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19:45: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紫砂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紫砂藝術構思
紫砂壺的造型藝術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基本定型為幾何形的圓、方器.自然形的花器以及囊紋形的筋紋器三大類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紫砂壺的發展逐漸受到了一些現代設計思想的影響和融合.拓展了紫砂壺藝的創新領域,發展并形成了現代陶藝這一形式,展現了一種新的境界和意識由法國著名陶藝家多明尼哥設計的紫砂“三角壺”(見圖1),經傳統紫砂手工技法制作,成為一件較為典型的具有東、西方文化相容風貌的現代陶藝作品。圖1三角壺
1現代陶藝對傳統紫砂藝術設計的影響
縱觀宜興紫砂的發展軌跡,自明代至今.其造型藝術基本上適應國內各個階層飲茶品茗所需.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征.至今仍然成為紫砂造型藝術的主流。紫砂絕大多數作品皆是秉承了這些法則和規律.或是在此種度量形式上加以擴展。從上世紀8O年代中期開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對外文化交流、紫砂參與國內外賽事活動日益活躍的大背景下,國外一些現代陶藝設計理念不可避免地影響紫砂傳統設計法則.體現了當代紫砂設計法則的包容性及紫砂人的開拓創新精神。現代生活造就現代陶藝。隨著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一些藝術家、美院師生的直接參與。以及國外陶藝家來宜興講學交流、設計造型,為現代紫砂陶藝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可能。早在1996年,“西方陶藝家宜興研習營”一批歐洲陶藝家來宜興后.曾與宜興紫砂界作廣泛交流探討。他們以獨特的視角.結合宜興紫砂材質特點.設計了不同的紫砂造型,其中“三角壺”就是法國陶藝設計家多明尼哥的一件典型作品。當然,學習西方陶藝和設計理念。并非否定紫砂傳統中的核心價值,而是在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互補與交融中.創造出一種新的紫砂審美標準。
2紫砂“三角壺”的藝術構思
傳統的紫砂陶是將設計作為第一性.作者首先要考慮功能效用.其次要合乎工藝操作規范。現代陶藝是以主觀為第一性.注重自我感覺。它的制作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形,也可是一個抽象之形,或是一個器皿之形。即便是一個器皿之形也并不一定首先考慮它的使用功能.而是通過這個實體來抒發表述作者的感覺、認知.將它的審美標準用作品表達出來。在紫砂“三角壺”的藝術構思上.突出壺體、壺蓋、壺把三者間以三角形組成整體,虛實對比強烈,線面結合收放有度,角的組合比例協調.富有幾何學的原理及三角學的構想。具體而言.主體壺身的設計定型關系到作品的視覺形象和壺名的貼切.這是重要的前提。它不同于傳統造型上的圓器與方器,必須在“角”的比例、連接上綜合考慮。因此,俯視壺身呈狹長的等腰三角形,由后向前略前傾。蓋面為三角形平嵌蓋,按比例縮小切出鏤空三角形。便于沖泡茶時蓋面捏拿開合;壺嘴隱于前部銳角中,無蓋的;壺底三角比上部平面三角略短,使前后垂直線內斂而呈斜面.宛若艦艇的前艙,沉穩中不失靈動;壺把的設計為兩組上下重疊的等腰三角.與壺身相接的為四方形邊框夾角向后輻射.留出三角空間。上部重疊式三組鏤空等腰三角形。因此。壺把的造型為三角雙把。與實體壺身形成三角相連。虛實對比呼應,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三角壺”在藝術構思上重在研究空間和圖形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系。其中點、線、面的分割比例尤為重要。這件作品除壺身左右兩側為相同的不規則四邊形、連接壺把垂直面為長方形之外。其它的設計都為三角。因而,泥料選擇優質細潤底槽青的原礦泥,達到了線面挺括、棱角分明這樣一種藝術境界。
3結論
紫砂藝術語言探究
【摘要】紫砂壺的藝術語言有內外兩種,外就是指的外在的形體美,內則是指文化的美,正是因為內外兩種美交相輝映,使得紫砂形成一種物質與精神上的平衡,才迸發出了非常強烈的藝術吸引力。
【關鍵詞】紫砂;造型;文化;藝術語言
“美人肩”是紫砂傳統壺形中的名品,壺如其名,這把壺具有靈動飄逸的氣質,在柔美中彰顯著骨感,體韻相生中散發出獨特的呢喃。想要做好“美人肩”不僅僅要手上的技藝到家,還需要一點點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這不僅僅是在做一把壺,更是在形容一位絕世的美人。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詩詞歌賦無不以稱贊美人為榮,流傳下來的千古名篇名句可謂數不勝數,之所以歷史留名,在于古今時代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是始終不變的,當一件事物能夠戴上“美”的桂冠,那就足以使人稱頌,紫砂“美人肩”壺所繼承的就是這種傳統文化意識,追求美,塑造美,稱頌美。
