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22:38: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猶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域文化中的猶太文化

本文作者:韓天艷工作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猶太研究中心

目前,黑龍江省檔案館存有關于哈爾濱猶太人出生、死亡、結婚等項證明文件8000多份,猶太居民登記卡4000余張,有關猶太社會活動家的材料將近200份,還有哈爾濱猶太人死亡登記冊、影集等珍貴歷史資料。這些歷史資料不僅有利于研究哈爾濱猶太人歷史、近現代猶太人來華史、猶太人世界大流散史,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哈爾濱俄僑史、東北亞史以及近現代國際關系史。記錄哈爾濱城市歷史、展現地域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猶太僑民檔案,還有哈爾濱猶太遺址遺跡———猶太建筑和猶太公墓。它們記錄了往日哈爾濱作為著名國際大都市的輝煌歷史和猶太人在哈爾濱近代城市化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成為哈爾濱城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哈爾濱依然保留著許多猶太人當年在這里從事宗教、政治、經濟、文化、慈善、社會活動的舊址以及他們的故居。這些猶太建筑有將近30處之多,它們主要分布在南崗區和道里區。而在道里區中央大街及其附街,經緯街及其附街以及通江街的分布最為集中。在眾多的猶太建筑中兩座猶太會堂舊址是最引人注目的。位于道里區通江街82號的哈爾濱猶太總會堂舊址是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筑。該會堂建成于1909年1月15日。1921年經緯街上的猶太新會堂落成后,它又被稱作老會堂。該建筑呈現了典型的猶太建筑風格:二層磚石結構,呈拉丁十字形;屋頂上有大小兩個穹頂,擎起大衛之盾六角圣星;門窗飾以圓拱和尖拱,并有大衛之盾六角圣星這一猶太標志。該會堂是哈爾濱當年最漂亮的教堂。[2]2004年哈爾濱市政府出資對其進行了重新修繕,現為商服場所。位于道里區經緯街162號的哈爾濱猶太新會堂舊址也是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筑。該建筑落成于1921年9月25日,是當時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猶太會堂,屬于猶太教哈西德教派會堂。它同樣體現了典型的猶太建筑風格:主入口處是三開門,突出部分的4個廊柱擎起尖券高門;正殿為正方形,屋頂聳起巨大的半圓形穹窿;窗欞上飾以大衛之盾六角圣星。該建筑現為哈爾濱建筑藝術館的第二展館。在哈爾濱,僅次于兩座猶太會堂舊址的著名猶太建筑是位于道里區通江街86號的猶太中學舊址(現為哈爾濱市朝鮮族第二中學校)。該建筑于1918年12月落成,具有典型的猶太建筑風格:檐壁飾以蜂窩狀鐘乳拱,入口處設有馬蹄形券窗,二樓是尖券型窗、窗欞上飾有大衛之盾六角圣星、女兒墻上飾以塔柱、屋頂上有圓狀穹隆。該建筑是哈爾濱市二類保護建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除了上述猶太建筑外,在哈爾濱還有猶太醫院、猶太免費食堂和猶太養老院、猶太國民銀行、馬迭爾賓館、薩姆索諾維奇兄弟商會、邊特兄弟商行、А.奧昆大樓、拉比諾維奇大樓、鮑格丹諾夫斯基大樓、Р.А.別爾科維奇大樓、梅耶洛維奇大樓“、米尼阿久爾”咖啡茶食店“、馬爾斯”巧克力糖果點心廠道里分店、惠康呢絨莊、莫斯科大藥房“、戈洛布斯”猶太電影院、哈爾濱商務俱樂部、穆棱煤礦公司、羅森達里醫生私人醫院等舊址,以及當年著名猶太企業家索斯金、斯基德爾斯基、克羅爾等人的私邸舊址。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能對這些猶太建筑進行詳細闡述。它們中的大多數已被列為哈爾濱市保護建筑,有的還是省級或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哈爾濱被稱為“建筑藝術博物館”,而猶太建筑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呈現出了猶太特色、古典主義、折衷主義、文藝復興時期、新藝術運動等不同的建筑風格,見證了哈爾濱城市的歷史變遷,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位于哈爾濱東郊皇山的哈爾濱猶太公墓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地由哈爾濱猶太宗教公會于1903年建在俄國東正教老墓地后側(現南崗區東大直街東正教堂后側),后來遷至太平區太安街(現道外區太安街)。它是當時外僑墓地中占地面積最大的,1958年公墓遷往東郊皇山的時候,共有3173座墓穴。[3]1963年皇山猶太公墓落成。許多當年活躍在哈爾濱的著名企業家、音樂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都在那里安息。1997年和200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出資對該公墓進行了修繕,重建了猶太墓地會堂。目前,它是東亞地區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塊猶太墓地。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墓碑不僅使我們感受到了猶太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成為猶太人在哈爾濱繁衍生息幾十年的真實寫照,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猶太公墓被哈爾濱市列為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加以保護。

