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管理系統手術準時率分析

時間:2022-09-18 04:15:22

導語:考勤管理系統手術準時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勤管理系統手術準時率分析

手術室是醫院的核心技術部門,手術室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平均住院日與醫院的整體效益。首臺手術準時開始是高效率手術室應具備的特征之一,也是影響手術間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更是有效利用手術室人力物力資源,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基礎[1]。國外研究表明,設備故障和患者進入手術室的延遲是影響手術延遲的主要原因,而延遲最常見的原因是外科醫師和麻醉師未及時到崗以及患者的準備不足[2]。國內研究進一步證實手術周轉時間長,醫師上臺時間遲是整個流程不順暢的主要原因[3]。某軍隊醫院首臺手術準時開始率平均為37.5%,影響手術室的整體運轉[4]。自2018年4月起,該院上線指紋/人臉識別考勤管理系統,以期提高首臺手術準時率。本研究采用同期對照的方法,對比手術室考勤管理系統上線前后的首臺手術準時率,從而量化評價系統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手術室一般情況。研究醫院為軍隊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涉及4個麻醉科手術室,共39個手術間,供婦產科、普外科、燒傷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腦外科、心血管外科等17個科室開展手術,年手術量逾47860例。規定以切皮時間不超過9:00作為首臺手術準時開始的依據,一助和主刀醫師必須分別在8:30和9:00前進入手術室。1.2研究數據。分別選擇2017年10—12月和2018年10—12月的首臺手術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首臺手術2318例,包括婦產科111例、骨科397例、耳鼻喉科134例、普外科703例、泌尿外科102例、腦外科109例、燒傷科153例、心血管外科213例、胸外科214例、其他科室182例。觀察組首臺手術2442例,其中婦產科91例、骨科423例、耳鼻喉科122例、普外科717例、泌尿外科106例、腦外科103例、燒傷科176例、心血管外科224例、胸外科237例、其他科室243例。兩組手術科室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34,P=0.195),具有可比性。1.3方法。1.3.1首臺手術準點率的調查與分析方法。首臺手術開始時間通過手術麻醉系統和術后登記系統查閱,統計首臺手術開始時間、準時開始例數、未準時開始例數及原因。1.3.2干預方法。主刀醫師、麻醉醫師在手術開始前30分鐘進入手術室,首臺手術必須在9:00前開始,如果醫師未能在規定時間到達,手術室工作人員電話催促;同一個手術間安排給同一個科室,增強手術接臺銜接性;在手術室多個入口處安裝數碼攝像頭,可通過電腦實時記錄和監控醫務人員出勤情況;醫務處每周不定時現場勘查,并對遲到者予以扣分處理。1.3.3考勤管理系統。由于麻醉科手術室分布于醫院4個不同樓層,因此分別在手術室入口處和護士臺安裝iFace303考勤機,支持指紋和人臉識別功能,各手術室護士負責醫師的數據采集工作,包括指紋、人臉、工號、姓名的錄入。客戶端采用ZKTime9.0考勤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庫連接并配置相關參數(包括系統設置和設備設置),將多臺設備連接至網絡并添加為同一區域,實現數據同步和共享的多終端管理,自動上傳人員數據和考勤數據。醫師可在任意手術室通過指紋或人臉識別完成打卡,識別成功后,語音提示打卡成功。另外,根據人員身份證號對考勤管理系統和手術預約系統進行對接,從而獲取房間號、姓名、類別、科室、首臺手術申請時間、打卡時間等相關信息,并通過業務處理系統實現考勤數據更新,最終形成報表統計和查詢。醫務處根據類別生成報表,對于正臺手術不能按時切皮、入室不簽到、入室不上臺或不入室的主診組,在大周會上通報批評,要求個人及科室提交檢討書和情況說明,并予以調整手術臺次處置,必要時取消主診資格,考勤結果納入績效考核。1.3.4手術考勤顯示程序。手術室入口處安裝掛壁式電視機,顯示當天所有首臺手術房間號、類別、姓名、手術申請時間、打卡時間。通過大屏顏色區分可以很直觀地了解手術醫師是否完成打卡,如醫師完成考勤打卡后,電視屏幕即時顯示藍色,表示已成功打卡;未打卡簽到的,則顯示為紅色。1.3.5統計分析方法。運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率(%)進行描述。不同組別的首臺手術準時率、手術科室構成的比較,以及分科室首臺手術準時率的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首臺手術2318例,準時率為37%;觀察組首臺手術2442例,準時率為61%。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3.25,P<0.01),考勤管理系統上線后,首臺手術準時率提高。各科室的各組分析結果與總的比較結果相同(表1)。

