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改造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13:19: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景觀改造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景觀改造論文

景觀改造工程設計論文

1工程設計原則

(1)生態優先———注重生態保護,以生態、環境為先,綠化環境的創造及維護為根本,生態的功能總體體現;(2)注重文化、水文化設計———著重挖掘項目當地的歷史文化,將歷史文化與現代氣息相結合,既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底蘊,又在打造水岸合一的同時兼具現代氣息;(3)整體化設計、以人為本———景觀帶、水體與整個規劃區的整體化塑造,堅持以人為本,城市與自然共存的原則,努力創造能滿足市民日常文化活動、休閑娛樂、游憩需求的各類空間,營造宜人的濱水環境。(4)低碳環保———發展低碳經濟、開展低碳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低碳生活,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利用水生植物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5)植物景觀遵循因地制宜、生態、藝術、彩色、經濟性原則。

2總體設計

2.1總平面圖

紅線范圍:北岸總面積約102510m2,南岸總面積約156000m2,紅線范圍總面積約:258510m2,由于紅線面積從市政道路中心線開始,并且包含了現有的一些民居,因此實際景觀面積為北岸約:69000m2,南岸約124000m2,總景觀面積大約:193000m2。

2.2空間構架分析圖

查看全文

交通節點改造工程景觀設計論文

一、城市景觀照明設計

(一)項目概況

平沙落雁及延伸段是蘭州市南濱河路重要的交通節點改造工程,是進出蘭州市以及連接市區各路段重要的樞紐通道之一。北側緊鄰黃河,是人們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的重要區段。是蘭州市黃河風情線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蘭州“外灘”的美名。道路沿線有許多非常有名的旅游景點,是蘭州市人民引以自豪的生態路、景觀路。也是蘭州市每年舉行大型國際“馬拉松”賽事的重要比賽場地。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是蘭州市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的宣傳窗口。城市景觀照明設計是利用燈光的照明效果塑造城市的夜間形象,通過對山水、江河、道路、橋梁、廣場、建筑物、構筑物、園林、雕塑、小品、歷史文化古跡和遺址等諸多具體景觀的照明設計,豐富城市的空間感和動態感。科學而合理的景觀照明設計,是解決平沙落雁及延伸段交通節點改造工程夜間照明朝著鞏固、完善、提高等方面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形成一幅和諧、優美、寧靜的夜景畫面的基礎,是景觀照明設計前提,是實現蘭州市景觀照明系統化、實現蘭州市景觀照明燈光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

(二)指導思想

景觀照明是通過人為的設計和創作,讓其在燈光作用下顯得更有藝術感,或者說更加有美感,讓普通的夜晚彌漫出不一樣的文化氣息。平沙落雁交通節點工程是蘭州市“暢交通”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效地改善蘭州市交通環境,緩解城市環境污染,提升城市品位,帶動蘭州市的經濟發展。平沙落雁景觀照明以“景觀、文化、生態、綠色”為主旋律,將與南濱河風情線、蘭州水車園、歷史人文雕塑相得益彰,有利于提升主城區城市品牌形象,對打造特色景點、品牌旅游有著重要作用。

(三)技術亮點

查看全文

澧水張家界城區段堤岸景觀改造設計論文

1堤岸現狀分析

張家界城區段澧水堤岸全長約7km,為東西走向,曲線型。堤頂面寬5~8m,堤面鋪裝為青石板或廣場磚,堤上修建了亭、架、圍欄等園林建筑,且布置了條凳等休閑設施。堤的背水坡長8~13m,坡度有緩有陡,一般為1:3~5,坡面上主要以圖案的方式成片、成帶栽植了大量的灌木。濱河大道依堤而建,人行道寬3m,行道樹香樟栽植于人行道上,株距為6m。可借景觀有:天門山、回龍觀、子舞臺、澧水以及少量漁船等;需屏障的景觀為兩岸擁擠無序的城市建筑。如果從安全、功能和景觀的角度來分析,尚存在如下問題:

1.1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澧水堤岸景觀尚存在兩個方面的安全隱患:一方面,行人橫過濱河大道缺乏天橋和地下通道而帶來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因濱河大道的行道樹為香樟,香樟根系極其發達,白蟻好啃,若根系穿堤生長,招引白蟻危害,則易形成管涌,從而影響大堤防洪安全。