人們在欣賞藝術品的時候,總是對某一方面的極致嘆為觀止,然而有些藝術品,卻是在樸實和平凡中散發魅力,因為早已經跟生活相融,所以乍看起來并無特別,但偶爾想來卻意蘊悠長。紫砂就帶有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語言,在創作中我們總是希望將靚麗的外形做到極致,同時內在的風華又蘊到沁人,但實際上這兩者是很難同時做到的,紫砂藝術是一種平衡的藝術,整體的和諧之美才能夠潤物無聲地滋潤人的心靈,外在與內在,物質與精神,不過分片面化,讓人在品味與享受中融會貫通,所以制作紫砂壺是一種內外兼修的技藝,對技法和心靈的追求讓這門藝術具備了獨特的魅力。想要做好“美人肩”,首先要理解“美人香肩如玉”的靈動氣質,是既柔和又骨感的立體美,二彎壺流分上下兩段,將曲線塑出折線的意味,柔韌且有力的線條突出一個“挺”字,壺把作叉腰狀,上下的銜接則突出一個“粘”字,鑲接部位的處理跟壺體本身做出分別,如同人體的兩條手臂,正做出不同的動作,一手向前抬起,另一手叉腰,這種擬人化的塑造對于“美人肩”這一造型至關重要,因為肩部在人體中處于一個上下左右都居中的位置,上有首,下有身,左右有雙臂,想要突出“肩”的味道,就要從“肩”的上下左右上下功夫,所以“美人肩”壺流和壺把的塑造決定了這把壺除此之外,擬人化的塑造還有另外一重好處,那就是可以將傳統文化中那些形容“美人”的經典元素結合起來,自古美人如玉,如花似玉都是用來形容美貌的,而恰巧在紫砂壺當中,紫砂本身就有“紫玉金砂”的美名,且對于花卉題材的創作,紫砂筋紋造型更是其中翹楚,筋紋囊瓣這一形體本身就非常契合花瓣的造型,而在眼前這把壺上除了采用筋紋結構之外,還在壺口上下了一番功夫,將本來平直的壺口向上繼續延伸,并最終如花朵一般向外張開,壺蓋則整體嵌入到壺口之中,壺蓋中心的壺流則塑造成蕾包形態,既像是一枚含苞待放的花蕾,又似是一朵早已盛開的花芯,這種雙重的隱喻加重了形體上“花”的味道,進而結合壺流和壺把的造型,聯想到如花似玉的美人。氣質塑造的上限,大方自然,如同一個叉腰的美人,正是這把壺的精髓所在。
總結:構建一件紫砂壺本身的藝術語言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復雜,以為紫砂本質的美就是簡潔的、古樸的、雅致的,繼承那些經典的壺式造型簡單,繼承這些思想融匯貫通到自己的創作中卻難,往往在經歷了很久才會發現,紫砂從簡單到復雜,又會由復雜回歸到簡單,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永遠用心去做,用獨立的思考,嚴謹的態度去呈現帶有自身風格特色的紫砂藝術語言。除了造型之外,泥料的選擇也是這把壺制作成功的關鍵,紫玉金砂配合朱紫的色彩搭配花朵一般美麗的外形,自然而然地就會由內而外地散發出迷人的魅力。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尤其是傳統造型的紫砂作品,在造型變化上的潛力并沒有被挖掘殆盡,當創作的思想獲得解放,意蘊延伸所帶來的創造力將會影響到形體本身的變化,“美人肩”仍然是那個經典的“美人肩”但卻和過去的造型相比,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味道,這就是屬于生活的紫砂藝術所具有的獨特藝術語言,它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種內外的渲染,接著創作者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從而非常流暢自然地接受這種變化,美人肩依舊是美人肩,但其中的美卻是獨一無二的。
整體而言,很多經典的傳統壺式幾乎已經做到了盡善盡美,但相對的,也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壺形有著無窮的潛力,當代紫砂壺藝的創作除了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外,努力挖掘傳統壺式中其他的藝術語言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樣的創作簡單而不失古韻,用流暢的藝術語言來講述一個個經典的故事,既傳承了經典,又能夠展現個人的創作風格。
紫砂的裝飾藝術探析
紫砂的線條裝飾
紫砂線條裝飾線條變化豐富,以線條的規律和特點來表現其裝飾特點。運用線條的走勢變化、長短錯落有致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紫砂裝飾立體線條有燈草線、子母線、云肩線、凹凸線以及云水紋、花瓣紋和菱紋等二十余種,恰當運用各種線條,使得各部位之間的表現達到協調合理,來突出形體的表現力。這些線紋的運用,既是一種裝飾的藝術手段,也能夠使得壺體水平平穩,這種結構線對造型結構起到加固穩定作用,增加各部位之間的聯系。只有在裝飾線條的變化中才能創造出不同的形體。
紫砂的裝飾手法
紫砂的裝飾手法多種多樣,除了造型裝飾,還有陶刻、描金、泥繪、篆刻、絞泥、印花裝飾等等,其中主要運用到的裝飾手法為陶刻。陶刻是指帶有浮雕性質的裝飾藝術,與雕塑同出一轍。以自然之景、物,賦予壺上,這種裝飾手法在紫砂花貨上運用比較多,它是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于一體,是紫砂裝飾的主要手段之一。泥繪裝飾是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用其他顏色的帶有一定濕度的泥在壺胚上繪畫,描繪出山水、花鳥、魚蟲等等,使得畫面與壺身意境融合,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藝術的創作宜簡不宜繁,宜藏不宜露。所以說紫砂的裝飾并不是在紫砂留白的地方作滿裝飾,而是在紫砂的一定的基礎上,以作者的思想為基礎點,以紫砂的意境為主,實現造型與裝飾、壺意為一體,追求和諧統一的意境,實現美的“物化”。
宜興紫砂裝飾藝術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越來越多、越來越符合紫砂藝術的表現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紫砂及其裝飾藝術空前繁榮,紫砂的藝術價值也逐步提高。不管是何種裝飾,都要求裝飾藝人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較深的美術功底。使得壺藝蘊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思想有著豐富的品位,達到創意、造型和藝術表現相融合。
本文作者:周新元
紫砂泥繪裝飾藝術魅力分析
【摘要】紫砂泥繪是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現形式的裝飾,泥繪顧名思義就是用紫砂泥來裝飾紫砂泥料制作出來的壞體。用紫砂壞體本色或彩色的泥漿在坯體上堆繪,畫面有一定的厚度和立體感,在紫砂作品中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裝飾手法。追溯到泥繪裝飾的起源就要從舊時的漆器堆雕工藝技法說起,都是在一定濕度的坯體上用泥漿進行堆畫,將局部和細節部分用專業的工具精雕細琢,讓畫面更有質感,深淺浮雕的效果,高溫燒制之后經過茶水的泡養會更加清新自然,立體感十足。
