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三本管理原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13 09:11:00

導語:學校三本管理原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三本管理原理探討論文

學校管理的“人本”原理從管理學的發展歷程看,在30世紀初對人的管理主要遵循“泰羅制”原則,把人看作是“經濟人”,采取規范強制、物質刺激獎勵的辦法,追求管理效率。這就是所謂的“X理論”。而到了2O年代至50年代,對人的管理重心轉向關心人、滿足人的社會需求上,比較強調參與管理、目標認同,提高職工的歸屬感、滿足感,于是,形成了一種管理學的“Y理論”。進入60年代末7O年代初又出現新的管理理論----“超Y理論”、它主張,應根據工作性質、個人特點與組織環境的三者整合,權衡情勢、隨機制度,以獲取管理的高效率。及至20世紀8O年代,又掀起了一股組織文化熱,更是強調管理的人本原理,十分重視管理服務的目標、宗旨、信念、人和、價值準則等軟因素。時至今日,人本原理已成為現代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

所謂人本原理,是--種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新管理哲學觀。其核心思想是要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弘揚人的內在價值,通過管理服務使人得到充分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學校管理應用人本原理,基本主張有三:

一是弘揚人的價值。按照人本原理,“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比魏我磺腥硕加衅渥陨泶嬖诘膬r值;社會之所以要有管理,就是要使管理對象(個人或群體),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學校管理的真實意義與真正目的就在于通過執行管理的基本職能,使人的主體價值得到弘揚,使學校的有限資源產生倍增效應。

二是激發人的潛能。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研究發現:在按時計酬制下,人要是得不到激勵,僅能發揮其能力價值的20----30%,由此,他推出一條管理學法則:績效:=(能力.激勵)。也就是說,績效是能力與激勵的函數變化。所以,學校實施人本管理,從根本上說,就在于激發與釋放學校中每--個人的潛能。

三是發展人的個性。世界上沒有兩粒完全相同的麥子。學校中每一個教職工與學生,他們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個性。學校管理的至高使命就在于不斷發現人的個性特征,遵循人的個性心理規律,促進他們在實現人的社會化的同時,實現個性的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遵循人本原理實施學校管理,就要學會尊重人、關心人和理解人;要相信和依靠學校中的每一個人,去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與教育目標。

遵循人本原理實施學校管理,就要堅持“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的原則,反對和克服那種分數第一,見分不見人,抓錢、理財、不管人,或者迷信“胡籮卜加大棒”來管人以及重技術不重人與靠權力不靠人等種種錯誤認識與做法。違反人水原理不可能做到科學管理,也不可能受到管理的放大倍增效應。學校管理的“能本”原理能本原理是一種以人的能力為本位的新管理哲學觀。前工業時代是權本時代,其管理哲學是以權為本,以權為政;到了工業時代,成了錢本時代,管理哲學是見錢不見人,金錢為本位;進入知識經濟后工業時代,隨著人的智能價值的釋放,社會經濟獲得加速度的發展,其管理哲學自然要把“能力本位”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價值取向的基本準則與核心。能本原理新管理哲學的基本點,在于通過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釋放人的潛能,實現人的能力價值最大化。人唯有充分激發自己的潛在創價力,才有可能自由地生存,才可能從根本上同動物的生存方式區別開來。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發展的新階段。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它強調人在組織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強調要圍繞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行管理活動。然而,從現時代對人的價值取向去考察,人本原則還有一些理論局限性和不足:第--,它未把人的實踐創新能力這一人性素質的核心內容凸現出來;第二,沒有深入具體地揭示以人為本的基點應以能力為本,唯有能力為本了,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第三,未能看到人的能力在確立與實現人的主體性價值中的核心地位;第四,未充分認識到現時代最需要的而又最缺乏的是人的能力的正確發揮。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實踐創新能力這一核心素質將會被凸現出來;以人的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內容的能本原理將會對人力資源管理越來越發揮其理論導向作用。為此,可以認為能本管理是更高層次意義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發展的新階段。根據現實經驗,應用能本原理指導學校管理,最為重要的應當切實把握好兩個方面的內容:公務員之家

