當前戰略背景和社會發展的新型應用型人才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美國文學作為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調整課程設置,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以應對大環境的需求則是需要探討的問題。因此,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所在院校,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改革措施,針對美國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美國文學;教學模式;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推進共建,為推動區域教育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加強合作、共同行動,既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也多方舉措力推應用型人才建設,尤其是針對新型本科院校,彰顯辦學特色的同時,加大力度培養符合新時期人才需求的大學生更成為重中之重。此外,我國“十三五”規劃中關于提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能力的要求中也提出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實行學術人才和應用人才分類、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與背景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協作與競爭,從教育角度而言更考驗著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向,這也是目前高校所面臨的亟待解決與應對的挑戰[1]。英語專業作為文科專業,歷來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存在某種失衡,即理論水平與實踐應用能力的不平衡發展。如今面臨國家發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多國合作共同發展的背景下,語言是促進共建合作的必要條件,是傳遞信息、傳達思想、促進交流、推進合作、共同建設的橋梁,是扮演著不可或缺角色的媒介。當然單純的語言交流還不足以滿足當前形勢的需求,復合型、應用型、跨專業的多方位人才成為不可多得也是力求所得的新型人才。因此,英語專業需要培養能夠適應當前戰略背景和社會發展的新型應用型人才。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美國文學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美國文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由于文學涉及文學史、作家及作品,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廣泛,因此,授課模式也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也只是單純的記憶背誦,以應對各種考試,而非以應用為主,甚至有教師或學生認為文學就是去欣賞,談何應用?這種誤區會增加教師授課的難度,更會阻礙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2]。1.以教師為中心的“教”所謂的老生常談卻是教育過程當中不可回避的一大問題。文學有其特殊性,文學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要想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必須有教師的引導與解釋,這也造成了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般向學生灌輸,學生目瞪口呆眼神迷懵般吸收的狀態,因為這是在有限的課時與教學計劃范圍內或許最大程度教授知識的方式。但通常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知死記硬背,或許無法深層次理解作品內涵,更談何了解異國文化背景社會底蘊的要求,這也在無形之中成為未來跨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礙。但跨文化交流實為“一帶一路”真正之內涵。2.以理論為中心的“學”應用型人才的提出不是一個新概念,但真正引起廣泛關注與重視的原因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短缺與需求加速了教育培養目標的轉型與改革。目前來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還未足夠意識到自己未來前進的方向及所要從事的工作類型,只是停留在過級考試的單一目標中停滯不前,甚至是不敢邁步。因此,學生更多的是為了考試或考研吸收理論知識,而對知識的應用與實踐興趣寥寥,甚至不屑一顧。3.以學習為中心的“管”“管”是從大的層次來談,譬如系部、學院、學校等。培養方案的設置,授課計劃的提出等關乎一門課程的所有計劃與實施都決定了培養人才的類型。美國文學如設在大四第一學期授課,那么學生面臨著考研與找工作的同時,要考試過關,勢必目的性強烈,只要過關即可,面對課堂上教師的要求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與心態去滿足,更談不上真正去獲得知識應用實踐[3]。如果在有限的課時內要求完成所有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也會隨之要求學生囫圇吞棗而無暇細嚼慢咽。這與“一帶一路”及我國“十三五”規劃要求的人才目標是相違背的。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美國文學教學模式改革
要處理以上種種矛盾,真正培養以應用為目標的英語專業人才,符合當前戰略環境的大學生,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美國文學課程的教授可以實施多元化的手段,不僅僅是學生閱讀作品,教師帶領分析作品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作品的體裁或者所處時期、所屬流派進行分類分組,學生對作家的代表作品在課下解讀的同時用現代英語改編為話劇或戲劇,以表演的方式進行輸出,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作品有所了解,也在了解的過程中深入理解作品背后所隱含的文化內涵與社會意義,更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知識的輸出與應用實踐。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所需的人才正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了解異國文化,代表國家或地區進行輸入與輸出,有能力進行知識的篩選與應用等[4]。文學作品內容不是死物,它所傳達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政治意義、哲學意義等都不可小視,它甚至影響著一個人看待社會和世界的三觀,也影響著學生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與目的[5]。2.以應用為中心的“學”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應了解當前的國家及國際環境,明白“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應朝著那個方向努力,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調整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意識上清楚認識到學習的目標與方向,才能從根本上做出改變。因此,學生的學習不能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而是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學會把理論知識轉變為應用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進行專業知識的實踐化、能力化。文學作品不只是欣賞與閱讀,不要被偏見所誤導,應把內化的東西進一步外化,才能在新形勢下有立足之地[6]。學生不能局限于一門課程,更大程度上進行不同課程的整合與聯系才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宗旨。譬如文學與文化的緊密聯系,與政治的不可分割,與社會的反應融合,種種聯系都在文學作品中再現。3.以實踐為中心的“管”美國文學如果以理論學習為中心,那么按照培養方案與授課計劃、教學大綱進行授課與完成即可。但同時也會使課堂教學受限,一定的內容在一定的課時內完成,這樣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如果在這個課時內加入學生的演示會不會講不完規定的內容?如果把太多的時間交給學生會不會耽誤教學進度?學生自己獲得的信息能否保證準確度?會不會影響考試?與考試內容相沖突該如何調節?這些都成為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些問題和障礙。實質上,從學校層面或系部層面來講,這些矛盾都是可以調和的。就拿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外語系幾次修訂培養方案,目的就是能調整課程設置,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美國文學這門課程從原來的48課時調整為64課時,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保障學生的輸出與應用;從原來的大四第一學期改為大三的第二學期,這樣更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操控,學生對考研或找工作的目的性及迫切性下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把精力與時間調整至理論知識的獲得與實踐應用上來。另外,考核內容除去基本的知識考核,加入實踐應用方面的評價,比如在平時成績中計入實踐應用的分數也不失為積極的推進手段。
三、結語
美國文學作為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應調整課程設置,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力求學生擺脫單一的理論學習與輸入,真正做到把所學理論知識外化與輸出,達到理論水平與實踐應用水平的平衡發展。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形式,把專業知識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取精神,真正得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效果,能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把一滴水的作用和力量發揮出來,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高世華.外國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16(22).
[2]劉曉菲.“一帶一路”背景下就業導向型英語人才培養[J].才智,2016(185).
[3]王婷婷.“一帶一路”背景下就業導向型英語人才培養初探[J].語文學刊,2016(6).
[4]王晨佳.“一帶一路”概念下的文化傳播與譯介[J].人文雜志,2016(1).
[5]趙世舉.“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需求及服務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7).
[6]劉中陽.“一帶一路”新形勢下西部高校英語專業建設新思路[J].教育與人才,2015(6).
作者:李牧春 單位:太原工業學院
- 上一篇:“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發展分析
- 下一篇:一帶一路農業服務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