【關鍵詞】紫砂泥繪;裝飾藝術;藝術魅力
紫砂藝術從北宋發展至今已經有著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了,經歷了幾次變革與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紫砂藝人的傳承與創新,才有了現在造型藝術與裝飾藝術極為豐富的紫砂藝術。對于紫砂藝術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其中包含的內容非常繁多,讓紫砂藝術成為一種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其中泥繪裝飾也是其中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紫砂泥繪技藝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就逐漸流行開來,一直到乾隆年間發展得最為鼎盛,但是人們對其裝飾效果褒貶不一,后來到了清末民國初期逐漸衰敗,這一門技藝也漸漸失傳,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紫砂文化和紫砂藝術的發展,紫砂泥繪這一古老技藝在近代紫砂藝人們的不懈努力下,不僅得到了繼承,而且還得到了創新和發展,伴隨著紫砂工藝作品大放異彩,達到了巔峰,成為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紫砂泥繪可以利用不同的顏色和形態來表現出平面和立體的畫面空間,所以比一般的裝飾要更具有空間表現力,再加入一定的人文性就能讓作品更具藝術魅力。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奇人異事的發生,紫砂壺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改變,讓中華文化也變得更加輝煌璀璨,讓紫砂藝術也成為獨具語言藝術和藝術價值的文化藝術瑰寶。在裝飾藝術的發展和演繹過程中,紫砂藝人們不僅擁有著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更是有著充滿創造力的雙手,而且還極其注重文化內涵,讓紫砂藝術和裝飾藝術都要集詩詞書畫等藝術形式于一體,讓作品處處都散發出人文風格,結合嫻熟的手工藝讓一件件紫砂作品都能夠展現到極致。在眾多裝飾藝術中泥繪工藝也是紫砂陶獨特的裝飾技藝之一,以泥來裝飾泥的裝飾手法被稱之為“泥繪”,用紫砂坯體本色或彩色的泥漿在坯體上堆繪,而且堆繪出來的畫面有著一定的厚度,有著豐富的質感。紫砂泥繪根據坯體干濕程度不一樣,其附著力也有所不同,泥繪在坯體的圖案也就容易脫落,所以難度非常大,也非常考驗紫砂藝人的泥繪技藝,能夠流傳下來的傳世之作相對也就少了很多。
傳統泥繪裝飾一般都是以山水、花鳥和詩文為主,構圖嚴謹,古樸雅致,意味深長。紫砂泥繪的刻畫與紙面上的繪畫書寫技巧有著非常大的差異,首先在材料上就有著一定的限定,在燒制之后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對于原料的變化要非常熟悉地掌握其性質和特點,了解它的變化,來進行構圖與創作,才能夠非常準確地預判燒制以后的效果,在繪制時才能得心應手地將技藝施展出來,同時也要考慮到泥繪畫面與紫砂作品造型之間的關系,在有限的空間里將泥繪畫面發揮到極致,讓整件作品產生絕美的視覺效果。紫砂泥繪有著獨特的肌理和色彩,能夠將畫面的重點由此展現出來,刻畫的泥繪畫面不僅需要有泥漿薄厚和濃淡的變化,更是要將其豐富的層次感刻畫出來,運用豐富的肌理和色彩的變化將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帶動起來,給人一種藝術的想象,所以泥繪堆繪是一種不斷疊加、增加其層次感,更具立體感的一種創作方式,所以在不斷疊加的過程中也是會給紫砂藝人的創作過程帶來一定的趣味性,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讓作品的肌理和色彩充滿藝術感。
當泥繪采用紫砂作品本色泥漿來進行堆繪時,主要就是增強作品的整體感,不僅可以感受到其中泥質的顆粒感和質感,而且可以增加視覺的豐富感,將顆粒感的粗糙與畫面刻畫的細膩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自然肌理之美。紫砂泥繪裝飾不僅增加了紫砂作品的效果,同時也體現出其豐富的藝術價值與欣賞價值,其創作主題也非常廣泛,是對社會政治和經濟文化的直接反映,其裝飾風格也讓紫砂工藝品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韻味,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讓紫砂藝術極具生命力,在保持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符合著當代審美,對于紫砂藝術和紫砂文化的發展更重要的就是要與時俱進,傳承與創新兩不誤,才能讓紫砂藝術源遠流長地發展下去。
紫砂造型藝術構思思索
宜興紫砂壺素有“泥好、功好、型好”之說,紫砂壺之美不僅源于它豐富多彩的泥色和最為宜茶的材質.更是源于它那獨特的造型設計。一般來說。紫砂壺的藝術造型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幾何形體造型、仿自然形體造型、筋紋形體造型。幾何形體造型.在紫砂造型中俗稱“光貨”.它的造型形體有素面裸坯之說.簡單來說就是壺體表面不加任何裝飾或僅用一些簡潔的線條裝飾紫砂幾何形體造型提倡素雅大氣之美.以形體線條與造型意境的融會為其藝術美學表達.其優秀作品造型頗有幾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味紫砂幾何形體造型。又可大體分為圓器和方器兩類,但俗語說“方匪一式,圓不一樣”.
