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俠電影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30 09:48:00

導語:新武俠電影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武俠電影管理論文

提起新武俠電影,很自然地就把《少林寺》、《獨臂刀》、《龍門客棧》(老版)、《醉拳》等影片拋在腦后,而從1990年的《笑傲江湖》算起。大部分新武俠電影取材于早已拍攝過的武俠小說,而區別于原來的“武俠”電影的,主要是武打設計和攝影所帶來的新的視覺變化。而新武俠電影發展到2000年前后,改編自流行漫畫的《風云》、《華英雄》等影片,更是利用先進的數碼特技,以更加神奇的方式演繹武俠片的武打部分。其實,這些武俠片的最新變種,其故事、人物、背景、視覺效果、拍攝方式,已經演變得和下文涉及的大部分所謂“新武俠電影”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果不是這樣的超級“豪華”型的影片并沒有成為武俠電影主流的話,那它絕對有資格被冠以“新新漫畫武俠電影”之類的稱謂。下文主要將選出有代表性的12部“樣板影片”加以評述,一方面回顧一下新武俠電影的歷程和經典,一方面也探討一下新武俠電影的得失。

《臥虎藏龍》,已經不是純粹意味上的新武俠電影了,但它的確給新武俠電影帶來了希望,至少我們看到了一直以合作方身份出現的大陸電影人也舉起了武俠電影的大旗。《天地英雄》和《英雄》儼然都是瞄準國際市場的大制作,制片人都是盯上了《臥虎藏龍》帶來的巨大經濟利潤。《飛天舞》是來自韓國的大制作武俠電影(或者只能嚴格稱為武打電影),它更代表著國際電影市場對新武俠電影的興趣。這兩部國際背景的武俠片大制作,也許就代表著新武俠電影的未來。

此外,剛才說過,新武俠電影特色的根源,就在于武打設計和攝影帶來的新感覺,那么自然有了以同樣感覺包裝過的“另類”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兩個有著無數背景淵源、名字有50%相像的影片,就成了新武俠片中所謂“另類”的代表。

下面就讓我們來逐一點評這十二部新武俠電影。

笑傲江湖Swordsman

香港,1990

導演:胡金銓

執行導演: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主演:許冠杰、張敏、葉童、張學友

臺灣大導演胡金銓,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在用鏡頭表現中國傳統書畫的意境方面,胡金銓造詣頗深,他的幾部名作已經為世界所承認,其中《龍門客棧》還被李惠民等后輩再次搬上銀幕。這部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也是他的最后遺作,雖然影片大部分是由幾個后輩執行導演模仿他的風格代為拍攝的,而且片中還有不少因為追求笑料和噱頭而出現的低俗之處,但影片還是展現出他的一些風采,為港臺新武俠電影開創了新路。

作為一個“金迷”來看這部影片,當然只有失望而歸。影片中短狹的篇幅根本無法容下書中縱橫武林的雄渾氣魄,以至只能以一種模棱兩可的方式對原著進行改編。原著中原本與官府政權無涉,而實際是在以武寫權,借武林中蕩氣回腸快意恩仇的故事來寫權力野心的爭斗。而影片顯然更多沿襲了《龍門客棧》的方式,而且把朝代明確定在東西廠爭權奪利、官政腐敗的明代,且不管是否暗合金大俠的暗旨,但其中的商業考慮是很明顯的。這一點是電影和原著區別最大的,也正由于朝廷的出現,使得任我行的角色無從出現,日月神教也成了“尊重歷史”的民族小幫會。如果說這些歷史背景的豐富是一種對金庸小說新的改編方式,那么可以說,這種方式在這部影片中是絕對失敗的。

而且影片也無力象小說中一樣,過多描寫個人心理和精神,于是乎影片人物從主人公到小配角都臉譜化得可怕,小說中眾多個性鮮明、思想豐富的大小人物在影片中幾乎都沒有看到。令狐沖一幅精明滑頭像;岳不群就差在臉上直接寫上“我是壞的”;盈盈恐怕更加令讀者失望;左冷禪絲毫沒有原著中的豪氣與野心,甚至陰沉冷峻也未得其髓;至于原著中沒有的公公類的人物更加就類型化了。

