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建筑材料的應用

時間:2022-09-01 10:54:38

導語:景觀建筑材料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建筑材料的應用

1建筑與景觀

1.1建筑與景觀的關系

建筑是供人休息或工作的重要場所,不僅有較強的實用性,還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其風格或大氣,或婉約,可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要求,建筑與景觀有時是獨立的個體,但更多的時候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一方面,對于建筑而言,多是以實用性為主,藝術性為輔,其審美價值建立在實用價值的基礎上,景觀從大環境下,起到對建筑藝術性的烘托。另一方面,對于景觀設計而言,很大程度上依賴建筑藝術的表現,一個建筑的整體風格往往影響著景觀的布局與定位。

1.2建筑與景觀的融合

兩者融合的關鍵點是從景觀意識到文化構建,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感知過渡到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江南一帶的私家園林就是這種理念的集大成者,其亭、臺、樓、閣、軒等建筑體已逐步演繹成我國的特色建筑。在明代《清閑供小蓬萊》一書中這樣的表述:“石面有亭,亭欲樸。亭后有竹,竹欲流。竹盡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在我國古典的建筑體系構建中,通常是建筑的開放空間與覆蓋空間的結合。景觀與建筑,不僅是單純的空間的概念,更能表現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和諧。這種意向恰恰是景觀學與建筑學發展的交匯點,當然,這種文化理念的滲透與傳承,需要相關領域人才的共同努力。

1.3建筑材料與景觀的一體化研究

在現代規劃中,國外有學者提出關于一體化的相關理論。一種是史密斯的“流動空間”理論,是以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為例,但其理論只是對建筑內部的空間進行改造,建筑與景觀還是以獨立的形式呈現。另一種是賴特的“有機建筑”理論,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水別墅,該設計以環境為依托,以建筑主體為中心點向四周景觀發散。第三種是由日本建筑師黑川經章提出的“灰色空間”理論,主要關注建筑的私密空間與景觀之間的過渡空間,通過這種“灰色空間”導出半私密空間的概念。在建筑景觀一體化應用方面,更要重視的是建筑材料與周邊空間的高度融合,利用過渡空間的材質特性,使建筑邊界成為可實用的場地。如將臺階整體外移至休閑廣場的邊緣,或增大建筑入口的綠地面積。同時,更要做到建筑元素與景觀元素的和諧統一。

2傳統建筑材料的應用

2.1石材

常見的石材主要包括石灰石、砂巖、青石板、花崗巖。在西方建筑史中,考慮到其材料易得,多用石材進行建筑構建。如古羅馬大斗獸場,其建筑基礎選用強度高、密度大的玄武巖,頂層選用強度低、密度小的浮石,自下而上,石材越來越輕。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歷經632年,成為建筑史上工期最長的建筑,這種哥特式風格的建筑所選用的石材屬于淺黃色的砂巖。在我國,早在商周時期,石材用于建筑的柱基、墊層和臺階等部位,到了漢朝時期,開始用石材建造房屋,如山東孝堂山武梁祠石房屋、四川高頤石闕。到了唐宋時期,石材用于造塔和寺廟,如福建泉州開元寺的東西二塔,山西交城萬卦山石塔。明清時期,由于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的迅速發展,石材的景觀應用迎來了其巔峰時代,廣泛應用到建筑的石柱、門窗、墻基、臺階等部分。到了建國之后,我國廣東、福建、安徽等建筑還是以磚石為主要建材,因為對建筑保護得當,在現代景觀中成為不可多得的一道風景線。

2.2木材

木材在中國的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木構架建筑以其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詮釋了民族和地域文化。用木材制作廊架、花棚、平臺、娛樂設施以及戶外家具。對于室內木制品而言,一般會選擇橡木、楓木、櫻桃木等硬木。對于景觀的應用,則會選擇較為實惠的松木,冷衫和云杉。相比硬木,軟木更容易加工,適用范圍廣。因為各個地區本地樹種的不同,所以景觀中常見的木材類型也有所差異。

