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德育思想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9:08:00

導語:鄧小平德育思想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德育思想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

繼承和發展,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德育工作實踐的根本指導思想。研究鄧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對于我們以鄧小平德育思想為指導,做好新時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這就意味著它具有相對獨立于第一次飛躍理論成果的理論和實踐價值。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指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勝利前進。鄧小平德育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育即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鄧小平德育思想內容豐富、系統、深刻,構成了一個適合中國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具有時代特征的比較完整的德育思想體系。鄧小平緊密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明了現階段重要的德育理論和德育實踐問題,為繼承、豐富和發展德育思想做出了突出貢獻。鄧小平德育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有力保證,奠定了培養跨世紀接班人,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的堅實基礎。鄧小平德育思想來自實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對于我們認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戰略地位,堅持正確的德育工作指導方針,發揮德育工作的服務、導向和保證作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新時期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

一鄧小平德育思想是對德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們歷來重視德育工作,馬克思、列寧、的德育思想為鄧小平德育思想的形成、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從他們早期的革命活動開始,就傾心于工人運動的宣傳鼓動工作,十分重視對青年的關心教育。馬克思指出:“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歷史性和階級性、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論述,關于人的社會本質、社會道德在個體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論述,關于根據未來社會的要求努力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一種全新的人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等,都是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德育思想。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思想,強調青年學生要把培養共產主義世界觀當做首要任務,指出:“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這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這就是共產主義教育、訓練和學習的基礎。”[2]列寧從建設共產主義的高度,論述了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內容和途徑,闡明了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在青年成長中的地位作用,開創了無產階級執政黨德育工作的實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都有關于德育的論述,諸如青年應該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教育是中心環節;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革命事業接班人;青年要防止和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要引導青年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在實際斗爭中鍛煉成長,德智體全面發展等等。對德育理論和實踐的許多精辟論述,成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烈的黨性和實踐性。

鄧小平是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鄧小平德育思想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是同中國革命和建設戰略全局的歷史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基本特征。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是黨的軍事戰略家,他是從革命戰爭和戰略全局的高度來考慮德育工作的。收入《鄧小平文選》的開卷之作《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一文,提出了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在部隊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部隊政治工作、思想教育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戰略家,他是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戰略全局的高度來看待德育工作的。50—60年代,鄧小平多次強調共青團的任務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用共產主義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后期到撥亂反正期間,鄧小平始終站在斗爭第一線,在整個國家處于百廢待舉的關鍵時刻,高瞻遠矚,自告奮勇抓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打開了科技教育工作的嶄新局面。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實現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中,鄧小平對德育工作的探索進入了新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作為我們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是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的高度來抓德育工作的。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后,我國面臨著改革開放的新形勢,面臨著前蘇聯和東歐的巨變,面臨著國內堅持還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嚴峻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如何培養好接班人,就成了擺在全黨面前的十分重大而緊迫的德育課題。鄧小平緊緊抓住這一事關大局的關鍵問題,以極大的理論創新勇氣,根據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新形勢,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長遠目標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現階段重要的德育理論和德育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時期德育理論觀點和重大決策,其內容涉及新時期德育的地位、作用、培養目標、原則內容、途徑方法、領導管理等各個方面,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德育科學體系的基本框架和理論基礎。鄧小平明確地提出了新時期德育工作要服從、服務于黨的基本路線的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為德育工作排除“左”和右的干擾,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鄧小平正確處理了現階段講理想、講紀律和執行改革開放政策之間相互依存、協調發展的辯證關系,揭示了搞好德育工作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意義和功能。鄧小平及時準確地把握社會各方面呈現出的復雜態勢,充分肯定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鄧小平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思想;關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關于特別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青年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思想;關于新時期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習馬列主義、思想要精,要管用的思想;關于要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黨的優良傳統,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對封建主義殘余影響,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關于人才優勢和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可能使我國到下個世紀中葉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思想等等,都為德育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鄧小平新時期德育思想是對德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使馬克思主義德育思想在當代中國進入了新的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度。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是《鄧小平文選》的壓卷之作。這些談話直接涉及我國十多年來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重大問題,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鄧小平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3]。鄧小平的諄諄告誡寄托了他對我國德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他豐富、深刻的德育思想是值得我們永遠珍惜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鄧小平德育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億萬中國人民正在從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鄧小平作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總設計師,其思想的深刻性在于,它緊緊把握了現時中國社會的脈搏,為中國未來現代化豎起了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協調的總體理論構架,使中國的現代化真正成為社會整體的現代化。鄧小平在規劃中國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時,除了強調生產力標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外,特別注意到了經濟與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建設。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根據鄧小平理論,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緊密配合、互相促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這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所謂精神文明,就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人們的主觀世界也得到改造,社會的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也得到發展,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現為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4]。這里對精神文明的科學解釋,展示了精神文明的廣闊領域。人們主觀世界的改造,包括思想意識的改造,也包括人們認識及其能力的發展和改造,人們情操、意志、美感的發展和改造。精神文明既包括知識文化和思想道德兩大方面,又包括從個人的文化修養、科學修養、道德修養、審美修養、精神境界到社會的精神生產、精神生活和習俗風尚兩大范圍,是人類整個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改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人類文明歷史的高度發展,它的產生有著豐富的思想資料、深刻的階級根源和堅實的社會基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按照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精神文明自身發展的規律去建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精神文明。它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通過社會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和進步,通過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過去一切精神文明不同,它特別強調社會的主體——人的建設,把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根本內容和根本目標。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根據鄧小平理論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論述,不但明確規定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同時也高度概括了德育工作的重點所在,體現了德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布局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核心問題的德育工作,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精神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自覺的心理狀態。良好的精神能表現出巨大的活力、能量和高尚的品德,能變為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物質力量,對個人、集體和民族都十分重要。德育工作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力量,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特別是把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融化和滲透到人民群眾中去,使之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行為準則和精神支柱,成為凝聚億萬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二,對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基礎工程。精神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直接反映社會主義的性質,規定著精神文明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對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是承擔跨世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他們成長的重要時期,加強德育工作,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將對其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也將促進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搞好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充分發揮黨的德育工作的政治優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客觀需要。鄧小平規劃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是物的發展和人的發展,以及物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有機結合,并將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最終落實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之上。德育工作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依靠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動員和團結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實現中國整體現代化,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德育既是核心內容,又進直接動因和重要保障。現階段充分發揮黨的德育工作的政治優勢,就能保證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團結穩定的社會環境,有統一的意志和行動,保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推進。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到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也不可能取得勝利。中國革命離不開這個政治優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離不開這個政治優勢。

