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設推進探析

時間:2022-04-10 09:11:44

導語:公民道德建設推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民道德建設推進探析

一、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文化強國,道德是基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公民道德建設是基石"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賦予了公民道德建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題中應有之義"十八大報告專門用一部分內容論述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四大舉措: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三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文化強國的重大舉措之一對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必須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來抓"黨的十八大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要求上,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基本的遵循,這就是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和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狀況總的趨勢是發展的和進步的,是積極向上的"正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講的,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道德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甚至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一些地方和人群中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等等"這些現象與我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格格不入的,一些問題的發生直接沖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嚴重地敗壞了社會風氣,影響著黨群干群關系"因此,十八大報告明確將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這是向全黨提出的任務,是解決目前道德領域問題的必然要求"其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根據時展潮流和當代中國現實,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牢牢把握這一基本要求,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對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具有重要意義"一個社會的物質利益的矛盾和沖突,是可以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對物質利益進行調節和協調來解決的,這對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不會構成主要威脅"但是,如果一個社會的道德觀念發生對立和矛盾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到頭來社會就會出現崩潰和瓦解"這決不是危言聳聽"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道德體系,它是社會體系得以運轉,社會秩序得以維護的最基本的道德遵循和精神依托"因此,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全面領會和把握好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十八大賦予公民道德建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怎樣建設,遵循什么原則來建設成為首要問題"十八大報告圍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一基本任務,創新性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設的三項基本原則"一是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是我們黨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的統一"依法治國是同志在黨的十五大上明確提出的治國方略"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各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并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德治國,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并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范"以德治國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同志創造性思維與歷史新時期我國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2001年1月,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他明確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的提出,將道德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提到了治國方略的高度,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以德治國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借鑒中國歷代的治國之道,吸取國外國家事務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如何管理國家事務,如何教育引導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結晶"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把德治和法治有機結合"同志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必須認識到,如果只講物質利益,只講金錢,不講理想,不講道德,人們就會失去共同的奮斗目標,失去行為的正確規范"要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為社會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對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寶貴經驗的總結,是對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的深化"公民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堅持教育引導為主導,法律制度為保障的原則"既要靠教育的引導,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規章制度的約束和保障"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割裂,更不能偏廢"一方面,要努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另一方面,要使德治和法治緊密結合,將法律作為道德的堅實后盾,突出發揮法律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這是加強道德建設、有效治理當前道德領域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突出的道德問題,表現上是道德問題,實質上是違法亂紀問題,因此,僅用道德內省和譴責手段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例如食品和藥品安全問題,首先是違法犯罪問題,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忽視法律在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僅僅寄希望于用道德倡導和道德呼吁方式治理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不會產生明顯效果"因此,必須運用法律手段保障道德建設,加大對缺德行為的懲罰力度"實踐表明,道德建設必須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原則,當前,在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特別要突出法律懲罰在道德問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靠法律來維護正義,靠法律來維護道德建設的成果,不斷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健康發展"二是要堅持四德工程整體性推進的基本原則"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其外延由大到小,其內涵由淺及深,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系統的公民道德建設體系"回顧我們這些年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我們會看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布局經歷了從三德建設到四德并舉的演變"2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概括為: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這是第一次在黨的代表大會上提出將個人品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部分,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由以往的三德建設變為四德建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我們看到,四德建設不是泛泛地提及,而是給以清晰的定位,把其作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原則之一"這種強調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四德本身實質就是公民道德,它的屬性是公民性"因此,講道德,講的就是公民道德,講道德建設,就是在講公民道德建設,哪一項道德建設離開了公民性,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把四德建設放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強化了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實踐性"其次,四德是一個整體,它的特征是整體性"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內容"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公民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個人品德,則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公民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表現,是公民個體在其道德行為整體中所體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道德特點和傾向"它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活動個性化了的道德特質,包括個體道德認識、個體道德情感、個體道德信念和個體道德行"第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四德之間相互區別,相互聯系,具體表現為:個人品德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礎,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則是個人品德的外在表現"一方面,在四德建設中,人的能動性及個人品德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文化體系的進程,個人的修養特別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是樹立四德意識、規范言行舉止、建設和諧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個人品德建設不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都將是空中樓閣,無根之本,無源之水"另一方面,人的各種需要的滿足并不是單純個人的事,他必須在特定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個人品德要轉化為現實的社會道德實踐,也必須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在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無疑是最主要的三大領域,這三大社會生活領域幾乎是人們一天也不能離開的,調節好這些領域人們間的道德關系直接關系到每個社會個體的切身利益,因而需要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來調節人們之間的關系,保證人們生產生活正常有序進行"因此,個人品德也必然表現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三是要堅持兩個弘揚的基本原則"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堅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兩個弘揚的公民道德建設原則,要求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要做到繼承與創新的統一、民族性與包容性的統一"首先要堅持繼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道德具有繼承性和延續性"我們要搞好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能隔斷歷史,離不開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體系"現實中國是歷史中國發展的延續,中國新時期的道德建設只能在前人所遺留下來的道德文化遺產基礎上展開,不能沒有本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修養"