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制作的運用
時間:2022-01-27 09:33:55
導語: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制作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數字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逐漸成為電影產業制作的核心。文章針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特征及電影制作中的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分析,并針對典型案例分別從電影影像制作、角色塑造、營造氛圍等方面闡述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中的具體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制作過程中的運用會越來越成熟,它在改變電影生產方式和制作模式的同時,也對今后數字電影的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電影制作;影像制作;角色塑造
電影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第七藝術”。電影已經從傳統的膠片轉向數字媒介,進入到了新型數字電影時代。近幾年,電影隨新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影像質量,讓觀眾看到更加清晰、流暢、逼真的畫面,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簡稱VR)的出現更是給電影帶來了新的突破點,改變了以往電影的制作方式和觀眾的體驗方式,并迅速成為電影產業制作的核心技術。VR技術不僅是技術上的一場變革,最重要的是在創作理念上的轉換。它將電影創作的核心模式“文學性”轉向“視覺性”,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自身的特征從影像制作、角色創造、營造氛圍等方面為觀眾呈現極致的觀影體驗。
1虛擬現實技術概念及特征
1.1虛擬現實技術概念
虛擬現實英文全稱為VirtualReality,簡稱VR。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編造出來的一套仿真系統,用來創建并體驗虛擬世界,為觀眾帶來更好的沉浸感、真實感和臨場感。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借助虛擬裝置進行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是多種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強烈的沉浸性和自主性。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計算機仿真系統,可以同時融合多種信息以及實體行為的交互,從而可以明確地捕捉感知者的行動進行互動,并加強用戶的感官體驗。這里的感知是指用戶可以通過傳感設備獲得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臨場體驗。
1.2虛擬現實技術特征
隨著VR的不斷發展,在電影的應用中顯示出了自身的特性,其中VR的沉浸性、交互性特征最為明顯。例如觀眾能夠從觀影方式獲得沉浸感,可以通過VR設備與虛擬世界產生互動。1.2.1沉浸性VR的沉浸感相對于其他藝術形式是較理想的,用戶通過VR頭盔、數據手套、傳感器等設備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傳統的電影通過二維平面形式給觀眾帶來視覺效果,影像僅存在于畫幅中,缺乏體驗感,雖然后來的3D電影拉近了觀眾和銀幕之間的距離,但觀眾還是只能從固定角度觀看。VR在電影制作中的運用實現了觀眾置身于電影中的效果,360毅的全景式影像不再受銀幕邊界限制,觀眾不僅可以任意觀看,還能參與到電影敘事中,以第一視角與影像中的人、物進行互動,改變觀眾被動的觀影習慣[1]。這樣沉浸式的觀影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觀眾還可以通過第三視角,感受VR所帶來的超強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以及全身感官的體驗。例如在《阿凡達》《2012》《流浪地球》等電影中,利用VR建立虛幻的場景,在視覺上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刺激,受到立體音樂的沖擊,在震撼、恐懼的電影虛擬世界中,享受VR特有的沉浸感。1.2.2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戶通過VR設備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互動并獲得反饋。在傳統電影制作中,創作團隊決定電影的風格和故事情節等,影片按照事先創作的劇本發展,觀眾的觀看方式完全處于被動,完全被劇情牽制著。VR的交互性改變了傳統的觀影模式,觀眾從被動轉向主動,并參與電影的敘事,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VR制作的電影中,交互特性能讓觀眾真正地參與到電影中,有權力決定故事的劇情和結局,觀眾可以得到影片人物同樣的感受。例如:在一場茶館的鏡頭中,觀眾變成了茶館中正在喝茶的客人,可以與虛擬的服務員進行對話,還可以看演員進行表演,通過與虛擬對象互動完全沉浸在里面[2]。觀眾還可以根據情節或任務的引導,選擇接下來體驗的場景。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利用VR,觀眾可以直接成為電影中的主人公走進侏羅紀公園,并且可以看到、觸摸到恐龍,親身感受它們的皮膚和心跳。虛擬現實技術的互動性激發了觀眾的參與度和創造性,增加互動性的同時也加強了其沉浸感。
2電影制作中的虛擬現實技術
2.1三維圖像生成技術
