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思考及途徑論文
時間:2022-10-26 05:55:00
導語: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思考及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教師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或基礎,沒有教師的發展,素質教育就是一句空話,也談不上有教育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江西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學歷合格率低,專業水準不高,職稱結構不合理,教育理念與手段滯后等。筆者認為,改變這種狀況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構建教育科研機制,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注重教師反思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建立教師主體的發展體系;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學校軟硬件設施;構建良好的學校內部支持系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快師范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素質教育的高素質高中教師。
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和發展,至2008年底,專任教師有47512人,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但從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看,江西省的普通高中教師隊伍還不盡如人意。首先,從教師隊伍的現狀看,學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根據我們最新統計,高中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86.6%。在具備合格學歷的專任教師中,有相當部分是為“順應”國家對教師學歷達標的要求,通過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實施的“三溝通”教育而突擊完成的,其中“學”非所用者不在少數。另據我們調查發現,有48.6%的教師把教師作為養家糊口的職業,僅有9.3%的教師將其作為專業或事業。
本調研.筆者在全省選取了l0個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的縣市高中學校作為樣本.通過座談和問卷等形式對學校進行現場調查。座談和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認識;教師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及信息技術情況;教師的學生發展觀;教師的課程觀及對學生學習評價的理念和策略: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采用的認識與實施等,以期深入了解全省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
一、調查情況與分析
調查采用座談、問卷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查閱有關教師專業發展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問卷收集數據,然后進行歸納和分析處理。在調查中.采取教師自評的方式填寫問卷.問卷內容共包括30個項目,調查對象為10個樣本市、縣、區的20所城鄉高中教師。問卷采用分層抽樣法,共發放問卷1021份,收回980份,其中有效問卷953份,占93.34%。
從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來看,教師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占教師總數的73.8%;在學歷結構方面,城鎮高中教師本科率達到91.4%,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包括在讀研究生和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獲得結業證書)重點高中為11.6%;農村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82.5%,碩士研究生學歷幾乎為零,專科學歷比例占l1%,其余為中師學歷。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計算的本、專科學歷均包含在職函授或脫產進修等方式獲得的學歷資格,城鎮高中教師中第一學歷為本科的比例不足55%,農村不到15%。
從教師的職稱結構和學科結構來看,高級職稱教師比例較小.尤其在農村高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更小,大多數教師現有職稱為中級和初級,職稱結構很不合理。在學科分布方面,英語、語文、數學三個學科教師數量比例最大,配備較齊全,而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并呈均勻分布態勢,美術、音樂、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數量很少。甚至短缺。綜合實踐活動課和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師基本上屬于零設置狀態。另外個別農村高中學校還存在著所教學科與所學專業不相符的現象。教師中94.7%畢業于師范院校或其他學校,均取得高中教師資格證,在教學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論方面有比較扎實的基礎。
從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必要性認識來看,教師自身有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要求,有自我提高計劃的教師占87.5%,在本科學歷教師中.39.7%的教師有進一步提高自己學歷至研究生層次的愿望,47.8%的教師愿意選擇短期培訓形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專科及專科以下學歷者則愿意選擇函授等形式提高學歷。所有被調查教師認為自己有接受繼續教育的必要,不過希望形式能更加靈活方便,并且不流于形式;69.3%的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持肯定態度.對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效果也比較滿意。但同時表示壓力很大。
從教師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來看,教師對自身素養的提高不僅體現在學歷提高上,一部分教師還經常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比如寒暑假期的培訓,對教材、教法的討論,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教師問的合作和自我反思,就自己的教學體驗撰寫論文與其他老師共同分享等等,但以縣或學校為組織主體的區域和校本培訓過少.遠不及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培訓。在這方面南昌市做得較好.市里和區域間組織的培訓達到年平均8.2次.且已常態化;多數教師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都停留在經驗總結的水平上,理論性不強,有明確科研意識的教師不足50%。
從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及信息技術情況來看.城鎮高中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途徑呈多元化,但以網絡和圖書館為主。農村教師主要通過教學參考書獲取,較少使用網絡和圖書館。被調查教師在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方面的能力普遍不高,熟練掌握的比例不足46%,農村教師比例更低,不到30%。城鎮高中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平均占37%。而農村只占課時的9%,且網絡教學條件基本不具備。
從教師的學生發展觀、課程觀及對學生學習評價的理念和策略方面來看,93.3%的教師認為應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造性人才作為教育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把學會做人和學會生存及學會學習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評價的主要方面,這是對以往學生發展觀和評價體系的突破和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注入了理性的養分。但遺憾的是,由于目前學校內外評價機制的滯后和不完善.這種理性的學生觀和對學生的評價策略還更多地停留在觀念層面。在實踐中仍不能很好體現。
