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為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21:52: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以民為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以民為根 以民為本 以民為天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也是我們黨親民、愛民、為民根本立場的生動體現。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樹立以民為根、以民為本、以民為天的思想,是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自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一個重要前提。
以民為根,一切相信群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其創新和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實踐,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是豐富的,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只有充分相信群眾?并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黨的理論之樹才會常青。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充分相信群眾,發揚民主,暢通渠道,廣納良言,切不可自恃高明,堵塞言路,瞧不起群眾;必須自覺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支持,大膽引導,鼓勵創新,切不可因循守舊,患得患失,挫傷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善于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科學分析,不斷深化,切不可視而不見,見而不思,思而不深。唯有如此,才能把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
以民為本,一切依靠群眾。人民群眾是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將一事無成。各級領導干部既是一個地方或單位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又是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和實施者,能否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直接關系到工作的好壞、發展的快慢乃至事業的成敗。因此,在執行政策時,一定要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給群眾,把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明明白白告訴群眾,把發展前景清清楚楚講給群眾,從而切實把黨和政府的主張及政策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在具體決策時,一定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使決策符合實際,體現民利;在抓各項工作落實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心體察群眾情緒,努力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形成人民群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前進。
以民為天,一切為了群眾。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存亡的根本因素。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愛護是各級干部生存的條件、工作的基礎、成長的養分。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各級領導干部才有立足之地,我們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各級領導干部切不可忘記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不可忘記人民群眾的養育之恩、魚水之情,不可忘記人民群眾的辛苦、清苦和疾苦,不可忘記自己是人民群眾的公仆。只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切實改進領導作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只有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緊緊圍繞群眾最想的、最盼的、最愁的事情,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切實把關心群眾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才能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以民為本”與“以人為本”
總書記在理論研討會上有這樣一段精辟表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同時明確指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興亡的根本因素,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同志的講話,是站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從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黨的宗旨上進行闡述的,說明黨一貫堅持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根本指導思想的重要性。這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為我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歷史上,從“民本”到“人本”,無數仁人志士出于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以及追求理想道德社會的目的,竭盡畢生精力,主張保民安民的施政之道,為民請命。這在我國發展史上無疑是進步思想,也是中國民主思想發展的萌芽。隨著近代民主政治的出現,民本思想進一步成熟起來。民本思想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呢?據史料記載,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庶民是國家主體,民貴而君輕;第二,人心向背決定著國家盛衰興亡;第三,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時代即已提出,在《尚書》中記載也相當豐富,它是對神權思想的挑戰和對君權的一種限制。春秋戰國時期,極力宣揚民本思想的當推“儒家”。孟子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為后世政治家的座右銘。荀子則進一步發揮,他認為,民本不僅僅是為了人民,也關系到統治者自身的安危和存亡。秦末和隋末無數次農民大起義使統治階級親眼目睹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許多有識之士對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幕僚親眼看到了農民大起義的強大威懾力量;魏徵以“舟”比作“君”,以“水”比作“庶人”(百姓),用“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警告最高統治者。據此,唐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民安民政策,迅速消除了戰亂,穩定了政局,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在民本思想的影響下,體恤民情,關心民眾疾苦成為歷代優秀政治家的共識。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有力地批判“君權神授”思想,他說,君權并非神授,而是人所授。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思想家黃宗羲,對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提出“君權存在是社會不得安寧的根源。”古老的民本思想,對近代民主政治產生過極大影響,同時又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它沒有超越剝削階級壓迫廣大人民的框架,民貴君輕并非目的,而是統治壓迫人民的手段。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民權學說繼承了傳統民本思想,同時又遠遠超越和發展了這一思想,但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
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后,中國人民第一次知道了不靠神仙皇帝,求解放靠的是自己。以為首的早期共產主義者提出的民主革命思想,給古老的民本思想注入了民主、自由的新內容,鮮明地高舉起推翻“三座大山”大旗,為受剝削、受壓迫的無產階級搖旗吶喊。
中國共產黨80多年輝煌歷程,在實踐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創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勝利。我們在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候,對“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系感觸更加深刻。中央三代領導集體,把全部心血傾注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奮斗目標上,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開一代先河。
也許您注意到,“以民為本”和“以人為本”只是一字之差,從字面上看似乎沒有什么不同,其實不然。從“民本”到“人本”經歷了漫長的幾千年,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實現理想社會,傾盡全力,耗其畢生,然而,真正的理想社會并沒有實現,民本思想受歷史局限存在著固有的不徹底性,最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人本思想最大的特點是:從根本上擺脫了歷史局限性,體現出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的徹底性,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雖已被消滅,但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黨的歷史使命遠未完成,中國共產黨人還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實現理想社會的進程中不斷前進,永遠前進!
