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讀報法對提高中職學生語用能力

時間:2022-07-01 05:32:00

導語:多角度讀報法對提高中職學生語用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角度讀報法對提高中職學生語用能力

[摘要]中職學校學生的語用能力低下,究其原因,有實踐訓練偏少,語用素材來源渠道少,語文教師重視程度不夠三方面因素。學生普遍對讀報比讀課文興趣高一些,教師可利用多角度讀報法,采用熟能生巧之專讀、合作解惑之小組讀、趣味優先之選讀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讀報水平。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說寫習慣,說寫質量由學生評價,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分步驟提高學生說寫能力,達到加強學生語用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多角度讀報法;語用能力;中職學生;說寫習慣

教育、教學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與學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能追求的,就是他們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建立在他們對實踐活動價值和自己需要相互合作之上的,是對這種價值的預期或憧憬。

語文課程教學的目的的特征之一“規定性”,即接受教育、學科、課程的制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語文學習無非是從課文、看點課外書(有的看,有的則不看)來學習。學校真的如象牙塔一般,把一些精致的文章呈現給學生,如屈原、李白、文天祥、岳飛等,小朋友也好,大學生也好,無不如數家珍般在語文課堂活動中娓娓道出,但叫他們舉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則大多數學生啞口無言,中職學校的學生更是如此,用一句話來概括則是學生的語用能力低下。

1探究中職學生語用能力低的原因

造成中職學生語文能力中“語用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1實踐訓練偏少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分析多,學生講得少,只有少數時間讀一些精美的段落,一個語文教師不可能每次上課都整堂課或大半堂課安排學生讀,教師提問多,真正回答問題的學生少,能按邏輯回答到點的學生更少。至于讓學生作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為配角的課堂教學,一個學期最多也可能不超過五六次。學生的語文實踐訓練局限于完成基礎作業。寫作次數超過4次的很少(調查數據)。

1.2語用素材來源渠道少

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的資料就一本課本,一本同步練。有些語文教師在學期初就規定學生人手一本字典,可還有許多學生不帶,由此可見學生的素材有限得可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少,拿什么來用?

1.3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對中職語文教學來說,學生沒有高考的念頭,失去高考的壓力,語文教師也覺得對付會考,一本語文同步練就足夠,何須費力去找更多的資料。學生本來語文基礎就差,資料多了反而會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起到負面效應。這種心態與應試教育如出一轍,可以稱之為應付會考的教育。這是一個兩難問題,沒有會考,學生更不學,教師隨意性更大。

2“多角度讀報法”對克服語用能力低效用

上述的三個難題不是不可以破解的,“多角度讀報法”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起到這種作用。

首先,“多角度讀報法”提倡“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得多,中學生處于人生中的黃金時期,記憶力很強,通過讀報刊,大量的信息進入大腦,無形中為語用實踐活動攢下了大量的素材。這種積累素材的方式有以下便利之處。

第一便利在于“興趣”,中職學生很多人在初中階段存在較強的厭學情緒,課堂是第一秩序的討厭,課本是第二秩序,至于“作文”,因為寫得少,雖然最討厭,所以討厭的程度也沖淡了一些。報紙雜志和興趣上就占了很多便宜。

第二便利在于“充實”,這里所說的“充實”不是平常說的內容或精神方面的豐富,而是學生厭學之外的空虛,晚自習干坐著講話又不行,看看報紙雜志也好。所以“充實”是“補空”,補被動學習之空,這與主動學習充電的“充實”是有別的。

第三便利在于紀律允許。許多中職學校為學生征訂了報紙和刊物,有的學校還為學生準備了電視節目,或向學生開放圖書室、閱覽室,不過學生除電視外最喜歡的還是故事會或娛樂雜志。所以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業后,就津津有味地讀起了報紙雜志,有的甚至先看雜志,等成績優秀的學生完成作業后再拿過來抄。對于管理者來說,你要學生不講話,不隨意走動,看閑書,這是自習紀律允許的。學生的這些行為對其他課程也許不利,但對語文來說,卻是效果明顯的?!白x報紙雜志”,總比講閑話強。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積累大量素材,這對于克服語用困難中素材來源少是不無裨益的。當然這不還需要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的合理引導,多為學生征訂一些偏重于文學性、知識性的報刊,少訂一些娛樂雜志,進攻學生不得不看的心理,讓他們積累的素材更多的往可用方向良性發展。

