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良心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10 11:00:00

導語:教師教育良心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教育良心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育良心恪盡職守道德修養

論文摘要:道德素養是現代教師重要的專業素質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師個體的道德素養,是教師內在的天平,是教師在精神上抵制錯誤的道德動機,選擇正確道德行為的調節器。教育良心作為一種“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內涵與特點,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有其特殊意義。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社會和教育實踐中的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取決于教師將一定社會對從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變為“自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對傳統課程理念和課程體系的徹底變革。而課程改革與教師的關系相當密切,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體,教師的道德素養、業務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本次課程改革的成敗。可以說,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個教師都將在這場改革中被重新“洗牌”,也必須在這場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應,在改革中促進自己的發展,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而新型公民素質發展的核心在于“品德”。因此,新時期不僅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更要加強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和造就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順利實施,直接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從一定意義上說,關心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關心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必須是“人師”。道德素養是現代教師重要的專業素質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師個體的道德素養,是教師內在的天平,是教師對自己是否履行了道德責任和對自己的教育言行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查和監督,是教師在精神上抵制錯誤道德動機,選擇正確道德行為的調節器。教師的良心,是一種“道德自律”,是存在于教師內心的自我道德信念和要求。具有了職業良心,就能夠從內心深處自覺抵制違犯職業道德的任何邪念。

一、教育良心的內涵與特點

1.教育良心內涵。教育良心可以表現在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其主要內涵,筆者認為有三個方面:恪盡職守、自覺工作、愛護學生。首先“恪盡職守”實際上就是一種工作責任和紀律的要求。教育工作中的“恪盡職守”表現為兩條,第一條要求教師應當遵守工作紀律,按照社會和教育事業對教師的要求盡職盡責。如,認真備課、上課,遵守工作時間及其他工作規范等等。第二條是要求教師不能誤人子弟,要盡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則,就會受到職業良心的譴責。其次“,自覺工作”的要求是教師的勞動特點決定的。一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個體和自由的特性。“慎獨”的美德十分重要。因為教師的工作多數情況下都是無人監督的。雖然有教育對象的面對,但學生往往沒有全面監督教師工作及其質量的能力。二是教師的工作在一定意義上是沒有邊界和限度。

如教師不僅要完成校內的工作,還應當與家長、社區等方面建立教育聯系。這一聯系需要教師大量的精力上的投入,怎樣才算踐行了使命,我們無法有明確的界定。再次,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講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而且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師愛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情動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觀念轉化為外在行動的具體而細微的實踐過程,贊揚、褒獎包含著愛;批評、處分也體現著愛。教師對學生的愛,目的專一形式多樣,他滲透于學校工作每一個環節,貫穿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教師良心的上述三個方面,分別反映了教師與社會、教師與自身、教師與學生的道德關系。這三個方面的聯系是,它們共同反映了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和義務意識、情感等等。教師的良心與教育事業有必然的聯系。2.教師良心的特點。首先、層次性高,所謂層次性高指由于教師勞動的崇高性質,以及教師本人往往對這一崇高職業及其要求有較高的自覺,所以教師良心在境界上高于一般的職業良心。一是現代教師經過職前教育和繼續教育,都有較高的對于教育道德義務的自覺性。二是教育良心的調整范圍廣泛,要求較高。如,教師的言談舉止,必須力求反映較高的文化和道德修養,否則就不是足以垂范于學生。其次,教育性強。所謂教育性強指教師良心的榜樣作用和判斷教育良心的最終標準是看良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事業的要求。檢驗教師良心的最終標準當然只能看良心之外所做的判斷是否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

二、教育良心的意義

1.良心對教育工作質量的促進作用。教師的職業良心對教育行為的調空作用表現在教育過程的全部環節中。在教育工作開始之前,教師的良心會行使對準備采取的教育行為的“預審權”。教師的良心會問教師自己“:這樣的行為合適嗎?”“這樣的行為有益于學生嗎?”“他會受到傷害嗎?”等等。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良心則會努力行使“監察權”,它會提問“:預期的行為有應有的效果嗎?”如果沒有,良心會引導教師采取措施上的調整。教育活動結束,良心會行使“鑒定權”。教育良心對特定教育性或褒或貶,教師也就或者自豪,或者懺悔。教育良心因此就成為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水平提高的最好的導師或學校。

2.教育良心對于職業生活的精神意義。教師的職業良心實際上意味著一種自我評價機制的存在。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常常會遇到社會、學校、同事甚至學生的不公正的對待,會面臨許多矛盾。教師的職業良心一方面撫慰自己,對自己職業生活作出公正的評判;另一方面則要求教師即使是遇到較大的委屈時依然能夠按照職業良心的指示行事,做到所謂的“事業為重”。所以教師的職業良心是教師精神人格的保護神,是教師鞠躬盡瘁,積極耕耘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三、教育良心的形成與修養

1.社會狀況對良心形成的作用。一個正義較多、道德水平較高的社會,會自然對每一位社會成員的職業道德提供涵養上的環境和輿論上的保證,從而有利于職業良心的形成。一個對教師在精神和物質方面都給予恰當的尊重,一個人人恪盡職守的社會氛圍,顯然也是有利于教師形成較高水平的職業良心。

2.教師的同濟群體對個體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為直接。實際上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俗的傳承。教師對教育道德關系和道德要求的認知大量是通過工作環境的潛移默化式的影響去獲得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教師同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道德傳統的質量較低,當然不利于教師的職業良心的形成與提高。

3.教育對象以輿論的形式對教師良心形成的影響。由于教育活動的特殊性,教師勞動的價值必須在教育對象上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贊揚或蔑視、批評對教師的道德行為會起非常大的制約作用。這種制約最終會影響教師職業良心的形成。一個善于修養的教師肯定會以“學生”為鑒。

4.教師自我修養對教育良心形成的作用。首先,要慎獨,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道德修養方法。又是師德修養的一種極高境界,是教師良心的保證。慎獨指的是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并且難以被別人發現的情況下,依然能堅持自己的道德觀念,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去行動,不做任何壞事。教師工作的特點,決定了教師擁有獨立地選擇工作方式的權力。我們教師怎樣對待每一天的教學勞動,以怎樣的態度備課,是否公正地給學生評分等等,這許多工作往往是沒有外界監督或難以監督的。因此可以說,教師能否做到“慎獨”,直接影響其工作質量和學生進步。教師如何“慎其獨”呢?一是在“隱”處著眼。要求教師把著眼點放到自己的思想深處,去尋找最隱藏的角落里的不良思想和動機。二是要求教師無論在何種場合,都堅持一種應有的表現,人前人后一個樣。三是在“微”處著手。古語云“積小善而成大德”“,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進行師德修養,要從小處起步,防微杜漸,不放過自己每一點有損教師形象的言行。其次,每日三省。內省作為道德修養的方法源遠流長。曾子則稱“:吾日三省吾身。”內省的修養方法為我們今天所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批評、自我檢討和自我思想斗爭。比如,要求學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們自己是否杜絕了隨手扔粉筆頭;要求學生講究衛生,保持環境清潔,我們自己是否做到了不亂扔果皮、紙屑?每日三省,有兩種途徑:一是發現自己的不足而改正。二是對照別人,反省自我。對別人的優點我們要去學習,發現別人的缺點,應該對照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堅持下去,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