在紫砂幾何形體造型中常常見到方圓結合相融的造型作品。仿自然形體造型,在紫砂造型中俗稱“花貨”。它的造型形體常常以繁華艷麗為特色,多取材于動物、植物的自然形態.以豐富的裝飾技法模擬自然形態.將自然形態變化為造型的部件.一件精致的紫砂花貨往往需要抓住實物的內涵而作.而不是完全按照自然形態照搬照抄.做工精巧的自然形態造型相對實物形態來說往往也別有一番藝術情趣筋紋形體造型。在紫砂造型中俗稱“筋囊貨”.它的造型形體是將花木紋理規則化,將形體分作若干等分.從而表現出生動流暢的筋紋,紫砂筋囊貨的優秀作品一般要求造型勻稱協調、對稱合一、凹凸有致,具有一種秩序美。在傳統紫砂造型藝術中.最為主流的造型分類便是上述的分類模式。
無論是幾何形體造型、仿自然形體造型還是筋紋形體造型.在數十代紫砂藝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如今每一種造型方式都日趨成熟,造型形式也博大精深。我們對比傳統紫砂造型藝術中的幾何形體造型和筋紋形體造型.通過一些傳統經典造型可以發現一件幾何形體造型的作品添加一些花木紋理的線條規則變化.作品就從幾何形體造型變成了筋紋形體造型。紫砂幾何形體造型。在許多紫砂老輩藝人的口中被公認為紫砂造型藝術的大道正統.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最初的紫砂造型藝術中筋紋形體造型是從幾何形體造型逐步變化而來的我們再看紫砂幾何形體造型中圓器與方器造型的區別和聯系,我們可以發現方圓融合于一件造型作品的許多實例。因此.紫砂造型藝術的發展在于打破一些固有造型類別間看上去涇渭分明的桎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需要創造出能夠等同于紫砂三大造型藝術相同地位的新型造型模式.三大造型是經過數百年藝術文化的積累所得.我們只需要對于紫砂造型藝術多一些創新模式的思考.不一樣的造型思維方式就是對現代紫砂造型藝術的發展有作用的紫砂幾何形體造型以素雅大氣著稱.仿自然形體造型不失其繁華富貴之氣.兩種造型方式的風格類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我們多一些不同角度的造型思考.
我們不是想要創造等同于兩者的新造型.而只是一些對于造型藝術發展所需的不一樣的新型思維。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以幾何形體造型為基礎,融合一部分仿自然形體造型的元素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不打破幾何形體造型主體風格的基礎上.添加一些仿自然形體造型中比較素雅的實物形態裝飾.占用很小的壺體篇幅,不過分華麗的點綴裝飾.往往作品既有幾何形體造型的素雅大氣,又平添了一些仿自然形體的藝術元素.從而增加了整體作品的藝術內容和內涵作品“常青壺”(見圖1)就是基于這樣的一些造型思考所創作的創新造型.作品本是一件全整的紫砂光貨造型.現在用局部的花貨裝飾使其從光貨演變成“淡妝”的光圖1常青壺貨.
最終我是把其歸為光貨造型范疇.因為它的造型主體風格還是以紫砂光貨的素雅大氣為主。對于“常青壺”的具體造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類作品造型的思考模式.“常青壺”在壺把、壺嘴、壺蓋的子等局部造型上添加了仿自然形體造型裝飾元素,可以說這些裝飾元素在整體藝術畫面中只占了很小的篇幅,因此它才能不失紫砂光貨的素雅大氣.而不是徹底變成紫砂花貨.這可以說是對于現代紫砂造型藝術發展的一些新型思考我們再來看另一件作品“金瓜壺”(見圖2).它本是傳統筋紋形體造型中的“南瓜壺”(見圖3),現在我們在“南瓜壺”原本規律的筋紋造型上也添加了一些仿自然形體的造型元素.雖然筋紋規律變化的藝術畫面有所改變.但同樣的局部小篇幅的裝飾沒有打破作為筋紋圖3南瓜壺形體造型這一主體風格.那簡約的瓜果藤蔓裝飾使得整體作品的藝術畫面更為飽滿.金秋十月、瓜果滿園的藝術場景由來而生.于是傳統的“南瓜壺”也變身成了更具有藝術內涵的“金瓜壺”.
