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與肝關系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02:24:00

導語:胃脘痛與肝關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胃脘痛與肝關系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胃脘痛;從肝論治

[論文摘要]由肝與胃的生理病理關系探討胃脘痛從肝論治。肝胃失和,氣機不通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通為要,以肝胃同治為原則,以疏肝和胃為常法。

胃脘痛,亦稱胃痛,古稱“心痛”、“真心痛”,是脾胃病證中最為常見癥狀之一,雖病在胃,主癥為痛,但多本于肝而形于胃。胃脘痛雖與飲食因素密切相關,但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壓力加大,情志因素的影響顯得越來越重要。據臨床觀察,胃脘痛的誘發或加重,多與情志不遂所致肝郁有關。張世筠等[1]以流行病調查的方式,分析肝證與胃痛的關系,結果表明肝證積分越高,則越易罹患胃痛。鐘洪等[2]對近年來辨治的160例慢性胃痛進行回顧性分析,以肝郁為主要表現者達120例。

1從肝論治的生理病理基礎

中醫學認為,臟腑病變,有本臟自病,有他臟影響,個人認為臨床上常因肝郁失疏導致胃脘痛者尤為多見。從解剖結構上看:脾胃同居中焦,與肝膽相鄰;從五行生克關系看:胃屬土主受納,肝屬木主疏泄,生理上土需木疏,土得木而達;木賴土榮,木得土而發,即胃的納腐功能、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均賴肝膽疏泄的幫助,才能正常完成,《血證論》云:“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备我匝獮轶w,以氣為用,肝血充盈,才能保證肝膽疏泄功能正常,而肝血則有賴脾胃水谷精微的化生,由于生理上肝胃功能聯系密切,所以病理上必然會相互影響累及。肝為五臟之賊,木克土是五行之常理,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可致胃呆滯不化,胃氣壅滯;若飲食不節,傷胃致虛,則肝木易橫逆犯胃,可見肝膽失疏,不論虛實,必橫逆克犯脾胃,導致肝胃不和,胃腑氣機不通而發病作痛,故葉天士云:“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鄙鲜稣f明肝胃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病理聯系,胃脘痛從肝論治符合其病因病機。

2從肝論治常法為疏肝和胃

胃和的關鍵在于肝胃和協,才能保證其潤降。若肝失疏泄,致胃氣壅滯,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形成氣滯、濕阻、熱郁、食積等種種胃痛,《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木郁之發……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就是說肝氣郁結是引起胃脘氣機不通而痛的原由,所以治療胃脘痛以疏通為要;以肝胃同治為基本原則;以疏肝和胃為其常法,若肝氣疏泄,胃得和降,何痛之有?疏肝包括抑肝、平肝、泄肝、清肝、柔肝、養肝等;和胃包括清胃、養胃、益胃等。

3從肝論治常見證候

3.1肝胃不和

本證多因精神刺激或情志不遂,致氣郁傷肝,胃失和降,氣機阻滯,不通而痛。表現氣滯為主之胃脘痛,常以胃脘脹痛,攻撐連脅,胸悶噯氣,善太息,脈弦,遇憂或怒發作或加重為辨證要點?!秲冉洝吩疲骸澳居暨_之?!惫手我允韪卫須?,和胃止痛。使肝復疏泄,胃復和降,氣機通暢,疼痛自消。

病案舉例:患者,男,47歲,干部。訴曾患肝炎,現脘腹脹悶作痛,痛引右脅,食冷物或發怒則劇,噯氣則舒,善太息,口微渴,查舌淡,苔薄白,脈弦細。診斷:胃脘痛,辨屬肝郁氣滯證,治予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組方:柴胡10g,白芍12g,木香10g,郁金10g,陳皮12g,延胡索10g,旋覆花10g(包),炒麥芽10g,白豆蔻6g。1劑/d,3次/d,服10劑,藥后痛止脹輕,調治1個月后,改服逍遙丸善后,病情穩定。