除開這些劇作上的敗筆,單看畫面和氛圍的營造方面,影片又有很多值得稱許之處。影片開始不久,古公公率領人馬包圍了林鎮南的染坊,幾個極富中國畫意境的鏡頭疊化給人印象很深。左冷禪現身一段也是一樣,仰拍的山崖上一群驚鳥劃過落日余輝,幾條黑影飛身而下,不多的鏡頭營造出極佳的氛圍。此外,象吟詩舞劍、舟上唱和等等都是中國傳統雅人高士的行止所為。

影片的武打設計是寫意的,既不神化中國武術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俠客的形象。在沒有過多濫用特技的情況下,影片的武打還是令很多觀眾滿意,比起后來《天龍八部》戰斗機掃射般的武打強多了,那種特技簡直是在強奸觀眾的想象力。片中令狐沖“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華山劍法,左冷禪的湖上追殺,都很見武打設計的用心。結尾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雖然比起原著神龍不見首尾的寫法差了一籌,但也算獨有創見。

東方不敗SwordsmanII

香港,1992

監制:徐克

導演:程小東

主演:林青霞、李連杰、關之琳

胡金銓的遺作《笑傲江湖》推出后,得到很好的評價和票房支持。胡金銓去世之后,監制徐克與動作導演程小東再次拍攝了續集《東方不敗》。其實,說是續集片,劇情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庸的原著只現其形,小說中的神髓可說喪失殆盡,說好聽了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這雖然是兩位監制、導演不肯拾人牙慧,但很多情節生搬硬套,實在有損小說中精彩的人物和蕩氣回腸的故事。不過,影片的畫面和武打倒算得出色,再一次掀起特技武俠片的新高潮,也成為值得一提的影片。

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和左冷禪應該算是絕對一邊倒的反派人物了。但在這部續集片中,絕對的正面人物幾乎沒有,只是一個江湖爭權奪利的梟雄爭霸局面。這也體現出兩代導演時代感的不盡相同。影片中,不僅東方不敗、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連主角令狐沖也是率意而為,不計道德后果。細看之下,這令狐沖與盈盈相知在先,又和東方不敗有一段孽緣,最后又似乎和小師妹東渡扶桑歸隱,真是浪子一個,是為不忠;甚至為一己之私連累一眾師兄弟在歸隱前夜喪命,雖然是無心之舉,也可算得不義。

劇情的改動,一是為增加影片感情戲的復雜性和奇情驚人的噱頭,二是為影片中那幾句一再吟誦的詩句“一入江湖歲月摧”作注腳,把影片主題拉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香港片老套路。徐克顯然不滿原著小說中對令狐沖癡情性格的簡單化、偶像化的描寫,而增加了這些情感糾纏,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孽情同時也為東方不敗真的不敗打下伏筆。以這種并不見得高明和精彩的手法改編金庸人物,由此而起。早期香港電視劇基本上還是忠實于原著的,即使顯得幼稚也能為廣大“金迷”所接受,反觀新版的《天龍八部》、《碧血劍》,乃至王晶、李連杰合作的《倚天屠龍記》都以“豐富金庸人物性格”為己任,紛紛借著金大俠的名號,把一個個熟悉的人物改成小市民化的猥瑣之輩,令人痛惜。不知是否金大俠寫于二、三十年前的人物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了?迄今為止還沒有成功的改編作品問世,倒是王家衛借用金大俠旗幟的《東邪西毒》還差強人意。