這可以說是紫砂筋紋形體造型結合仿自然形體造型元素的創新思考現代紫砂造型藝術的發展并不是別具一格的新型造型類別.每一種紫砂藝術的造型形式都是經過無數紫砂藝人共同努力累積所得.我們可以期待今天對于紫砂造型藝術多一些不同思維的造型思考.經過很多人共同努力后一定能夠更加豐富現代紫砂造型的藝術內容。
紫砂藝術書畫詩情綜述
“書畫詩詞”在紫砂藝術中屢見不鮮.無論是光器還是花貨。很大一部分都運用“書畫詩詞”的內容形式進行壺體裝飾。以“書畫詩詞”來進行紫砂藝術裝飾.不但增添了紫砂陶藝本身的文化氣息.更是把“書畫詩詞”的藝術魅力引入紫砂藝術并吸收發揚.逐步孕育出具有紫砂器皿上獨特風貌的“書畫詩詞”形式
1書法、漢字在紫砂裝飾藝術中的使用
中華民族的漢字歷史非常久遠.相傳漢字起源于“倉頡造字”,距今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從歷史角度來看。漢字在世界語言文字藝術中獨樹一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漢字經過圖形文字、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也就成了迄今為止唯一仍在使用的、具有象形寓意的文字。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獨特的藝術魅力又通過纂刻藝術跳出了紙筆的束縛。被運用到陶器、瓷器等工藝的裝飾藝術中。紫砂藝術脫胎于陶瓷藝術.漢字在陶瓷裝飾藝術上的成就也被帶人了紫砂裝飾藝術中來。紫砂藝術中的書法、纂刻藝術既是形式藝術.又是裝飾藝術.在紫砂壺體上進行書法纂刻講究運筆走鋒、運刀鑿線,實質是在講究漢字線的排列組合中形成硬與軟、粗與細、長與短的對比;在漢字的外形上形成大與小、方與圓的對比;在整體關系上形成聚與散、疏與密的節奏韻律的對比。因此,紫砂藝術中的書法、纂刻裝飾藝術既是作為文字加以認識釋放其內涵意義.又是作為裝飾藝術拓展其外延意義的具體表現.使用書法纂刻漢字的紫砂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象征意義.表達出更為準確的文化內涵。從作品“書道”(見圖1)中可以發現:此壺壺體上的纂刻文圖1書道字藝術充分體現了漢字裝飾藝術是形式藝術與裝飾藝術結合的特征.類似圖形文字的金文纂刻極大地豐富了紫砂藝術的歷史文化內涵,映射了漢字藝術古老的藝術魅力,與壺蓋上醒目的毛筆造型呼應,寓意了“書道”之道在于積累傳揚。
2中國國畫在紫砂裝飾藝術中的使用
在紫砂裝飾藝術中.除了漢字的書法纂刻藝術被廣為運用之外.使用中國國畫來進行紫砂藝術裝飾也是極為普遍的。在紫砂裝飾藝術中.被使用的中國國畫內容形式一般有歷史人物畫、江山山水畫以及花鳥草木畫等.而使用的藝術裝飾手法一般有雕刻、泥繪等。紫砂裝飾藝術中的中國國畫形式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又有著“惡以誡世,善以示后”之類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國畫在紫砂裝飾藝術的創作上重視構思.追求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講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作品“飛龍在天”(見圖2)以中國傳統文化形象中的圖騰——“龍”人題.采用浮雕的圖2飛龍在天裝飾藝術手法.具體造型上不拘泥于形式,追求龍的神韻,在風云變化之間勾勒了一幅東方神龍施云布雨的畫面形象.充分地表達了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庇佑神州的意想“龍”的形象只是存在于中國古代神話中.因此“龍”這一主題事物具體形象的塑造沒有固定的參照。只是依據文獻描述.在“似與不似之間”刻畫它的真諦。
3中國古代詩詞在紫砂裝飾藝術中的使用
紫砂藝術發展思索
紫砂藝術,歷經千余年的發展與傳承,在藝人們的辛勤耕耘與不斷創新下,形成了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與千奇萬狀的特點。在繁榮的現今,品種更是層出不窮,有方非一式、圓非一相的幾何形,有有棱有角呈花卉圖案的筋紋形,有將松、竹、梅、柏、桃、樹、樁及動植物變形夸張的自然形,有瓜、果、魚、蟲類的象真形,還有沿襲古代青銅、玉器的仿制器形,這種具有個性化的現代陶藝,可謂各具特色,競相爭艷。
紫砂發展至如今,成了現代陶藝。現代陶藝的特點是有眾多的藝術家和文人直接投身其創作及理論的研究,因此探索的范圍廣闊,涉及的內容廣泛,而共同的理念則是強調作品的原創性,十分強烈地突出了陶藝家的主體意識,并對人文精神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現代紫砂壺有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一種為壺型紫砂陶藝(見圖1),另一種為非壺型紫砂陶藝。壺形紫砂陶藝中的壺形保留了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紐和壺足等基本部件,但器形做了很大的變形,具有新穎性,依然保留了使用的功能。非壺形紫砂陶藝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多樣化(見圖2),除雕塑類和壺形類之外,凡能占有空間,用形體語言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形體,都可歸入此類。也就是說,器形可以是瓶、罐、盤、碗,也可以是幾何形體,也可以是抽象形體,卻絕不能把一些器形簡練的制作,當做內容淺顯的作品,相反,它們卻蘊藏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表達了陶藝家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現代紫砂藝術是一種藝術創作,強調了作品自身的原創性,強調了作者自身的個性表達,這兩點與傳統紫砂截然不同。傳統紫砂的最大特點就是仿制嚴重,常常出現千人一壺的現象,甚至形成了“仿制”的理論——先是形似,然后神似,最后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風格。一個新壺式樣的問世,一旦特別,就會有大量的人去仿制。有許多藝人一生都在仿制,即便有所創新,也僅僅是在壺嘴、壺蓋及壺把上有所調整、變化。現代紫砂壺藝就較少這種現象。現代紫砂壺藝往往為有感而發,是純藝術的創作,這是傳統紫砂無法比擬的。