由于一段特殊的歷史,使包括猶太文化在內的外僑文化進入哈爾濱,促成了哈爾濱多元文化的形成,哈爾濱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也是首屈一指的。在較為寬松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猶太文化在遠離世界猶太中心的哈爾濱得以保存和發展。猶太人雖然離去了,但是他們所創造的文化卻留了下來,成為當今哈爾濱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何保護、挖掘、利用好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樹立城市文化品牌,成為人們不斷思考的課題。事實上,近些年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保護、挖掘、利用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資源給予了高度重視。哈爾濱市陸續把一批猶太建筑列為保護建筑,把猶太公墓列為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區,還曾出資修繕了重點的猶太建筑和猶太公墓。黑龍江省財政也曾支持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在哈爾濱猶太新會堂舊址舉辦了大型的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展覽。然而,就整體開發利用猶太文化資源而言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使這一特色文化成為哈爾濱地域文化的一大亮點。首先,應加強對哈爾濱猶太僑民檔案的編研工作。鑒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已有一批多年從事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建議由其牽頭成立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研究會,研究會將吸納、集聚一批在該領域從事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特別是黑龍江省檔案館的檔案管理和研究人員。在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旗幟下,與黑龍江省檔案館通力合作,建立編研基地,實施協作聯合,最大限度地整合黑龍江省在該研究領域的人力資源,解決因單打獨斗編研人手不夠、專業不熟、經費不足等令人棘手的問題。哈爾濱猶太僑民檔案的編研工作一旦完成將大大提升哈爾濱的區域文化品位,推進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哈爾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區域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其次,應對哈爾濱猶太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要實現龍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就需要把歷史文化資源轉化成生產力。旅游業是帶動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領域。當前,由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對特色文化游的需求不斷上升。哈爾濱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得天獨厚的猶太歷史文化資源,把猶太特色旅游業做大做強。然而,目前對猶太文化資源的挖掘水平比較低,還停留在簡單地介紹猶太遺址遺跡的基本情況,大多數人對哈爾濱這一特色文化的認識也只停留在一些實物的感官上,比如只知道存在一些猶太建筑,而對其所包含的文化含量并不了解。因此,一方面,我們要把已經知道的故事和遺址遺跡本身一起展現給廣大參觀者,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掘大量的歷史事件、人物、故事、風俗、遺址遺跡等文化遺產來提升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再次,應加強對哈爾濱猶太文化的宣傳,提高地域文化的知名度。為使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舉辦的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展覽在促進黑龍江省對外開放、發展旅游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有關部門應給以適當的資金支持,使其對展覽進行豐富和完善,特別是增設原居哈爾濱猶太人口述歷史影像資料,使該展覽成為哈爾濱的“名片”,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以色列及世界各地猶太人來哈爾濱觀光旅游。我們也可以主動走出去,把展覽推向猶太人聚居的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等國家。讓世界了解、認識哈爾濱。還可借此時機尋找適當的合作機會,為哈爾濱社會經濟的發展尋求更多的外力支持。另外,應與世界各國的原居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后裔建立聯系,利用哈爾濱舉辦盛大音樂會、展會等時機,邀請他們重返或到父輩、祖輩曾經生活過的城市來參觀,為猶太文化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宣傳自我的機會,讓世界猶太人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哈爾濱,客觀上達到宣傳哈爾濱地域文化的效果。

查看全文

猶太教的公義觀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義;古代猶太教

【論文摘要】古代猶太教對公義十分重視和強調,這從《希伯來圣經》及其他猶太教文獻對上帝公義的描述和猶太先知的大力呼吁警誡中都可以看出。公義在古代猶太教中如此重要,因此,猶太教徒自然也被要求遵守各種宗教誡命與道德規范,以達到尋求、實現社會公義之目的。

公義(justice)是古代猶太教十分強調和重視的一個概念,在希伯來語中其對應的詞為tzedek,意指上帝和人類的公平、正義。公義在古代猶太人的世界觀和宗教觀中占據著中心地位,猶太教的其他許多概念都是圍繞公義的概念發展起來的。在猶太教看來,公義既是上帝所具備的屬性,也是人類應遵循的道德規范。

