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電視劇蛻變路徑

時間:2022-08-29 03:56:40

導語:吉林電視劇蛻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吉林電視劇蛻變路徑

【摘要】吉林省積極深化電視劇行業改革,深入探索電視劇投資制作方式,堅持正確戰略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轉變電視劇內容生產方式,做強內容、以質取勝;健全電視劇市場運作模式,完成自身革新、實現營銷升級,用新思維找尋突圍路徑。電視劇《外灘鐘聲》是吉林省投資制作電視劇的一個嘗試,其成功經驗或許能為當下電視劇的投資制作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電視劇;主旋律;內容生產;市場運作

2018年12月10日,現實題材年代劇《外灘鐘聲》在浙江、安徽兩大衛視首播,并在騰訊、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同步播出。該劇由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吉視傳媒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吉林廣播電視臺等聯合攝制,為、國家廣電總局首批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劇之一。電視劇《外灘鐘聲》將鏡頭聚焦于一條老上海弄堂,講述了幾戶百姓人家從到改革開放后十年的生活狀態與命運沉浮,以親情、愛情、鄰里情為情感主線,演繹出一部年代大戲。該劇將平民百姓的市井生活與追夢歷程娓娓道來,以小見大地揭示出時展的滄桑巨變與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外灘鐘聲》播出后,接連得到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文藝報等主流媒體的贊賞,劇集播出期間的收視率及網絡播放量均穩居前列。

一、堅持正確戰略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①電視劇作品不僅體現出廣電媒體的競爭力,也體現出社會發展水平與國家綜合國力。因此,吉林省在《外灘鐘聲》的投資制作中堅守黨和國家的戰略導向,突出“中國夢”主題,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線,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引領時代風氣,助推時展。(一)記錄時展,反映百姓生活。好的電視劇作品應創新方式方法,為國家發展、時代進步與人民生活鼓與呼。2018年,中國人民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的偉大歷史時刻。作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劇之一,《外灘鐘聲》從眾多劇目中脫穎而出。與講述改革浪潮中的大起大落不同,《外灘鐘聲》選擇了一個小且巧妙的切入點,即以老上海弄堂里的杜姓人家為聚焦點,展現平凡家庭的生活點滴以及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抉擇,折射出家庭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密切關聯。同時,《外灘鐘聲》由點及面,擴散式地刻畫出弄堂鄰里群像,在時代背景下全景式描繪出一幅老上海弄堂的民風畫卷,展現出改革開放背景下平凡百姓的生活狀態。《外灘鐘聲》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記錄了改革創業歷程,書寫了時代浪潮中平凡百姓的動人故事。(二)傳達正向價值,助推時展。新世紀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社會進入轉型期。這一時期,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大眾的社會心態往往表現出焦慮與浮躁的情形。電視劇《外灘鐘聲》呈現出中國傳統家庭與弄堂鄰里間最原始的溫情,在家長里短的演繹中滲透了諸多值得細細品味的人生哲學,凈化了觀眾的心靈,有效緩解了社會焦慮問題,使觀眾建立起文化認同感。現實主義關照下的電視劇《外灘鐘聲》直面現實,傳達出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的精神力量,給予觀眾思想的啟迪與精神的美感,從而助推時代的發展。(三)弘揚道德情感,傳承中華文化。邁入新時代,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后現代文化思潮也逐漸滲透到大眾的生活。如今,電視劇作品既要生動具體、真實可感,更要擔負起媒體的社會責任,傳播好主流文化與傳統文化。“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國人而言,家是其精神家園與心靈港灣,也是其行動與思維的基點。電視劇《外灘鐘聲》中杜姓人家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家庭的同甘共苦與相依相守,對“家文化”做了很好地詮釋。劇中杜媽媽常告訴兒女,“混得好壞,沒關系,掙不掙得到錢,也不重要,關鍵是平安就好”;心根與招娣的感情出現問題后,杜媽媽勸慰招娣,“這世上的夫妻哪有順順當當的,總是磕磕絆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是再難也得念下去”;心根南下創業遇瓶頸,不久又得知母親去世,他第一時間趕回梧桐里,因為他明白,情比錢重要,家比工作重要。正如劇中角色心生所說,“家永遠都是最溫暖的地方”。電視劇《外灘鐘聲》探討了親情、婚姻、倫理、道德等諸多社會話題與人性話題,從家長里短、兒女情長中折射出時代的風云變換,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家文化”,彰顯出鮮明的文化取向與價值訴求。