三鄧小平德育思想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有力保證

近二十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我們黨制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唯一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路線,是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理想的根本保證。在鄧小平德育思想中,包含了豐富的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能使全體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牢固樹立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牢固樹立起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信念,從而團結一心為奪取現代化事業的更大勝利而努力奮斗。

首先,明確了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實事求是是鄧小平一貫倡導的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鄧小平把實事求是的思想運用于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德育實踐之中,在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上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新時期德育工作基本指導方針是什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決議把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規定為“三個必須”,即: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這也是鄧小平所始終堅持的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黨全部工作的中心。鄧小平曾尖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最本質體現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德育必須服從、服務于這個中心,緊緊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工作;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德育工作必須支持改革開放,為適應改革開放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根本轉變,保證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和健康發展;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新時期保證德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育只有緊密圍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開展工作,才能保證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這一基本指導方針,規定了德育要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且要通過德育工作,充分發揮德育的政治導向作用,保證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動員和團結全體人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這一基本指導方針,擺正了德育在全部黨的工作中的正確位置。我們既不能搞德育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又不能忽視德育,淡化、取消德育。堅持這一基本指導方針,就能使我們在德育工作中更堅定地同“左”和右的錯誤思想干擾作斗爭。實踐證明,這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科學的指導方針。

其次,始終強調把握德育工作的重大原則問題。面對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鄧小平始終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這也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大原則問題。鄧小平早在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忠于社會主義祖國、忠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忠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優秀人才。他強調,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根本立場上決不允許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此之后,根據國內出現的政治風波和國際風云的急劇變幻,鄧小平反復強調,青年教育“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教育作為基本內容,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要努力克服軟弱渙散的狀態,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對青年一代的侵蝕。

鄧小平還始終強調要把抵御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和“分化”的圖謀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這一任務是長期的、艱巨的和復雜的。鄧小平認為,在改革開放條件下,不讓青年人接觸西方的東西,不僅不可能,也不必要,關鍵在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要適應開放的形勢,既能學到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又能經得起風浪,不作資本主義思想的俘虜。青年學生由于對中國的國情和工農大眾缺乏了解,缺乏實踐鍛煉,世界觀和人生觀還在形成之中,容易為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所影響。因此,一定要從政治上、思想上多關心和幫助青年,增強他們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

四鄧小平德育思想奠定了培養跨世紀接班人、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的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是一代人的事業,是需要幾代人繼承、接力和發展,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才能實現的百年大業。培養接班人的問題,是我黨一貫重視的問題,在我國第二代黨和國家領導人謀劃跨世紀的宏偉目標,謀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百年大計宏觀思維中,培養接班人的問題被擺在極為重要的地位。鄧小平站在關系到黨、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為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根本出發點,明確指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5],“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這條中國的發展路線,是否能夠堅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別是要教育后代”[6]。鄧小平緊緊抓住要把當代青年培養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這個主旨,特別關心青年一代的茁壯成長。他認為,未來無論是哪個層次、行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應該具有德才兼備的共同品質,都應該是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并愿意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奉獻聰明才智的人,對他們一定要打好堅實可靠的思想政治基礎,引導青年從國情的實際出發去思考國家的發展問題,真正弄清楚“中國現在干的究竟是什么事情”,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大局觀,“要把是非講清楚,要把利害講清楚。是非是涉及我國根本利益的是非,利害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能不能達到本世紀目標和下個世紀目標的重大利害。這才是對青年的愛護,對青年的真誠引導”[7]。