話題說遠,這部影片從視覺效果上講,還真是應該算作開一代動作片先河的新武俠片。很多武打場面效果介于寫實與虛構之間,既能令人信服,又照顧到視覺的奇觀效果,基本的武學精神來自“還珠樓主”之類的“神仙武俠”的文字意象。最成功的應該算是東方不敗的繡花針,其次像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是承襲上一集的創意改為了“蕩劍式”等實在的招數,向問天與華山弟子的斗劍等等場面都是虛實并重的成功設計。從畫面上說,美工布景很重視中國畫傳統的意境,攝影上也極力捕捉和營造武俠小說中的肅殺氛圍。

李連杰的武打動作無需多說,但演技卻遠遠不如他的功夫,深度就不用說了,單是人物間復雜的關系就夠他對付了。林青霞90年代總在演一些陰陽不定的人物,但無論怎么看也是裝出來的,她還是演她的美女吧,哪怕上點歲數也可以演徐娘半老的美女吧,沒必要演這些半男不女的妖怪被周星馳在《神龍教》中嘲弄戲謔一番。關之琳還是可憐兮兮的扮乖美女,多少年都是花瓶樣子,雖然這次的角色也是舞蹈弄劍的高手,甚至還是“攤主”一類的女強人,但終究未能有所成就。

新龍門客棧DragonInn

香港,1992

導演:李惠民

主演: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

應該說,這部影片是現代新武俠片中少見的嚴肅之作,從題材到劇本、從主題到細節,都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出發拍攝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是臺灣武俠片大師胡金銓同名經典的重拍版本,基本尊重和保留了那個年代原作的嚴謹和沉重,而配合以精彩的現代武打拍攝方法,成就了一個新武俠經典版本。

明代的閹黨作亂、東廠西廠之爭,是一段時間武打小說和武打電影最喜歡用的歷史背景,忠臣勇士列女節婦,都在這個殘酷的歷史大環境中得到考驗,當然更少不了佞臣賊子走狗叛徒。復雜的人性在殘酷的外部環境中被極端簡化,角色可以被直接定義為好人和壞人兩種,涇渭分明,十分適合武俠電影觀眾通過影片快意恩仇的要求。而《龍門客棧》不同于,或者說超越于其他同類影片之上的,就是展現了人性的復雜——雖然比起所謂“文藝片”來說還是簡單。

說展現人物心理的復雜,主要是由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這個角色揭示的。這個性格鮮明的角色,決不是簡單的“好”和“壞”所能為之歸類的。周瑞安在“龍門客棧”這方寸之地,周旋于兩個女主角和官府追捕之間,能否保護兩個弱小生命安全離開,實在是個莫大的懸念。由懸念而使得劇情充滿張力,各種情節細節在懸念和張力的作用之下,自然安排起來游刃有余,人物的性格也在其中得以充分展現。

同時,周瑞安等人始終不惜生命保衛忠臣之后,對于國家、政治上的觀念立場毫不含糊,這在新武俠電影中是并不多見的。新武俠電影中大多缺乏胸懷天下(雖然舊武俠電影中很多失敗的塑造使得這個詞帶上了一定的喜劇色彩和虛假成分)的忠義之士,而人物則更多帶有小市民獨善其身的心理特征,這恐怕也是香港社會中一種文化品格上的缺點吧。

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是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以及若干配角,沒有一個含混溫吞的角色,個個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于一部武俠電影,在觀眾滿足一時的視覺愉悅之后,還能讓人記住如此之多的角色,那也就足夠了。

白發魔女傳BrideWithWhiteHair

香港,1993年

導演:于仁泰

主演:林青霞、張國榮

經記不得老版本的《白發魔女傳》是由什么影壇前輩出演的了,只記得那是最初所看的幾部武俠電影中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還有《云海玉弓緣》)。新版《白發魔女傳》已經完全脫離了老版的模樣,而以“新武俠電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比較兩個版本的異同之處,也就約略可以看出新武俠電影的某些主要特色。老版本基本上不太講究畫面的視覺效果,給人的印象更接近于黑白電影,而新版本的畫面則在美工、燈光、攝影上極為考究,營造出一個目眩神馳的武俠世界,很多視覺效果已經接近后來的“漫畫”派新武俠片。對于老武俠片來說,人物形象“酷”的體現,一是形象嚴峻,二是對白嚴厲,誠所謂“不茍言笑”。而新武俠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眾欣賞口味的變化,人物的“酷”主要體現在行動上。舊武俠片的主角,基本是道德君子,而新派武俠片的主角,則一方面恃才傲物,一方面率意而為,其道德觀念在當今社會也算得先鋒人物。這樣的設置,可以直接把人物從古代武俠世界帶到當今社會,得到大部分觀眾的認同和喜愛。

