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23:11: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月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三農中國》將出半月刊
《農村·農業·農民》雜志分上下半月出版,每月兩期,創刊22年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同時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等領導同志先后為本刊題詞。雜志上半月以綜合、理論為主要內容,下半月《三農中國》以時政、新聞為主要內容,是我國第一本涉農專業時政新聞期刊,依托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相關欄目等多家權威媒體及其強大新聞資源,發行量超過300000冊,并不定期隨刊附送重點報道節目光盤。
作為一本飽有堅實新聞背景的強勢媒體,《三農中國》堅持以關注"三農"為己任,以獨立調查為原則,首開中國"三農"領域平面媒體與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合作先河,通過電視媒體與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的強強聯手,全力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涉農時政新聞期刊。
刊社信息
編委會主任:介新
社長:方瑜垠(兼)
常務副社長:張自顯
文學學術期刊走勢
文學學術期刊是探討文學創作、開展文學批評、交流文藝思想、引領文學思潮的重要平臺。“一本好的文學批評期刊,對這個時代的文學批評乃至對這個時代的文學創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會真的影響到作家的寫作,關系到批評家的成長,甚至他的批評立場”[1]。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滲入,一些文學學術期刊開始躁動不安,想盡各種辦法,大踏步地走向市場化,盡快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直接導致文章篇幅越來越小,刊物越辦越厚,辦刊質量越來越差,這種惟經濟利益為首的辦刊理念嚴重影響著當前的文學學術生態。
一、掛羊頭賣狗肉:純文學期刊“學術化”
以文學為主的純文學期刊是播撒人類精神種子的藝術園地和傳承人類精神產品的重要載體。由于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影響,純文學期刊正通過“學術化”逐漸走向商品化境地。目前,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經費不能保證純文學期刊的正常運行,期刊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自身銷售收入、廣告收入以及收取高額版面費等來維持生存與發展,這就勢必引起一些“顛三倒四”的文學學術類文章趁虛而入———即純文學期刊“學術化”,這種所謂的“學術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辦刊單位的經濟收入,卻嚴重影響了刊物的質量。當前純文學刊物的“學術化”傾向,在一些頗有影響的純文學刊物上均有體現。如:《飛天》、《山花》、《作家》、《大家》、《長城》、《山東文學》、《時代文學》、《安徽文學》、《東京文學》、《文學界》、《劍南文學》、《青年作家》、《北方文學》、《神州》、《當代小說》、《文藝生活•文藝理論》、《散文選刊》和《星星》等,都有自己的下半月理論刊物,通過專門為發表學術論文提供平臺來收取版面費。《飛天》、《山花》、《作家》、《大家》、《長城》、《山東文學》和《時代文學》憑借著其是中文核心期刊的優勢,創辦下半月理論刊物;某些期刊在文學學術類稿源出現緊張的情況下,甚至也會為一些非文學類學術論文開綠燈;還有一些省級期刊的理論版甚至通過擴大期刊容量來增加版面收入,每期刊發文章少則幾十篇,多則上百篇,如《安徽文學(理論版)》2010年第12期刊載文章176篇,《劍南文學(理論版)》2010年10期刊載文章175篇。甚至有的期刊懶得組稿,就直接收取轉刊費用,把下半月刊的理論刊物完全“打包”賣出去,由買方負責組稿、編審、印刷、收取版面費等,“這樣的學術期刊實際是利用國家特別賦予的出版權在與作者方交換打著‘版面費’名義的金錢,是典型的權錢交易,屬于學術期刊的權力尋租范圍,而不是學術期刊商品化”[2]。當前,除了影響很大的《收獲》、《當代》、《十月》、《人民文學》、《鐘山》和《花城》等期刊還在堅守純文學的陣地外,其他期刊幾乎都受到了市場經濟的商品化污染。“文學期刊的這種‘學術化’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文學期刊本身的品牌,也造成了文學期刊對文學作品的邊緣化現象,毫無疑問使得文學期刊失去自身文學的基本立場,對文學期刊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危機”[3],同時也破壞了學術研究的氛圍和文學學術研究的生態場域,無形中也嚴重影響了純文學期刊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兵分兩路:文學學術刊物紛紛擴容
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一些文學類純理論期刊的版面非常有限,但稿源卻十分豐富,在這種情況下,或受經濟利益的誘惑,或出于刊物自身發展的需要,促使主辦單位對刊物改版,通過增加期刊頁碼或縮短期刊周期來擴大刊物容量。