縱觀現在市場上的電影,特別是商業電影,經常可以看見壯觀的建筑和場景,還有各種奇怪的人物和生物形象,這些都是利用三維圖像繪制出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就是多種技術的融合,三維立體電影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融合,使虛擬的場景成為立體。3D就是指三維,是由坐標、維度和方向構成的。3D技術利用人眼的特點,雙眼看物體時存在差異,視網膜也隨著產生差異,而大腦會對視網膜的成像進行處理,最終演變成人類獨特的立體視覺。3D技術運用這個原理,在電影制作時采取兩條膠片同時拍攝,使左眼和右眼獲得雙方的影像,佩戴3D眼睛時就可以看到立體的影像,產生強烈的沉浸感。電影從誕生到現在,從平面視覺的體驗到三維技術制作特效,再到現在沉浸性的體驗感,可以看出電影制作在技術方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怎樣增強影像立體的呈現,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3]。電影《玩具總動員》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運用三維動畫技術制作而成的作品,它打開了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電影制作的大門,往后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運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就是為了使電影中虛擬影像更加逼真,越來越多的專業技術被創造應用。例如Maya,即激光掃描建模技術,它不受物體表面的因素干擾,直接獲得物體坐標信息,再根據獲得的數據,可以重新構建出實物的曲面,運用到模型的構建。這些技術運用到電影制作中,能夠加快電影特效的制作且更簡捷。
2.2實況預覽技術
電影在制作特效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演員的表演和電影場景完美結合起來。以電影《阿凡達》為例,在電影拍攝中導演運用CG技術解決演員和場景的問題。在《阿凡達》電影中,大多數的鏡頭是真人表演和CG技術結合而成,具體就是需要演員在沒有任何道具的影棚里進行無實物表演,通過后期加入演員當時所處的背景[4]。這樣拍攝的不足就是不能同時看到后期制作的結果。最終導演在原有CG技術之上研發出來了虛擬攝像機,在拍攝的同時就能看到演員和場景融為一體的效果,達到了一邊拍攝一邊就能觀看制作而成的效果。這樣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對演員和場景進行操作和控制,能夠讓兩者達到完全配合和互動的目的,讓電影畫面更加生動。所以正是因為運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在《阿凡達》中,才能看到極度逼真的場景和奇怪的生物,通過視聽覺感官的刺激,讓觀眾在虛擬世界中產生真實的感覺。
2.3動作捕捉技術
從目前電影作品來看,電影中的CG特效全部是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制作而成的。這樣做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電影影像和觀看體驗。所謂動作捕捉技術,就是先在演員的身體關節和重要的部位裝置跟蹤器,在演員表演的同時借助動作捕捉技術獲得演員的坐標數據信息,然后將其用到動畫的制作中。在電影《霍比特人》角色塑造中就用到了動作捕捉技術。
2.4表演捕捉技術
表演捕捉技術和動作捕捉技術是一個概念,就是將肢體上的三維坐標信息換成更多部位,捕捉到演員細微的表情變化和動作,將演員演出的影像和動畫結合,讓電影中的角色像真人一樣。除此之外,在電影制作中,還可以將演員的表演用到各種虛擬的角色中[5]。《霍比特人》電影中咕嚕姆這一角色的全部動作和表情是采用現實演員的表演,所以看起來很豐富和生動,非常吸引觀眾的眼球。正是運用這些技術,電影才能如此豐富和逼真,讓觀眾沉浸在電影虛擬世界中體驗各種各樣的虛擬世界。
3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中運用實例
3.1在電影影像制作中的運用
在電影影像的制作中,虛擬現實技術主要分3種:第一,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呈現出傳統技術不能制作出的場景和效果,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生活類電影中,需要虛擬現實技術來滿足電影制作需求。比如在電影《阿甘正傳》中,很多影像都是通過虛擬影像來實現的,比如羽毛在空中飄落,如圖1所示。看似簡單的場景,其實是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完成的,以保證電影故事的完整呈現。第二,將虛擬技術設計的影像和真實的形象結合。在《侏羅紀公園》影片中,出現的古老動物全部是運用虛擬影像技術完成的,如圖2所示,將虛擬的動物與現實景象結合,能夠帶給觀眾視覺上的強烈沖擊,達到震撼的效果。第三,整個電影制作完全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影像。例如《玩具總動員》(圖3),在電影制作的過程中,沒有采用拍攝機器和素材,更不需要演員表演和搭建的場景。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畫面、場景、人物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完成的,專業數字技術人員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就可以完成并得到效果。
3.2在電影角色塑造中的運用
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可以模擬大量的生活場景,而且還能模擬不同的人物角色,甚至是細微的表情變化以及真人演員無法完成的高難度動作。因此,很多執導者選擇動作虛擬現實技術來制作不同的電影角色。在實際的電影制作當中,電影工作者會思考如何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具有三維立體感的人物形象。比如,2001年面世的科幻影片《最終幻想:靈魂深處》(圖4),影片中的人物角色是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這種采用虛擬技術制作但高度真實的人物角色,也代表著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人物角色制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憑借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凡是人們能夠想到的角色,不管是真實存在于現實世界,還是根本不存在的,都可以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制作,從而為電影角色制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6]。