張國榮飾演的卓一航,不再是老版本中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懦弱之徒,而是有作為、有擔當的英雄少年。其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也顯得份量十足,沖突更加真實激烈。應該說,觀眾普遍欣賞口味的提高,對于武俠片突破求變起了最直接的作用。故事不再簡單,人物不再簡單、沖突糾葛也不再簡單,這才是武俠片最應該突破的地方。影片推出時號稱有兩大巨星激情場面,以此為新武俠片的突破,這樣宣傳雖然無可厚非,但其實那一場所謂“激情戲”其實也不過如此,令萬千觀眾白白激動。

同時,白發魔女傳在畫面制作上也是極其精美的,服裝布景已經完全從傳統武俠片模式中突破出來,充分利用燈光制造出華麗的效果,用幾乎是拍神怪片的手法經營著介于真實與想象之間的武俠世界。

東方三俠TheHeroicTrio

香港,1993年

導演:杜琪峰

主演: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

新武俠片開始向現代都市擴張自己的領地,侵吞著原本屬于成龍一派的寫實武打片(警匪武打片)觀眾。從漫畫開始的這種潮流,滿足了觀眾對拳掌刀劍大戰機雷的獵奇心理,而現代都市與古代不同的環境也能為講究視覺效果的新武俠電影提供更多的新奇刺激。

大約在90年代初,這類武打片開始在香港影壇泛濫,《91神雕俠侶》、《摩登如來神掌》等片迅速占領市場。不過,畢竟現代都市不是舞刀弄劍的最佳場所,所以直到《東方三俠》,才為這類新武俠電影展示出最佳的版本模式。“東方三俠”,她們的身份如同超人、蝙蝠俠、蜘蛛人、閃電俠,總之西方漫畫中可以找到無數以這種模式在現代都市“行俠仗義”的范本。這為東方三俠能被更多的觀眾,甚至是西方觀眾接受打下了無比良好的基礎,而東方現代武俠片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帶來了比《超人》等片更豐富的視覺刺激。武者,舞也,武功功能盡可以由特技效果來完成,而形體上的美感則會帶來最直接的視覺享受。

影片中,三位稍有年紀的美女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斗,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在大量的新武俠片中,武功高強的女性形象也有著愈來愈多的趨勢,一來迎合日漸增多的女性觀眾,響應社會女權高漲的風氣,二來女性更適合在這種“武”“舞”融合的影片中展現身手。在這部最為突出的影片中,幾個男性角色都成了受到女性保護的形象,女性成了拯救都市的英雄。片中梅艷芳救出嬰兒,飄然而下的形象,簡直是神話中送子觀音的現代都市漫畫版,而與當年周潤發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持槍的形象有著微妙的時代區別。

影片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幾百歲的人魔、刀槍不入的侍衛,隱形衣,都為影片帶來一定程度的魔幻色彩,也為更多的視覺沖擊的特技展示進行了鋪墊。不過,這些過于玄虛的設置也使影片的可信程度大大下降,反而不如古裝新武俠片更耐看一些。

天山童姥TheDragonChronicles

香港,1994年

導演:錢永強

主演:林青霞、鞏俐

其實,本來想選王晶的《倚天屠龍》,最終還是寫下這個題目。作為一部很不錯的新武俠電影,《倚天屠龍》實在有入選的必要,可惜它的出世稍晚,正趕上新武俠電影的衰落,票房不佳,也使得原本已經開始籌劃的續集胎死腹中。王晶的世俗搞笑和李連杰的最佳身手組成了《倚天屠龍》的“夢幻組合”,雖然于原著改動甚大,但也保留了原著幾個最精彩的場面,大戰光明頂就是新武俠電影的經典場面之一。

