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傳承角度下的傳統體育論文
時間:2022-09-18 05:09:43
導語:基于文化傳承角度下的傳統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文化傳承的內涵
所謂文化傳承就是指文化在人類的任一聚居群落里的所有社會成員中所形成的縱向交接的過程。而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傳承一般包含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另一方面是指對民族傳統體育技術中所包含的民族傳統文化予以傳承,比如民族傳統體育技術所包含的進取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德價值取向“上善若水”、和諧觀念“天人合一”以及公平意識“內外合一”等。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
所謂民族傳統體育是指以漢族為核心的華夏民族在各個歷史階段、神州地域的各個角落所展開的,負載著民族同一心理素質特征與審美觀念的,具備著豐富的民族傳統特征的所有體育活動的總稱,其通常被為三類,即健身、養生以及娛樂,比如我們日常所開展的武術、龍舟、舞龍、舞獅、摔跤以及秋千等活動都隸屬于民族傳統體育的范疇之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民族傳統體育既是一種標志性符號,又象征著一種身份,其不僅蘊含著整個民族的智慧與精神,而且還是民族振興發展的力量泉源。
二、文化傳承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文化傳承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所謂教育就是指可以提升人類的知識與技能,并對其思想品德形成一定影響的一種活動,它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文化能夠連續不斷地傳承一代又一代,在對文化的傳承中具備著傳播、選擇以及創造的作用。教育發展至今,通常被分為三類,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對于學校教育而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及其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關乎學校教育的傳承,并對社會教育的傳承形成一定影響。同時,在教學模式中,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技術與文化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管是二者之間的關系,還是二者教學之間的關系,都是辯證存在的,對于文化及文化教學而言,技術及技術教學是基礎與助力,而對于技術及技術教學而言,文化及文化教學則是前進方向與目標,二者互為依存,互相發展。
三、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出現阻滯的原因
(一)利益價值的過度追求
價值是人類開展活動的核心因素,人類不管在開展何種活動前都會首先對活動的價值予以估量。由于人們未對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價值予以正確估量,導致教學指導思想受到一定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教學指導思想都是借鑒西方體育,被單純地當作體育課教授,使得原本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民族傳統體育越來越簡單,其中蘊含的感悟、修身以及娛樂的和諧理念與人文思想存在的空間慢慢縮減,導致民族傳統體育逐漸向競技體育發展,獲獎及利益成為了高校設立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中心思想,最終使得學校在體育方面失去了文化傳承的功能。
(二)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缺乏實用性,與學生身心發展相背離
當前高校中現代體育課程發展得如火如荼,比如野外拓展、水上漂流、攀巖、跆拳道、柔道以及擊劍等,而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發展則與之相反,很少有高校會大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比方搶花炮、毽球、珍珠球以及藤球等。同時,從事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的教師,其專業能力大都不足。就拿我國博大精深的武術來說,想要成為一名具備專業能力的武術老師,不但需具備長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要求具備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據調查表明,當前高校武術教師的武學造詣非常令人擔憂,真正武術出身的高校教師非常少,在所有武術教師中所占比例僅為9.85%。
(三)教學方法上過于關注技術教學而忽略了文化教學
教學方法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備的多元性價值被破壞,技術教學的關注度過高,擠占了文化教學的生存空間。比方,傳統武術被改造得與現代體操無異,不再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是變成了一種簡單的肢體動作。雖然許多大學生都熱愛武術,可是由于基本功的嚴苛要求、動作的復雜難懂以及成就的難以獲得,最終導致其學習熱情大打折扣。同時,在教學上,能夠把技術與理論完全融合的教師少之又少。這些都導致了文化傳承的停滯。
(四)人文知識學習的缺乏
高校體育教學中過于注重技術,忽視了人文知識的學習與培養。事實上,每一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象的產生都具備著特定的歷史與地域背景,如果對這些背景文化不了解,那么就無法了解這一文化現象產生時的人物理念,最終也就難以正確理解這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象所蘊藏的文化底蘊。
四、站在文化傳承的立場上構建新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一)確立具備深厚文化內涵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理念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理念應當與其它現代體育項目不同,需突顯其文化內涵,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依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指導,針對高校大學生的基本能力與實際身體情況,應把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和傳統文化教學集合在一起,傳授給大學生有關武術、養生、民俗體育以及少數民族體育的文化知識與技術動作,使其體育技能與傳統文化素質修養都有所提升。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措施,突顯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所具備的文化底蘊,借助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的開展,不僅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而且還促進其向心全面發展,使其真正了解到中國傳統民族體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創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民族傳統體育具備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針對當前高校已經設立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以及適宜在高校開設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予以分類整理,主要包括四大類:一是武術類。其中主要包含長拳、太極拳以及傳統拳類等;二是養生功法類。其中主要包含五禽戲、八段錦以及易筋經等;三是民俗體育類。其中主要包含舞龍、舞獅、中國象棋以及跳繩等;四是少數民族體育類。其中主要包含博克、珍珠球、毽球以及木球等。四大民族傳統體育類項目極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因此,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時,需在內容上彰顯出文化底蘊,不同的課程需開展與之相應的文化教學。比方:教授武術課程時,需講授武術文化知識,比如武術門派的分類、服裝器械的差別等,并且需加強武德教育,教授學生“習武先習德、尚德不尚力”,要求其懂得“尊師重道”“寬容有禮”,以此培養其優秀的心理素質能力與道德水平。教授養生類課程時,需結合我國養生文化,比方飲食、修心、起居以及勞逸等。民俗體育類與少數民族體育類課程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與地域特色,代表著我國各個地域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以及民情風俗等形態,因為這些體育項目頗具娛樂性,因此,在高校體育課程開展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穿插教學。如此,不僅提升了課堂氣氛的活躍度,而且還能令學生們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使其了解到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的人們所具備的精神面貌、文化特征以及風土人情,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國民俗文化最原始、最樸實、最和諧的魅力。
(三)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措施,彰顯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底蘊與特色
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時需以健身養生及休閑生活為目標,如此,既能令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又能令其體味到我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趣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手段與措施應予以創新與改良,只有拋棄原本統一的、單一的類似于競技體育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才能真正使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彰顯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底蘊與特色。教師在教學中可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性別、年齡、愛好以及技能等,借助不同的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指引其學習的方向。即便是針對同一課程,教師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與動作技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借助原有的直觀且生動的教學措施外,還可借鑒當前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加上課內、外的協同教學手段,以此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真正懂得這些文化知識,掌握這些動作技巧,令其真正了解到民族傳統體育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創建一套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由于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不斷加深,《新綱要》里“健康第一”及人體思想的樹立,使得教學評價的范圍得以延伸,形成了“三大結合”式評價體系,即理念評價結合實踐評價、顯性評價結合隱性評價以及過程評價結合最終評價。如此一來,對于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的評價而言,學生的日常表現、努力情況、進步大小以及出勤狀況等都成為為影響至深的因素,使得評價的主體性、客觀性以及科學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另外,高校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掌握程度予以評價,而且需對其身心發展的各方面因素進行評價,以此正確估量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效果,有利于教學計劃的下一步調整與進行。當然,評價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學生自評,也可以是教師評價,當然也可是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作者:陳素雅單位: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我國高校特殊體育論文
- 下一篇:普通高校陽光體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