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08:39: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擇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府管理職能重構的擇取

【摘要】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一次在黨的綱領性文獻中提出“公共管理”這一國際通用新概念,標志著我們黨對行政體制改革的認識又實現了歷史性飛躍。由傳統公共行政向現代公共管理的轉變,是當今世界各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基本內容,這一思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為今后我國行政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思路。本文通過引入傳統公共行政與現代公共管理這兩個概念,闡明現代公共管理提出的根源以及與傳統公共行政理論的本質區別,分析實現這一轉變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探索實現這一轉變的基本途徑,提出必須從多層次、寬角度來實現這一歷史性飛躍。

【關鍵詞】傳統公共行政;現代公共管理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公共管理”。這是第一次在黨和國家正式的綱領性文件中引入這個國際通用新概念,標志著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分析傳統公共行政與現代公共管理的區別,認清實現這一轉變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從而進一步探索基本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現代公共管理對傳統公共行政的沖擊

傳統公共行政實質上就是具有廣泛影響的“官僚制”政府的職能,它最顯著的特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強調公共事務及公共服務的官僚獨占模式,認為政府組織才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形式。其二是注重官僚制組織機構的層級和嚴格的規章制度,以保證組織運轉的效率。應該說,傳統公共行政是與一定的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它的主要功績在于把公共行政從一般政治活動中分離出來,使公共行政專業化,特別是它注重行政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加強行政和效率研究,從而強化了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它解決了人民當時希望解決的問題,如社會穩定、社會基本保障和公平、社會公共物品的供給,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當代社會,傳統公共行政的模式已經表現出越來越多的缺陷。例如,在信息社會,刻板、僵硬的規章就成為追求效率、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公共需求的最大障礙。同時,由于傳統模式下的政府壟斷和權力集中,導政公共管理領域效率低下。

公共管理理論的興起作為對公共行政的沖擊,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這一時期,許多英國學者都努力通過應用決策理論、組織理論以及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的發展,來增強對英國中央和地方行政的分析。而在美國,公共管理的出現是對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學者不滿的產物。認為:進入新經濟時代,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這種官僚化組織顯得行動遲緩而且程序煩瑣,不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如美國政府于1993年發表了《全國績效評估》報告,對官僚制組織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并提出“重塑政府”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強調“從人人為遵守規定而負責的體制轉變為人人為取得成果而負責的體制”。從公共行政的發展歷程來看,它之所以面臨諸多“危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無法有效地回應日益增多的公眾需求。而現代公共管理著眼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公共管理的顯著特征表現為:政府主要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不提供私人產品,不干預私人領域的活動;政府負責執行市場經濟法律,對市場秩序與市場運行進行平等的監管與公正執法,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實現公共政策;除了必要的社會管制和經濟管制之外,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活動,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運行。它的理念包括:

查看全文

WTO制度下的公共財政政策擇取

WTO最主要的職能概括起來不外乎是規則的制定、市場開放和爭端的解決,而后兩個職能的實現又要依賴于其制定的規則。在國際經濟的交往與參與中,WTO成員國所遵循的WTO規則是一部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國際法典”或“國際法理”,其成員國的經濟活動及政府行為和政策意圖無一例外地都要在這個規則的軌跡內運行。WTO規則的核心是WTO協議,而在整個協議中自始至終體現和貫穿的原則,概括起來有非歧視原則、國民待遇原則、自由貿易原則、透明度原則、促進公平競爭原則、法律統一實施原則、鼓勵發展和經濟改革原則等。若舍棄相關的例外原則或規則中涉及的一些靈活性手段不談,僅就這幾個基本原則而言,實質上是市場機制、市場體制、市場制度的具體化,也就是說它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它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已向規范化深入發展,財政體制、財政制度與政策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特別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框架也已初步搭建起來,公共財政政策的效能也初步顯示。我國作為WTO成員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遵循WTO規則的新形勢下,正確選擇公共財政政策,充分發揮公共財政這一宏觀調控手段顯得非常迫切和重要。這顯然是公共財政政策效能的進一步提升和拓展深化,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并對此加以研究。