說了這么多《倚天屠龍》無非是想彌補一下未能入選的遺憾,還是回頭來說《天山童姥》。其實,《天山童姥》基本上是作為一部反面教材而入選的。新武俠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泛濫,又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大量題材、主題、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員組合都十分相似的影片在短短幾年時間充斥銀幕,使本來還很有興致的觀眾也厭倦了滿是俗套的武俠銀幕。于是,加強刺激成了制片商和導演共同的手段,《天山童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看著鞏俐和林青霞在天上飛啊飛,象戰斗機一樣掃射、轟炸,簡直是個《星球大戰》的武俠版。《天龍八部》的故事都改了個亂七八糟,就更不要提什么人性復雜的主題了。林青霞已經被類似的角色搞得烏煙瘴氣,如今又出來個鞏俐,一樣的銀幕作風,差不多的表演風格,實在是令人倒足胃口。整部影片除了鋼絲炸藥,幾乎看不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連各種奇妙武功的展示也跟著成了一堆打磨發亮的垃圾。那個丑怪小和尚虛竹,最后也成了武功高強的美少年,復雜的心理矛盾也簡化為一個純粹的“傻人有傻福”的市民故事。

《天山童姥》,標志著新武俠電影的低谷,直到電腦特技更大幅度的加入,漫畫新武俠才得以把新武俠電影重新推到一個高潮。不過,這個新的高潮也同樣是以視覺沖擊力為主攻目標,取材于武俠漫畫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新意,但也有更趨于簡化的傾向。這個新高潮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新武俠電影只重武不重俠,只重視覺效果不重故事主題,那它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被很快淘汰。

風云TheStormRiders

香港,1998年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以最新的電腦特技,完成一部漫畫改編的“新人類”武俠電影,《風云》可能是第一部。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算成第一部最有名的,大約不會有什么異議。其實這應該算是有所超越的另一類“新武俠電影”了,在還沒有更多的同類作品的時候,權且把它當作是“新武俠電影”的一個最新的發展階段,此類影片的發展方向就留待日后觀察吧。

首先,作為特技武俠電影“巨片”,《風云》中的武打場面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極力用電腦能夠提供的種種特技打破以往新武俠電影中武打設計的固有模式。湖上截殺、元神出竅的高手對決、最后的決斗,都是出奇斗巧,別開生面,充分發掘著電腦特技在武打方面的功能。和經典的“新武俠電影”相比,這種屬于21世紀的武俠影片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各種電腦特技的大量運用。不僅上文所說的武打場面有很大突破,片中的輕功、身法,也大多由電腦代為完成的,此外還特意增加了諸如命盤、怪獸等專門展示特技的場面和段落。

比起原來只在“江湖”笑傲的古裝武俠片,《風云》顯露出典型的漫畫風格,而且兼具了一些電腦游戲的特色。人物造型更加漫畫化,更象舶來的游戲動漫角色,而性格也更加“新人類化”。正義、道德雖然是影片中強加上的大帽子,但其中主要人物還基本上是以“情”為主要的個人原動力,維持著新武俠電影以人情、以愛情、以友情為主的感情支配原則。從《笑傲江湖》開始,幾乎所有的新武俠電影都有一句潛臺詞,那就是:你雄霸天下也好,你至尊武林也好,都不關我的事,但你不能毀我家庭、殺我愛人。這種思維方式雖然比起動不動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超級大俠”來說更近人情,但也不能不說是“新新人類”或者是“X/Y世代”的青少年觀眾對社會、政治、國家漠不關心的心理體現。有“武”而無“俠”,幾乎是香港新武俠電影的致命弱點——這里還是要對《龍門客棧》和《東方三俠》致以敬意的。