3討論

3.1考勤管理系統實施效果。醫院實施指紋/人臉識別考勤系統8個月以來,首臺手術準時率提升,縮短患者等待手術時間的同時,也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目前麻醉科手術室護士也實行考勤管理,結合護士績效管理系統排班,考勤結果直接與季度績效掛鉤。考勤統計上報為薪酬計算提供更精準的數據,人員遲到早退、出勤休假、加班情況通過客戶端自動生成,查詢統計一目了然,實現智能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指紋/人臉識別考勤管理系統的上線,因個人指紋、人臉都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徹底杜絕代打卡現象,改變人員懶散隨意的作風,提高工作質量。由于手術麻醉系統只記錄麻醉醫師的麻醉完成時間,下一步醫院將對麻醉醫師實行考勤管理,協同手術麻醉系統,避免因麻醉醫師上臺延遲而延誤首臺手術準時開臺。對手術醫師、麻醉師、手術室護士實施指紋考勤可促進第一臺手術準時開始,從而縮短手術周轉時間,保證手術順利進行[6]。3.2嚴格考評措施。考勤管理系統準確地采集醫師的手術時間,為首臺手術準時率的評價提供客觀的數據依據。同時,為了強調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的重要性,醫院也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和獎懲措施,從制度上要求醫師必須嚴格執行政策規定,結合在大周會上公布各科室、各主診組的手術正臺率及處罰情況,強化醫師責任意識,對提高首臺手術的準時率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7]。3.3加強手術工作人員的協同管理。手術開臺時間涉及手術室、麻醉科和手術科室三個行為主體[8]。首臺手術延誤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手術醫師因素、麻醉因素、運送因素、患者因素等[9]。由于查房和交班時間過長[10]、術前會診、臨時出急診等多種因素造成手術醫師上臺時間延遲,而麻醉誘導困難、麻醉開始時間較晚、術前準備不充分、護士自身業務不熟練、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等也是造成首臺手術時間延遲的因素,其中手術醫師晚到為主要原因[11]。本院首臺手術開始時間段從07:30至10:00,如眼科、腦外科、骨科等手術科室開臺時間較早,這就意味著根據手術申請安排,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三方必須加強有效的溝通與協調[12],各盡其職,才能提高手術間利用率。

4小結

醫院手術室采用考勤管理系統,一方面強化醫務人員自覺性和責任感,提高首臺手術準時率;另一方面為績效考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避免人為監督和紙質記錄的疏漏。在提升首臺手術準時率方面,應用效果良好。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問題亟待解決,如手術醫師由于出海、外派、個人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未及時采集指紋/人臉識別信息,拉低科室和整體的首臺手術準時率,某些科室在系統上線后的準時率仍未達到50%。醫院應對準時考勤率低的重點科室和手術醫師加強溝通和引導,嚴格考勤紀律約束,利用檢討、通報批評、扣罰獎金等形式,充分調動醫務人員主觀能動性。此外,為進一步加強考勤管理系統在手術管理中的作用,可逐步推廣應用于其他手術室,如門診手術室、泌尿外科手術室、DSA手術室等,以考勤管理系統打卡數據為基礎,根據醫務人員的需求進行改進,實現手術考勤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除了引進考勤管理系統及其他信息技術外,還應建立與完善手術室管理機制,加強手術運轉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管理,技術與制度雙管齊下,促進手術準時開臺率的提高。

作者:施佳 王志勇 黃躍興 吳騁 單位: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