1.2休閑功能難以發揮

澧水堤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目的是確保張家界市區免遭洪水危害,而澧水堤岸是一個很好的濱水空間,它的另一個功能是為張家界市民提供一個戶外休閑環境。然而,現在的堤岸缺乏良好的生態環境,主要是缺乏喬木植物景觀,以致冬天寒風凜冽,夏天烈日炎炎,根本不利于市民休閑。

查看全文

工業景觀設計方法分析

摘要:我國的市場化改革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終至二十一世紀初,改革使很多原本存在的公有制工廠、企業倒閉、搬遷或停產,從而遺留下大量廢棄工業設施與老舊廠區。這些遺留下來的工業廢墟在隨之而來的城市改造中,有的被新興產業代替,也有很多成為城市中工業文化景觀設計的原型。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創意產業”受到城市規劃設計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很多廢棄工業基地遺留的生產空間被改造成不同的文化藝術景觀,這些城市景觀的設計越來越多將綠色美學與生態多樣性納入考慮范疇,從而將失去活力的城市工業廢棄地重新激活,達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間,并充當重構城市歷史記憶媒介的目的。本研究通過探討工業文化遺產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與應用可行性,分析研究沈陽市工業景觀設計方法,從而為工業景觀設計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沈陽;工業遺產;景觀設計

一沈陽市工業景觀發展的背景

沈陽市的工業歷史能夠追溯到清代晚期。在新中國的成立之后,沈陽市業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同時具有鮮明地域特點的工業體系,沈陽市的支柱產業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帶動東北其他地區的經濟共同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然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重工業的發展逐步衰落,同時帶來了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枯竭,生態的惡化等不良后果。曾經輝煌一時鋼鐵、煤炭等傳統工業的逐漸沒落,使得沈陽老工業基地的發展腳步趨于停滯。國家發改委2013年頒布的《2013年—2022年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中明確提出,“城區老工業改造要注重保護具有地域特色的工業遺產、歷史建筑和傳統街區風貌。做好工業遺產普查工作,確定需要重點保護的工業遺產名錄,將具有重要價值的工業遺產列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合理開發利用工業遺產資源,建設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館、遺址公園、影視拍攝基地、創意產業園等。研究建立工業遺產維護利用的長效機制。”從中能夠看出,改造老舊工業區的核心在于對工業遺產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同時,隨著北京“798”創意產業園,沈陽鐵西工業走廊等諸多工業景觀設計典型案例的誕生,很多閑置的工業廢棄物經過改造后重新煥發生機,并顯現出文化與時代積淀后的特殊魅力,人們逐漸認識到工業遺產具有其他城市景觀不具備的特有的稀缺性和珍貴的時代價值,這些重新誕生的工業景觀完成了改造賦予的華麗蛻變,不僅重現了老工業時代的時代情趣與獨特風貌,而且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休閑娛樂的空間。

二沈陽市工業景觀設計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2.1發展速度緩慢

查看全文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地域特征;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論文摘要結合北京798藝術區的案例和景觀設計師布雷·馬克思的設計作品,從場所精神、文化傳統對景觀元素地域性進行研究,論述了風景園林如何結合場地特征進行規劃設計。

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風景園林學科中,這種關系體現的尤為明顯。風景園林設計是一門運用自然因素特別是生態因素、社會因素來創建優美的、生態平衡的人類生活境域的學科。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不僅能夠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環境特征,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類社會的各個側面。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由于自然因素及社會因素的不同,導致當地具有獨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傳統特點,使當地的風景園林出現風格迥異的面貌。風景園林設計總是敏感的反映著這種當地文化思潮、思想體系、社會生活需求以及經濟技術條件,這樣風景園林設計就會具有某種傾向性,而這種傾向性往往就引導著當地風景園林出現其獨特風格而又包含其內在的邏輯發展軌跡,也就形成了當今世界千姿百態風格迥異的風景園林。