3.3在營造電影氣氛中的運用
在如今眾多的電影中,可以看到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而成的立體場景的比重在逐漸增大,而演員在畫面出現的時間在不斷縮短。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影逼真的效果已經不是觀眾的稀奇點和看頭了,現在觀眾所在意的是電影所傳達出來的價值理念,回歸到了電影的本質問題。所以電影制作人應該考慮的是虛擬場景如何適應并推動情節發展,怎樣去傳遞影片的情感,在運用先進技術的同時怎樣提升影像藝術的美感,讓觀眾認可電影作品。在電影《流浪地球》中[7],很好地詮釋了電影本身所具有的價值這一理論。《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在科幻類的電影中展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的元素、藝術造型以及中國建筑美,這些都蘊含了中國傳統的審美。在這部電影中,展現了中國城市當代建筑,影片出現了上海的東方明珠,如圖5所示,在人文關懷上,影片通過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如窗花、舞龍、捏泥等場景),傳遞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影片在最后還通過劉培強拯救地球的片段展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總之,在《流浪地球》中,不只是單純的一部科幻片,還傳達了許多價值,值得觀眾思考。虛擬現實技術在渲染氛圍中,可以向觀眾傳達的情緒有3點:第一是神秘感。在電影制作中,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制造出現實中無法做到的場景。比如在《阿凡達》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為觀眾營造出了一種神秘感,外星球的畫面就足以讓觀眾充滿好奇,激發想象力。第二是危機感。在災難片中,經常會用到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夸張的危險景象,比如在好萊塢影片《2012》中,影片給觀眾展示出了末日影像(圖6),震撼人心。第三是懸念感。電影制作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出懸念感,相較于傳統的電影制作更加真實,推動故事情節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影片的吸引力,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
4總結
虛擬數字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了電影制作的整個流程,并開始逐漸形成規范的產業模式。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為電影提供了全新的制作方法和巨大的創作空間。它打破了電影制作前期與后期的界限,各部門都能夠真正地一同協作,從而提高了相互之間的互動性,讓電影制作的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并給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天地,能將各種意想不到的畫面都具象化呈現在電影中,觀眾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觀影沉浸性和交互性。總之,在未來數字電影中,基于目前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電影的發展更趨向于這兩個方向:一是提升技術上的應用,滿足觀眾日益變化以及不斷提高的審美。數字視效技術的發展從開始主要解決場景問題到現在異類生物可實現與真實性問題,進入到了“生物工程”時代。這意味著技術需要深入發展,讓虛構的人物表情細節和動物的毛發更加真實細膩,讓觀眾完全沉浸在電影中。二是影片內容的質量。當虛擬技術日趨成熟、應用越來越廣泛時,毫無疑問會產生同質甚至低俗的影片。國外的科幻電影培養了眾多的中國影迷,在中國,科幻電影必將會受到越來越多觀眾追捧,年輕人將是最主要的觀眾,所以不管是中國科幻電影還是其他類型電影,都應該充分挖掘中國悠久歷史文化,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價值的電影,樹立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何欣澤.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制作中的具體運用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0):113-114.
[2]韓棟.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影場景設計模式中的應用探究[J].采寫編,2019(6):182-183.
[3]槐偉.電影級沉浸式媒體技術發展與應用策略[J].現代電影技術,2019(9):46-49.
[4]杭云,蘇寶華.虛擬現實與沉浸式傳播的形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6):21-24.
[5]何圣明.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互動電影發展探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9(4):59-60.
[6]付亞芹.VR電影的視聽語言交互設計研究[J].藝術評鑒,2019(22):174-175.
[7]王珠珠,宋子揚.數字化的虛擬現實技術在現當代電影制作中的應用:以電影《流浪地球》為例[J].大眾文藝,2019(11):153-154.
作者:楊雨軒 王鈺 周屹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 上一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問題及改善對策
- 下一篇:移動電子商務對居民消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