全新的事業需要全新的人才。鄧小平鼓勵當代中國青年珍惜跨世紀的歷史機遇,肩負起跨世紀的歷史責任,爭做跨世紀的合格人才,增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充分發揮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鄧小平還清楚地看到,國際間的經濟競爭依靠的是科技和人才,對人才的全面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跨世紀人才對于推動新世紀的社會全面發展是責無旁貸的。面對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青年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積極進取的觀念意識、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協作能力。在全面提高人才素質中,德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德育對于引導青年一代樹立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倡導開拓進取的思想觀念和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都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全新的事業需要拓展德育工作思路。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里的教育,除了指文化知識教育,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要面向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要面向的世界是各種不同社會制度并存的世界,我們要面向的未來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的未來。人的德育素質是人諸種素質中最根本的素質,決定著人才的政治方向,是智育和體育素質發展的內在動力。鄧小平的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思想,不僅為智育和體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內容和方向,而且蘊含了豐富、深刻的德育思想。鄧小平把德育放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來認識,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內容和方法,也對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找準自己的工作立足點,不斷增強工作責任感。我國現代化建設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進行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面對的國際國內環境是紛繁復雜的,必須以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加倍關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建設,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作為靈魂工程師,應當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學、講演、表演,教育和引導人民正確地對待歷史、認識現實,堅信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奮發努力,積極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為偉大壯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英勇奮斗”[8]。德育工作者還要不斷拓展自己的工作思路,充分認識在改革開放環境下成長的青年特點,深入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問題。要尊重、關心、理解青年,貼近青年思想,進行充分的說理教育,還要勇于繼承、借鑒和發展,改進德育方法,講究德育藝術,探索德育新路,不斷提高德育的質量和水平。

五鄧小平德育思想是新時期德育工作實踐的根本指導思想

偉大的實踐是產生偉大理論的沃土。鄧小平德育思想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德育實踐的科學總結,是從德育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科學理論。鄧小平德育思想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由于它是新時期德育工作實踐的根本指導思想。

在我黨的歷史上,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保證。早在1934年紅軍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即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的科學論斷。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始終重視結合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后,黨把在革命戰爭年代積累起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經驗運用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理論和實踐上繼續向前發展。50年代末60年代初,針對當時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和政治生活方面發生的復雜情況,黨在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加強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宣傳,加強艱苦奮斗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宣傳以雷鋒、焦裕祿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輝事跡,對青年一代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由于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有過嚴重失誤,在德育工作指導思想上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在“”十年間,黨的德育工作無論是在指導原則上,還是在工作方針方法上,都存在著許多違背科學規律的東西,諸如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往往把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說成是政治立場問題,在思想教育中隨意上綱上線;思想教育完全違背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搞大轟大嗡,一刀切,形式主義等。特別是在、“”鼓吹的“精神萬能”、“政治可以沖擊一切”、“大批判開路”等許多違反科學的思想和口號鼓動下,黨的德育工作的優良傳統被破壞,德育工作者的聲譽被敗壞,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這些曲折給我們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領導我們集中力量批判了“左”的東西,特別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思想,德育工作摒棄了過火的思想批判,取消了“沖擊一切”不講實效的政治運動,糾正了“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等簡單化、庸俗化的形式主義傾向,打破了“左”的思想枷鎖,同時又堅決地維護和繼承了過去我們在德育理論和實踐中所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德育工作從不間斷的政治運動轉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來。廣大德育工作者在認真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德育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積極的研究探索,并遵循德育工作對象的思想特點和教育規律,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地開展各項德育工作。可以說,沒有反對“左”的干擾,就沒有今天的德育工作的大好形勢。另一方面,新時期德育工作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改革開放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必然引起人們思想上的強烈反響,尤其是青年人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上產生了種種思想困惑。為排除右的干擾,鄧小平多次強調,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絕不能削弱,而是應當加強和改進。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這個思想的基本觀點,要求在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開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特別是1989年那場政治風波之后,加強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中心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著力澄清青年學生的混亂思想,解決青年學生思想中深層次的問題,引導他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總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于以鄧小平德育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堅持正確的工作方針,德育工作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獻身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業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和團結協作的觀念,大力宏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在全社會形成講理想、講奉獻、講責任、講道德、講文明的良好風氣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德育工作出現了嶄新的局面,并為德育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近十多年的德育實踐證明,鄧小平德育思想是促進個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促進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直接、最現實、最富成果的科學指南。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黨的十四大之后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非常重視德育工作,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做出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強調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必須把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認真抓好。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明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指出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在這期間,中共中央還先后印發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德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這些都是在鄧小平德育思想指導下取得的新成果,是黨的德育工作的新發展。我們相信,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偉大實踐中,通過進一步深入學習理解鄧小平德育思想,通過認真務實的工作,新時期德育工作一定會更加卓有成效的開展,鄧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一定會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217頁。

[2]《列寧選集》第4卷,355頁。

[3][6][7][8]《鄧小平文選》第3卷,379—380頁、381頁、199頁、40頁。

[4]《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8—29頁。

[5]《鄧小平文選》第2卷,2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