1猶太教上帝的公義

猶太教視公義為上帝的屬性。在崇拜多神教的異教中,神詆通常擁有無限的權力,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任何約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信仰一神教的猶太教中,雖然宇宙中不存在著任何其他的神,上帝是獨一無二、不可比擬的,他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依然受著道德的約束。上帝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判定一個人的善惡,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行為來表彰公義,懲罰罪行。《希伯來圣經》中有許多關于上帝喜愛公義,憎恨罪惡的敘述。“(上帝)以公義為衣服,以公平為外袍和冠冕”(《約伯記》29:14);“公義和公平是你(上帝)寶座的根基”(《詩篇》89:14)。在猶太拉比的眼中,“上帝絕不偏心,絕不遺忘,絕不勢利,絕不受賄”(《阿伯特》4:29)。由此可見,作為立法者和執法者的上帝,在執行判定的過程中是以公正對待所有人的。猶太教認為上帝不僅自己是公義的,他也希望通過制定《托拉》的律法和自身的身體力行來推動社會公義的實現。“通常,人間的國王制定法令后,如果他本人愿意遵守,他就遵守,如果他不愿意,就使別人遵守。但是,神圣的上帝不一樣。他制定了律令后,便率先遵守,如《圣經》所說,‘在白發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雅赫維’(《利未記》19:32)——率先遵行了要在白發的人面前站起來這一律令的是我雅赫維。”(《大利未記》35:3)根據古代猶太教的一神思想,創造了世界的上帝是世界的統治者,上帝以身作則遵守律法,那遵守猶太教的各種倫理道德和法律誡命以追求公義自然也就成了上帝對人類——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創造出來的作品——的一項基本要求,是人類的生活義務和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因此在《申命記》第16章第20節中,上帝明令要求世人“你要追求至公至義”。

2猶太先知對公義的強調

查看全文

猶太族家庭教育啟發

一、造就“巨人”的猶太民族家庭教育

猶太民族是一個盛產“巨人”的民族,愛因斯坦、馬克思、畢加索、弗洛伊德、西爾多•馮•卡門、門德爾松等都是為我們所熟知的時代“巨人”。相對于別的民族,猶太人可謂是群星璀璨。愛因斯坦曾說:“世間偉大的人為什么這么少,其原因是他們的童年教育被忽視了。”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的成功與他童年時代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愛因斯坦從小就受到母親的音樂熏陶,而音樂豐富了他的想象力;叔父對他進行數學啟蒙,而數學培養了他非凡的思維能力;父親則在很多方面給他帶來了繼續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錢學森的老師西爾多•馮•卡門從小就有數學天賦,但是他的父親為了讓他全面發展、開闊視野,讓他讀歷史、詩歌、地理,還為他請來博學的老師教他人文知識。西爾多•馮•卡門在回憶這段往事時非常感激他的父親,正是他父親讓他視野開闊、思維廣泛,而沒有局限在一個狹隘的空間之中。除了愛因斯坦、西爾多•馮•卡門,還有許多思想家和科學家的成功其實都得益于他們早期的家庭教育。

二、猶太民族家庭教育的特色內容

(一)注重“經典”傳承的教育

經典正是由于其典范性和權威性所以不受時間的制約能夠經過歷史的選擇成為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一直流傳。猶太經典主要是猶太教的經文,這些經典文本不僅對整個猶太民族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猶太人有眾多的“經典”,例如猶太教的第一部經典《圣經•舊約》(《塔納赫》),包括《托拉》、《先知書》、《圣錄》;猶太教的第二部經典《塔木德》,希伯來語音譯意為“教導”,又稱口傳《妥拉》,出自《申命記》第11章第9節:“你們將用它來教導你們的孩子”。對猶太教而言,《塔納赫》是一本永恒的圣書,而《塔木德》則是猶太教徒日常生活中所實用的經書,它旨在給猶太人提供宗教生活的準則與為人處世的道德規范。在戰爭流亡的年代這兩部經典就是猶太人的精神支柱。在內容上這些經典包括了猶太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法律、倫理規范等各個方面。在形式上除了訓誡、教誨還有大量的寓言、優美詩歌、有趣的故事等。子女從小就要從父母那里學習和背誦這些經典,接受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的教育,開啟讀書認字、啟發智慧的旅途。并且在猶太家庭共餐和朋友來訪聚會中大家總要探討這些經典中的一些內容。正是在對這些經典的學習中使得猶太人的宗教、民族、文化、價值、習俗等都得到傳承。