(一)部分刊物純粹為增加經濟收入而擴版,甚至以不惜犧牲刊物質量為代價比如《名作欣賞》,在改版之前是頗受讀者好評的一種具有通俗性、欣賞性和審美性特點的文學刊物,其最早為月刊,后改為半月刊,2009年初又改為旬刊。上旬刊刊登欣賞性文章,中旬刊主要刊登外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現代文學方面的理論性文章,下旬刊主要刊登中國當代文學的理論性文章。改版之后,《名作欣賞(上旬刊)》為繼續保持中文核心期刊的地位,開始以豐厚稿酬重點邀請一些名家寫一些鑒賞性的文章,但結果卻適得其反,因文章很多是應造之作,脫離了以前那種大眾化、雅俗共賞的寫作套路,很難體現出原有的學術性、思想性、欣賞性和審美性特色。改版后的中旬刊和下旬刊則主要刊發來自高校教師和研究生的稿件,并收取較高的版面費,高額的版面費使得一些優秀的綜合性長篇論文只能望而卻步。《文學教育》于2005年由《白樺林》雜志改名而成,后由《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社主辦,“以文學的內容、手段和姿態進行教育”作為辦刊宗旨,并且邀請了國內一些名家名人做顧問或編委,以此提高辦刊聲譽。該刊欄目內容繁多、龐雜,很快被改為旬刊,承諾投稿者每稿必復,并提出“以質取稿,不薄新人”,實則在于收取版面費,為那些急于評職稱的作者或即將畢業的在校學生提供方便。《電影文學》于2008年由月刊改為半月刊,頁碼大增,與前面兩種期刊毫無二致,每期刊登的文章數量多得驚人,篇幅不超過三個版面,只要符合用稿基本要求并且支付高額版面費,來稿必刊登。
關于的技巧
在目前地理論文的發表,主要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發表。而網上發論文魚龍混雜,這時我們就要多留一個心眼鑒別一下,切勿有圖便宜或者貪小便宜的心里,要不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是很容易吃虧上當的。
主要是大學畢業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并且也是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各個單位中人員職稱評審的條件之一,為此很受重視。而論文的撰寫中還是投稿發表就要掌握相關的技巧。那么有什么技巧呢?
一、論文質量一定是最為關鍵的方面,而其中的細節事項也不能忽視了。比如:觀點正確,文字通暢,邏輯嚴密,結構合理,結論有創新,等等。
二、文章的選題要與刊物的定位對路。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欄目和專業定位,投稿前必須先對此進行了解,這樣論文的撰寫內容和資料查找等方面就為容易很多。在此時還要搞清是季刊、雙月刊、月刊還是半月刊、周刊,這直接影響您的稿件發表的速度。
三、論文盡量提前2—3個月投稿。一般的學術刊物,從接收稿件到樣刊出來,需要2-3個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則需要半年,或許更長時間。雖然最近幾年,有很多刊物變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當然了論文的具體時間要看期刊的征收事項了,不管怎么說論文提前發表對投稿自然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注意格式規范,還要控制字數。因為很多刊物是按計空格字數收費的,所以,您要根據需要確定文章的字數,省得花冤枉錢。還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圖表,則要適當增加版面。
普刊對內容的發表要求
許多作者會挑選普刊來發表自己的文章,一些作者以為普刊發表又不難,所以對于發表普刊論文沒有做好充沛的預備,導致發表受阻,普刊發表的確難度不大,可是假如作者抱著趁火打劫的心態,也很難發表見刊,如今學術界越來越規范,對作者學術態度的考核也越來越垂青,所以,發表普刊也需認真對待,普刊要求雖不高,但并非沒有要求,咱們來看看具體要求。
文章質量要契合發表的基本要求
文章的質量是一個很抽象的東西,但也有一個大致通用的規范,即,觀念正確,文字通暢,邏輯緊密,結構合理,定論有創新,等等。假如您有了這樣的文章,就能夠進行下一步投稿的工作了。可是,由于我國學術界的特殊情況,文章質量到達發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難的工作,或許經過咱們的修正就能夠發表。關于質量,能夠參閱日本質量專家的話,質量的中心是實用性。
文章的選題要契合刊物的定位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刊物或許雜志都有自己特定的主旨、欄目和專業定位,投稿前必須先對此進行了解,弄清楚方針雜志是哪個方面的。還要搞清是季刊、雙月刊、月刊仍是半月刊、周刊,這直接影響您的稿件發表的速度。
危險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雜志發表了論文都有用的。雜志有正規的有不合法的,由于期刊職業開端了收費,所以許多不法分子使用不合法期刊征稿,其意圖無非就是斂財。不合法期刊發表的論文歸于無效的。
期刊分類方式及出刊時間