1對場所精神的的表達

20世紀末,隨著工業的逐步蕭條,景觀設計也慢慢開始轉向后工業景觀,北京798藝術區改造就是在對原有的歷史文化遺留進行保護的前提下,將原有的工業廠房重新定義、設計和改造,帶來了對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詮釋[1]。

查看全文

古鎮景觀設計模式探討

青城古鎮在歷史上曾是交通要塞和物資集散地,匯聚商家墨客、販夫走卒。既是“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隨著古鎮旅游業的逐漸開發,古鎮景觀的保護與設計也被提到日程上來。因此青城景觀設計如何更好地在尊重和保護的基礎上避免雷同做出新意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青城古鎮概況

1.青城古鎮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青城又名條城(東西長,南北窄),地處榆中縣北部,總面積約138km2。距離蘭州市約100km、白銀市約25km。區域靠近109國道。屬于四季分明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區內為黃土高原山地丘陵地貌,地勢南高北低。黃河由西南向東北方向穿境而過,“依山傍水、藏風聚氣”的風水觀盡顯其中。2.青城古鎮歷史人文和社會經濟條件。青城據《榆中縣志》記載:“秦修長城、漢廣屯田、唐建堡碉、宋筑城墻”。“青城”的名字便是為紀念平定西域叛亂的狄青大將軍。到明朝時期修筑明長城以防外敵來犯;青城范圍后隨青城人過河北移擴展于明朝末年。青城鎮是農業大鎮,由于經濟水平欠佳,二三產業并未發展起來。但青城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以旅游帶動第三產業創造了良好根基。早年青城人口流失正使青城的生命力與文化活性受到威脅。因此讓文化資源重新帶動古鎮經濟十分重要。

二、青城古鎮景觀設計構成要素

1.青城古鎮空間景觀。青城由于其特殊的歷史,故而格局上整齊劃一,是形似于棋盤的軍事防御布局。主街開闊,呈東西走向,小街則較為狹窄曲折,北對河南面山。“丁”字形的連續交錯街道,以示“不泄風水”。青城古鎮的節點空間由核心節點空間,如城隍廣場、不明確主題意義功能或邊界限定的寬闊空間以及可以使古鎮空間擁有特殊魅力的小尺度空間構成。2.青城古鎮古建筑裝飾景觀。磚雕裝飾——以青城書院的《教五子圖》和劉家大院的《福祿壽》為代表。木雕裝飾——高氏祠堂及多處民居中的木雕都是經典之作。石雕裝飾——碑刻書法風格多樣,裝飾、技法、表現形式及選材也各具特色。3.青城古鎮民俗景觀元素。剪紙藝術——題材源于生活,材料隨意,獨樹一幟西廂調——清光緒年間成曲,唱腔優美,情真感人英雄舞鼓——源于民間傳說的最受喜愛的民俗表演活動。民間游戲——柴山、道臺獅子和火獅子。

三、青城古鎮景觀設計原則

查看全文

城市園林綠化現狀與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園林綠化;現狀;可持續發展;廬城鎮

論文摘要:闡述了廬城鎮園林綠化建設現狀及表現特點,從資金投入、綠化思路、建管力度、園林景觀、綠化空間、綠化指標以及樹種選擇等方面論述了廬城鎮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對策,以期為廬城鎮園林綠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廬城鎮系安徽省廬江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總面積163km2,其中城區面積8.7km2,總人口14.36萬人,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長期以來,廬江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規劃造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挖潛補綠”的園林綠化方針,不斷加大對廬城鎮園林綠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園林式、花園式的單位、小區、學校層出不窮,使全縣園林綠化工作不斷躍上新臺階,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廬城生態和人居環境,提升了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廬城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為此,廬江縣于2006年榮獲安徽省省級“園林縣城”的稱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及省生態城市建設的方針政策,鞏固和深化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就廬城鎮的園林綠化工作談一點認識。

1廬城鎮園林綠化建設概況及表現特點

1.1園林綠化現狀

自2003年以來,廬江縣逐漸加大對廬城鎮園林綠化事業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城區綠化面積達356hm2,樹木品種由原來的13個增加到105個,行道樹木總量達1.6萬余株,地被植物面積從零增加到12.15hm2,廬城的綠化覆蓋率增長到29.9%,公共綠地面積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綠樹環繞、綠草成茵、城在綠中”的綠化格局。