一、國家經濟的安全保障和危險的預防應是公共財政政策的立足點和基本出發點

其一、WTO規則的制定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WTO規則大多是按發達國家的意愿和偏好以及以發達國家自身利益為出發點來制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作為WTO成員國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無疑會受到威脅。其二、WTO規則的實質內容對國家經濟安全也形成威脅。如經常帳戶的開放可能引起資本外逃,導致一國經濟危機;金融業務擴大,資本帳戶管理難度加大;非關稅壁壘的取消導致部分企業生存空間縮小和消失,產業結構調整困難等等。其三,由于世貿規則的約束,使各國經濟發展日益捆綁在一起,其中一個國家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勢必給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威脅。其四,從我國自身來看,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式、工作理念、方式方法、法律制度等必須與WTO規則要求相一致,但這些慣式不可能很快轉換過來,難免與WTO規則發生沖突,導致一些問題的發生,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隱患。

諸如此類對國家經濟安全帶來威脅的因素不可能依靠WTO規則解決,也不可能依賴某個集團或部門解決。只能由政府提升協調能力綜合解決,包括技術壁壘、加強檢驗檢疫、關稅政策等,這正是公共財政基本職能所要求的,其中運用公共財政政策特別是稅收這一政策手段又顯得尤為重要。

1。在按WTO規則要求降低我國關稅水平的同時,應積極調整關稅的稅率結構。關稅是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工具。我國關稅總水平由40%左右下降到日前的17%左右,到2005年下降到10%左右,最終要達到世界水平3%左右。從關稅總水平而言,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功能減弱,但在關稅總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關稅稅率結構來實現這一目的。要充分利用WTO規則的例外原則和靈活性要求,對一些原材料、成熟企業產品的進口可制定較低的稅率,對制成品及涉及保護性企業產品的進口可制定較高的稅率,等等,以此保護民族產業,保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查看全文

孫子兵法與公司競爭策略的擇取

摘要:決策確定后,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選擇企業競爭戰略。《孫子兵法》提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競爭模式,我們也可以將它作為重要指導思想,應用于企業經營戰略的選擇。孫子的競爭戰略模式,不僅是兵戰模式的最佳選擇,同時也是商戰模式的最佳選擇。

關鍵詞:經營機制競爭戰略孫子兵法

一、孫子競爭戰略選擇模式

在兵戰中,如何運用智謀,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效益,這是孫子競爭戰略模式選擇的核心問題。在孫子看來,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標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揮員在軍事上“百戰百勝”,而是要求他們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孫武指出:“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即認為不經過兵戰而能使敵國、敵軍完全地屈服于我,這是兵戰全勝的上策。《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以兵戰消滅趙國后,聽取趙國謀士李左車之計,以謀伐燕。李左車對他分析說:你連克魏、代、趙三國,將士十分疲勞,若再以疲勞之兵攻燕,燕國憑險而守,恐于將軍不利。不若挾滅趙之威,陳兵于燕國邊疆,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進攻架勢,再派一名能言善辯之人,對燕王曉之以利害。燕王在韓信重兵壓境的情況下,見到他的書信后,即表示同意歸降。這樣,韓信未費一兵一卒,只憑一紙書信,就順利地降服了燕國。事實證明,“以謀伐燕”是滅燕的最佳戰略選擇。孫子根據兵戰的直接對立程度和費用效益比值大小的狀況,還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之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競爭戰略選擇模式。他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子兵法•謀攻篇》)意謂用兵之上策是以謀伐敵,即以智謀而不以兵戰迫使敵人屈服。所以把“伐謀”稱為上策,一則“伐謀”是一種非直接對抗性競爭戰略,有可能采用非進攻性謀略取勝,二則不花多大費用即可達到全勝目的。

“伐交”次于“伐謀”,是因為這種競爭是一種非對抗性競爭戰略,采用各種非軍事手段以孤立對手的辦法,所花費用也不大。“伐兵”這種“硬戰”方式,是一種直接對抗性的競爭,以武力戰勝敵人,費用高而效益小。“攻城”則是一種直接暴力對抗性競爭戰略,不但費時、費力,而且犧牲大,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故為下策。根據以上四種競爭模式的分析,孫子做出結論說:“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謀攻篇》)在他看來,善用兵者,是不以“伐兵”、“攻城”勝敵,而以“伐謀”、“伐交”迫使敵人屈服。如果萬不得已而攻城,亦不必采取硬攻的辦法。即使以武力滅人之國亦不可曠日持久,應當速戰速決。這樣,就可以通過全爭達到全勝的目的。故張預說:“不戰則士不傷,不攻則力不屈,不久則財不費,以完全立勝于天下,故無頓兵血刃之害,而有國富民強之利,斯良將計攻之術也。”根據以上分析,孫子競爭戰略選擇模式,主要包括戰略選擇目標、戰略選擇標準和戰略選擇方式三部分。在“伐謀”、“伐交”、“伐兵”、“攻城”四種競爭戰略方式選擇上,孫子是以“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為戰略選擇準則的。根據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靈活地交替使用這四種競爭戰略方式,以爭取全勝。一般說來,軍爭為利,則采取主動出擊戰略;軍事為危,則采取被動反擊戰略。只有善于選擇與運用孫子競爭戰略選擇模式的人,才稱得上是一位善于兵戰與商戰的人。