其次,“多角度讀報法”提倡讀的“多角度”,其實是一個“思維訓練”的問題。多角度,是多個方向、多個層次的意思。學生讀到報刊中的一篇新聞,如《都市快報》中“亞洲槍法最好女生手捧三金大方坦白”一則新聞,學生中很多人關注的是“坦白的是婚姻問題之終身大事”。教師可以提醒:“能手捧三塊金牌的原因在哪里?”這么一個問題,學生在文章中找到了答案“練了十幾年槍,個人的幸福被拋在了為國家爭光之外”,這也回到了語文的范疇之內,作者寫題目是什么:新聞宣揚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用王成意的話:“你越想得到的東西,就越是不能實現,你越關注做好你自己,那往往也會得到一個好結果”,“要處理好‘有所為’與‘無所為’的關系?!睆纳顚哟蔚摹皩懽髂康摹边@個角度讀報,收獲的往往比語文課本中某一篇課文的說理更有效,因為這是身邊人,眼前事。與學生心貼心。這可以從遣詞造句這個角度讀,如文中的“有所為”與“無所為”,相信學生讀報后定會印象深刻。這種多角度、多層次讀報,可以拓寬學生的語文思維通道,提高他們透過現象挖掘本質的能力。

再次,報紙雜志內容相對于長篇大論、含蓄深奧的課文來說,學生的理解要容易許多,因為報紙雜志面對的是社會大眾,其中不乏小學文化甚至小學沒畢業的群體;通俗易懂是它的基本特征;而課文的使用對象是學生,是符合學生年齡和文化層次的,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不可能小學生使用高中語文課本,但中職學生恰好和“小學生讀高中課文差不多”,有些職高生甚至沒有小學中一些成績優秀的五六年級學生的基礎好。有些職業學校生源差,所招學生中就有小學沒畢業的。所以通俗易懂的報刊文本很適合做中職語文的教學材料。多讀報紙雜志也沒有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只是充實了他們的閑暇生活。

3利用“多角度讀報法”提高中職學生語用能力的措施

“多角度讀報法”不是為學生打發無聊時間而設的,它的真正目的在于“用”,在于提高語用能力的實踐作用,它可以通過以下的具體措施來達到這種效能:

3.1熟能生巧之專讀

《紅樓夢》“香菱學詩”“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次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林黛玉的詩才只有一個史湘云可比,才思敏捷,意境奇奧是她作詩的特色,史湘云也只有在敏捷速度上可比。她教香菱作詩的方法可謂之速成法,這為“讀報法”也提供了借鑒作用。學生進行多角度讀報訓練時不能先在“多”上發力,以為拿許多報刊來讀就行,應該學香菱那樣,找王維、杜甫、李白的詩多讀,這就是“專讀”,多讀某一個人的詩,就專讀某一個人的做詩技巧,掌握其詩風,易于形成個人的寫詩風格,讀多了就雜了。學生也應該選擇報刊中某一類的文體專攻,如專攻報紙新聞,在多讀新聞的基礎上把握新聞的寫作特色,從讀新聞轉向分析新聞、解讀新聞,把新聞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

3.2合作解惑之小組讀

一個人做事是沉悶的,多個人一起,氣氛熱烈。幾個學生(最好平時關系好的)為一組,利用前面的“專讀法”,先專攻報刊的某一篇文章。多個學生的觀點總有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也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因人而異見解可以利用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互相提醒、互相補充,這與同一個人采用不同的角度讀報性質差不多,但效果肯定更好。因為同一人受思維定式的局限,雖采用多角度,但也萬變不離其宗,就如一個圓一樣,總有一個圓心。多人共同學習,就有多個圓心,思維的擴散面更廣?;ハ嘌a充,也可以互相提攜,幫助小組中基礎差的。因為平時談得來,關系好,所以討論會更自由,幫助的主動性更強。中職學生學習采用這種形式更好,因為差生多,成績好的少,一個小組只要有一個成績好的,就能夠解決許多問題。

3.3趣味優秀之選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報紙雜志,本身是占興趣的便宜。同理,報紙雜志中因人而異,適合個人的口味不同,所以按趣味優先的標準讓學生從中挑選各自喜歡的報刊內容學習,學生喜歡這類文本,他閱讀的積極性會更強。例如,平時愛好打籃球的學生他選擇與籃球運動相關的內容或干脆購買籃球報紙、籃球雜志,或在網上瀏覽籃球信息。這些信息總是作者用心寫或編者精心挑選的成果。學生在欣賞體育信息的同時也關注了詞句、修辭、結構等語言現象。教師只需稍作語文知識任務的要求,他們一定會認真努力完成。這好比一個人說話總打著職業烙印,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教師聚會聊天總離不開學生,當兵的在一起談心總離不開槍一樣。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再學習相關的文章,對話或寫作時也易于舉例說明問題,因為素材的來路熟悉清楚。