也許,對于一部純粹以視覺刺激為號召的漫畫武俠電影進行這樣的挑剔實在有些不必要,但對于我來說,一部電影放映過后還能有點回味才能算是值回票價。過于平白膚淺的視覺沖擊絕對無法和自身豐富的想象力潛能相比,這和吃一個造型怪異的快餐面包沒多大區別。

華英雄AManCalledHero

香港,1999年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

雖然故事純粹胡說八道,漏洞破綻數不勝數,但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卻可謂絕對的“空前”。在這一點上,這部《華英雄》和前文提到的《天山童姥》實在有一拚。這部影片整個陷入光華燦爛的特技場面中難以自拔,以至故事、結構、形象、性格、矛盾,影片所有其它元素幾乎全部癱瘓在“華英雄”萬丈光芒之中了。

最重要的場面,也是最有象征意義的場面,就是影片最后的超級決斗場面——不用超級實在對不起導演的苦心經營。劍氣沖天光芒奪目自不待言,居然是一個華人與一個日本人在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上面以劍法決斗,這個噱頭簡直是把茅臺五糧液二鍋頭竹葉青摻在一起加上油鹽醬醋最后再煮一煮。實在是經營之氣太過,反傷了觀眾的胃口。也許是影片投資過巨,希望把影片能夠推向國際市場,制作人有點不擇手段。中日大對決應了老套卻也是新潮流,在美國正式展開故事,在自由女神像決斗,這樣的安排實在有點急功近利的小家子氣。漫畫中不妨如此,但這樣一部電影大制作卻也這樣就令人尷尬。而且影片非武打部分的制作也是同樣低劣,年少華英雄的家庭,簡直就是照著舊年畫布景布光的,以至于影片的制作背景令人懷疑——這是華人制作的影片嗎?

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表明,只有特技絕對無法拍好一部新武俠電影,還是在故事上、在人物上、在“俠”字上,多下下功夫吧。

臥虎藏龍

2000年

導演:李安

主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

看到片頭出現的哥倫比亞公司的標志,心里不知是興奮還是凄涼。興奮的是一個臺灣人,在用美國資金拍攝一個中國傳統故事,而且追求的正是最中國的味道——至少有這樣的企圖。而凄涼的是,美國好萊塢已經進攻到中國電影的最深腹地了,中國電影人再不努力,早晚被美國人接管了你的市場和發言權。

從影片開始拍攝之后,幾乎所有的中國影迷都期望早日看到影片問世,對導演李安也充滿了期待。對李氏武俠片的期待,一是希望加強情節、劇本、人物的處理,拍好文戲部分;再就是期待李安開辟出武俠電影的一個新境界,把握好武戲的分寸。一個略顯平實而透著詩意的小鎮鏡頭拉開了影片的序幕,這也正是導演處理武俠片意境的總體思路。

樸實之中孕育詩意,能作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可以看出,李安在武戲的處理中,的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了飛檐走壁的鋼絲吊得太明顯以外,各個武打場面虛實并重,既重意境又重實感,袁和平展示出自己作為香港武俠片第一武指的獨到之處,幾個重頭場面各有側重,各有精彩。雖然并沒有多大突破,但基本上能夠滿足作為一個武俠片影迷的視覺要求。

再看李安的文戲。王度廬的原著本來就注重文學性,把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結合為一體,把本來只利用故事性制造沖突的武俠舊框架一改成為依靠性格制造沖突的新小說體例,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突破。在前幾年武俠電影盛行的時候,大部分影片仍舊是老式的武俠“故事”模式,經李安之手,這部影片令人欣喜地成為真正“允文允武”的武俠電影。李安在這個“文學性”的武俠故事里,體現的是對武俠世界里“人”的關注。