我國有期刊8000余種,這眾多的期刊在學科、主辦單位、主管部門、質量、服務等方面千差萬別,盡管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聲明從未從行政角度對現行期刊進行過級別劃分,但期刊之有級別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種期刊沒有級別上的區別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實際上期刊從來就有級別,這幾乎是政府有關機構、期刊主辦機構和作者的共識,只不過期刊級別的認定比較復雜,至今尚無全國統一的標準和共同的分級目錄。期刊的分級最傳統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門分級,1991年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就據此將期刊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期刊,這兩種分類又逐漸演化成現在人們常說的國家級、省部級和地市級。70年代,核心期刊理論開始傳入我國,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為學界所廣為熟知。與此同時,各種與期刊評價有關的大型數據庫開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種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機構也研究制定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稱重點期刊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組織了各種期刊等級評比。上述各種對期刊的分級評價,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種期刊表或獎勵實質上也是給期刊分級。由此可見,期刊分級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就是全世界公認的一流水準的學術期刊,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獎勵中規定,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每篇獎勵10萬元),而期刊分級的研究與實踐更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按照這種分級方法,期刊被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由代表國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家一級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一般被認為是國家級期刊,省部級、地市級依此類推。
期刊分類方式:
學術期刊按主管單位的不同,可以分為省級、國家級、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雙核心期刊等。省級醫學期刊
主管單位是省一級機構主管的期刊;國家級醫學期刊
主管單位是國家機構、或一級協會和學會主管的期刊;科技核心期刊
進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錄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國內期刊現狀及文摘類刊物前景分析
隨著媒體集團的不斷建立,加入WTO后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中國新聞業日趨激烈。據了解,我國目前為止擁有2000多種報紙,上萬種期刊。據手頭的十幾份期刊分析文章盤點2002年的期刊特別是文摘類期刊市場,筆者總結出如下現象:
(1)停刊、修刊、終刊正是2002年最為普遍的現象,從中華讀書報上獲得消息,2001年1月,30余種新期刊面世,這種平均一天一刊的速度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同時,1月的全國期刊訂貨會也盛況空前。于是有人預言:2001年將成為“期刊年”。然而,在2002年11、12月份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均有雜志在報紙或期刊上宣布了自己停、休、終的現象,去年以來,湖北省出版的5種文摘期刊或文叢分別是《特別關注》、《大家參考》、《休閑文摘》、《讀書文摘》、《民族文匯》,其初期市場反響均不錯,有的在當時甚至已具有相當規模。但訖今為止,真正發展起來的僅僅一家。市場上有贏家也有輸家,輸家多,贏家少。說明文摘類刊物競爭已趨向白熱化,同時也說明“只有滯銷的期刊,沒有萎縮的市場”。
(2)文摘雜志更加主題化、專門化,如《財經文摘》、《財智文摘》〈父母〉〈孩子〉;《父母》、《孩子》定位于撫育和幼教,《理財周刊》定位于中產階級的各種理財問題資料越來越新,選材也越來越寬泛。據北京零點公司在2002年6月初在北京等地的調查,《演講與口才》、《電腦愛好者》和《集郵》。在“最喜愛的期刊”調查中,《演講與口才》占了3%的比例、《電腦愛好者》占了2%的比例,《集郵》占了1%的比例。據了解,這些雜志的發行量能保持一般水平。讀者群細分,一方面能擁有較為穩定的讀者群,為基本發行量打出基礎;另一方面讀者群受到限制,難有更大的拓展空間。
(3)發行量過百萬的期刊,39%為教育類雜志,綜合類雜志和政經類雜志分別占35%和26%,截止到2001年1月10,世紀華文通過對已知大發行量期刊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發行量過百萬冊的期刊如下(僅供參考):1、《讀者》(含鄉村版)半月刊(月發量)500萬冊;2、《半月談》(含時事資料手冊)半月刊(期發量)450萬冊;3、《知音》半月刊(月發量)423萬冊;4、《故事會》月刊372萬冊;5、《時事報告》月刊370萬冊;6、《家庭》半月刊(月發量)305萬冊;7、《第二課堂》半月刊(月發量)280萬冊;8、《青年文摘》半月刊(月發量)213萬冊;9、《家庭醫生》半月刊(月發量)192萬冊;10、《小學生時代》月刊160萬冊;11、《小學生天地》半月刊(月發量)160萬冊;12、《小學生導讀》月刊145萬冊;13、《當代小學生》半月刊(月發量)159萬冊14、《支部生活》月刊144萬冊;15、《少先隊員》半月刊(月發量)143萬冊16、《中學生天地》月刊106萬冊;17、《中國稅務》月刊131萬冊;18、《共產黨員》月刊130萬冊;19、《人之初》月刊113萬冊;20、《農民文摘》月刊106萬冊;21、《黨的生活》月刊105萬冊;22、《中學生必讀》月刊102萬冊;23、《求是》半月刊(期發量)101萬冊。