現代紫砂藝術在發展的進程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而讓人困惑。現代紫砂的部分作品一直秉承著壺與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的傳統,仍保留著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和壺足等基本構件,但器型卻做了很大的變形,既具新穎意識又有實用價值。而更多的紫砂壺完全不再考慮壺體的容積、出水的流暢、壺把的舒適和壺身把玩的愉悅等工藝因素,只是片面地強調器型的思想寓意、作品的外形獨特,這便大大削弱了紫砂壺自身的優點,偏離了紫砂壺的本質。一件紫砂壺藝術品,擺設起來,百看不厭,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為世人所認可的上乘之作,十分的不容易,要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珍品更是難上加難。作品綜合反映了作者自身的藝術素養、思想境界與技藝水平。紫砂的成型工藝和其他陶瓷成型是不一樣的,從設計選料到成形制作的全過程,要由個人獨立完成,所以說紫砂作品的好壞,全面體現了作者的綜合素質。紫砂從業人員就得認真學習,不斷進取,學習新思想、新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東拼西湊、死搬硬套的東西不是藝術,而是非驢非馬的東西;不能搞拿來主義,拿來主義和為我所用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它根本不能反映自己的藝術水平。藝術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東西,藝術必須走自己的路。藝德和藝品是相一致的。一件作品,藝術品位越高,越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越能為世人所認可。紫砂藝術要發展,我們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紫砂藝術的創新必須植根于傳統
綜觀宜興紫砂的發展史,自宋初創,明成熟發展,歷經千余年,卻經久不衰。宜興紫砂造型古樸典雅,千姿萬態,凝聚著藝人們的智慧與心血,永遠是年輕藝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源泉。因為每一把名壺展現在我們面前,都有著豐富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和藝術語言,它入木三分地溶入了創作者的思想,不顯山露水地流淌著厚重的感情。我們在創新的實踐中,深深地懂得傳統是創新之源,只有植根于傳統,從傳統中吸收其營養,我們的創新才能擁有無限的生命力。只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向傳統學習,向經典學習,向名人名作學習,才能從中吸取營養,為我所用,才能不斷提高,不斷創新,不斷進步。何謂創新?著名畫家吳冠中說得好,創新“就是要推陳出新,把沒有的東西創造出來”,這是多么精辟、獨到的見解。紫砂藝術要創新,要與時俱進,要有歷史感,因此就得強調紫砂特定的觀賞與實用結合的功能。創新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創前人沒有制作過的作品,創觀賞者沒有見過的作品,一句話,就是要別出心裁,創作特色鮮明的、能流傳久遠的作品。
二、激情為靈感之根,有激情才能永葆創新精神
紫砂相依壺藝術特征思考
宜興紫砂壺千奇百妍,是歷代藝人以巧奪天工之技.將這種普通的實用茶器演繹得出神人化.變幻得萬般姿色和無限風情。紫砂壺是中國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蘊含了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在現今的紫砂壺創新設計中.必須牢牢地把握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一.以此為基點融入現代審美情趣。體現作品的優雅特性和時代氣息。在數百年的發展中.由于制壺人的聰明智慧和文人雅士的參與.它的造型藝術深受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的影響.賞用兼優中炫示出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傳統意義上紫砂壺一般用光貨(圓器、方器)、花貨和筋囊貨來稱呼。紫砂壺新作“相依壺”(見圖1)在形體的變化中運用紫砂土最根本、最純化的語言,訴說作圖1相依壺品需要表達的創作理念和文化內涵。煥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體現在造型語言的簡約、藝術創意的新穎、構思設計的奇妙等方面。突破了傳統壺的造型法則,在虛與實、形與意的結合中.著重寫意而不舍棄形制.突出理性思維與直觀感覺的和諧.使作品在變化中得以整齊,對立中求得完美,產生出一種富有變化的、不規則的動態美和形式美。
1紫砂“相依壺”的簡約造型
采用段泥詞砂全手工制作的“相依壺”,是一件脫胎于圓器紫砂壺的全新造型.圓潤飽滿的壺身上突出了口蓋部分的變化.摒棄了一切裝飾手段和細部附加,使形體演化成靜與動相濟的旋律.在非對稱的平衡中給人以視覺的美感。泥料的質地美非常醒目.砂粒隱現,似金如玉,完全依靠弧面線條的舒展和流暢.營造壺體簡約的特性在紫砂壺的藝術造型里,簡約不是簡單,也不是簡陋。而是簡潔洗煉、單純明快中體現藝術的境界和高度。紫砂壺“相依壺”的簡約造型是經過提煉形成的精約簡省.有著壺外余音的解讀。這種簡約而包容的壺藝特征為創作提供了寄托和濃縮情感意緒的空間.同時也為壺友們提供自由思考和遐想的余地。特別是柔美的曲線不僅使作品有了抽象性的概括。而且產生舒暢、輕快、柔和的藝術效果。“簡約”是紫砂“相依壺”的一個亮點,既考慮到它的實用功能,又研究它的審美趣味。只有壺的表現形式適應了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并引起共鳴.才能顯示出它的無窮魅力。
2紫砂“相依壺”的新穎創意