李安改動了一些原著的情節,以便適應自己100分鐘的電影容量,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其中的一些草率之處,卻成為影片的幾個遺憾。影片的主要角色已由原著中的玉蛟龍和羅小虎改為兩對戀人互為映襯的共同悲劇,在處理手法上對主要角色玉蛟龍的內心明顯刻畫不足,失之粗陋,羅小虎的性格展示就更加表面化了,這必然會導致整部影片的失衡。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譚盾的音樂,渲染氣氛、加強戲劇性,都能恰到好處。既無喧賓奪主之嫌,又能讓人感覺得到,真是深得電影音樂的精髓。

飛天舞Bichunmoo

中韓合拍,2000年

導演:金榮俊

主演:申賢俊、金喜善、王亞楠

也許李安的《臥虎藏龍》并沒有在“新武俠電影”領域有太大的突破,但他至少讓我們開始對新武俠電影的新境界有所期盼。時隔不久,又一部韓國電影《飛天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希望。

嚴格說,這部影片也并不是十分出色,日本、香港風格雜糅的武打,非常古典傳統的愛情悲劇,生拉硬扯的歷史背景,都不見得會令我們這些老資格的武打影迷激動,在韓國瘋狂賣座也不過是唬唬他們國內觀眾罷了。但真正令我們喜悅的,是武打片在韓國開花結果了。這部號稱是韓國版《風云》的大制作武打片也有不少值得國內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們注意的。

首先它是一部悲劇,以前的武打片中能稱得上悲劇的太少了,而這一年之中我們就看到了兩部;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以往武打片中愛情成分多半是輔助的配件,而這是一部真正以愛情為主題進行正面描述的武打片。說到底,這是一部可以稱為以武俠世界為背景的愛情悲劇電影。

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有很多華人武俠小說和老武俠電影的痕跡,如爭搶武功秘籍、滅門遺孤、南宮世家等等;打斗設計方面,也基本是以新武俠電影為藍本;但在場面氣氛方面,學的卻是日本劍俠電影的風格。吸收了各國武打片的精華,并不代表沒有自己的風格,能把這些元素諧調地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武俠世界的背景能否處理好固然是必要的,而作為影片一大特色的愛情戲則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影片的成功與否。前些年的韓國電影其實很像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風格,像林權澤等人的作品就和謝晉等人很相似,90年代初到處獲獎的《悲歌一曲》畫面之古典嚴謹(甚至有點呆板),幾乎就象是“三國”之類的中央臺電視劇。這部影片中的愛情段落,很大程度上就是繼承了這種傳統,或者說還是受到這種傳統的束縛。除了不多的幾個寫意畫面有了電腦時代的特色以外,無不以追求平穩的古典美為己任。如此傳統的用鏡和剪接,更加突出了女星金喜善古裝的典雅美,同時也和片中的動作部分的激烈形成鮮明對照。片中經過電腦加工的愛情戲畫面,色調明艷,帶著濃重的唯美風格,令人賞心悅目,是近幾年韓國電影最常用的煽情手法。

在這部被宣傳為“東方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影片中,編導試圖為男主角珍河加入一些現代意識,以豐富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沖突。不料,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嫌。影片中段有很長一段時間,珍河的思想和行為復雜到難以理清頭緒,而且也帶著明顯的斧鑿痕跡,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能以巨大的投資拍攝這樣一部“邊緣”的武打電影,確實不是大陸和香港影壇能做到的,韓國電影界是否能在這方面起到推動作用呢?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不過,把振興武俠電影的希望留給韓國和美國,實在還是說不過去,華人電影工作者,要努力了。

東邪西毒AshesOfTime

香港,1994年

導演:王家衛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

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劉嘉玲

《東邪西毒》,是個新武俠電影中的異數,它以武俠為殼,描述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迷茫、異化、和疏離。

作為一部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借用并重新塑造了已經被視為“集體神話”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前傳的模式重新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武俠世界。雖然也有武打,也有俠客,也有義所當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構、主題、敘述方式、表達內容,卻與普通武俠電影大相徑庭。太多文章討論《東邪西毒》的主題和藝術形式,在這里也不多談了,主要談論一下《東》片與其他新武俠電影的異同之處。