2.3磚材

磚材是營造景觀的重要材料,在近代建筑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技術還未廣泛應用的時期,我國人民已開始用磚材進行房屋的搭建。由于其價格低廉,裝飾效果好,在景觀中常常與石材、木材綜合使用。磚材按生產工藝分為燒結磚和非燒結磚。按原材料分為粘土磚、頁巖磚、煤矸石磚、砂礫磚、水泥磚。其中,黏土磚在古代的建筑中最為常用,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陸續制造出方形磚和長形磚,從陜西的秦始皇陵,西安的古城墻,到北京的明清長城,它傳承了中華民族千年的建筑文明。但對于現今高速發展的建筑行業,因黏土磚大量使用會對土壤,生態造成破壞,這種傳統的材料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建筑中常以水泥磚代替。

3生態環保型材料的應用策略

3.1廢料的利用

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水泥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發展生態水泥在生態景觀的營造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所謂生態水泥,是以各種工業廢料,污泥,石灰石為原料,經高溫煅燒而獲得的水硬性凝膠材料。國內外研究表明,采用城市垃圾焚燒或污泥做原料,可解決城市污染問題。另外,我國是產煤大國,每年由煤燃電廠排出大量的固體廢物,僅2010年,粉煤灰的排放量就達3億t,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對粉煤灰進行綜合利用,以粉煤灰,石灰石為主要原料,摻入適當的骨料,經高壓或常壓蒸汽養護而成實心粉煤灰磚。在建筑方面,對于某些農作物秸稈,廢棄竹子等,在環保節能型建筑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如在哥倫比亞的安第斯山地區,當地人民用竹子做成建筑結構柱。在我國云南西雙版納一帶,傣族居民以木柱承重,四周用竹墻包圍,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3.2原材料的創新研發

對于傳統的建筑材料進行改良,使其具備生態環保的特性。首先,對混凝土的改良,主要以泡沫混凝土為代表,其制作方法是將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引入混凝土漿中,形成一種多孔材料,具有輕質,隔音,耐火等優良特性。第二,開發生態木制材料,用再生的塑料和木材廢料制成合成材料,或將速生的木材加工成性能良好的集成材料。第三,研發生態陶瓷材料,目前抗菌陶瓷,按摩陶瓷,防靜電陶瓷陸續上市,證明生態陶瓷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四,生態玻璃材料的開發,主要包括各種有環保功能的玻璃,如隔音玻璃,防紫外線輻射玻璃,防光污染玻璃,自潔凈玻璃。

4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

除了傳統的建筑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新型的建筑材料逐漸被應用到各類景觀規劃設計中,以上海世博會為例,以膜材料和智能材料為代表的新型材料,為我國未來建筑的生態化發展提出重要的技術參考和借鑒。

4.1新型膜結構

用于膜結構的材料主要有PVC膜材,PVDF膜材,除此之外,一些新型薄膜在建筑中逐漸被采用。以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為例,外觀采用灰色薄膜,主要由聚酯纖維基布和PVC涂層復合而成的開放式網格狀薄膜,其本身重量輕,具有較高的韌性,其銀灰色的外表,白天能降低陽光對建筑物的直射,夜間可將燈光透出,輔助外景照明。日本館的建筑由穹頂覆蓋而成,外部材料采用雙層ETFE充氣膜,由四氟乙烯共聚物生料直接制成。ETFE膜具有優良的抗沖擊性能,機械強度高,并且在北京的鳥巢,水立方等建筑都有使用。有學者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這種ETFE膜可成為張拉膜小品的膜材料,因膜的自重較輕,可以節省鋼材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材料的消耗。

4.2智能材料

美國費城的建筑師詹姆斯開發出一種叫“智能皮”的新型建筑材料。它由2層聚酯膜構成,用柔性膜材料做基板,將帶有信息功能,加熱,照明的微小粒子噴涂在上面,制造的建筑外墻較為廉價,而且可以滿足投影或營造夜間景觀。在上海世博會的幾個展館中,倫敦館的外墻涂上了特殊熒光材料,有利于太陽能的存儲;臺灣館的外墻玻璃貼有電子調光薄膜,使玻璃在透明與不透明之間轉換;瑞士館采用了包含敏化太陽能電池的互動型生物樹脂智能光電幕墻,可實現自然太陽能和電能的轉換。

5結語

應用于建筑和景觀的材料種類在現代建設中逐漸增多,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既不能墨守陳規,排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法,也不能打著生態文明的名義盲目求新,鋪張浪費。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生態建材與新興材料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造景理念的發展更新,必將給建材行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相信我們的國家在綠色生態發展的道路上會走得更遠。

作者:王萬軍 單位: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