從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采用的認識與實踐來看.近95%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切為了高考,仍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加班加點,實施題海戰術,新型教學方法如合作、探究等方法幾乎不用。但可喜的是已有27.6%的教師開始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以師生互動、實際操作、情境教學或實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直至問題解決,達到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另外。農村高中學校教師由于專業意識不強,加上學習環境條件不足,學習或培訓機會少,存在部分教師知識水準較低,結構不完整,知識老化,且知識更新比較慢,參加脫產學習和外出課程進修的比例不足10%,教育碩士如鳳毛麟角,專業不相符的情況也導致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底蘊不足.這明顯不適應當前高中新課程改革需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從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來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教學資源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較弱.79.7%的教師仍然靠教學參考書獲取教學資源.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單一.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需要: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掌握不夠,利用較少;教學方法更新能力不足;反思意識淡薄,反思能力較弱,從事教育教學科研的能力有待提高。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來看。當前有61.4%的高中教師存在專業情感欠缺。由于高中課程結構、內容、評價、管理等變革大、要求高,教師普遍反映不適應,教學工作繁重,身心疲倦,壓力很大.職業倦怠感很強。有l1.4%的教師由于對新課程無法適應,失去信心,產生畏懼心理,存在不良情緒,缺乏職業期望和職業成功感。無法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
從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來看,有28-3%的教師其專業發展意識不強。被調查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不同.既有45~59歲專家型或經驗型的老教師,30歲正處于教師職業發展鼎盛期的骨干教師,又有20多歲剛畢業的新手。由于長期以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是外在于教師主體的發展模式.即“外控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自身在其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淡薄,自主發展的能力低下,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空間被剝奪.以至于47.8%的教師沒有明確的專業發展意識.專業自主性不夠,專業信念缺失或不足,64.7%的教師是在被動接受或適應著教育教學的變革而不是主動去迎接,這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和速度。
二、思考與建議
教師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或基礎,沒有教師的發展,素質教育就是一句空話,也談不上教育的全面發展。國運興衰系于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素質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面對這一迫切的現實需求,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將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教師隊伍建設。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指的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改善自身專業地位的過程,是外部客觀環境的支持與教師自身內部的努力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的結果。一般來說,教師專業發展表現為兩種形式:教師個體專業發展與教師群體專業發展。具體地說.教師專業發展包含以下幾個層次:首先,教師專業發展強調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發展歷程。師范生畢業即獲得任教資格,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在教學上足以勝任,更不能說明他是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人員。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周期,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其次,教師專業發展強調教師作為發展中的專業人員,其發展的內涵是多層次多領域的,既包括了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嫻熟、能力的提高,也涵蓋了態度的轉變、情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化過程是教師專業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質量提高的過程。再次,教師專業發展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專業發展首先離不開教師教育制度及教研制度的配合。更為重要的一點,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努力教師專業發展歸根結底是教師主體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主體的主動發展過程。因此教師在自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視。最后,教師專業發展既包含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又包含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是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基礎,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教師專業是一個內在的包含著無數個體的群體組織,只有首先實現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目標才有可能最終實現。
1.加強教育科研機制建設,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
“研究是教師產生新思想、獲得支持的最佳途徑。”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在于教師主體的專業發展。教育科研過程.是教師重新學習的過程。是使教師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并趨于合理的過程。教育理論與實踐表明.高中教師具有從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基礎和優勢.知識結構較為完善,同時在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關教學情境的知識,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著最真切的體會.能夠在教與學的互動中,解決新問題,實踐新理論,總結新經驗。進行教育研究,教師不僅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還是克服職業倦怠、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建立教師教育科研機制,加強教研組建設,做好校本教師培訓計劃,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如選派教師外出短期進修、舉行各種專題講座、交流研討、師帶徒活動、合作學習、課題研討、網上論壇等,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尤其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在實施校本培訓中也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隨時調整培訓的形式與內容,以真正達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學校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目的。另外要加強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消除研究的神秘化,使研究民主化,轉變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真正使研究成為每一一位教師的職業特征,在教學反思、改進行動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尤其要鼓勵和引導教師抓住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開展研討工作,在研究中發展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教師反思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建立教師主體的發展體系
