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配送中心發展對策論文
時間:2022-11-29 10:12:00
導語:農產品配送中心發展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論述了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開展農產品配送服務的必要性和舉例介紹的基礎理上,提出了農產品配送的發展對策:制定優惠政策,扶持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合理規劃農產品配送中心的建設;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加工型配送中心;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和安全體系,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與配送。
關鍵詞:農產品;配送中心;發展對策
Abstract:Withexamples,thenecessityofestablishingagriculturalproductdistributioncenteranditsservicehasbeendiscussedinthispaper.Strategiestodevelopagriculturalproductdistributionareproposedasfollows:favorablepoliciestosupporttheestablish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distributioncenter;goodprojecttobuildagriculturalproductdistributioncenter;strengthenedinformationnetwork;developingthedistributioncenterwithlocalconditionstoprocessagriculturalproducts;trainingstafftoraisetheirability;qualitystandardizationandsafetysystemforagriculturalproducts;andentirestandardized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distributioncenter;developmentstrategies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對農產品配送中心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經驗。文章結合當地的實踐,談談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開展農產品配送的必要性與發展對策。
1必要性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center)是通過配貨和送貨完成資源的最終配置。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圍繞配貨和送貨而確定的,例如有關的信息活動、交易活動、結算活動等雖然也是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他們應該服從于配貨和送貨這兩項主要的功能[1]。
在我國,政府部門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動商品物流配送的工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1990年,原國家物資部和國家體改委在經濟較發達的無錫等11個城市進行了以發展配送制為重點的物資流通綜合改革試點,建立了一批配送中心[2]。在隨后的近20年時間里,物流配送這項新興產業便在我國逐步發展起來了。
近年來,許多地方探索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開展農產品配送服務,取得了初步成效。農產品配送中心有利于實現產銷對接,促進農產品流通渠道向新型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減少流通的中間環節,縮短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有利于實現農產品規模化經營,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是農產品連鎖經營的基礎[3];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有利于農產品市場調整經營,多元發展的需要。此外,通過引進檢測、加工、冷凍、冷藏、包裝等技術和設備,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在原來集散貿易的基礎上,形成農產品的加工、包裝、配送、銷售及進出口等又一個業務增長點。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實施農產品配送服務,對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實踐
2005年7月,為解決臺州市黃巖區西部“六鄉一鎮”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農業生產發展比較緩慢等問題,由黃巖區農產品產銷協會和黃巖區農機管理總站屬下的九峰石化公司共同組建了臺州市西部農副產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農產品營銷服務,為城區居民提供優質農副產品,大力推動了農產品進超市、進城區。至2006年,已連接25家合作社,36家超市,75家酒店食堂,配送紫蒔藥、芋頭、紅茄、茭白、柑橘等20多個優質農產品,實現配送總量2000余噸,配送額1500余萬元。配送中心的品牌農產品不僅暢銷臺州本地,而且遠銷杭州、上海及安徽、江蘇等省市。他們的做法是:
2.1立足于滿足農民需求,創新“三配送”模式。配送中心緊緊圍繞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依托黃巖區農業部門的技術力量和信息平臺,率先推出“三配送”模式:一是農產品配送,對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編碼,配送中心以訂單或保護價實行統一收購與配送,減少流暢環節,直接打入消費市場;二是信息配送,對合作社社員、基地生產農戶等生產者配送市場需求信息,對菜場、酒店、超市等消費群體配送基地供應信息,使產銷雙方在價格信息、品種信息、供求信息上有效對接,實現以銷定產;三是技術配送,建立技術服務中心,聘請區農技推廣部門專家成立咨詢組,開展各項技術咨詢活動,指導基地農民開展生產。配送中心還為農戶統一配送良種、無公害蔬菜準許使用的農藥和有機化肥等生產資料。
2.2立足于提高產銷效能,創新“三位一體”運作體制。在創新配送模式、推行“三配送”服務取得初步成效后,配送中心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農民的自愿參與下,實施“配送中心+農民專業合作社+核心基地”“三位一體”,以配送中心為龍頭,帶動合作社發展,合作社的生產基地為配送中心提供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從而達到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優勢互補,并拓寬市場銷路。例如,配送中心與黃巖西部高山蔬菜合作社組建了白石高山蔬菜產銷聯合體,由合作社組織生產,農戶需要的種子、生產技術、無公害蔬菜準許使用的農藥和有機化肥等生產資料由配送中心和合作社統一提供,統一結算費用,在生產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下種、統一施肥、統一收購;由配送中心負責銷售,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運輸、統一銷售,最終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農戶得益。
2.3立足于提高市場占有率,創新“四統一”服務機制。為增加農產品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配送中心大力推行“四統一”服務,即由配送中心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管理技術、統一產品品牌、并實行統一銷售。針對黃巖近年來一直存在的農業品牌散、小、亂,品牌結構不合理,品牌效益不明顯的實際情況,配送中心成立伊始就注冊了“黃巖溪”品牌,聘請專家制訂該品牌各類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運用現代物流手段進行擇優收購、分級分揀、冷藏保鮮、科學包裝。目前已成功推出了“黃巖溪”牌紫蒔藥、紅芽芋、寧溪豆腐、紅茄、柑桔、東魁楊梅等10多個特色優質農產品,并在杭州、上海等地嶄露頭角。其中“黃巖溪”牌紫蒔藥連續兩年獲得省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3對策思考
現階段,許多農產品配送中心還剛剛起步,存在著諸如運行成本偏高、信息網絡不健全、裝備落后、深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低、質量安全管理能力不強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為此,農產品配送中心在發展過程中,還必須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3.1制定優惠政策,扶持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政府在促進農業配送過程及基礎建設中應發揮積極作用,應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同時,健全行業法規,加大管理力度,保持適度競爭,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
3.2合理規劃農產品配送中心的建設。在配送中心建設前,應對農產品物流市場做全面分析,根據配送中心自身的發展需要,充分預測物流量的大小,確定建設內容,從而使農產品配送中心在規模、區位、功能等方面得到優化。
3.3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對整個農業配送系統的運轉越來越重要,并已成為農業配送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高農業配送效率的重要技術保障。農產品物流信息網絡化可以彌補物流的傳播路徑,增加透明度,可以使傳統的二維市場突破空間的概念成為多空間市場,使物流信息變得流暢。同時,創新農產品配送中心的交易方式,積極發展電子商務。
3.4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加工型配送中心。重視農產品流通加工,改變以批發市場為主導,以進銷差價為基礎的農產品物流盈利模式,特別是針對連鎖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提高農產品加工附加值。
3.5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在農業配送過程中,提高配送中心人員和農民素質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此,應通過教育、培訓,增強他們的管理水平和生產經營能力。在產前、產中、產后全面提高運作效率,降低成本,促進配送企業和農民雙增收。
3.6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和安全體系,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與配送。開展示范,加強培訓,并密切與農產品生產者溝通,促進農產品按標準化生產。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制,開展農產品生產的質量檢測監控,及時公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建立不合格農產品就地銷毀制度。同時,在流通渠道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堅持誠信經營,打造“綠色農產品配送中心”品牌。
參考文獻:
[1]葉漢遲.關于配送中心發展中的若干問題與解決方案[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29(5):66-71.
[2]張登耀.加緊創建現代物流配送中心促進我國物流業再上新臺階[J].商場現代化,2007(8S):133-134.
[3]武云亮.農產品物流組織形式及其發展趨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3(1):68-70.
- 上一篇: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林權改革方向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