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U護理風險管理對肺炎行機械的影響

時間:2022-03-08 10:37:48

導語:RICU護理風險管理對肺炎行機械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RICU護理風險管理對肺炎行機械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ricu)護理風險管理對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的影響,為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策略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某醫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RICU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結果:比較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機械通氣時間、RICU入住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RICU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管理水平、改善臨床指標、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縮短機械通氣及RICU入住時間、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

關鍵詞:RICU;機械通氣;護理風險管理

重癥肺炎是呼吸系統常見危重癥,發病較急、進展較快、致死率較高[1]。機械通氣是重癥肺炎的重要干預手段,可改善機體通氣狀況,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感染性休克、縱隔氣腫等[2]。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醫護人員根據風險管理制度進行規范工作,對患者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3]。已有研究[4]表明,RICU風險管理可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提高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本研究探討RICU護理風險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52.64±6.69)歲;對照組平均年齡(59.62±6.90)歲。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實驗室檢測確診為重癥肺炎;②行有創或無創機械通氣>48h;③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重癥肺炎未行機械通氣患者;②患有精神或認知功能障礙,對治療存在嚴重抗拒,拒不配合者;③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病者。本研究經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研究方法1.2.1對照組患者按常規護理流程制定護理措施和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加強護士手衛生依從性和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加強患者氣道管理,給予口腔護理并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內適宜溫濕度。密切監護、評估患者,根據情況調整護理和風險管理措施。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完善護理措施。1)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組成,常規保持10人,根據工作安排調整。組員技術職稱為中級及以上,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對小組成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國內外最新相關文獻,考核方法主要包括理論考試及臨床觀察。2)強化風險意識。組長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及科室護士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座談會,在分析日常工作中風險事件的同時不斷學習最新的護理風險管理理念,提高小組成員的風險意識,從而做好風險預防、風險應對工作,提高護理安全性。3)護理風險識別。對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護理過程中潛在和客觀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及分類,對風險事件多發時段、多發環節、好發人員等進行分析。主要好發因素包括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薄弱、應急能力不足、防范意識較弱、責任心不強、勞動紀律要求不嚴格、法律觀念淡薄等。4)完善風險處理措施。①加強病室環境管理: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嚴格按照標準定期進行消毒滅菌并檢測,預防感染;積極排查安全隱患,加強患者安全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對于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加強管理,每日評估并記錄。②加強患者氣道管理:制定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病情共同討論制定工作計劃,完善氣道管理的操作流程;對氣道管理護理用具定期進行更換、消毒并記錄使用時間;定期開展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成員的氣道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小組成員每天早查房,指導機械通氣患者人工氣道的護理工作,并及時反饋,持續改進護理質量。③小組成員對包含手衛生、管道護理、呼吸道護理等項目每日進行評估,并反饋評估結果,查漏補缺,以及時調整護理策略。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與患者溝通,細心解答患者診療過程中的疑慮,消除其緊張情緒,取得患者及家屬信任,避免糾紛。5)建立問責機制。制定風險考核標準,對醫護人員風險管理進行評估,預防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對已經發生的事件嚴格按照流程處理,并查明原因;定期檢查風險管理工作落實情況,加強干預指導,以免再次發生;實施獎懲制度,對風險事件出現較多的護理人員實施批評教育和再培訓。1.3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住院期間機械通氣時間、RICU入住時間。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連續變量用􀭺x±σ表示,分類變量用n(%)表示。比較應采用t檢驗、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動脈血氣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明顯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低于對照組,見表1。2.2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干預后常見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RICU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RICU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3討論

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是判斷呼吸系統通氣和換氣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出現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紊亂及是否出現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的重要指標[5]。本研究結果顯示:1)干預后兩組患者的PaO2、PaCO2、SaO2指標明顯較前改善,且觀察組PaO2、S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提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明顯改善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臨床療效,減少用氧時間,有效促進了動脈血氣各指標的恢復,與趙麗等[6]研究結果相一致。因此,對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有文獻[7]報道,RICU重癥病房中有39%的患者采取機械通氣治療。機械通氣患者的氣道管理對RICU工作人員綜合水平要求較高,先進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也要求其掌握最前沿的知識、技術和方法,同時氣道管理也是護理風險事件的好發環節,對此類患者的氣道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點工作[8-9]。2)兩組患者干預后觀察組靜脈炎、墜床、壓力性損傷、誤吸等風險事件發生率均降低,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促進患者安全,與相關研究[10-11]結果一致。機械通氣患者病情危重,用藥及治療手段較多,長時間臥床并佩戴呼吸用具,使得意外事件及相關并發癥增多[12]。RICU護理風險管理從病房環境護理、嚴格無菌操作[11]、氣道管理、護理質量質控等多角度多方位綜合護理,比常規護理更具有針對性,更重視患者安全,提高了風險意識并貫徹到臨床工作中,減少了此類事件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國外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2.5%~40.0%,國內發生率為9.7%~48.4%,其特征是新的肺部浸潤、新的發熱、膿性痰、白細胞增多和氧合下降[13],對患者預后及醫療成本有較大影響[14],可使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滯留時間和平均住院日延長,增加感染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15]。本研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尤其注重患者的氣道管理,減少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3)對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實施RICU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從而減少RICU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負擔,與國內相關[16-18]研究結果相一致。魏巧妙等[19]調查的ICU醫院感染結果顯示,RICU住院時間>15d患者的感染率(34.62%)是ICU住院時間≤5d患者感染率(2.01%)的17.2倍,ICU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隨著患者住院時間的延長而升高。住院時間越長,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費用的壓力越大,可能會出現消極、悲觀的情緒[20]。因此,建議護理管理者對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的患者實施RICU護理風險管理,以提高護理質量為目標,從提高科室成員風險意識、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等方面出發,嚴格按照護理風險管理流程執行干預措施。綜上所述,RICU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改善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及RICU住院時間。但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只選取本院RICU病房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推廣到其他地區及國家時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選取樣本量較小,后續可開展多中心協作,擴大樣本量,繼續挖掘護理風險管理對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更深層次的影響,為制訂科學的管理策略提供更全面、更客觀的參考依據。

作者:王丹 單位: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