查看全文

旅游公路景觀構思研討

1緒論

1.1旅游公路的概念、功能和景觀

1.1.1旅游公路的概念。旅游公路的出現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逐步發展起來的,但是,我們對旅游公路的定義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不同專業的人們對旅游公路的解釋也各不相同。

1.1.2旅游公路的功能。旅游公路的建設除了具有交通功能外,還應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那么,旅游公路的景觀建設更具有可研究價值,因為,旅游公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先知性。

1.1.3旅游景觀建設。旅游景觀建設是以旅游為目的而進行的景觀建設,它包括公路景觀建設、互通區景觀建設以及風景區景觀建設。旅游景觀建設不是單一的自然景觀、空間景觀的建設,也不是簡單自然景觀的恢復,而是經人工修飾的、綜合景觀設計的,并隨著我們的意識的改變而改變[6]。

1.2研究的意義

查看全文

景觀視覺美學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景觀視覺美學評價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景觀視覺美學評價的影響因素及指標體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觀視覺美學評價的方法,以期對旅游資源景觀的開發和改造有所幫助。

一、影響景觀視覺美學評價的因素

景觀視覺美學是指景觀視覺的美學價值對人的影響。景觀視覺美學評價的目的是針對開發活動對景觀可能造成的美學影響程度做出預測,由于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景觀的視覺美學評價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的有時間因素、空間因素和主體因素。

不同的觀賞位置對景觀的審美評價是不同的,因為景觀是立體存在于三維空間的實物。觀賞距離將景觀分為近景、中景、遠景。近景是靠近觀景點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視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細部)景觀。中景是離觀景點較遠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種比較客觀的觀賞方式。遠景是遠離觀景點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視野內觀賞到的景物及它周圍的環境。觀賞角度也就是我們的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觀賞角度通常分為仰視、俯視和平視。仰視會使人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會產生壓迫感和震撼感。俯視則是人處于較高位置觀賞下面的自然景觀,會感覺豁然開朗,從而激發人心。平視是一種與景物相對接近的觀賞方法,會使人處于一種平和的心態,產生享受安寧感和平感。

作為欣賞主體的人,往往因欣賞主體觀賞目的、個人性格、興趣愛好、知識背景、意志經歷等的不同,從心理上對景觀的欣賞不同;欣賞主體還因生活環境、社會角色、文化因素、經濟收入等的不同,他們對于同一景觀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樣的。

查看全文

叢林谷地花谷景觀規劃設計研究

摘要:主要研究特定地形環境叢林谷地花谷景區景觀規劃設計,以紫海花谷景區規劃設計為例,闡述了規劃設計指導思想、規劃設計原則、總體構思以及景區詳細規劃設計等,以供參考。

關鍵詞:叢林谷地;花谷景區;規劃設計

1項目概況

紫海花谷景區基地約333.33hm2,其中可種植花卉面積約66.67hm2,林地面積200hm2,是未被破壞的自然谷底生態林區。基地獨特的山脊輪廓、凹凸坡地的地貌形態,構成了層次豐富,富于變化的空間界面輪廓和背景立面,基地花卉種植區域均成斜坡遞進式漸變地形,坡度有緩有急,既保證了充足的光照條件,又有良好的觀賞視覺效果,為塑造獨具特點的叢林花谷景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2規劃設計指導思想

結合基地現狀地形地貌和生態條件,保護和利用原有植被群落,形成背景環境。以薰衣草為主要觀賞對象,結合馬鞭草、一串紅、萬壽菊、黑心菊、蛇目菊、蛇鞭菊、百日草、鼠尾草、雛菊、石竹、孔雀草等花卉植物的觀賞特征和環境藝術景觀,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與花卉文化,并把自各地區的引種成果與科普教育相結合,增加觀賞性木本植物梅花、櫻花、海棠等的種植造景,營造出以原有山體景觀為形態外貌,薰衣草觀賞為主調,具有獨特山谷花海景觀特色,融游覽觀賞、文化交流、科普教育為一體的花卉植物專類園。運用植物文化意蘊和獨特而深刻意境的植物景觀,給游客以意境美的享受[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