設計這把壺以“相依”作為命題.創意也由此而展開。一把好的紫砂壺首先要有好的創意,因為這決定了壺的外觀形象、內在氣質和神態情趣,同時也考量著作者的文化修養、技藝功底和智慧學識。“相依壺”以素面素心示人。又以深刻內蘊感人.它的創意歸納為“相依”二字上。紫砂壺的創意是一種智能的拓展、一種文化的底蘊,賦予作品內涵之后,使之成為新穎性、創造性的具體體現。“相依”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社會的一個情感想象.關系密切、相互依靠。《三國志•魏書》上說:“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而紫砂“相依”的創意則定格在相互牽掛的兩人世界。相依相伴是一個古老的話題.通過紫砂壺來承載這個深情而又溫暖的話語。大干世界,只有相愛、相知、相依、相偎的夫妻、情侶,或者父子、母女才能走過風雨、歷經磨難、看淡紅塵、牽手相扶。“相依壺”的創意就是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在設定的創作題材里融進精神的追求和內心的傾訴,同時又洋溢著美好的想象和藝術的天賦。
3紫砂“相依壺”的奇妙構思
紫砂藝術造型設計與文化內涵
【摘要】從我們古人普遍使用的燒水器具“石銚”的形態之中獲取靈感,然后再用紫砂陶的材質進行演繹,創作設計出諸多的提梁器型,盡管在后來的發展之中,飲茶方式的轉變使得端把越來越多的代替了提梁,但是作為一種歷史、一種經典和一種傳承,紫砂提梁壺還是受到了壺友的青睞和歡迎。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云頂提梁壺》就是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之上,經過作者的創新,融合了多元的元素,在精湛的紫砂技藝的支撐之下,可以天馬行空地進行設計制作,把云朵的設計融入其中,帶給我們一種舉重若輕的感受,使用這樣的一把紫砂壺沖泡茶葉,非常具有文化內涵,凸顯出主人的藝術品味,如果把此壺陳列起來,端放在書房或者客廳供朋友們欣賞,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關鍵詞】紫砂壺;云頂提梁;造型設計;文化內涵
江南水鄉宜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同時這里文風盛行,重視教育,有著“書畫之鄉”和“教授之鄉”的美譽。在今天的長三角地區,想要尋找這么一塊放松休閑的樂土已經并不容易了,“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之雅稱讓許多的游客流連忘返,有的甚至效仿當年的東坡居士,在這里買房定居,安度晚年,享受優美的環境和濃郁的紫砂藝術文化韻味。對于一般的壺友來說,最初的紫砂影響,有許多來自于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東坡提梁壺”,盡管從后來的歷史考證來看,東坡提梁壺的最終成型或許是后來的紫砂藝人為了紀念東坡先生而設計的款式,并不是他開創的一個器型,但是從坡公的詩歌文字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飲茶的重視和對革新茶具的興趣。從我們古人普遍使用的燒水器具“石銚”的形態之中獲取靈感,然后再用紫砂陶的材質進行演繹,創作設計出諸多的提梁器型,盡管在后來的發展中,飲茶方式的轉變使得端把越來越多地代替了提梁,但是作為一種歷史、一種經典和一種傳承,紫砂提梁壺還是受到了壺友的青睞和歡迎。
我的這件紫砂作品《云頂提梁壺》是一把傳統與現代設計風格相結合的融合之作,其中的造型設計參考了歷史上許多的提梁經典之作,在制作的過程之中又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整,經過多次試驗之后最終成型。此壺壺身呈現扁圓的形態,中間的線條清晰有力,上下的過渡自然流暢,凸顯出作者高超的技藝水準,壺底置三足,端莊穩重,壺嘴彎流,自帶弧度,雋永修長,出水爽利,壺口位置和壺肩的過渡充滿了挺括的張力,把堅如磐石的壺身展示得淋漓盡致。壺蓋壓合壺口,層次感十足,在壺蓋的中央位置還有一圈凸起,上面點綴的壺鈕設計為云朵的形態,宛如如意一般。提梁的形態呈現圓形的設計,在簡約之中又把紫砂最為精妙的部分呈現出來,那就是空間的營造和運用簡練的手法凸顯出古樸的高級感。提梁壺作為最為古老的紫砂器型,在歷史上曾經占據著主要的位置,特別是在飲茶方式還未有大的轉變的時候,再后來提梁逐漸轉變為端把,但是還有許多的紫砂匠人把紫砂的提梁之道很好地傳承下來,使得紫砂的虛實空間在隨意的流轉和切換,讓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提梁壺的精妙之處和優雅的氣質。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云頂提梁壺》就是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之上,經過作者的創新,融合了多元的元素,在精湛的紫砂技藝的支撐之下,可以天馬行空地進行設計制作,把云朵的設計融入其中,帶給我們一種舉重若輕的感受,使用這樣的一把紫砂壺沖泡茶葉,可以說非常地具有文化內涵,凸顯出主人的藝術品味,如果把此壺陳列起來端放在書房或者客廳供朋友們欣賞,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紫砂在長期的泡養過程之中,可以形成迷人的包漿,散發出如同玉石一般的光澤,令人愛不釋手,我們在摩挲把玩的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包羅萬象的文化魅力。
提梁的設計,在紫砂藝術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類型,從最早的《吳經提梁》開始,我們宜興的紫砂藝人對于提梁壺有著特別的感受。在過去,飲茶的方式采用煮沸的形式,提梁的作用就是掛起來煮茶,非常的實用,我們在許多的畫卷或者文字記載之中,都可以看到提梁的存在,但是在后來的演變過程之中,飲茶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在一般的情況之下,都是采用了沖泡茶葉的形式進行,于是紫砂壺也逐漸轉變成為了端把的造型,提梁作為一種紫砂的經典形式卻流傳下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提梁可以分為硬式和軟式兩種,所謂的硬式,就是不能彎折,一般也是采用了紫砂的材質;而軟式則是采用了金屬鉤件、藤條等等,可以彎曲,便于攜帶。在過去的茶館和農家去田地干活帶的提梁壺,就是采用了軟式的提梁,非常的方便實用,也是紫砂文化接地氣的一面和我們勞動人民智慧的幾種體現。以云朵為題材來源的云紋,是非常典型的古代吉祥圖案,象征吉祥、如意、高升,造型優美,變化多樣,應用較廣。云紋在傳統觀念中常稱為“慶云”或“五色云”、“景云”、“卿云”,古以為祥瑞之氣。常和龍紋、蝙蝠紋、八仙、八寶紋組合在一起,被廣泛應用在中國古代的建筑、雕刻、服飾、器具及各種工藝品上,云紋形態多樣,有十分抽象規則的幾何圖形,也有生動形象的自然圖形。在紫砂藝術之中,云紋的陶刻裝飾或者形態的捏塑也比較的常見,帶給我們非常多的吉祥寓意和美好祝福。我的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云頂提梁》則是在壺鈕的設計之中獨辟蹊徑,匠心獨運地把云紋的形態設計制作成為壺鈕,使其更加地具有審美的藝術形式和實用的功能,再搭配提梁設計,營造出來的廣闊空間結構,如同云朵漂浮在廣闊的天空一般,自在悠然,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希望我們在欣賞紫砂作品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其中內在的歷史傳承和濃郁的文化內涵。