二、“上兵伐謀”與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

查看全文

企業策略變革的路徑擇取

內容摘要:企業戰略變革是企業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必經之路,為此,企業必須從戰略變革過程、路徑依賴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戰略變革路徑依賴路徑選擇

近年來,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企業所處的行業與環境都趨向復雜、動態與不確定性的發展中。為了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基于環境的變遷和自身資源與能力的變化,有必要對原有戰略進行重大調整,實施戰略變革。所謂企業戰略變革,是指企業為了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根據所處的環境、自身能力或資源整合與利用已經發生的變化,企業應對其自身整體能力進行評估,以及結合戰略、管理與能力三者之間的動態協調性原則,改變企業戰略內容的發起、實施、可持續化的系統性過程。本文對企業戰略變革過程、路徑依賴與路徑選擇進行闡述。

企業戰略變革過程

關于戰略變革過程有兩種情況:過程的類型及性質;過程的具體內容。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種情況。

prahalad和doz(1987)在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跨國公司戰略問題的研究中區別了兩種戰略變革的過程:公司危機引發的“迅速”、“劇烈”的變革過程;公司主動引發的緩慢的變革過程。后者是戰略變革的基本過程,前者是后者的極端情況。他們通過考慮影響戰略質量的因素,認為劇烈變革過程其效果不及緩慢變革過程。英國戰略管理學教授johnson和scholes(1993)對此問題的觀點是:組織中的戰略變革是漸進式的,偶爾會出現一些轉型式變革,由此認為戰略變革的主導過程是漸進式過程,是因為戰略變革主要是基于企業已有的行事方式或慣例所形成的“影響路徑”或“影響環”上的一個社會系統而進行的。沃爾貝達和巴登富勒在對大型多業務企業如何在變革力量和穩定力量之間的沖突中尋求平衡的戰略更新的文獻綜述中提出,從時間機制而言,學術界認為,戰略更新有兩個過程:一個是非連續的間斷性革命變化過程;另一個是緩慢進化過程。荷蘭學者bobdewit和meyer(1998)通過對大量直接或間接性戰略變革的文獻整理發現,理論界有兩個觀點:非連續性變革視角的革命式過程觀點;連續性變革角度的演進式過程觀點。

查看全文

企業的經營特色與戰略擇取

[摘要]中小企業除具有規模小、市場適應性強、市場反應快捷、富有創新精神等優勢外,還存在著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競爭能力差、經濟效益低下、資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面對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中小企業能否立足內外環境、結合其組織特點、揚長避短地制定出適合自身長期發展的經營戰略,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針對目前國內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提出了可供企業選擇的幾種戰略發展思路,如:中小企業集群化戰略、以專配套的協作化經營和“小而特”的拾遺補缺、技術創新等發展戰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營特點;戰略選擇

如果將企業以大小來分成兩個大類型,那么與大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無疑應該是由于規模原因而處于競爭劣勢的企業。但自機器大工業在世界上出現以來,盡管每年有大量中小企業破產倒閉,與此同時又有更多的中小企業誕生,它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在歷經各種挫折與困難之后仍能堅持下來、繼續成長和走向成熟;不少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大企業、大公司。總的來看,中小企業不但沒有在以生產集中為特征的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被大企業淘汰、消滅,反而在當今以跨國大公司、大企業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競爭中獲得了較大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占現有企業總數的比例普遍都達到90%以上,甚至在有“大企業王國”之稱的美國已超過了95%以上。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究其原因,除了外部提供的有利條件之外,主要還有賴于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相應優勢。

一、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

(一)“小”、“靈”、“快”