如果以小組為單位讀報效果會更好,例如,班級5名籃球運動員共同選擇籃球專題文章學習,他們中有喜歡超級球星的,那他專攻球星的文章;有喜歡某個NBA球隊的,可以挑選該球隊的報道文章學;還有喜歡議論冠軍歸屬的,那他就要關注每一場比賽的成績和球隊排名情況了。這種趣味優先的選讀方式可與第二點論述的小組合作讀法結合,達到互相補充、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讀報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熱情地鼓勵學生去自己和文本對話。教師要相信學生是有能力從文本閱讀中獲得理解的。

學以致用,“讀”則是為了“說”,為了“寫”?!罢f、寫”是言語表達的能力,讀是說和寫的基礎,說寫是讀的提高。提高語用能力中的高層次的說寫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說寫習慣。浙師大王尚文教授認為,在說寫教學中,良好的習慣比說寫的技巧重要得多。閱讀畢竟有個具體的文本擺在面前,好比已有一條現成的路在你腳下,讀者只要順路前行即可,說寫則更多依賴學生自身,好比在茫茫大海上為航船掌舵。因此教師就更有必要加強在意向、態度上給予引導。中職學生最怕的是寫作,另外是上課的回答問題。這很大程度上是主觀能動性不足。高爾基斷言:“擺在人們面前的任務是:找到自己對生活、對人們、對既定事實的主觀態度,把這種態度體現在自己的形式中,自己的字句中?!苯處熃弑M全力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形成良好的說寫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獨特的見解。多角度讀報法在培養學生說寫習慣時可采用這些方式:多讀、背誦精美短文、推敲文本語言、積累有用素材、記讀報心得、勤思考等。

第二,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中職學生在說寫訓練中,可以采取先模仿、先跟隨的方法。例如,報紙上有熱點話題討論的欄目:“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問題?!眲e人怎么說,學生可以跟他說類似的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差不多的話,這就是跟隨,思考的力度不大,說的難度就下降了,學生也很容易開口,不會像課堂提問以一句“不知道”來應付。

寫作也可以先要求學生仿寫相同題材、相似內容的文章,但要求舉例不同、人物場景變換等。跟說、仿寫只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就像開車先用一檔起步一樣。學生動起來了,一切才可以發展。第二步,說一段話,寫200字的心得。第一步是附和別人的思想見解,第二步就應該讓學生有自己的東西了,但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因此說話只要求學生說一段甚至兩三句,寫作只要求寫200字以內的,甚至100字左右的讀報之心得體會文章,因為寫心得體會只要談對文本內容的看法即可,有東西可寫,如果寫長篇或寫其他的內容,學生就對寫什么產生茫然感了。第三步,說寫的篇幅加長。說話擴充到只有話題或材料,寫作則要求寫一篇真正的五六百字的文章。這就是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了,也是語用能力的高境界。

第一、第二步其實是讓學生克服怕的心理,養成說寫習慣的措施,第三步是在學生前兩步完全成熟的基礎上啟動的。

第三,說寫質量由學生評價。曾被授予波士頓最杰出金蘋果獎的教師吉爾伯托。阿亞拉帕里拉的作文教學別出心裁:“孩子們心里想什么,就潦潦草草寫什么,根本不注意語法拼寫或發音。他們與同學們一起閱讀自己的作文并且評論。然后就是文章的組織問題,學生們相互打分;哪些話或哪些形象對他們有吸引力;哪些東西他們不能理解;他們的反應如何:是發笑了呢!是變得很憂傷呢,還是失去了興趣?然后他們同我商討,不過決定權操控在他們手里。我告訴他們,沒有什么對或錯的故事,每篇文章都是精彩的故事!”他認為,“關鍵在于他們寫作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老師修改,而僅僅是為了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職業學校的學生更加需要的是鼓勵和尊重,因為他們已經承載了家庭和社會的太多的說教和歧視。讓學生自己評價說寫質量,或者學生互評,不管他們怎么品評(當然不能讓他們互相貶損),教師只發表一些肯定或鼓勵性的意見,讓他們體會到受尊重,體會到主人翁的自豪,就更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總之,“多角度讀報法”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帶讀中養成學生自讀習慣,在熟讀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說寫習慣,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提高語用能力,最終達到能說會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