上述刊物中,除少數雜志是行政力量強制訂閱外,其余都是自費訂閱。數據顯示,雜志比較適合一定文化層次和對某一行業有特殊需求的讀者閱讀,弄清楚雜志的讀者群很重要。
(4)年輕人最愛買期刊。《中國書報刊博覽》雜志在2001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期間搞了一次2001年全國公眾最喜愛的期刊品牌有獎調查活動,此次調查表明,最愛買期刊的人以年輕人(21歲至40歲)居多,占了75%。在此次調查中,最愛買期刊的是21歲至30歲的年輕人(54%),其次是31歲至40歲的(21%),41歲至50歲的占了9%,50歲以上的也占了9%,而20歲以下的僅占了7%。
農業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建議
[摘要]地方性農業科技期刊是展示地方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廣大地方農業科研人員和基層技術人員發表科研成果、交流學術經驗的重要園地。本文以萬方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從學科范圍、出版周期、地域分布三方面視角,對地方性農業科技期刊和國家級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地方性農業科技期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路徑,以期為地方性農業科技期刊突破發展瓶頸、探索發展新路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科技期刊;地方期刊;國家期刊;學科;地域;出版周期
農業科技期刊是傳播農業科技信息的重要載體,是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的重要媒介,在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中介作用。農業是我國三大產業的基礎,相較于第二、第三產業,其發展較慢。因此,相對其他行業來說,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機遇和社會關注度也較為欠缺。因此,探索適合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路徑,是目前農業科技期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農業科技期刊可以分為國家級農業科技期刊(指國家級科研機構、專業性研究所、國家直屬重點大學等主管、主辦的農業科技期刊,以下簡稱“國家期刊”)和地方性農業科技期刊(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委、廳、局的農業行政部門或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專業學術團體等主管、主辦的農業科技期刊,以下簡稱“地方期刊”)。對地方期刊來說,雖然其是展示地方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但在辦刊資源、經費支持以及社會認同等方面都遠遠不如國家期刊。因此,地方期刊如何擺脫困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擺在每一位地方期刊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文章在分析農業科技期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地方期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路徑,以供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萬方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數據庫。在萬方數據庫中使用的數據采集方法為在網站首頁點擊“資源導航”,并在“期刊”頁面找到“農業科學”;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使用的數據采集方法為在網站首頁點擊“出版物檢索”,在“出版來源導航”下拉菜單中選擇“期刊導航”,在“學科導航”內容中選擇“農業科技”,數據采集時間為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8日。在數據處理方面,首先,筆者將萬方數據庫中“農業科學”欄目下的649種期刊和中國知網數據庫中“農業科技”欄目下的639種期刊進行匯總,刪除重復、保留不同的期刊,得到的農業科技期刊共693種。其次,筆者對這693種農業科技期刊進行篩選和核實,剔除《交通運輸研究》等非農業科技期刊,以及《廣西農業生物科學》等已停刊的期刊,最終剩下的農業科技期刊共651種。最后,筆者再對每種期刊的主管、主辦單位性質及其所在地區、出版周期等信息進行核查。另外,由于大學學報和農業科學總論都屬于農業綜合類,所以筆者在進行統計和分析時,將這兩類并入農業綜合類。
二、結果與分析
物價局長在價格宣傳動員會講話