一要正確認識與把握好“能力本位”的內涵本質,處理好德、能、知三者之間的關系。學校管理的能本原則實質上是--種為國家、為社會創價的管理文化觀。傳統的學校管理文化反映在德能關系上往往按照“道德標準”展開,為了強調“德”、突出“德”的首位,“能”多少地會被忽略;反映在能知關系上,圍繞“知”展開。重知則輕能、高知低能便是應試教育的一個表征;反映在思維方式上,往往沿著非此即彼、厚此薄彼的二值思維線路處理三者關系,使德、能、知相互對立起來、割裂開來,不能融合為--個整體。因而也很難收到綜合素質發展的效應。按照能本原理,學校工作在處理德、能、知三者關系上,應堅持德為魂、能為體、知為基,三者彼此鑲嵌融合為整體的原則,如若彼此相悖,“魂”不附“體”、德育不會有效;反之、重能輕德、“能”勢必會失“魂”,偏離準則而走向歪道。同理,一旦削弱了“知”(基礎),德與能都會形同于在沙漠上搭建樓臺,為此,實施能本管理應當堅持德、能、知整合論,而反對割裂論。

二要努力建構培能、用能與激能的能本管理機制、教師是學校資源系統中的--個主體力量。教師的能力層次的水平狀態,直接制約著學校的教育質量與創價效應。教師的能力結構按信息時代專業化素質要求,應由教育信息轉換能力、智能信息轉換能力、探究信息創新能力三個層面12種能力組成,即信息攝取力、信息篩選力、信息溝通力、激疑導引力、質疑輔導力、點撥指導力、情感誘導力、因勢利導力、問題探究求異力、多維思考遷移力、信息轉換綜力、自我超越創新力。為了有效地提高與完善教師的能力系統,學校要努力建構培能、用能、激能的能本管理機制:--要建構培能機制。學校要遵照教師成長的初始磨合、整合適應與成熟發展的周期發展律,運用能本目標導引原理、通過脫產培訓、校本培訓、實踐鍛煉等舉措、建構起良性培能機制。二要建構用能機制。實施能本管理、要通過低職高聘、高職低聘、設崗竟聘等崗位竟爭舉措,建構起“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量能錄用、能崗相適的用能機制。

三要建構激能機制。學校通過目標激勵、參與管理、能績評價等舉措,使教職工的能績與待遇相適,能者獲其酬;使能績與榮譽相應,能者有其榮;使能者與團隊相融,能者有其樂。從而建構起能級互補優化組合的能力結構場的激能機制。學校管理的“校本”原理如果說前述的“人本”與“能本”都是以“人”(或群體)為本位作為管理的出發點的話,那么“校本”則是以學校組織的整體運作為出發點。校本原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針對學校管理決策權過分集中于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機構或學區的那種“國本”、“官本”體制所造成的僵化弊端而提出的學校管理經營極應當位移給學校的一種理論主張。校本管理在國外通常被理解為是一種基于學校,以學校為本位的自主經營管理的新型體制。這種管理體制強調學校應擁有財政預算、人事安排和課程設置與管理的真正權力,能夠自主經營管理。實施校本管理旨在促進校內人、才、物和信息等各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開發利用,使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能適應社會變遷與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由于學校具有自主經營管理權,通過校本化的管理運作容易獲得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深厚根基,有助于培育學校的特色與傳統,有助于促進辦學民主化、激勵競爭與團隊合作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工作效率。實施校本管理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主要包括:----校本研究這是實施校本管理的起點。通過校情研究,方能使學校管理建立在合乎校情與發展需要的基礎之上。----校本培訓這是實施校本管理的基點。教職工是學校發展的主體力量。通過合乎教職工素質基礎及其發展需要的校本培訓,才能有效地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并依靠他們推進學校發展。----校本課程這是實施校本管理的重點。課程是教育國標與教育質量的中介結合都。課程水準反映著教育目標與教育質量的狀態。開發校本課程有利于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而且有助于特色學校的營建與學生的個性化特長發展。----校本體制這是實施校本管理的關鍵。校本體制是校本管理的組織基礎與前提保證。它要求整個學校組織機制的重構,從外控式(教育行政機構或學區董事會等)控制模式,轉移到內控式管理模式。它通常由校長與教師、家長、社會力量的代表聯合組成學校委員會進行集體決策,并通過校長組織實施、確保學校的管理能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在我國,實行校本管理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其前提取決于教育行政的職能轉變和職業化校長的建制。我國教育行政部們對學校的集權式過程管理由來已久、已成為一種慣性思維,盡管學校對此怨言頗多、呼吁頗多,教育行政的轉變職能的承諾也多,然而,這方面的改革進展的成效并不明顯。隨著我國加入“WTO”的大態勢,教育行政職能轉變的步伐定然會加快,“校本管理”已到了勢在必行的時刻了,我們翹首期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