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修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09:02:00

導語:教師師德修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師德修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師角色意識師德修養以身立教師愛

論文摘要:教育事業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源泉。教師的道德水平在整個育人工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有德之人、做對社會有利之事。本文從教師的角色意識和師德建設兩方面,分析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師者”的職責和角色意識多樣性,即教育者是研究者、傳道授業者、管理者、朋友和心理醫生等角色,分析了角色意識的作用、師德建設對現實的意義,分析了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對教育目標實現的影響和作用。本文認為,為了成功履行教師的應有角色,目前需要完善教師的師德修養。

中國是一個具有德治傳統的國家,歷代圣賢都崇尚德治。而學校在整個社會道德建設中的地位和影響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教師的道德水平在整個育人工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事業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師如何以德育人?其首要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教師教學生學做人,首先自身得會做人,這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怎樣才能完成這一神圣使命。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有較強的角色意識,同時要具備較高的師德修養,兩者在完成教育使命方面互為補充。

1教師的角色意識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社會,知識的更新和轉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一個國家、地區、企業乃至個人的發展優勢愈來愈依賴于科技知識、依賴于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學校、家庭和社會,其中學校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和主干。教師只有具有較強的職業意識,才能很好地履行職責,而職責意識和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個人在一定的社會規范中履行一定社會職責的行為模式。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充當多種角色。在家你可能是子女、父母、夫妻;在單位你可能是職工、領導或下屬。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的職業角色更為豐富和多樣,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急劇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對教育內容的貫徹、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教育目標的實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意識是角色素質的前提,而大學教師的角色威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其科學地組織知識,根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各種知識組織起來,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的發展,作為一個大學教師,角色意識體現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為:

1.1研究者角色

21世紀是知識的世紀,大學教師是知識界的精英,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培養下一代的知識才能,必須終身勤奮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必須追蹤當代科學與學術的發展,通過科學研究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改造老專業,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做到有的放矢還必須研究學生、研究社會、研究時代,以便增強自己對主體意識的自覺追求,增強教育實踐的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以便更好地承擔起傳道授業的重任。

1.2傳道授業者角色

唐代大文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韓愈在《師說》中就指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點明了“師者”的職責與作用?!笆跇I”是指把人類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巧妙傳遞給學生,給學生提供獲取新知識、形成新理論的基礎;“傳道”是指教人做人,傳給學生“做人之道”、“為業之道”、“治學之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等等。大學教師就是經師與人師的合一,使學生真正感覺到“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因此,以德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是教師應該傳授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方面,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自學的習慣。另外,未來社會的勞動分工將更加細致,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更高,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途徑日趨多樣。教師必須教學生學會寬容,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與別人一起工作,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1.3管理者角色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結構建構過程。大學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有著它自己的一系列規范,這些規范的落實需要靠教師。在許多情況下,教師是以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現的,這一角色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去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各種能力,從而保證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能夠不斷擴充知識。由眾多個性鮮明的學生組成的團體必然會產生摩擦,所以教師還必須是團隊工作的專家,必須具備處理團體工作的能力和掌握團隊管理方法。

1.4朋友角色

研究表明,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教師是具有民主作風、關心體諒別人,平等親切,對教學精通,被學生視為朋友與知己的人。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從大學生的心理出發,要信任學生、熱愛學生;要平等地與學生溝通而不是以“師”壓“生”。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學習的質和量上也就存在差異。教師必須了解并摸清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對其成績的評估要盡可能運用多元化的評估技術,力求科學、客觀、公正。教師還應能分享學生的憂與樂,做到在講臺上是教師,而離開講臺則是朋友,是學生成長的導師,人生的引路者。

1.5心理醫生角色

大學生特別是新生正處于心理轉型期與適應期,他們渴望并強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護自己,他們的自尊心異常強烈,對觸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由于家庭、社會的原因而共產生了許多問題的青年,表現為行為異常,往往出現焦慮、恐懼癥、強迫癥、缺乏自信、自卑等心理障礙。這一切當然可以依賴心理醫生來解決,但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主要還是靠教師來處理。教師需要了解孩子們異常行為背后的原因,運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導解決。教師要緊緊圍繞著大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環境等,提供科學、有效、實用的心理輔導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成熟與潛能開發,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以有效地應付轉折期,健全他們的人格。

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他們在運動中相互運動、相互轉化,教師由教育角色轉化為學習者的角色;學生由學習者轉化為教育者角色。即就是學生通過學習、受教育,轉化為教育者(自我教育),而達到不育的目的;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創造性地實現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再次轉化為學習者,以使自己學識不斷充實,境界不斷地提高。正是在這樣的角色相互轉化中,既塑造了學生的人格,也塑造了教師的人格。

2師德建設

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教師的道德標準往往影響到一個群,影響到一類人,這就要求教育者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內涵,還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我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它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諸多內容。教師的職業特征決定了其道德要求要比其他職業具有更高的層次和標準,師德屬于全社會德育建設中最高職業道德理想之列。為此,在師德建設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2.1以德修身,做人之模范

