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我國文化對印尼建筑風格的影響

時間:2022-01-17 02:48:00

導語:略談我國文化對印尼建筑風格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談我國文化對印尼建筑風格的影響

摘要:印度尼西亞號稱千島之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信仰多種宗教,其建筑風格受中國文化、宗教信仰影響深遠木結構房屋、門面排房、宗教建筑、園林景觀等都體現中國文化的印跡。

關鍵詞:印度尼西亞:建筑風格:中國文化

印度尼西亞地處亞洲東南部,俗稱“千島之國”,公元3世紀,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就與印尼古奴隸王國毗騫國互派使者來往,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也陸續與南亞的種族融合,將中國文化帶入到東南亞各國,公元15世紀初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更是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傳播到印尼各島,對印尼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印度尼西亞木結構建筑風格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1.1印尼的木結構房屋則隨各民族的習慣而建造不房屋同式樣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米南加保人的住房,屋頂兩端翹起來,形成馬鞍形,房屋內部很寬敞,分為好幾間屋,供年長者、孩子、新婚夫婦居住;巴厘人的住房,一般都蓋在一個小院內,院子用土墻圍著,院內有住房、附房和家廟;因為雨季時雨水多,印尼大多數民族的木結構房屋都是高腳屋,地板離地面高2米或更高。一般木結構住房內也會分為幾間屋,有臥室、有廚房,房子門前都設有梯子,大部分木結構房屋建筑能體現了中國木結構建筑的特點,斗拱結構,崇尚自然,著重通風,遮陽,隔熱,防潮,輕巧通透、淡雅明快。

1.2中國唐朝時代的商船常在馬六甲海峽與古印尼人交換香料和珠寶,同時中國的斗拱結構形式也傳入印尼,印尼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多風雨。不適合建造多層的木結構房屋,因此多為一層或兩層房屋,采用過渡搭接方式連接支撐方木或圓木柱和橫梁,形成上下層柱和屋頂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保障了木結構房屋的牢固安全。

1_3印尼木建筑在結構并不非常復雜,房屋支撐住支撐頂部骨架,既滿足不同地域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精美的具有民族特色建筑形體,顯示不同建筑風格,房屋構架以支撐立柱和縱橫梁搭接后使用藤條纏繞加固組合成不同形式的房屋骨架,使木結構建筑物上部受力荷載由屋梁架、支撐柱傳遞到地面,房屋木墻就是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基本不受力,就算是有幾面的墻倒了,房屋也不會倒塌。

1.4印尼木結構建筑其外觀由基礎、屋身、屋頂三部分組成,下面有的是短圓木支撐木地板。有的木地板直接鋪在磚石砌筑的基礎上;用木制柱支撐屋頂骨架,木板或者竹板釘制成墻面,墻面上預留安裝門窗,上面是木結構屋頂架,屋頂可以做成柔和雅致的不同曲線,有的層疊高聳,有的層疊展開,有的四面起脊,有的兩面起脊,上面覆蓋著棕櫚茅草、細密竹席、或者青灰瓦片。

1.5印尼木結構建筑的室內隔斷可以用隔扇、門、屏等便于安裝和拆卸,能隨意劃分,隨時改變,使房屋內布局既滿足當地人生活習慣,又能及時迅速改變空間布局。有的還建有走廊,和很大的蓋頂庭院,甚至有的庭院就和房屋屋頂一體化,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的過渡段,或是室內和室外空間的有機結合;有的運用木片或竹片雕刻出不同花紋圖案裝飾木結構建筑的墻面和門窗;有的在屋頂結合地方民族特色起脊,有的如馬鞍,有的如宗教佛塔,有的如燈塔,更好的展現了當地的民族特色。

二、鄭和下西洋推動印尼宗教建筑建造

2.1中國的航海家鄭和在1405—1430年間曾率領艦隊七次遠航氐達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許多地方.每到一地都要舉行儀式并宣傳伊斯蘭教義,并建立華人穆斯林社會區以傳播伊斯蘭,使得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使伊斯蘭教迅速地發展起來。

2.2鄭和下西洋沿途經過了印尼的泗水、雅加達、三寶壟、北蘇門答臘、亞齊,所到之處宣傳穆斯林教義,備受海內外學術界的重視,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尼的發展,印尼華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鄭和清真寺。鄭和清真寺位于印尼泗水市戛丁街2號,那是一幢5層樓宇,飛檐畫棟,紅墻碧瓦,赤柱鏤窗,裝修堂皇,左前方矗立著一座色彩鮮艷的八卦亭,雄偉壯麗,風格獨特,清真寺的建筑模式,以綠、紅、黃為主色調,體現華人穆斯林特點。清真寺右側繪有鄭和寶船和鄭和下西洋的巨幅浮雕像,寺內主建筑屋頂呈八角形。長11米,進深9米,其規格有來歷:l1米系天房最初的長度和寬度,9米象征印尼9位伊斯蘭教圣哲。清真寺一樓刻有碑銘,碑文分別用印尼文、華文、英文鐫刻于花崗巖上,碑文歌頌鄭和在28年間七次下西洋親善萬國、傳播伊斯蘭教、開展中外文化經貿交流,鄭和清真寺,奇特處在于三教合一,融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于一體,它不僅是印尼華人信奉伊斯蘭教的啟蒙圣地,也是印尼華族與其他族群交流、溝通并促進相互了解的橋梁。它將成為印度尼西亞各民族融為一體的象征,促進了中印尼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三、印尼華人致富起步的排樓建筑

從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開始,掀起了中國廣東和福建兩省的沿海居民下南洋淘金的熱潮,前期主要是出口買賣中國的絲綢和茶葉,再船運拖回印尼的香料賣到中國,帝國主義者入侵中國使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中國沿海居民為了謀求生機,大批居民下南洋,下南洋的主要地點就是印度尼西亞,早期印尼華人建造不同樣式的沿街排樓建筑,在一層樓做門面零售,在二層樓居住,印尼華人靠著其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使其的生意不斷擴大,通過幾代人的共伺努力。逐步從小作坊和小店鋪發展成為印尼煤炭、礦產、造紙、房地產、小商品零售等行業龍頭,目前印尼華人約占全球華人的四分之一,占印尼人1:3的6%,卻擁有印尼60%以上的財富,印尼華人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化發揚傳播。公務員之家

四、結語

印度尼西亞分隔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是海上重要的通商港口,眾多民族聚居于此,各國商人匯集于此,在不同時期融入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鄭和下西洋帶動印尼伊斯蘭教盛行,也掀起了華人下南洋的浪潮,從而將中國文化帶入印度尼西亞。其中表現在建筑風格上的木結構房屋,沿街排樓,商業店鋪,綜合建筑,大型商場,都是華人在其經商過程中留下的印跡,我們在雅加達、巴厘島等景點看宗教寺廟,觀海邊日出,品園林風景,也能感受到中國園林和宗教文化的光芒,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對印尼建筑風格有著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