首先是二者在形式上的相同相通之處。《東》片在武打上延續了王家衛在其以前都市作品中探索出來的高速攝影加抽格剪接的方法,既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模糊”方式強調了動作的神奇,又加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這種“非線”上的剪輯效果,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特技,但也起到了異曲同工的作用。此后的新武俠電影,有不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開始在非線性剪輯效果上大作文章,《風云》就是其中之一。

《東》片的畫面形式感很強,杜可風雖然是個老外,但在營造東方美學意境上的造詣頗深,其攝影效果在本來就強調畫面的新武俠電影中也算最為出色的,簡直有直追意大利斯特拉羅的趨勢。很多光影的細微處理,光影效果對故事、人物心理的暗示,就遠遠不是其他新武俠電影攝影師所能望其項背的了。大多數新武俠電影的考究畫面,只是單層次可供欣賞的“畫面”而已,最多也不過是渲染氣氛營造環境,而《東》片的攝影已經充分融入到整部作品之中渾然一體了,高下立判。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影片的內容,或者說主題。傳統武俠片的忠君、復仇、稱霸武林,發展到新武俠片已經成了更為復雜的多種元素混合體,而在《東》片中,幾乎所有這些傳統主題都已不復存在了,從某種跡象上,《東》片可以看成是對江湖和俠客的一種探討和重新詮釋,影片采用“前傳”這一形式本身就帶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為愛情,這是王氏江湖的特點和標志,同時這些愛情行為本身也是帶有王氏標簽的獨家形式——拒絕與被拒絕。在武俠和金庸大旗的遮蓋下,江湖兒女也成了現代都市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白領階層,在遮遮掩掩進進退退中做著迷茫的愛情游戲。

《東邪西毒》為武俠片開了一條新路,但這條不算狹窄的路上至今卻鮮有人跡,倒是讓另一部“另類新武俠”《東成西就》鉆了空子。

東成西就EagleShootingHeroes

香港,1993年

導演:劉鎮偉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

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

把《東成西就》歸到新武俠電影,即使是作為另類,也有點勉強,甚至有點私心。這部同樣擺出“射雕前傳”架勢的超級搞笑片,對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東邪西毒》做出了完全反面的消解。《東邪西毒》擺出的所有正經或者貌似正經的姿態,全被這部《東成西就》拉下褲子,露出干癟的大腿和臟乎乎的內褲。《東成西就》成了小市民階層對都市白領階層的嘲笑武器,也成了我們這些介于兩者之間人物的自嘲工具。

如果說《東邪西毒》中的確有做作的小資心態的話,那《東成西就》就是對其中沐猴而冠的部分進行了徹底的嘲笑。眾多在“邪毒”中一本正經的明星們,在“成就”中又恢復了我們習慣的搞笑角色,又扮回了我們倍感親切的小市民嘴臉,這畢竟已經不是大俠橫空巨匪當道的時代了。

《東成西就》中坦坦白白的花拳繡腿和近于自揭其短的特技運用,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的策反。影片中,林青霞的“無相神功”真的是無相,張國榮和梁家輝一段彈指神功大戰一陽指分明是一場槍戰,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你新武俠電影是怎么拍成的。至于“情意綿綿刀”、“眉來眼去劍”、“干柴烈火掌”之類的搞笑,不僅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嘲弄,而且把矛頭直接指向始作俑者金大俠。老頑童象是練了皮鞋劍法還和師兄不干不凈,娘娘腔的南帝最后升天成了濟公,九陰真經原來刻在馬桶上,大量諸如此類的調侃讓人在狂笑之余也難以消受。

當然,“成就”也沒有野心去解剖和對抗“邪毒”,更沒有野心去革新武俠電影的命,人家不過是瞧著好玩就玩一把,但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也許這些嘲弄自己也嘲弄我們的“制造”新武俠電影的人們,正是在宣告新武俠電影時代的衰落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