反思是一個能動的、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是對個體觀念行為的再加工過程。反思性教學理論認為,反思性教學不僅可以使教師通過審視、反觀自身教育實踐,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育實踐合理性,從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反思性教學的過程還可以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因為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地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成為研究者和反思型的實踐者.教師不僅要做教育教學的主體,而且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客體,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身的教育觀念及實踐.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通過反思、研究,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育現象及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而且,教學與反思相結合,還可以幫助教師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改革教師的生活方式,使教師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誠然,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支持,但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專業發展歸根結底是教師主體性的專業發展。即“內發式”的教師專業發展。離開了教師內在的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這一動力源泉,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學校要建立教師反思與自主發展的推動機制.打造一個“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的服務型教育管理系統,改變現有的封閉性和強制性管理模式,給教師專業發展以自主權,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性.使教師的成長由被動性轉向自覺性,由個別性轉向群體性。因為“人只有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人才能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體,獨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可以把個體對自身發展的影響提高到自覺的水平。”
3.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學校軟硬件設施
由于高中屬非義務教育,政府投入少,很多學校在負債運轉.尤其農村高中.設備的添置與更新無法滿足新課程教育教學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對高中學校教學設施建設的投人.加快圖書資料、網絡設備建設和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尤其對農村高中教師隊伍建設,要提供傾斜性的培訓政策.加大區域間的行動性區域培訓和校本培訓,縮短專業支持的距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針對數字信息資源匱乏這一問題,學校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與其周邊的圖書館或信息服務中心達成協議.進行合作,即由這些圖書館或其他信息服務機構向學校提供各種網絡、數字和圖書資源。這不僅可以解決學校資金緊張的困難,也可使信息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既可節約社會資源.又可為師生發展提供獲取豐富教學資源的平臺。另外,可由地方政府牽頭,縣域內高中學校結對子,成立教師專業發展協作體.建立教師流動機制,形成資源共享,發揮各縣優質教師資源的帶動作用,促進農村高中教師專業發展。
4.構建良好的學校內部支持系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基于自身和學校的具體情況,植根于教師職業的應然需要,學校要注重喚醒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自主意識,確立教師在學校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探究、反思教育教學實踐。最終促成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要使這一目標真正化為行動,除了靠內驅力以外,還要靠外在機制的保障。一要建立人性化的彈性學校管理制度。教師專業發展勢必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來規范約束,但由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和自主性等特點,要求學校相關規章制度避免“剛”性.體現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具有人性化的特點。同時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心理輔導或疏導工作。避免因高考壓力和實施新課程給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帶來不良心理或消極情緒。二要改進教師評價制度。傳統的評價是評價者對教師的獎懲性的、終結性的、靜態的評價,是外在于教師主體的評價,教師在評價活動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發揮教師的積極主動性,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發揮評價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應對傳統的評價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改變傳統的獎懲性評價,實施發展性評價。同時在評價主體上,凸顯教師的主體地位,由教師自己來評價自身的專業發展情況。自我反思、自我評價是發展性教師評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通過自評、互評,找到問題.明確方向,獲得發展的動力。另外,教師評價方案的形成必須結合教師教育教學、教育研究的實際和教師本人的情況,形成個性化的教師評價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每位教師的改進建議、專業發展目標以及進修需求,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主動創新。公務員之家
5.加快師范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素質教育的高素質高中教師
高等師范院校,尤其地方師范院校要端正辦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特別要著眼于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教育科學研究。使師范院校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事業工作母機。一要進一步深化師范院校教學改革,調整課程設置。優化培養模式。要充分利用全國高校開展“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契機.切實加強師范院校的教育學類課程建設.改變教育學類課程呈“三明治”狀的被動局面。通過教育學類課程改革與建設,使學生樹立先進、科學的教育學理念.培養與學習型社會相適應的生活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二要順應信息時代知識演進的趨勢.培養跨學科的通識型教師。改變在大學學一個專業、在中學教一輩子,以及如果離開所學的專業便寸步難行的尷尬局面。三是師范院校還應下決心擺脫教條主義框框的束縛,摒棄師范性、學術性爭論的困擾,科研興校,科研促教,突出師范特色,提高辦學實力。四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學生的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掌握資料、利用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創造性教學的意識、興趣和能力,培養善于通過反思性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創新型、研究型教師。五要大力加強以計算機理論與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培養。未來的教師要想有效地幫助學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馳騁而不迷失,就必須具備有關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識技能。師范教育或教師培訓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所培養的師資能否幫助學生通過信息系統去選擇、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六要積極尋求師范院校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新途徑、新機制。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加強與基層學校合作與連動.構建教師教育與職后教育統一體,增加和規范學生教育教學實習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 上一篇:中學生情感和意志教育方法探論文
- 下一篇:民主生活會創先爭優交流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