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及其應用教案
時間:2022-03-02 11:02:00
導語:透鏡及其應用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人教社初三物理新教材第三章的復習課,復習課做為傳統教學中的一種典型課,由于種種原因,往往導致學生不愿意聽,教師也覺得難教。而復習課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相一致,而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明確的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于是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將它定位于網絡型的復習課。具體來說,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1.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在國際上,普遍認為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學效果,而采用最新技術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吸引學生,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將直接提高他的學習興趣,有力的促進其對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為此這節課我設計了一個主題網站,將學生的作品,動畫,交互式的問題融入到網站中,形成一個教學的主線。
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先讓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制作一個,關于本章節的知識結構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讓學生將所學的物理知識與信息技術知識結合起來。上課時學生利用網絡共同分析作品,總結規律。另外利用網絡,上課的時候學生完成的題目馬上可以全班進行分享,例如本節課中,學生填寫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就將學生的作業通過網絡進行,及時的糾正問題。同時,學生的演示也可以同步的播放,從而充分的發揮了網絡的作用,這種形式大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個性化的學習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環境,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任何教學活動由于各種因素的差異,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產生相同的效果,也不應該產生相同的效果。而信息技術的加入,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支持。例如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網絡觀看同學的作品,這樣從那種角度去觀察,進度如何,重點如何確定都由學生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觀點。同時我還為學生設計了,分層次的鞏固練習,和課外知識擴展。當學生提前完成某個正常的教學環節后,可自行有選擇的進入。這樣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充分的利用上課的時間,而基礎比較差的同學也能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體驗成功。
3.協作性學習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面對未來教育的挑戰,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能力來培養,也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這就要求教學的進程,一方面要體現獨立性,另一方面也要求集中,充分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學習作用。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4個人組成一個小組,當學生觀看了作品以后,針對作品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還要說服同組的成員,達成集體共同的意見。充分體現了一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
4.教師的主導作用
網絡和課件的大量應用,很容易將課堂的主體回歸,變為了對主體的放任自流,過渡的弱化教師的作用。我在設計的時候,利用網絡上的電子舉手,電子監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進行調控。例如,當學生看完了作品以后,我要求學生電子舉手,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完成情況,而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態度也有所了解,比如一名同學最先完成了,是他對知識掌握非常熟悉,還是看問題很粗心,于是我就可以馬上進行指導。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能比較充分的體現。
總之,由于本節課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比較充分的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課堂內的容量比較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上完課,我也進行了一些總結分析,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應該進行改進。例如:
1.對學生的作品評價還可以更深入一步,如將學生每個人的作品根據內容完成情況、技術含量、藝術處理等方面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打分,然后將統計結果立即分于網上,這樣為后來的分析將打下更好的基礎。
2.由于時間關系,學生閱覽有關的課外知識,沒能在課堂上進行,以后要更好的控制時間。
3.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嚴謹,有些地方不能過于通俗化。
由于第一次上這種類型的課,應該還存在大量的問題,敬請同行批評指正。
本節課是一節網絡型的復習課,利用網站將學生電子作品、教學動畫、分層次練習、問題思考、課外知識導讀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學的主線,從而實現物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過程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獨特性、協作性,同時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