二、轉變內容生產方式,做強內容、以質取勝

當前,我國的電視劇傳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劇集分割了傳統電視劇的市場,基于視頻網站的自制劇集在影視劇產業結構中占領的份額越來越大,網絡劇集用戶激增,傳統電視劇市場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電視受眾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電視年輕群體流失嚴重。面對當前局勢,吉林省投資制作的電視劇《外灘鐘聲》轉變內容生產方式,正視影視劇市場現狀,做強內容、以質取勝,致力于滿足中老年觀眾群體的同時,增加對青年觀眾群體的吸引力。(一)用“中國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在被IP裹挾的當下影視劇市場,觀眾的注意力從內容轉移到形式上,提升作品原創力是電視劇內容生產中需直面的緊迫性問題。電視劇《外灘鐘聲》采用原創劇本,由上海知名編劇李云良及其同樣從事編劇的女兒洋子共同構思、編寫。“劇本創作歷時3年多,采訪了100余人,十易其稿。”②為了將劇中人物的個人經歷與命運走向準確地表現出來,李玉良與洋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采訪了很多那個年代的人與真實事件,并進行甄別與巧妙安排。在上海生活了36年的洋子還將自己與身邊人的切身經歷加入到劇本創作中,用真實生活的細節編寫出動人的情節與故事。李云良與洋子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將從時代變遷下平凡人物與事件上汲取的真實細節與真實情感注入劇本創作,真正做到了用“中國方式”書寫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二)堅持電影標準,還原年代質感。電視劇《外灘鐘聲》幕后的“7印象”團隊,是由總導演管虎、導演費振翔、著名制片人朱文玖以及制片人、出品人梁靜組成的。作為業內資深的創作團隊,“7印象”團隊在電視劇、電影領域均有涉獵,并以品質見長。創作團隊按照電影標準打造《外灘鐘聲》,深耕細節,以匠人精神還原年代質感。在前期選景過程中,為了重現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上海風貌,《外灘鐘聲》的創作團隊始終保持著匠人精神,高要求地進行電視劇創作,并將時代質感與文化自信注入其中,才得以通過真摯的情感打動觀眾。(三)新老演員傾心演繹,帶著情感詮釋角色。一部電視劇的成功,離不開一眾演員的傾心演繹。電視劇《外灘鐘聲》不僅在演員陣容上選擇了俞灝明、吳謹言、代旭等演技新星,還有牛犇、陳瑾、張芝華、姚安濂等演藝界老戲骨,同時滿足了中老年觀眾群體與青年觀眾群體的喜好。演員俞灝明在劇中所飾演的是杜家長子心生,從少年到人父,在如此之大的時間跨度下,他根據劇情的不斷深入對自身的外在儀態與內在情感做出了適當調整,使角色呈現出層次感;憑借《延禧攻略》一炮而紅的演員吳謹言褪去了強大的氣場,在劇中飾演杜家小女兒心美,她將角色的性格與心路歷程詮釋得入木三分,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單純善良、勇于追求夢想與幸福的女性形象;劇中出演老虎灶爺爺的是83歲高齡的老戲骨牛犇,為了使自己能夠快速地進入年代情境、貼近劇中角色,他在開拍前做足了功課,甚至專程去了一趟松江看老虎灶實物,并畫了一張示意圖,協助劇組一同將細節做到極致。