中國傳統美德是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可資借鑒的一筆寶貴道德文化遺產"它重視人倫關系的協調,重視精神境界的攀升,重視仁者愛人的精神的涵義,重視整體利益價值的追求,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重視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維和行為方式的運用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先哲對道德建設規律做出的富有智慧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吸取"當然,作為古代的道德傳統,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因此,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時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祖國的道德遺產,要堅持批判繼承的方針,使繼承下來的優秀道德因素得以提升,古為今用,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時代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注重對傳統道德的批判繼承的同時,更要堅持創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做好道德建設的力量源泉"道德發展是人類社會不斷開拓創新的結果,一個缺乏創新意識的道德體系是不可能保持其先進性的"改革開放30多年,世情、國情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濟意識已經融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道德建設的現實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著眼于當今時代的變化和要求,把握時代脈搏,體現時代特色,富有創新意識"新時期道德建設不僅要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主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而且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道德建設的內容和機制,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其次要堅持民族性和包容性的統一"經濟的全球化帶動了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社會會主義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必須堅持民族性和包容性的辯證統一"一個民族的道德體系是該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在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逐步發展的,為該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它是植根于一個民族文化傳統之中的,是由民族傳統文化積淀而成的"它具有對內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對外展示民族形象的基本功能,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是一個民族延續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是一個民族相對有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標志"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道德體系,這種特色和個性不因民族的歷史長短、人口多少而有優劣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應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認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土壤之中,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表達了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獲得了各族人民的廣泛認同,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廣泛民眾基礎的道德體系"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建立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基礎之上"同時,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方針,積極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中華民族道德體系有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特色"新時期我國的道德建設必須要尊重和傳承傳統美德的同時,吸取我國以外的其他各國人民所創造的優秀道德建設成果,包括批判地吸取西方資產階級道德建設中的有益成分,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只有如此,才能使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既體現民族特色,又具有包容性,順應時展要求,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怎樣落實好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十八大報告圍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一基本任務,闡述了三個基本原則,并從4個方面做出了工作部署,提出了重大舉措"我們要按照這些要求,狠抓落實,切實把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一是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要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注到全體黨員和干部群眾的頭腦之中,使人們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是必須提倡的,什么是堅決反對的"大眾媒體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滿腔熱情地宣傳兩個文明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反映新時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眾喜愛的名牌欄目,加強對社會普遍關注的道德熱點問題的引導"要積極開展輿論監督,有力地批評背離社會主義道德的錯誤言行和丑惡現象"文藝作品的創作,要積極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火熱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開拓進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風貌,以其獨特形式和藝術魅力,給人以鼓舞、啟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種文藝評論、評介、評獎中,把是否合乎社會主義道德作為一條重要標準"要加強對人們審美觀念的引導,提倡高雅、健康的審美情趣"要堅決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調低下的作品和節目,依法打擊反動、淫穢及各種非法出版物,讓健康的文化產品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從而為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以四個誠信為突破口,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當前社會誠信缺失問題在道德領域尤為突出,商業欺詐、制假售假、虛報冒領、學術不端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引起人民群眾極大的不滿"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在四個誠信建設中,政務誠信居于核心地位,起著引領作用,司法公信是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的制度保障,二者都屬于政治領域建設"社會誠信是對人們誠信的最基本要求,屬于誠信體系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商務誠信則是社會誠信在商業領域的集中表現,也是當前誠信缺失的重點領域"因此,要高度重視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政府及其部門在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中要起示范帶頭作用,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決策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升公信力"要維護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既需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又要運用法律和制度等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把自律與他律、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機結合起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文化軟實力"必須加快建立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用信用制度建設支撐誠信、重建誠信、保障誠信"要加強司法公信建設"要求各級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始終堅持公正司法、廉潔司法、民主司法"十八大報告關于誠信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進一步顯示了黨中央對誠信建設的高度重視,我們要立足實際,切實把誠信建設作為道德領域重點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對社會心態的積極引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勢,對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說服力、增強影響力,又必須注重形式和內容的創新"要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從單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轉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應當看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豐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但與此同時,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競爭的日趨激烈,也導致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大,各種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實現人的心理和諧,已經成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團結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課題"要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育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境看待一切"要關注人們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主體感受上是否滿意、是否贊成、是否高興的情緒反應,充分關注每一個人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關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創造讓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創業和憑借自身能力改變處境的機會,促進人的個性、才智和潛能的充分實現"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針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做好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看病、子女上學、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食品醫藥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盡可能地降低社會成員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減少社會成員正常生存和發展的后顧之憂,最大限度地消除引發人們心理失衡、失調的外部誘因,為培育人的心理和諧提供社會環境支持"四是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實踐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實踐活動,是人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偉大創造,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活動為載體,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每個公民既是道德建設過程的參與者,也是道德建設成果的受益者,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堅持以自愿、無償為前提,以弘揚志愿文化為核心,廣泛開展各類志愿者活動,把服務他人、服務社會與實現個人價值有機結合起來,引導人們在做好事、獻愛心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意識"積極適應現代社會的特點,豐富志愿服務活動形式,滿足不同層次人們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展示特長的愿望,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注入新的活力"以推動學雷鋒活動為契機,促進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于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

作者:李凡波工作單位:山東輕工業學院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