(二)注重歷史傳統的教育

查看全文

猶太音樂發展溯源論文

論文關鍵詞:猶太音樂猶太民族宗教圣歌門德爾松馬勒

論文摘要:猶太音樂與猶太民族的命運具有密切聯系。猶太民族多災多難的歷史及其散居的特點造就了猶太音樂的憂郁、悲情、激昂、奔放的特性。這些特性表現在古老的宗教圣歌、民歌中的自然小調音階、進行曲的多變與豐富性等形式上。門德爾松和馬勒等的作品集中展現了猶太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猶太音樂與猶太民族的歷史息息相關。猶太民族的歷史是多災多難的歷史。似乎從這個民族的誕生之日起,整個世界都在排斥、驅逐、迫害、屠殺猶太人。然而,猶太民族不僅沒有被壓垮、滅絕,反而更加堅強和強大。正是他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給了這個民族存活所需要的勇氣和堅忍,而猶太音樂是其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公元一世紀初,猶太人在反對羅馬帝國的戰爭中失敗,不少人被迫離開故土,陸續流散在世界各地,因此在地域上未能形成一個固定的文化中心。早期的基督徒主要是猶太人,后來,隨著非猶太人基督徒的增加,基督教作為社會政治力量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并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在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后,開始禁止其他宗教的活動,基督教會使用暴力強迫人們皈依。從那個時候起,猶太人受到歧視、受到侮辱,猶太人被看做邪惡的民族,猶太教被譴責為邪惡的教派,他們到處遭到有組織的迫害。一些猶太人的生命因宗教觀念而受到威脅,被迫放棄猶太教,改信基督教。但猶太古老的文化,尤其是音樂,卻通過猶太教的世代流傳,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口頭傳授而保存下來。

目前有關猶太音樂的文獻不多,已知較早的記載約是在7世紀。在巴勒斯坦和巴比倫的猶太教堂中所吟唱的宗教歌曲與基督教早期音樂比較相近。9世紀時,猶太教的經文吟誦已具有一定的重音規則,用記號記載在經文之上,其意義及唱法由歌唱者口頭傳授,不同的經文各有不同的吟誦方式。祈禱文根據不同的儀式要求有不同的旋律模式,歌唱時可由歌手即興地加以裝飾性的發展,這種傳統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

19世紀以后,出現一些旋律比較定型的歌調,這些歌調往往帶有阿拉伯民歌與天主教圣歌的特點。10世紀以后,猶太人的音樂因分布地區不同而逐漸分為東方與歐洲兩大系統。東方的猶太人散居在中東、近東、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民族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狀態,音樂發展緩慢,因而猶太音樂仍能保持自己的鮮明特色。歐洲的猶太人又可分為兩部分。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塞法爾迪姆派與居住在西歐和東歐的阿什肯納吉姆派。塞法爾迪姆派分布在西班牙、北非、地中海東部地區,其音樂文化受西班牙及阿拉伯的影響。阿什肯納吉姆派約自10世紀起移居德國,對德國民間音樂有一定影響。東歐的猶太人在17世紀與德國猶太人混合,并產生新的共同語言意第緒語,其宗教歌曲也受德國音樂的影響,歌唱發聲上喜好用柔和的鼻音,還留有猶太的古老傳統。18世紀初,波蘭及俄羅斯的猶太人中出現了哈西蒂茲姆派,他們反對嚴格正統的猶太教,奉行新的教規,產生了具有較強節奏性、富于即興變化的宗教歌曲。

查看全文

店員猶太文化管理論文

摘要《店員》中通過講述非猶太青年弗蘭克·阿爾班在與猶太人莫里斯一家的交往中,從一個“街頭浪子”成長為“有責任感、正直、誠實的人”,并最終選擇成為猶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國大蕭條時期下層猶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猶太民族的價值取向與信仰理念。馬拉穆德所著意的絕不僅僅是猶太人,他所要表現的其實是整個人類的“生存困境”,他所具有的不僅僅是“猶太關懷”,而是對整個人類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馬拉穆德《店員》猶太文化

美猶太作家伯納德·馬拉穆德(BernardMalamud。1914-1986)曾獲得“國家圖書獎”與“普利策獎”。其代表作《店員》中通過講述非猶太青年弗蘭克·阿爾班在與猶太人莫里斯(Morris)一家的交往中,從一個“街頭浪子”成長為“有責任感、正直、誠實的人”,并最終選擇成為猶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國大蕭條時期下層猶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猶太民族的價值取向與信仰理念。本文略論書中所反映的猶太文化因素。

一、主題簡疏

《店員》的“猶太身份”決定了“苦難與忍受”必然成為其一大主題。“猶太”這個詞,因為猶太人在歷史上所遭受的苦難屈辱,已經萌生了一個隱含意思——“苦難”。在歷史上。猶太人可謂是歷經劫難。從《圣經=》中所載摩西率希伯來人出埃及,到上個世紀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正如小說主人公莫里斯所說,“他們受難,因為他們是猶太人。”“苦難”已經成為猶太文學的母題。