結語:在今天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們很難有更多休閑的時間來品味生活的美好,而是只能夠在忙里偷閑地放松一下,飲茶就成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釋放著我們的壓力,緩解著我們的情緒。作為世界茶具稱為首的紫砂壺,也已經廣泛地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成為了我們茶座之上非常重要的雅器,形式多樣,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紫砂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紫砂產業也在茶文化的促進之下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讓我們可以在更多更好的作品之中選擇自己最為鐘意的一件。
紫砂壺藝術繼承與革新
1繼承傳統是基礎
對于從事紫砂壺藝術創作人來說,首要的任務是要繼承傳統,因為只有通過對紫砂傳統的很好把握,才能不斷地汲取古人技法的特色和優點,并加以臨摹學習,不斷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才能創作出優秀且富有生命力的作品。紫砂壺的搓、拍、打、刮、接、光等傳統成形技法,同中華民族文化意識審美觀念的藝術造型有機結合,造就了宜興紫砂文化的文明。紫砂作為傳統工藝品,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藝術根基,有著前輩們豐富知識和經驗積累,正是由于一代代紫砂藝人的傳承創新,才能得到紫砂壺的日趨完善,雖古猶新,才能得到輝煌的今天。在有序可查的歷史文獻中,我們知道紫砂工藝歷經了從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朱可心、顧景舟等這些名家的實踐經驗沉淀,總結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成熟制壺技藝,紫砂工藝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既有民間的傾向,又有歷代民間藝人注重個人價值、個性的發展,更有鮮明個性色彩,許多名人的佳作,代代相傳,如掇球壺、供春壺、仿鼓、石瓢等都是前輩的嘔心瀝血,畢智窮工造就了紫砂傳統文化,是我們宜興市陶文化的精髓。我們后人必須全力加以傳承,只有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貫融自己的創新理念,才能創作出更好的符合時代潮流的作品。
2開拓創新是關鍵
今天的宜興紫砂已經發展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傳統的、現代的,新潮流、新時尚都在同一舞臺上爭奇斗艷,人們也根據各自不同的審美觀點審視著作品的價值觀念,有人欣賞花塑器,因為制作者把那些蔬果蟲草刻畫得栩栩如生,泥色層次豐富;有人喜歡素器,制作者線條挺括、簡潔大方;有人則喜歡新潮流現代陶藝,認為其代表了一個全新的藝術感悟,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們審美取向的差別。而紫砂工藝是一門張揚個性的藝術,需要創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和豐富歷史文化知識,在創作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牢牢把握時代變遷中人民大眾所喜愛的紫砂作品。紫砂工藝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眾多歷史文化的加入,從雕刻印、點彩、泥繪等裝飾技法中體現文人雅士的愛好和興趣,將其融入紫砂藝術中極大地豐富了紫砂文化,我們提倡在紫砂壺藝術創新的同時,同樣要吸收世界陶藝人的精華,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使紫砂壺文化有更強的生命力。而當今紫砂已經達到了歷史的繁榮時期,其技藝人員隊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代,新品、新作、新人層出不窮,紫砂的發展空間非常寬廣,所以在繼承弘揚傳統紫砂文化的同時,紫砂工藝的創新更顯得重要,是擺在我們廣大紫砂藝人面前新的課題和緊迫的任務。近來在開拓創新上,筆者也作了一定的嘗試,首先從材質方面入手,親自到礦點進行實地考察,經過多次反復提煉,試驗配制優質的原礦紫泥,更好地展現出每一款創新作品獨特神韻;其次是制成各種獨特成形工具;再次是新穎的造型設計;最后成形制作過程中更好地把握。近年來筆者作品受到了廣大客戶的贊許和青睞,同時在2010年宜興市手工操作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的榮譽。
3個人風格與創新
在傳承和創新中逐步形成了個人風格,創新中體現出傳承,對傳統有所突破才算得創新,創新歸根結底是歸入傳統,當某一創新獲得肯定與承認,便修成了正果,亦即匯入了傳統,而創新的價值,便是使傳統保持活力,并得以不斷延續下去。我們作為紫砂藝人,應該不斷開拓自己的創作視野,不斷實踐和思考,和時代互相結合,不斷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了解和應用相關藝術門類的科學技術,大膽嘗試新技術,新工藝和表現手法,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在傳承和創新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個人藝術風格,創作出優秀的紫砂藝術作品,開辟出一條紫砂藝術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