3.2肝郁胃熱

本證多因郁怒傷肝,肝郁生熱,橫逆乘胃,致胃熱氣滯,氣機不通而痛。常以胃脘灼痛,泛酸,口干苦,心煩易怒,脈弦數為辨證要點?!秲冉洝吩疲骸盎鹩舭l之?!比舾挝赣袩岵磺澹瑒t胃氣無以下降,氣滯不理,則胃氣不通,故治宜清肝柔肝,理氣和胃。使熱清津還,胃得和降,則胃痛吐酸等自愈。

病案舉例:患者,男,38歲,工人。訴胃脘脹痛反復發作8年?,F胃脘隱痛,脹悶,泛酸嘈雜,噯氣,大便不成形,查苔黃膩,脈弦。胃鏡示:“萎縮性胃炎”,診斷:“胃脘痛”。辨屬:肝胃郁熱,內蘊痰濕,治予清肝和胃,理氣化濕,方選“左金丸”合“連樸飲”加減。用川黃連6g,吳茱萸3g,川樸10g,蒲公英10g,梔子12g,茯苓12g,丹皮12g,丹參12g,甘草6g。1劑/d,3次/d,服5劑。二診:上癥轉輕,苔膩化,食欲漸佳,但多食則胃脘不適,腸鳴,守方加炒谷芽、山藥各12g,續服2個月,熱清郁自通,胃脘不痛。胃鏡復查:逆轉為“淺表性胃炎”。3.3肝火傷陰

本證多因肝氣有余,氣郁化火,橫逆客胃,劫爍胃陰,使胃失濡潤,胃氣澀滯不通而痛。以胃脘隱痛或灼痛,口燥咽干,納食不香,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秲冉洝吩疲骸霸镎咤χ??!敝委熑舨蝗岣?,則不能涵養其橫逆之氣;不養陰,則難復胃降之和,故予清肝瀉火。

4討論

胃痛從肝論治,雖強調治重在肝,但胃痛畢竟病位在胃,由于病理上肝胃彼此互相影響,不論胃痛何證,治療時必須注意胃腑的通和特性,即治肝顧胃,肝胃同治,同時還應注意肝與胃患病先后主次,有所選擇和側重。如治肝不應,當取陽明;治胃不效,思從肝治。若肝先病,肝氣有余及胃,胃受其伐,所謂木旺乘土者,宜抑肝為主,和胃為輔;若胃先病,胃虛肝氣橫逆,所謂土虛木賊者,宜扶胃為主,抑肝為輔,總之要使肝舒胃和,氣機通利,痛隨利解。

臨床實踐證明,胃脘痛治療除了分辨寒熱虛實,還應辨明有無肝病見癥,諸如脅間脹痛,嘔逆反酸,噯氣、矢氣則舒,精神抑郁等,凡具有上述特征的胃痛者,不論何種胃痛,從肝論治,采用疏肝和胃法,大多能獲明顯療效。但仍須注意:

情志不遂傷肝,飲食不節傷胃,胃痛有情志、飲食所傷之分,肝胃先后主次之別,臨床治療務必“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探其病源所在而治之,以求其“通”。所謂“通”,就是調暢氣機,疏其壅塞,消其郁滯,如肝氣郁滯胃痛者,疏肝理氣,即是通;肝胃郁熱胃痛者,清肝和胃即是通;肝火傷陰胃痛者,柔肝養陰即是通等。

肝為剛臟,內寄相火,易亢易熱,胃喜潤惡燥,故治宜疏養不宜攻伐,用藥量宜輕,性宜平,味宜甘,調和為主。若一味香燥理氣伐肝,則易耗氣傷陰,特別胃陰不足者,會愈疏愈燥,使胃陰更傷,疼痛加重難愈,故宜慎之。

胃腑每日承受三餐,無休養生息之暇,病情易反復纏綿,治療時要指導患者堅持藥治、食療、食養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睡眠充足,使氣血通暢平和,脾胃納運順暢,膽氣清寧,從而減少或防止肝氣對胃的克伐和損害。

[參考文獻]

[1]張世筠,王先春,周群清,等.肝證與胃痛患病關系辨析[J].中醫藥學刊,2004,22(6):1055-1056.

[2]鐘洪,藏堃堂.慢性胃痛辨治歸要[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2,22(7):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