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各種傳統習俗

時間:2022-07-23 08:28:00

導語:南京的各種傳統習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京的各種傳統習俗

“立夏嘗三新”

農歷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這時,人們自然需要換換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嘗三新”的習俗。“三新”指櫻桃、青梅、鰣魚。

櫻桃又名含桃,有朱櫻、紫櫻兩種,味甘美,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古時常用以祀宗廟,作貢品,朝廷亦用以賜百官。

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與蜜糖相拌食用之。

鰣魚,每年春夏之交,該魚從沿海水域回游上溯到江中產卵。史載:“鰣魚三月出揚子江中,味極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長江中名貴魚類之一。

“送夏”

進入夏季,天氣不僅轉熱,各種傳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銳減,會因此不思飯食,即所謂“疰夏”。南京風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兒送涼枕、羽毛扇、夏服)、稱體重(據說立夏時稱過體重之后,便不會疰夏)。南京人還喜歡吃豌豆糕,《金陵歲時記》稱:“立夏叫小兒騎座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蠶月”閉戶

農歷四月江南人還稱之為“蠶月”,因此時正逢蠶兒上簇作繭。南京郊縣的養蠶人家,為免除蠶兒疾病,立夏期間家家閉戶,禁忌往來,有“蠶家忌客門門閉”之俗。

吃“烏飯”

農歷四月初八,南京郊縣農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烏黑發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飯,俗稱烏飯,又名“阿彌飯”。它是用南天燭(即青精樹)莖葉搗爛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時要“九浸九蒸九曬”,米粒緊縮,碧如堅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被譽為“仙家服食”。

傳說四月初八是浴佛節(釋迦牟尼生日),西域佛家弟子以黑黍飯祀之,中國佛家也相仿效。因為烏飯可口,又有益于健康,人們便爭相煮烏飯贈送親友,于是流傳成俗。溧水等地農民還用烏飯釀酒,溧水烏飯酒一般在生女孩時制造一壇,直保留到女孩長大出嫁之日方能開飲,所以此酒特別醇香可口。

過去南京人在這一天都要趕廟會,看浴佛,祈平安。每處廟會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