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業規模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特別是小企業,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自主經營,使資本追求利潤的動力完全體現在經營者的積極性上。由于經營者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反應靈敏,實行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合一,既可以節約所有者的監督成本,又有利于企業快速作出決策。其次,中小企業員工人數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個人在企業中的貢獻容易被識別,因而便于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激勵,不像大企業那樣在龐大的階層化組織內容易產生怠惰與無效率的情況。可見,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和人員激勵上與大企業相比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因而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迅速反應。所謂企業小、動力大、機制靈活且有效率。當有些大公司和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的時候,中小企業卻在不斷調整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從中獲得新的發展。

查看全文

中國教育創新的路徑擇取探析

論文關鍵詞:教育創新;人才;人力資源強國

論文摘要:教育創新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領導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貫思想主張。當前,推進教育創新,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應該從更新教育觀念,建設創新型教師隊伍和加大教育開放力度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論述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時首先強調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要發展教育,必須推進教育創新,發揮教育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從而使我國能站在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潮頭,完成建設創新型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在激烈的科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

誰能夠培養、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誰就掌握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戰略主動,抓住了實現發展目標的第一資源。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但人才的成長是一個綜合培養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才培養,教育為先,教育肩負著創新人才培養的重任。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部發展都取決于教育和外部環境。”[1]1999年6月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他認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2]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長期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社會生產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但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明專利數量少,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例較低,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少,[3]而教育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推進教育創新,發揮教育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性作用,使我國能站在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潮頭,完成建設創新型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在激烈的科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決定性作用,“新技術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在面向未來的種種挑戰時,教育是使人類走向正義、自由、和平的根本。”[4]科技的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教育的成敗關鍵在創新。因此必須加快教育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查看全文

公司生命周期的融資策略擇取

摘要: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由于企業所處環境不同,面臨的風險內涵和強度特征也不盡相同,從而直接影響到企業融資戰略的選擇。本文首先概述融資戰略的內涵,并將其目標定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分析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特征,進而提出與各階段相適宜的融資戰略選擇。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融資戰略風險搭配可持續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宏觀大環境下,在知識經濟的大浪潮席卷中國企業的情況下,注定了21世紀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是一個市場經濟規律體現更加明顯的時代,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與財務管理面臨著巨大風險的時代。在這樣的經濟全球化大潮中,我國企業既有可能踏上鮮花與黃金鋪成的七彩路,也可能墜入黑暗的市場陷阱與沼澤中。那么我國企業如何在這充滿荊棘的風險之路上,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世紀最佳軌道呢?這是擺在每個企業面前的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眾所周知,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對于如何具體實現這一目標,美國財務學家希金斯提出可持續增長的理念,認為謀求長期生存和發展,力圖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對企業具有最重要的意義。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沿著一定的生命周期軌跡運行的,而企業在生命周期不同發展階段所遭遇的風險內涵和強度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依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研究企業風險并確定企業的融資戰略,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目的性。本文立足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分析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風險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與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相適應的融資戰略。

二企業融資戰略的內涵和目標定位

查看全文

振興東北的地區財稅政策擇取

內容提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關鍵是重振重工業傳統優勢,同時培育接續產業。由于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及重工業投資需求規模巨大,因而需要國家提供相應的財稅政策支持。本文認為,我國應實行宏觀與區域有別的財稅政策,即總體上實施穩健的財稅政策,而區域上選擇性地實施積極的財稅政策。

關鍵詞:振興東北區域性積極財稅政策

一、實施振興東北的區域性積極財稅政策的可行性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無法保持同步,所以在經濟政策的戰略選擇上,應采取整體與區域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又講求實效、彼此有別的政策取向。

(一)區域性積極財稅政策與宏觀的積極財稅政策比較

1.實施范圍不同。區域性積極財稅政策僅實施于需要拉動經濟增長的特別區域,如東北老工業基地。而我國以往的積極財稅政策則是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雖然也有優先發展某一區域的特點,但更加注重的是優先發展某一行業領域,如基本建設領域。

查看全文

能源安全問題及對策擇取

摘要: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國都制定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戰略。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國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問題,主要有: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對能源供給形成很大壓力;石油消費和進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進口來源單一;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效低,污染嚴重;可再生能源沒有得到高效、充分利用。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采取以下戰略措施:多途徑、多元化控制石油資源;建立完備的石油儲備體系;科學合理地配置能源結構;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能優先的方針。