雜貨店老板莫里斯一生窮困。他經營一生的小雜貨店其實無異于囚禁他的監牢。他被終身“埋”在店里。但是,他默默地忍受,心中始終存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忍受”是他的另一個名字。這樣的隱忍精神在弗蘭克·阿爾班身上也有體現。弗蘭克本來和同伙要打劫莫里斯的店,但他心中一絲良知還未泯滅,為受傷的莫里斯遞上一杯水,從此與這個小店,與這家人結了不解之緣,從“入侵者”成為“成員”(店員),并最終接受割禮成為猶太人,成為第二個莫里斯。把小店維持下去,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勇氣與忍耐精神。

查看全文

古代猶太教研究論文

1猶太教上帝的公義

猶太教視公義為上帝的屬性。在崇拜多神教的異教中,神詆通常擁有無限的權力,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任何約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信仰一神教的猶太教中,雖然宇宙中不存在著任何其他的神,上帝是獨一無二、不可比擬的,他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依然受著道德的約束。上帝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判定一個人的善惡,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行為來表彰公義,懲罰罪行。《希伯來圣經》中有許多關于上帝喜愛公義,憎恨罪惡的敘述。“(上帝)以公義為衣服,以公平為外袍和冠冕”(《約伯記》29:14);“公義和公平是你(上帝)寶座的根基”(《詩篇》89:14)。在猶太拉比的眼中,“上帝絕不偏心,絕不遺忘,絕不勢利,絕不受賄”(《阿伯特》4:29)。由此可見,作為立法者和執法者的上帝,在執行判定的過程中是以公正對待所有人的。猶太教認為上帝不僅自己是公義的,他也希望通過制定《托拉》的律法和自身的身體力行來推動社會公義的實現。“通常,人間的國王制定法令后,如果他本人愿意遵守,他就遵守,如果他不愿意,就使別人遵守。但是,神圣的上帝不一樣。他制定了律令后,便率先遵守,如《圣經》所說,‘在白發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雅赫維’(《利未記》19:32)——率先遵行了要在白發的人面前站起來這一律令的是我雅赫維。”(《大利未記》35:3)根據古代猶太教的一神思想,創造了世界的上帝是世界的統治者,上帝以身作則遵守律法,那遵守猶太教的各種倫理道德和法律誡命以追求公義自然也就成了上帝對人類——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創造出來的作品——的一項基本要求,是人類的生活義務和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因此在《申命記》第16章第20節中,上帝明令要求世人“你要追求至公至義”。

2猶太先知對公義的強調

古代猶太教對公義的重視和強調不僅體現在上帝直接要求世人行公義上,也體現在以上帝代言人身份出現的猶太先知的告誡上。許多古代猶太先知通過闡述神諭教育民眾,大聲疾呼社會的公義,并將國家、民族的危亡與社會的公義聯系起來。《希伯來語圣經》中的先知書中充滿了猶太先知對社會不公義現象的批評。在先知阿摩司生活的年代,北部的以色列國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達到了勢力的項峰。耶羅波安戰勝了亞蘭人,把以色列國的領土擴大到原來聯合王國時代的北疆,從極北的哈馬口到亞拉巴海(《列王記下》14:25、28)。南部的猶大國也在烏西雅治下打敗了以東人和非利士人,制服了亞們人,同時大力發展農業和興建龐大的軍隊(《歷代志下》26:1-15)。表面上看來,以色列國力相對強盛,外部似乎無大憂大患,但許多以色列人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道德淪喪,社會風氣日下(《阿摩司書》6:4-6、15)。窮人的權利遭到踐踏,富人卻在司法上得到偏袒(《阿摩司書》5:7、11-12)。阿摩司斥責這種道德的喪失,并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警告。他告誡以色列人這種行為大大激怒了神,遭致神容許亞述侵略以色列來作為懲罰(《阿摩司書》7:7-11、14-17)。面對社會的種種陋行,先知阿摩司發出宏愿:“唯愿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24)。在北方以色列國被亞述人消滅、南部猶大國國力日衰,民不聊生亡之際,另一位古猶太先知以賽亞也發出了類似的批評。他指出以色列百姓和官吏已離棄了上帝和公義的道路。貪婪和墮落成為社會的風氣,富人生活奢侈放蕩,而許多窮人則變得赤貧以至最終淪為奴隸。(《以賽亞書》1:21-23)官吏“設立不義之律例,……為要屈枉窮乏人,奪去困苦人的理,以寡婦當作虜物,以孤兒當作掠物。”(《以賽亞書》10:1-2)他指出欺壓窮人的人只有一種下場,就是被神毀滅(《以賽亞書》3:14-25)。以賽亞呼吁以色列人“學習行善,尋求公義”(《以賽亞書》1:16-17),以期未來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一座“公義之城”。(《以賽亞書》1:26)還有很多先知如彌迦、耶利米也對社會的不公義作出了有力的批評(《彌迦書》6:9-16),面對以色列社會的不公義,先知彌迦借上帝之口呼吁以色列人“以色列啊,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作為猶太思想的代表者,先知是猶太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特殊群體,是任何其他民族歷史上都未產生過的。雖然猶太教的傳統將先知視作替神向人說話的人、是神的代言人,“實質上他們是當時社會的批評家、政治改革的倡導者和民族的精神導師。”[6]先知所倡導的并非抽象、思辨的倫理道德,而是在現實社會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操行。在他們看來,社會正義在決定社會命運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古代先知在弘揚公義上所具有的意義,有外國學者評論道:“圣經中的先知傳統是西方文明關于人類個體的道德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最高尚的概念的最主要來源。即便先知只是向他們的以色列同胞布道,只是從他們與上帝立約的角度來理解公義,他們響亮的話語一直傳遞著他們的信仰:公義既是為了弱者也是為了強者;……一個人若不善待自己的同胞則無法侍奉上帝;要熱愛上帝就要熱愛公義……”