同志們:
價格宣傳既是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價格職能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價格宣傳不僅能詮釋、解讀黨和國家的物價方針政策,增強價格工作的透明度、體現價格信息的公開化;而且能夠展示物價部門良好形象,起到擴大物價部門社會影響的作用,進而推動各項物價工作順利實施。經局長辦公會研究,我們今天按照慣例在這里召開全市價格宣傳工作會議,目的是加強領導、統一思想,進一步提升全市價格宣傳和價格調研工作水平。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價格宣傳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全市價格宣傳和價格調研工作經驗,部署和做好省下達的2012年《價格月刊》的推介和發行工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回顧今年以來價格工作的亮點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又是各級班子集中換屆之年。全市各級物價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以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為主線,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以穩定價格總水平為首要任務,著力解決民生價格、整頓規范價格秩序;以飽滿的精神、正確的態度,接受換屆的考驗,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發展不慢,實現了“兩不誤、兩促進”,取得了亮點紛呈、成績喜人的好成績。主要表現在:
1、物價漲幅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按此要求,我局通過對中心城區價格監測網點的優化升級,將市級原有的33個價格監測點和章貢區的11個價格監測點進行整合,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面覆蓋、統一協調的網絡體系,實行“天天監測、一日一報、一周一分析、一月一專報”的價格監測制度,洞察市場價格變化,分析預測價格走勢,提升了價格預警水平。同時,將31種城市食品零售價格每周監測結果,在《晚報》開辟“跑市場、話物價”專欄對外,既為社會和市民保障了價格知情權,也為政府部門經濟決策提供了有效參考。通過廣泛調研、科學論證,為應對價格突發變化,保持市場價格平穩有序,我局擬定、呈報的《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應急預案》,經市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通過,并于5月正式頒發實施。《應急預案》的出臺,即可有效防范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的暴漲暴落,也為我市處置價格突發變化提供了法規性政策依據。正是由于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價格調控、監測的有效措施,遏制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過快上漲,使物價漲幅仍處在可控區間。據統計,1—7月我市CPI累計平均上漲4.2%,比全國平均5.6%低1.4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5.4%低1.2個百分點。在全省11個設區市從高到低排列,我市漲幅處于最末端。
2、價格調節基金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充分發揮價格調節基金調控物價、發展生產、保障供給、補貼民生的作用,我局進一步加強價調基金的領導,改變征收方式、強化征收力度,全面推行電子化管理,使基金征收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據統計,今年1—7月市本級基金完成征收額1857.23萬元,同比增長26.5%。上半年,各縣(市)基金征收也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南康征收151.62萬元、贛縣征收122萬元,實現了半年超百萬元的新突破。為應對物價上漲給困難群體生活帶來的影響,我局還會同有關部門聯合擬定了《市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實施辦法》,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要求。另外,為應對今年以來食品價格過快上漲給低收入群體生活帶來的影響,經市政府同意,我局與市財政局已啟動價格調節基金,用389.232萬元給中心城區(含開發區)的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優撫對象發放上半年6個月臨時價格補貼,每人120元,共惠及32436名困難群體。
國內期刊現狀及文摘類刊物前景分析
隨著媒體集團的不斷建立,加入WTO后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中國新聞業日趨激烈。據了解,我國目前為止擁有2000多種報紙,上萬種期刊。據手頭的十幾份期刊分析文章盤點2002年的期刊特別是文摘類期刊市場,筆者總結出如下現象:
