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思想品德課上不可忽視的動態效果
時間:2022-04-16 02:32:00
導語:漫談思想品德課上不可忽視的動態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品德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強,又是理論性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就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從實際出發,采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方式。
關鍵詞:情感體驗;情境;創新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于運動。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要讓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可忽視的是必須讓課堂“動”起來。“動”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動情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我們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理念。思想品德課給予學生的不僅有富有理性的知識,還能給學生一個富有情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情育情,以情感人,充分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感染激勵作用。首先,教師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和感染學生,使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教師的情感應跟隨教學內容,該樂則樂,該悲則悲,該怒則怒。教師的講述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訴,努力撥動學生心弦,逐步把學生的激情推向高潮,實現思想道德的升華。比如在講《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一課時,朗讀P48最后一段內容時,筆者用如泣如訴的語調朗誦,課堂頓時變得鴉雀無聲,但“此時無聲勝有聲”,大家心靈產生了共鳴。
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教師在教學時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感染學生。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不同的情境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為了喚起、培養和強化某種情感,就應盡力創設適合于教育教學內容需要的情境氛圍,抓住最佳教育時機。比如,即將到教師節時,筆者就講《尊敬老師》這一節內容,并念出學生寄給自己的一封信:金秋九月是收獲的季節,身為“園丁”的教師也在收獲,在收獲“桃李滿天下”的喜悅,在收獲來自學生發自內心的一聲感謝,今天這個特殊日子里,也請接受我們的祝福,祝愿所有的老師都健康幸福!”接下來,筆者便讓學生自由發言說一句表示祝福的話,這樣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總之,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并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正確的分析、補充、修正,才能使課堂內外形成統一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學生的心靈。
二、動口
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因此,教師要敢于突破課本、課堂,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讓學生敢于說、敢于問,使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讓學生敢于說、敢于問,使學生在平等、愉悅的氣氛中獲得新知識。如此講“從眾心理”這一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舉一些從眾的現象,一下子沒有學生敢發言,筆者便說:“同學們,可以閉上眼睛回憶我們碰到的事情,可以睜大眼睛觀察你周圍的人。”突然有個同學說:“老師,你把頭發染成葡萄紅,算不算從眾現象?”話題終于打開了,筆者讓他們七嘴八舌從教師到學生,再到社會討論分析,課堂氛圍很活躍。所以,想讓學生在課堂有話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教材的某個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發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青藏鐵路專題時,讓學生回答為什么說青藏鐵路是條“經濟路”、“幸福路”。筆者先假設如果我們鎮修一條二級公路到南寧會怎樣?同學們便有話可講,最后再歸納總結青藏鐵路的作用。這樣便能很好地啟發學生思維,在愉快的課堂中培養了創新能力。
另外,讓學生在課堂上動口,不可忽視的是課堂上的“讀”。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做到粗讀、精讀、選讀相結合,讓學生讀透教材,引導學生感知教材,使學生理解和體會教材中的道理,使教材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重要載體,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還有,組織學生討論也是一個較好的方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教材中的“議一議”,“想一想”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把教師的“一言堂”變成學生的“群英會”,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政治課堂就不顯得枯燥無味了。
三、動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孩子的天性是好玩、愛動的,快樂的感受是學習的情感基礎,學生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使學生成為一種快樂的體驗。例如講到“合作與競爭”一節時,筆者按照書中的模型制作了類似的實驗道具:一個窄口的玻璃瓶,幾個拴了細線的小球裝在瓶中,每次只能拉出一個,試驗時筆者要求分小組進行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物體拉出來,筆者負責計時。在試驗中,學生們用了各種方法,終于發現按照次序相互配合是用時最短的。這樣通過親身實踐,不僅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讓學生從中體驗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三者中,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一些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天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導入《關注弱勢群體》時,先讓每個同學閉上眼睛,快速把鞋帶松開又系上;5分鐘內用嘴巴寫了3個漢字。同學們一下子覺得很困難,深切感覺弱勢群體是值得同情和特別需要幫助的人。再如講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內容時,筆者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小組制作一個有特色和實用的環保箱,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感覺很有成就感。所以,課堂上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人人有事做,既體現新課改的要求,又能富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使學生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正如人們常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四、動筆
思想品德課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學科。僅靠課堂說教是無法獲得的。其本身的理念雖然比較枯燥,但教師如果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精心設計創新情境,在教學中做到不拘泥于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實際進行精心設計,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如在講《可持續發展》這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設計勸勉人們愛護校園環境的標語、詩歌、圖畫等。學生拋開課本的說教,自由遐想,不一會兒竟設計出許多會令人叫絕的作品,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妙筆生花,智慧無限,這樣便達到了教書育人的效果。
人們常說:情到深處,妙筆生花。為激發學生情感,教師上課時可適當引入音樂,以引起學生心理共鳴。比如講到《孝敬父母》這一內容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感恩的心》、《燭光里的媽媽》。情真意濃的歌聲一下子撥動了學生的心,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心理共鳴,有幾位女生竟哭出了聲,大家飽含真情地傾吐父母對自己的愛,訴說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紛紛表示要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理解、關心、體貼父母,將來更好地孝敬父母。所以,筆者便順水推舟,讓每一個同學動筆寫一封感謝信寄給父母。一節課下來,幾乎不用教師講,已達到了教學目的,并且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創造性地概括出了書中的知識結構。
我們一直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核心,教師應該用自己的熱情、真情去設計每一節課。讓學生“動”起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己發現規律,變學習過程為探索創新的過程,一定會使思想品德課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有全面的收獲,真正喜歡上這門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想“活”就得“動”,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功夫不負有心
人,會有意外的驚喜。
參考文獻:
[1]安佰學,畢榮峰.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激活思想品德課[J].校長閱刊,2005(Z2).
[2]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楊義宏.對提高課堂討論實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
- 上一篇:透析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
- 下一篇:小議創設教學情境促進有效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