3追求、實現公義的方式

猶太教的上帝和先知對公義是如此地大聲呼吁和關注,那作為個體的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做呢?猶太教認為要實現人類社會公正、公義的目標就要“行他的道。”(《申命記》11:22)人類的生活方式應該按照上帝的方式來塑造,遵循猶太教的各種倫理道德和律法誡命。而猶太教的誡命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猶太教認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所以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給予的,而且以色列既然是上帝的選民,就更應當聽從上帝的教誨,要“愛人如己”(《利未記》19:18)。因此,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論其出身多么卑微,都享有和別人同等的權利。在這一問題上,古代以色列人對奴隸的看法可謂領其他古代民族風氣之先。根據《希伯來圣經》的描述,以色列人不甘忍受埃及法老的奴役統治,于是在上帝的指引和摩西的帶領下逃出埃及,獲得了自由。這種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經歷使得以色列人懂得了同情和愛,深知自由的寶貴。因此,與同時代的其他絕大多數民族不同,2000多年前的猶太人將奴隸視為擁有個人權利的人而不是只會說話的工具。買來的奴仆不但在勞動六年后便自動獲得自由(《出埃及記》21:1-6),而且他們即使從主人那里逃脫到了別處,也仍被看成享有同等權利的人(《申命記》23:15-16)。在安息日,主人必須讓奴仆停止勞作獲得休息(《申命記》5:12-15)。主人也不能肆意體罰奴仆,如若奴仆因此而受到身體上的傷害,則主人須以給予其自由作為補償(《出埃及記》21:26-27)。如若情況嚴重至當場將奴仆打死,則被視作極其嚴重的犯罪行為,打人者將遭受刑罰(《出埃及記》21:20)。此外,《圣經》中列出了許多律法教導以色列民應關愛窮人等其他弱勢群體。“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埃及記》22:21)“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出埃及記》22:22)“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出埃及》22:25)“不可在窮人爭訟的事上屈枉正直。”(《出埃及記》23:6)“不可咒罵聾子,也不可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利未記》19:14)“困苦貧乏的傭工,無論是你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負他。”(《申命記》24:14)《利未記》第19章第9-10節規定在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地的四角,也不可拾盡所遺落的,以便為那些不幸的人留下一部分;也不可摘盡果園和葡萄園中所有的果實,以便使窮人、孤兒寡母和寄居者有充饑之物。除了遵守各種律法和誡命外,對于具體應如何施行公義以實現社會的公正和公義,自古以來猶太人還有一項重要的手段——慈善捐贈。他們視通過慈善捐贈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關心和保護為全社會特別是富人的義務,是社會公正所在。在英語中通常用philanthropy表示捐贈、救濟他人的慈善行為。

查看全文

猶太女性主義哲學思想論文

提要:當代猶太女性主義直接定位于實踐之上,它要轉換猶太人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和律法、宗教儀式以及制度,使之面向猶太婦女敞開。他們一致認同猶太婦女身處屈從地位這一說法,認為這一地位的根源在于性角色等級差別、整個社會、猶太傳統以及“它性”病。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對猶太婦女缺席論作出回應,對猶太傳統進行批判與整合。他們首先討論哈拉哈,開始了一場“元哈拉哈問題”轉向運動,認為猶太婦女的屈從地位不能在哈拉哈框架中得到解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們要界定和接受從多種路徑探索出來的新材料,并將之融合入《托拉》。他們主張用關系說代替神圣分離論和等級制,提出女性上帝語言觀,以替代男性上帝觀。當前猶太女性主義哲學開始關注圣約概念以及惡的問題。