(1)停刊、修刊、終刊正是2002年最為普遍的現象,從中華讀書報上獲得消息,2001年1月,30余種新期刊面世,這種平均一天一刊的速度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同時,1月的全國期刊訂貨會也盛況空前。于是有人預言:2001年將成為“期刊年”。然而,在2002年11、12月份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均有雜志在報紙或期刊上宣布了自己停、休、終的現象,去年以來,湖北省出版的5種文摘期刊或文叢分別是《特別關注》、《大家參考》、《休閑文摘》、《讀書文摘》、《民族文匯》,其初期市場反響均不錯,有的在當時甚至已具有相當規模。但訖今為止,真正發展起來的僅僅一家。市場上有贏家也有輸家,輸家多,贏家少。說明文摘類刊物競爭已趨向白熱化,同時也說明“只有滯銷的期刊,沒有萎縮的市場”。
(2)文摘雜志更加主題化、專門化,如《財經文摘》、《財智文摘》〈父母〉〈孩子〉;《父母》、《孩子》定位于撫育和幼教,《理財周刊》定位于中產階級的各種理財問題資料越來越新,選材也越來越寬泛。據北京零點公司在2002年6月初在北京等地的調查,《演講與口才》、《電腦愛好者》和《集郵》。在“最喜愛的期刊”調查中,《演講與口才》占了3%的比例、《電腦愛好者》占了2%的比例,《集郵》占了1%的比例。據了解,這些雜志的發行量能保持一般水平。讀者群細分,一方面能擁有較為穩定的讀者群,為基本發行量打出基礎;另一方面讀者群受到限制,難有更大的拓展空間。
(3)發行量過百萬的期刊,39%為教育類雜志,綜合類雜志和政經類雜志分別占35%和26%,截止到2001年1月10,世紀華文通過對已知大發行量期刊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發行量過百萬冊的期刊如下(僅供參考):1、《讀者》(含鄉村版)半月刊(月發量)500萬冊;2、《半月談》(含時事資料手冊)半月刊(期發量)450萬冊;3、《知音》半月刊(月發量)423萬冊;4、《故事會》月刊372萬冊;5、《時事報告》月刊370萬冊;6、《家庭》半月刊(月發量)305萬冊;7、《第二課堂》半月刊(月發量)280萬冊;8、《青年文摘》半月刊(月發量)213萬冊;9、《家庭醫生》半月刊(月發量)192萬冊;10、《小學生時代》月刊160萬冊;11、《小學生天地》半月刊(月發量)160萬冊;12、《小學生導讀》月刊145萬冊;13、《當代小學生》半月刊(月發量)159萬冊14、《支部生活》月刊144萬冊;15、《少先隊員》半月刊(月發量)143萬冊16、《中學生天地》月刊106萬冊;17、《中國稅務》月刊131萬冊;18、《共產黨員》月刊130萬冊;19、《人之初》月刊113萬冊;20、《農民文摘》月刊106萬冊;21、《黨的生活》月刊105萬冊;22、《中學生必讀》月刊102萬冊;23、《求是》半月刊(期發量)101萬冊。
上述刊物中,除少數雜志是行政力量強制訂閱外,其余都是自費訂閱。數據顯示,雜志比較適合一定文化層次和對某一行業有特殊需求的讀者閱讀,弄清楚雜志的讀者群很重要。
(4)年輕人最愛買期刊。《中國書報刊博覽》雜志在2001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期間搞了一次2001年全國公眾最喜愛的期刊品牌有獎調查活動,此次調查表明,最愛買期刊的人以年輕人(21歲至40歲)居多,占了75%。在此次調查中,最愛買期刊的是21歲至30歲的年輕人(54%),其次是31歲至40歲的(21%),41歲至50歲的占了9%,50歲以上的也占了9%,而20歲以下的僅占了7%。
能源類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路徑
新時代,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進入了攻堅沖刺階段。作為研究成果和科技創新的主要傳播途徑,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1-3]。隨著“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實施,科技期刊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應對我國出版行業與國際接軌所帶來的挑戰、實現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成為我國出版工作者關注的重點[4-6]。本文從8種典型的能源類刊物的出版周期、編委學科及地域分布、引用情況分析國內外同類刊物特點,以期為中國能源類科技期刊的建設和改革提供數據支持和發展參考。
1能源類SCI刊物的概況
2019年,能源類SCI收錄刊物共112種,影響因子排名最高的為《NatureEnergy》(46.495),而總引用次數排名位列前三的依次是《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BioresourceTechnology》《JournalofPowerSource》,被引次數分別為12萬次、11.8萬次、11.6萬次。2019年,能源類SCI刊物Q1區、Q2區、Q3區、Q4區的平均影響因子分別為9.959、3.652、2.251、0.928。以下分別從主辦國家、出版商、刊文量等方面分析能源類SCI刊物的辦刊情況。1.1國家分布。能源類SCI科技期刊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但是絕大多數來源于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等科研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中,英國的能源類SCI刊物數量排名第一,占能源類全部SCI刊物的33.98%;美國緊隨其后,占全部的26.21%;中國有6種刊物入選SCI,占總數的5.83%。