關鍵詞:能源安全;問題;戰略分析

一、我國目前能源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對能源供給形成很大壓力。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又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消費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2007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占全球一半。同時,我國還是世界上單位GDP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每萬元GDP能耗大致是日本的8倍、歐盟的4.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今后,隨著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能源需求還會持續較快增加。據預測,要實現“十七大”制定的2020年經濟發展目標,我國能源需求的年增長率需達到4.1%~5.0%(全球同期平均增長率約為2.1%),除煤炭經挖潛和擴大生產規模有可能基本滿足需求外,石油和天然氣均有巨大缺口。因此,能源是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瓶頸,直接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二)石油消費和進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進口來源單一。我國從1993年成為石油的凈進口國以后,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國外石油資源的依賴程度日益擴大。對外依存度從1995年的7.6%增加到2005年的42.9%。2002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2007年1—9月我國進口原油和成品油超過1.5億噸,其中進口原油12407萬噸,同比增長13.6%,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的進口量將超過5億噸,對外依存度將到70%。石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石油資源將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中東地區是我國石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地,其中50%來自中東,這些石油全部通過海上運輸運抵我國,其中有8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能源運輸通道受到國際恐怖主義、海盜活動猖獗及美日制海權的多重制約,因此,石油來源和運輸通道都極易受制于人。

(三)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效低,污染嚴重。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占69.9%,石油占25%,天然氣占2.8%,煤炭所占比例遠遠高于世界22.5%的平均水平,而天然氣、核電及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結構極不合理。由于煤炭所占比重過大,煤炭使用技術水平低,不僅浪費了大量能源,而且使環境日益惡化。

查看全文

B2C電子商務的SWOT分析及戰略擇取

B2C電子商務是以Internet為主要手段,由商家或企業通過網站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一種商務模式。在Internet上遍布各種類型的B2C網站,提供從鮮花、書籍到計算機、汽車等各種消費品和服務,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輕松享受購物的樂趣,滿足消費的需求。B2C電子商務在網民的心目中幾乎就是電子商務的代名詞了。然而,正是這個曾經獨自扛起中國電子商務大旗,讓人們意識到互聯網還可以進行商務活動的B2C,正要面臨顧客抱怨,商家、企業利潤逐年降低的境界。上海艾瑞市場資訊有限公司《2006年中國網絡購物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06年年底,中國B2C和C2C總體交易額分別為82億元和230億元。B2C總體交易額只有C2C總體交易額的1/3,2005年B2C是C2C的1.15倍,而2004年B2C是C2C的2.05倍。面對如此現狀,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系統分析我國B2C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找出B2C電子商務本身的優勢和劣勢,發現并確定其外部機遇和挑戰,以有助于我國B2C電子商務發揮優勢,轉化劣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一、B2C電子商務的SWOT分析

(一)B2C電子商務的優勢

1.方便快捷,服務優勢增加。通過網上商場購買商品,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進行購物,節約時間和精力。而且在售后服務方面,網上商店可以將消費者經常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列出清單放在網頁上,消費者如有疑問可以直接查詢。網上的售后服務可以24小時進行,方法也靈活多樣,除了傳統的電話方式以外,還可以在商場的BBS論壇進行投訴,可以發送E-mail,也可以通過QQ等聊天工具同網上商場工作人員直接溝通。這些服務手段的應用不僅可以更好地使消費者滿意,而且可以促進買賣雙方的感情交流,增加消費者對網上商場的忠誠度。

2.B2C相對于傳統商業,基礎設施建設費用減少。傳統商業中的零售企業,在租賃商鋪、裝修賣場、配置貨架等方面需要花費大量的基礎建設費用。而B2C是網上商場,需要的只是虛擬的主頁,商品清單一一列在網頁面上,消費者只要用鼠標點擊就可以瀏覽商品的詳情,進而下訂單,可以減少大量的賣場裝修、租賃商鋪等費用。并且傳統零售業店鋪的營業輻射范圍很小,如果想要更多地接近消費者就必須多建店鋪,加大其基礎建設的成本。網上商場只需一個主頁便可以使各種消費者方便登陸。

3.實現直接一對一的銷售,減少經營成本,降低價格。B2C相對于傳統商業,往往要通過幾級批發才能到達零售,中間的每一個環節都必然會增加商品成本。而B2C在網上直接銷售商品給消費者,可以繞開眾多的批發環節,使得商品價格降低,消費者購買同樣的商品可以得到更多的實惠,網上商場的邊際利潤率也可以增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