關鍵詞:猶太女性主義哈拉哈神圣分離論圣約關系說

《托拉》上帝惡

本文主要參閱《猶太哲學史》(HistoryofJewishPhilosophy),editedbyDanielH.FrankandOliverLeaman(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7)。

相對于以創建體系為樞軸的學說、流派和思潮來說,猶太女性主義哲學與其說是以思想建樹為導向,不如說它直接定位于實踐之上。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看來,本身理當直指猶太婦女的現實處境的改善和提高,因此,他們就不僅僅以闡發猶太哲學的奧義為歸依,更為關鍵的是,他們要轉換猶太人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歷史和律法、宗教儀式以及社會制度,并使之面向猶太婦女敞開,將全體猶太婦女這一長期被忘卻的群體容納進本應包括這一群體的猶太教傳統和現實當中。基于猶太女性主義哲學這一入世取向,其思想就不囿于玄思和義理,而是以多種方式表達出來:從祈禱文到小說,從宗教禮儀到歷史無不隱含著他們的努力和希望——試圖構思創建出一種反映猶太婦女經驗的猶太教。為此,他們常常借助于易被猶太社團和個人把握的形式來闡述他們的哲學思想。但本文僅僅介紹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對猶太教本質的理論反思,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思一方面豐富了猶太女性主義哲學非思辨性表達的路向,另一方面非思辨表達本身因其直接的現實性,反過來使反思豐滿起來。

一、診斷問題:屈從及其根源

查看全文

猶太音樂發展及其特性探討論文

摘要:猶太音樂與猶太民族的命運具有密切聯系。猶太民族多災多難的歷史及其散居的特點造就了猶太音樂的憂郁、悲情、激昂、奔放的特性。這些特性表現在古老的宗教圣歌、民歌中的自然小調音階、進行曲的多變與豐富性等形式上。門德爾松和馬勒等的作品集中展現了猶太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關鍵詞:猶太音樂猶太民族宗教圣歌門德爾松馬勒

猶太音樂與猶太民族的歷史息息相關。猶太民族的歷史是多災多難的歷史。似乎從這個民族的誕生之日起,整個世界都在排斥、驅逐、迫害、屠殺猶太人。然而,猶太民族不僅沒有被壓垮、滅絕,反而更加堅強和強大。正是他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給了這個民族存活所需要的勇氣和堅忍,而猶太音樂是其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公元一世紀初,猶太人在反對羅馬帝國的戰爭中失敗,不少人被迫離開故土,陸續流散在世界各地,因此在地域上未能形成一個固定的文化中心。早期的基督徒主要是猶太人,后來,隨著非猶太人基督徒的增加,基督教作為社會政治力量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并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在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后,開始禁止其他宗教的活動,基督教會使用暴力強迫人們皈依。從那個時候起,猶太人受到歧視、受到侮辱,猶太人被看做邪惡的民族,猶太教被譴責為邪惡的教派,他們到處遭到有組織的迫害。一些猶太人的生命因宗教觀念而受到威脅,被迫放棄猶太教,改信基督教。但猶太古老的文化,尤其是音樂,卻通過猶太教的世代流傳,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口頭傳授而保存下來。

目前有關猶太音樂的文獻不多,已知較早的記載約是在7世紀。在巴勒斯坦和巴比倫的猶太教堂中所吟唱的宗教歌曲與基督教早期音樂比較相近。9世紀時,猶太教的經文吟誦已具有一定的重音規則,用記號記載在經文之上,其意義及唱法由歌唱者口頭傳授,不同的經文各有不同的吟誦方式。祈禱文根據不同的儀式要求有不同的旋律模式,歌唱時可由歌手即興地加以裝飾性的發展,這種傳統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

19世紀以后,出現一些旋律比較定型的歌調,這些歌調往往帶有阿拉伯民歌與天主教圣歌的特點。10世紀以后,猶太人的音樂因分布地區不同而逐漸分為東方與歐洲兩大系統。東方的猶太人散居在中東、近東、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民族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狀態,音樂發展緩慢,因而猶太音樂仍能保持自己的鮮明特色。歐洲的猶太人又可分為兩部分。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塞法爾迪姆派與居住在西歐和東歐的阿什肯納吉姆派。塞法爾迪姆派分布在西班牙、北非、地中海東部地區,其音樂文化受西班牙及阿拉伯的影響。阿什肯納吉姆派約自10世紀起移居德國,對德國民間音樂有一定影響。東歐的猶太人在17世紀與德國猶太人混合,并產生新的共同語言意第緒語,其宗教歌曲也受德國音樂的影響,歌唱發聲上喜好用柔和的鼻音,還留有猶太的古老傳統。18世紀初,波蘭及俄羅斯的猶太人中出現了哈西蒂茲姆派,他們反對嚴格正統的猶太教,奉行新的教規,產生了具有較強節奏性、富于即興變化的宗教歌曲。