在辦刊水平方面,英國、荷蘭所辦刊物以Q1區、Q2區為主,整體辦刊質量很高;美國、德國的能源類刊物分布得較為均衡;中國和日本的能源類刊物主要集中在Q3區、Q4區,水平相對較低,簡單來說,這是文章外流、語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2出版商情況。能源類SCI刊物中,由國際三大出版商(愛思唯爾、施普林格•自然、威利)運營的占全部刊物的55.34%。其中,愛思唯爾運營的刊物最多,共出版了37種能源類刊物,33種位于Q1、Q2區,整體辦刊水平很高。此外,各大學會創辦并運營的刊物數量也較多,占總數的14.1%,主要有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美國化學學會(AC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以及美國物理學會(AIP)。這些學會創辦的刊物水平也相對較高,多集中在Q1區、Q2區。1.3刊期情況。刊期既能反映刊物的刊文量,也能體現刊物所處的發展時期。位于Q1區的能源類SCI刊物多采用月刊或半月刊的模式;刊期為季刊或雙月刊的多位于Q3、Q4區。在一定程度上,這體現了刊物的發展時期——季刊、雙月刊多處于SCI收錄初期,發文量較小,便于沖擊高的影響因子;月刊、半月刊大多長期被SCI收錄,具備一定的知名度,稿源穩定且質量較高,已進入了良性發展模式。此外,能源類SCI刊物的刊期分布還反映了期刊發展的進程。通常來說,創刊初期為保證稿件質量,大多期刊采用少量發文的模式,多位于Q3區、Q4區;隨著曝光度及知名度的提升,期刊稿源數量與質量逐步提高,影響因子提升后逐步擴大發文量,最終穩定在一個影響因子和發文量均較高的理想狀態。整體上,位于能源類Q1區的刊物,平均影響因子高達9以上,Q2、Q3、Q4區分別在3.6、2.2、1左右。同時,三種引用量最高的刊物均位于Q1區,這反映出本領域排名前列的刊物吸引了多數讀者的關注和大量引用。在國家分布方面,英國、美國、荷蘭占據較大優勢,這樣的數據符合科研水平的整體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荷蘭是最大的出版商愛思唯爾的所在地,因此其能源類SCI刊物的發文量超過了德國和中國,占總數的13.6%。在出版商方面,愛思唯爾、威利和施普林格•自然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占據優勢,位列前三。在刊文量方面,季刊數量最多,占比略高,雙月刊、月刊緊隨其后,半月刊數量較少,同時也有一些刊物采用單篇出版的模式,每年出版1期。
28種典型能源類SCI刊物的具體分析
21世紀以來,能源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大量科研人員投入研究,優秀論文和刊物不斷涌現。作為一個交叉學科,能源涵蓋了廣泛的基礎研究方向,包括化學、物理、材料、生物、機械等。相應地,各方向的刊物各具專業特色,編委及作者的地域分布也各不相同。為深入分析具體辦刊情況,本文選取8種具有代表性的能源類SCI刊物,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第一,8種刊物的主辦單位涵蓋高校、知名出版商以及專業學會,覆蓋三大出版商、ACS及AIP兩所刊物聲譽較高的專業學會;第二,8種刊物分別由中國、美國、日本、德國主辦,具有廣泛的地域性;第三,8種刊物的刊文方向各有側重,既有專注于新能源開發(氫能源、生物能源、太陽能等)的,也有側重傳統能源(石油勘探、煉制)以及能源設備(核電設施)的。以下從辦刊模式、編委團隊、作者分布等方面具體分析中外能源類科技期刊情況,為我國能源類科技期刊的建設努力方向。2.1辦刊模式分析。本文選取的8種能源類SCI刊物,每區各兩種,具體辦刊情況見表1。8種期刊創刊時間從1977年至2016年均有分布,專業特色及辦刊模式各有側重。影響因子最高的刊物《NatureEnergy》創辦于2016年,為《Nature》系列刊物,延續了《Nature》專職編輯負責學術水平的風格,欄目設置寬泛,包含研究論文、分析、綜述、觀點、新聞動態、通訊文章、續議、評論文章、書評以及專題文章。排名第二的是1992年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并由愛思唯爾出版的《JournalofEnergyChemistry》,影響因子達7.216。該刊擁有龐大的國際顧問編輯團隊,編委由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組成,按學科方向劃分,分工明確,參與度高。據了解,《IEEETransactionsonEnergyConversion》由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辦刊,主編為IEEE會員,同時設置欄目主編,編委會也由IEEE會員組成,人數較多,整體協同度高。《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創刊于1977年,自1997年開始,其影響因子和發文量持續增長,該刊編委會設有6位副主編,分別負責不同的方向,以加強針對不同稿件的專業評審。《EnergyandFuels》是美國化學學會(ACS)的會刊,共11位副主編,2019年刊文量排在此8種期刊首位(1256篇)。《PetroleumScience》由中國石油大學主辦,2009年被SCI收錄,刊文量常年穩定在70篇左右,自2019年刊文量有所增加。該刊編委人數眾多,主要由中國石油大學教授組成,共22位副主編。《Journalof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編委會設1位主編,2位副主編,14位副編輯及一個由出版發行主管、執行編輯和編輯助理3人組成的期刊發展團隊。該刊2010年被SCI檢索,年刊文量維持在200~300篇,影響因子在0.9~1.6浮動。