人生兩件事:學做人,學做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工作是負有歷史責任的。教育工作是一種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是一種偉大的事業。教育一方面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對學生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的人格力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影響。因為青少年學生是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個體,可塑性很強,他們通過對老師的模仿、借鑒、學習,不斷自我發展,老師無論是在道德上還是在知識上對青少年都具有啟蒙作用。所以,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起著教育作用,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人格、處世哲學、價值觀念等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教師在課堂以外的道德表現在任何時候都和在課堂上一樣對學生有教育作用,對社會風氣有影響。教師職業道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要求,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對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業,決定了教師職業具有較強的表率性,決定了教師要時刻用職業道德標準約束自己,要“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當然,一個真正具有道德魅力的教師必須同時具有知識的魅力,以便更好地去影響、感化和教育學生,并持之以恒。

2.2增強涵養,嚴格自律

教書育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書應當以育人為目標,而育人又是以教書為基礎的,教師的道德教育往往貫穿于知識教育中。在學生的眼里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樣。教師應注意加強自己的個性修養,調整自身價值定位和行為標準,應注意以怎樣的道德去熏陶、影響學生。教師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生命不僅意味著一個活的有機體,生命的意義更在于它是一個有尊嚴的個性存在。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經常反省自我:在教育過程中給學生尊嚴了嗎?珍視學生的存在了嗎?平等對待學生了嗎?教師在習慣行為中還沒有真正地把學生作一個“人”平等對待。一個人假如缺乏尊嚴地生活,必然導致興趣與信心的失落,進取心的衰退,學習的失敗,生命的色彩也會黯淡無光。因此我們的教育要遵從學生的思維方式,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讓教育閃耀出人性的光輝!

2.3廣施愛的甘霖

愛可以產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是教師手中的魔杖,大學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人格尊嚴,對學生,教師要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

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情感的引導者,還應擁有一顆博愛、寬容的理解學生的心。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愛心則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耙蝗諡閹?終身為父”,偉大的父愛,不僅意味著一種博愛的胸襟,而且更深地代表了一種培養的責任。一名教師不僅要循循善誘,還要從不同角度、高度和學生進行全面地了解和接觸,以不枉“良師益友”的稱呼。熱愛學生就要多方面地去關心每一位學生,不只是學習上,而且從思想、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要信任學生,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努力倡導和營造啟發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個性環境,給他們展現自我的空間。關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這種關愛,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但在一定程度上,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的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神圣的愛”。

愛生就是教師時時注意言教與身教的結合,事事處處努力做學生的表率。教師不僅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教師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和完善,起著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誠實正直的品質,勤奮好學的作風和禮貌待人的素養。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平等地對待學生是教師重要品德,也是鄧小平同志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的具體要求。如果說師愛是師魂,那么師德就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

2.4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要善于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要以身作則,要充滿熱情和激情地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并在教學工作中表現出自己的決心和自豪感。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并給學生提供適合他們能力的學習材料,公正地評價學生;設置挑戰,激勵學生,幫助他們認識到正在不斷增強的能力,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技巧,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在創造性的活動中培養、發展學生的興趣。一旦你的教學方法順應了學生的風格,你就會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和創造力有明顯提高;在不時的贊賞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設計一些“surprising”來吸引學生,用愉快的語調、關愛的目光、個別交談的方式來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一旦成功,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能同時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

21世紀的教育呼吁著品德高尚,受到社會尊敬和愛戴的好教師,他們既要為“人師”又做“經師”,堪稱師德典范;他們既要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祖國高等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擁有嚴謹細致、忠實敬業的工作態度,塑造良好的形象,給學生以較高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感召,使之成為祖國未來合格的建設者!因此,營造高等教育專業管理特色氛圍,建立師德健康成長的土壤又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的大事,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

師德不僅直接垂范于學生,而且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甚至使他們受益終生。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角色意識和職業道德素質是整體素質的核心和基礎。特別對于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時期,角色意識是職業工作成功的首要前提;而師德又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基本價值要求。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著民族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它要依靠成千上萬的高素質教師去實施,才能完成此項艱巨而偉大的任務。只有把教師的道德素質提高了,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只有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能熱心于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才能真正打動學生內心,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教師只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無愧于教師的神圣稱號,才能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最終達到并實現教與學的共同進步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方展畫.高等教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2]莊西真.21世紀需要什么樣的教師[J].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編,2001.10.

[3]蕭灼基.新經濟急需型人才[N].揚子晚報,2001-8-20.

[4]李偉忠.讓教育閃耀人性的光輝[J].成才導報,2001-12-25.

[5]劉然.實力,人才[J].人民教育,2002.1.

[6]沃建中.師德——教師素質的核心[EB/OL]

[7]梁永國.論師生主體地位提升及內部運動規律[J].教育與職業,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