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上下船排工藝設計研究
時間:2022-01-26 11:23:34
導語:船舶上下船排工藝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慮到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了兩個工藝方案,具體來說:1.1方案一。本方案船舶上下船排,主要以帶自搖橫移架式縱向滑道為主。此類船排所需要的設備較為簡單、且對人員專業性要求并不高。目前,我國建成的機械類滑道當中,該形式應用非常廣泛。縱向滑道中心線能夠與上、下排船舶中心線保持一致,并以1:20比例從陸地延伸到水域當中,以機械化動力實現對船排的控制。當橫移架與縱向滑道保持一致時,可以實現良好過渡,而后進入到帶兩翼水平船臺橫移范圍之中。詳細操作流程如下:船舶———縱向滑道上排———船臺對位———進船臺———船舶落墩。針對滑道軌距、坡度的確定,前者控制在船寬的1/3~1/2,后者主要控制在1/12~1/20,常用的1/20。對于水位的控制,需要充分考慮當地水文資料、生產目標等具體情況,一般選擇乘高潮時間2小時70%保證率的水位作為上下排水位,此時水位更加合理。1.2方案二。本方案上下船排主要以高低軌橫向滑道完成。在設計中,針對滑道斜坡位置,設置了不同標高的軌道,橫向滑道的線條與船舶中心線保持垂直關系。與方案一不同的是,要將坡度控制在1:10比例,由陸地過渡到水域當中。在滑道后方橫移區域內,要將軌面與西面標高控制到同一水平線上,從而完成船舶下水作業,順利駛入到河道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運行中,橫移架還要協調架面與被載船體之間的平衡關系,使得船舶入水更為平穩、可靠。方案二的船舶支撐體系更多的是借助機械化設備,使得船舶能夠更好地實現過渡[1]。其具體操作流程如下:船舶———下水橫移架———橫向滑道上排———絞車縱拉——進船臺。針對軌組間距,結合方案特點來看,可以控制在4~8米。橫向滑道坡度一般為1/12~1/18。對于水位標準的確定,與方案一一致。無論是方案一、還是方案二,船舶上船都是反向操作流程即可。
2船舶上下船排工藝方案比較和分析
2.1方案一。深入分析和了解方案一可知,船排縱向滑道占用岸線較短,且水下工程量小,日后維修保養費用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成本。將船排作為載體,能夠降低滑道末端對于水深的要求,使得船舶順利入水。由于能夠減少對水流的影響,故成本也有所減少。方案中所使用的自搖橫移架結構簡單,能夠借助軌道的力量實現對坡度的控制,當橫移車接近水平時,車面與船臺軌道保持高度一致,船舶便可移動到船臺位置。橫移車應用于船排中具有縱移、搖平等多元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精簡了施工工藝,能夠提高設計及施工有效性,減少的設備投入。在實踐中,船舶一般是在傾斜狀態下落墩或者起浮,這一變化會產生較大的前支架壓力。為了確保船舶上排穩定,需要借助其他措施降低前支點反力。船排縱向較深,且滑道與橫移坑之間相互分離,導致船塢與車間之間的運輸路線較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運輸壓力。2.2方案二。對于方案二來說,船舶不需要經過換架、轉向等工序處理,直接從下水橫移架上拉到船臺之上,使得移船更加便利。船舶直接放置到隨船小車進行修剪,能夠省略其中換墩、墊墩等流程,提高施工有效性。同時,被運載的船體由斜坡至終點均保持在水平狀態當中。相比較方案一,橫移滑道占用的岸線較長,需要著重對水下工程進行處理,且滑道坡度部分高低差較大,使得軌道基礎結構較為復雜,造價較為昂貴。施工過程中,對于細節要求較高,一旦出現水下不均勻沉降,需要及時調整標高,增加了施工工作量[2]。針對下水橫移架來說,直接將船舶從斜坡部分帶入到橫移區,應在絞車房需要布置橫移區盡頭,但該項操作對船臺總體布置、材料運輸影響較大。根據上述比較和分析來看,方案一較方案二結構更為簡單、且建設工期較短,需要的成本較少,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水下操作,無論是從合理性、還是從經濟可行性,方案一更加適用,故推薦方案一。
3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領域對于船舶需求量日漸增強,船舶來往量也隨之增多。船舶體積較大,無形中增加了上下船難度。因此在實踐中,針對船舶上下船排工藝的設計,成為提高船舶上下船有效性的關鍵。本文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兩種上下船排設計方案,并對方案進行了深入比較和分析,最終確定了方案一為最佳方案。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我們還應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提高設計效果,從而促進船舶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解宇飛,劉洪偉,胡永祥.船舶板材激光除銹工藝參數確定方法研究[J].中國激光,2016,43(04):109-116.
[2]梁志聰.船舶上下船排工藝設計方案探討[J].珠江水運,2005(06):44-45.
作者:陳華萍 王乾龍 陸曉鋒 陸衛俊 單位: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
-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工藝設計研究
- 下一篇:承壓設備焊接工藝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