《JournaloftheJapanPetroleumInstitute》由日本石油學會主辦,編委會由日本學者組成,作者也大多局限在日本,年刊文量在180~300篇,影響因子隨刊文量增加而有所降低,自2013年起降低刊文量,影響因子回升至1.575。綜合8種典型能源類SCI刊物的辦刊模式可知,科技期刊多采用“科學家辦刊”的模式,由主編、副主編帶領編委團隊負責稿件的學術質量,組織專刊、專題。根據以上數據,專業出版集團表現突出,他們具有豐富的辦刊經驗,其自身知名度也便于吸引頂尖科研工作者加入;由于分支機構分布廣泛,專業出版集團具有國際化程度更高的特點。此外,《PetroleumScience》《JournaloftheJapanPetroleumInstitute》存在共同的問題——編委國家分布較窄,集中在本國學者,這通常會導致刊物的影響力偏低。2.2編委團隊及作者分布情況分析。本節分析8種刊物2019年的發文情況,統計編委國家分布及作者國家分布情況,從編委和稿源國際化方面分析刊物特點。為了清晰呈現編委分布是否均勻,筆者引入了國際編委占全體編委的概率(𝑃=編委總數−本國編委數編委總數),此數值越高代表此刊物國際編委數量越多,編委會國際化程度越高,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編委分布率多集中在35%~60%,國際編委占比不宜過低是各刊普遍遵守的原則。其中,個別刊物達到90%以上,也有例如日本的刊物《JournaloftheJapanPetroleumInstitute》的編委全部來自本國。中國的兩種刊物《JournalofEnergyChemistry》《PetroleumScience》都擁有相當龐大的編委會,并且編委來源國家相對集中,相較于日本,我國的兩本刊物還是具有一定的國際性的,但是相比于歐美刊物,這兩本刊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這也側面體現了我國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的問題——編委團隊的國際化程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在稿件來源方面,《JournalofEnergyChemistry》《PetroleumScience》遜于歐美,本國稿件占比均超過50%。其中,《JournalofEnergyChemistry》2019年發表的中國學者的文章占比85.51%,僅次于日本刊物的87.18%。綜上,一方面,我國能源類刊物編委及稿源的國際化程度均相對較低,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學者已廣泛占據了能源類科技期刊發文量第一的位置,這體現了我國能源科技軟實力的增長,也側面證明了我國能源類科技期刊發展滯后于能源科技進步的事實。2.3高被引文章情況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最近五年高被引文章數排名第一的是《NatureEnergy》,共182篇。《EnergyandFuels》排名第二,近五年僅14篇文章入選高被引,我國的《JournalofEnergyChemistry》以11篇高被引文章位列第三。表3總結了8種能源類刊物近五年的被引情況,其中前7種刊物施引文獻占比最高國家均為中國,也反映出我國在能源領域的巨大投入和科研潛力。《JournalofEnergyChemistry》施引文獻來自本國的比例高達87.72%,側面反映出我國刊物的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國主辦的另一本刊物《PetroleumScience》施引文獻中來自本國的比例為65.15%,也處于較高水平。筆者認為,施引文獻的國際化程度對刊物的良性發展非常重要,可以體現閱讀和使用此刊文章的受眾群體范圍。我國的兩本能源刊物的施引文獻多來自本國,這反映出目前我國能源刊物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因此,提高刊文水平和擴大國際宣傳是兩個重要的努力方向。整體看來,高被引文章數與刊物影響力、分區及影響因子呈正相關關系,與刊物創刊時間無關。其中,《NatureEnergy》文章質量出色,體現了行業引領地位,同時,由于其強大的宣傳能力及創刊初期的高標準定位也提升了刊發文章的引用量。因此,筆者認為,吸引本研究領域的頂尖科研團隊在刊物上發文、全方位打造旗艦平臺是提升刊物影響力的關鍵。以上從刊物運營模式、編委會和稿源國際化、引用情況等3方面分析了8種典型能源類SCI刊物的情況,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在辦刊模式方面,《NatureEnergy》區別于其他7種刊物,采用了專職編輯負責學術水平的模式。這種運營模式廣泛應用于《Nature》系列刊物,對刊物的把控度較高,但是此模式對專業編輯的要求極高,其他刊物難以效仿。第二,編委會和稿源的國際化程度是決定刊物整體發展情況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三大出版商占據較大優勢,它們憑借分布在各國的分支機構以及覆蓋廣泛的推廣渠道整合了全球的學術資源,在國際化方面領先于高校和學會刊物。第三,文章引用量是評價刊物的關鍵指標,體現了刊物的整體水平及受眾范圍。在這方面,8種SCI能源類刊物中施引文獻占比最高的國家為中國的有7種,這體現出我國在能源領域極大的學術活力。同時,《JournalofEnergyChemistry》《PetroleumScience》在稿源和國際化方面表現略有不足,來自本國的稿件和引用量均超過50%,在國際化方面仍有努力空間,可以通過擴大宣傳、定向約稿等方式提升國際化水平。
3對我國能源類期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