查看全文

猶太哲學對中國哲學意義論文

哲學是一種思維方式。因此,一種哲學就是一條思想之路。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存在過許多不同的思想之路。西方哲學和古代中國哲學就是兩條重要的思想之路。

西方哲學之路發端于古代的小亞細亞和雅典,隨著歷史的變遷,它在走完了古希臘的歷程后又延伸到古代和近現代的歐洲諸國及至北美。這是一條理性主義的思想之路,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理性的、邏輯論證型的。古代中國哲學始于先秦,在以后各個朝代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儒、釋、道為主流的思想派別。眾所周知,這是一條直覺主義之路,因為這些思想家的思維方式是直覺或體悟。

然而,除了上述兩條思想之路外,在古老的希伯來文明中又生發出另一條道路,這就是猶太哲學。這是一條奇特的思想之路。它起始于耶路撒冷,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東方但又靠近西方,處在東方和西方的中間地帶——中東地區。但是,后來的歷史卻神奇般地使之從中東而挺進歐洲,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荷蘭、德國等歐洲腹地獨辟蹊徑,開出一條新路來。斐洛、薩阿底、哈列維、邁蒙尼德、格森尼德、克來斯卡、門德爾松、科恩、羅森茨維格、布伯、海舍爾、開普蘭、列維那斯是這條思想之路上功名卓著的哲學家。它之所以成為一條新路,乃由于它是一種新的哲學,是一種既不同于理性主義的西方哲學,也不同于直覺主義或神秘主義的中國哲學,而是一種融合了理性與信仰的新哲學。無疑,這樣一種哲學對于中國哲學乃至世界哲學的發展都應該有積極的意義。迄今,猶太哲學在中國卻尚未得到廣泛的了解和認同,其價值和意義還沒有顯示出來。所以,本文擬闡述猶太哲學是如何形成的,其基本性質和特征,并在與現代中國哲學的比較中,探討它對于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一、亞伯拉罕主義與雅典主義的交會:猶太哲學的心路歷程

著名猶太哲學史家古德曼(JuliusGuttmann)說:“猶太哲學可以描述為用一般哲學的概念和規范對猶太信仰和習俗所做的描述。”[1](P4)他這里所謂“一般哲學”指的就是希臘哲學和由之發展而來的西方哲學。這個頗為流行的定義表明,猶太哲學的構成需要兩個因素,一是西方哲學,二是傳統的猶太教。它還包含這樣的意思,在原初的以色列人那里是只有宗教而沒有哲學的,只是隨著希臘文化及其哲學的傳播,猶太人開始用希臘哲學的概念和范疇對自己的傳統做出解釋時,猶太人才擁有了自己的哲學。

眾所周知,以色列人為人類貢獻的《圣經》,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確立了一神教。但是,按照古德曼等猶太哲學家的解釋,盡管《圣經》作為宗教的經典也包含了一些宇宙論和人生論的哲學思想,但它不是哲學著作,其中沒有系統的哲學。猶太哲學的產生是與猶太教與希臘哲學的相遇分不開的。

查看全文

猶太教教義中家庭教育觀探討論文

一、猶太教義中體現出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關于教育目標

傳統的猶太教教義中并沒有專門明確地論述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或章節。其中也沒有一個系統的教育理論。但是,圣經原文中一些章節,反映了猶太教義中有兩種基本的教育目標:

其一,教導孩子敬畏上帝。猶太典籍中多處提到了要對上帝報敬畏之心。例如“智慧的開端是對上帝的畏懼。”[3]“你應該全心全意地愛你的上帝,用你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精神,所有的力量。認真對待今天我告誡你的這些話。讓你的孩子們也深深銘記住這些話語。”[4]

其二,應該教導孩子們學習圣訓,按照圣訓所說去做事。例如,有文章說“遵循上帝的指示,做正確而合理的事情”[5]。“對上帝的敬畏使人心情愉悅,這種敬畏之情帶給人快樂和長生”[6]。相似的論述還有“沒有比敬畏上帝更好的事,沒有比遵從上帝的圣訓更美好的事”[7]。

(二)關于教育內容、方法及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