三、健全市場運作模式,完成自身革新、實現營銷升級

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劇的市場運作模式形式單一且存在巨大風險,有隨時被時代淘汰的可能。吉林省在深化電視劇市場運作的道路上不斷探索,通過電視劇《外灘鐘聲》項目運作與國內知名影視劇制作企業建立廣泛合作,完成自身的革新,實現營銷升級,建立了健全的電視劇市場運作模式。(一)建立廣泛合作,實現資源互補。一部優秀電視劇的誕生,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作為其堅實后盾。在選擇團隊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資源配置。電視劇《外灘鐘聲》項目聚集了國內多家知名影視劇制作企業及其優秀資源,其中包括網絡發行商、電視發行商、制作方以及出資方等。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各種資源得以有效且合理地配置,真正實現了資源互補,為項目的綜合競爭力保駕護航。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相關單位在此過程中與國內知名影視劇制作企業廣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彼此加深了解、溝通與配合,積累了寶貴的項目運作經驗,為吉林省之后的電視劇投資制作帶來了更為長遠的價值。(二)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效益雙贏。在此之前,吉林省本土影視企業單位參與投資制作的電視劇類型大多為農村現實主義題材,此類劇集多關注東北本土文化,在平臺選擇上多為央視平臺,更加注重社會效益,而《外灘鐘聲》項目則是吉林省投資制作電視劇的一次有益嘗試。從內容方面看,《外灘鐘聲》關注的是上海的發展與變遷,這標志了吉林省影視行業的視野不再局限于本土文化,而是“走出去”參與投資制作具有其他地域特色電視劇;從平臺選擇看,《外灘鐘聲》的播出平臺為浙江、安徽兩大衛視以及愛奇藝、騰訊、優酷等網絡視頻平臺,不再專攻央媒平臺,擴展了吉林省影視劇的播出平臺;從產業方面看,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吉林省成功的上市文化公司,本以廣電網絡通信為主營業務,但公司通過《外灘鐘聲》這個電視劇項目拓展了影視文化領域板塊,不斷完善著公司產業鏈整體布局,并且與長影集團、吉林廣播電視臺等老牌文化企業單位形成了在影視劇制作投資的資金、平臺、內容、題材等方面上的互補。相信經過有著雄厚資金實力的吉視傳媒集團在影視文化領域的不斷努力深耕,將為吉林省的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的發展繼續做出貢獻,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三)針對市場定位,實現精準宣發。在電視劇《外灘鐘聲》的宣發階段,“關鍵一環在于對市場的定位,一方面需要明確劇集自身的優劣勢以及與同類劇集的差異性,另一方面需要明確受眾定位和營銷策略”。③《外灘鐘聲》的劣勢在于在此時間節點下,改革開放獻禮劇扎堆“霸屏”;優勢在于將鏡頭聚焦于一條老弄堂與弄堂里的平民百姓,借平凡人情與老上海的標志性建筑打動觀眾,這也是該劇與同類劇集的差異所在。針對影片的優劣勢,相關人員制定了合理的策略,以“一條弄堂的前生今世,平民百姓的真實夢想”為宣發主題,采用懷舊風格的海報設計,精準定位,將劇集的優勢與差異性有效地凸顯出來。此外,《外灘鐘聲》的受眾定位幾乎是全年齡段的,不僅有親歷過這段歷史的中老年觀眾,還有能夠在劇中找到兒時回憶的青年觀眾。針對青年觀眾群,相關人員充分利用一切資源進行營銷,包括浙江與安徽兩大衛視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宣傳、合作公司的助力、會等線下活動,更聚集了知名演員、主創人員、專家、影評人、媒體以及普通網友等多方力量來創作話題、發酵熱點,同時青年群體會自發地進行擴散,也可有效輻射到中老年群體。

黨的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④伴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已經轉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此背景下,電視劇的投資制作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戰略導向,把握內容生產規律,健全電視劇市場運作模式,創作出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作品。

作者:霍美辰 王雪純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