以民為本思想政治觀論文
摘要: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經歷了從階級政治觀向社會政治觀的演變,這是歷史發展的進步。以民為本思想貫穿其中,并成為其核心。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時必須考慮到以民為本,并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關鍵詞:以民為本;社會政治觀;政治觀
Abstract:TheMarxismpoliticsviewhasexperiencedfromthesocialclasspoliticsviewtothesocialpoliticsviewevolution,thisi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progress.Takethepeopleasthisthoughtpenetrationinwhich,andbecomesitscore.Wewhendevelopmentsocialistdemocracymustconsidertakethepeopleasthebook,andinstructsourpracticewithit.
keyword:Takethepeopleasthebook;Socialpoliticsview;Politicalview
前言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以其科學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為本思想在政治觀視角上的獨特意義,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演進與發展的分析,推導出以民為本思想是社會政治觀的根本核心,對于我們以民為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
社區以民為本活動總結
創先爭優活動過程中,XX市街道社區堅持“以民為本”,在再次公開承諾環節中從解決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手,把群眾意見最大、最不滿意的事情,群眾最希望辦、當前能夠辦好的事情作為踐行承諾環節的重點,以利民、便民、親民為抓手,努力提高街道社區創先爭優。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和促進社區發展的有效抓手,實現了黨的建設和中心工作相融互動、整體推進。
創新載體設置,提升服務水平“利民”。
通過征求意見和周密研究,社區黨組織結合工作實際確立了“四創、四爭、四提高”的活動載體,即:創建發展型黨組織,爭做進步先鋒,提高社區建設發展水平;創建信息型黨組織,爭做數字先鋒,提高社區信息化服務水平;創建創新型黨組織,爭做為民先鋒,提高社區整體服務水平;創建關愛型黨組織,爭做民生先鋒,提高社區文明和諧水平。重點打造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站、衛生服務站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中老年人學習活動基地,建立了基層黨建、安全防范、社會保障、為老服務、計劃生育、衛生保健、幫扶救助、社區文化、社區中介和信息化等“十大服務體系”,突出了關注民生的“六心”特色服務,即對企業退休人員有熱心、對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獻愛心、對社區計生服務對象有耐心、對特殊家庭有責任心、對單身家庭要關心、對居民反映的問題要上心,進一步完善了社區服務功能,極大地提升了社區建設和發展水平。
豐富活動內容,發揮社區作用“便民”。
社區黨組織本著“按需設崗、因事設崗、以崗定人、責任到人”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設立了十個基本崗位,即黨建宣傳指導崗、社情民意調查反饋崗、參政議政崗、民主監督崗、扶貧幫困助殘崗、社區公益服務崗、文明新風崗、環境美化崗、治安維護崗、計劃生育崗。采取黨員自薦和組織選定相結合的辦法,使無職黨員全部上崗并成為社區建設的中堅力量。開展黨員與困難家庭“多助一”結對幫扶活動,多名黨員負責聯系1名困難群眾,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黨員群眾,通過資金扶持、項目扶持、技能扶持和就業扶持等進行幫扶,對無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困難黨員群眾,采取向上爭取各種救助政策資金和社會慈善捐贈等進行幫扶。嚴格按照群眾推薦、黨組織考察、黨工委審定和對外公示程序,評選出“干好事、干實事、干群眾歡迎的事”的五星黨組織和標兵黨員,通過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切實營造出爭創先進、爭當模范的濃厚氛圍。
加強基層組織,提高執政能力“親民”。
以民為本思想政治觀研究
摘要: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經歷了從階級政治觀向社會政治觀的演變,這是歷史發展的進步。以民為本思想貫穿其中,并成為其核心。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時必須考慮到以民為本,并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關鍵詞:以民為本;社會政治觀;政治觀
Abstract:TheMarxismpoliticsviewhasexperiencedfromthesocialclasspoliticsviewtothesocialpoliticsviewevolution,thisi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progress.Takethepeopleasthisthoughtpenetrationinwhich,andbecomesitscore.Wewhendevelopmentsocialistdemocracymustconsidertakethepeopleasthebook,andinstructsourpracticewithit.
keyword:Takethepeopleasthebook;Socialpoliticsview;Politicalview
前言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以其科學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為本思想在政治觀視角上的獨特意義,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演進與發展的分析,推導出以民為本思想是社會政治觀的根本核心,對于我們以民為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
為政以愛民為本體會
封建政治充斥著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尖銳矛盾與對抗,套用一句先哲的話,“官視民為草芥,民視官為寇讎”,是封建官民關系的常態。但問題還有另外一面。作為傳統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統治者常常宣揚“重民”思想,提倡關注民生,關心民瘼,強調“為政以愛民為本”。這種觀念在清代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如康熙帝在上諭中就多次提到,“朕事事以百姓為念”,并要求各級官吏要“念切民依”,“必使家給人足,安生樂業,方可稱太平之治”;“但操守廉潔,念念從愛百姓起見,便為良吏。”(《康熙政要》,卷一、卷九)
這種看似矛盾的歷史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一方面,任何一個略有頭腦的統治者,大抵都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知道“天下之治亂系乎民”;另一方面,“民本”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巨大的影響,從《尚書》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清初王夫之的“君以民為基”,“無民而君不立”等等,這些思想一脈相承,在封建時代一直同“尊君”觀念并行不絕。而這不能不在傳統政治文明中得到強烈的反映。
在清代名目繁多的“官箴”類著作中,宣揚“國家根本在百姓”、“為官一方,必為民出力”的內容,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含著相當豐富的思想內涵,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曰“愛民”。有的書中把“愛民”提到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的高度,所謂“朝廷設官,原以為民。官必愛民,乃為盡職”(徐棟輯:《牧令書》)。只有從愛民出發,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懷一點愛民之心,時時刻刻皆此念充滿于中,自然事事為百姓算計,有一民不被其澤,便如己溺己饑,安得無不忍人之政?”(《朱舜水集?問答三》)有了愛民之心,便能實心任事,勤于政務,不因一己的利弊得失而顧盼彷徨。金庸齋《居官必覽》稱:“充我懇惻愛民之心,盎然天地之初意,氤氤氳氳,盈滿于胸中,發而施之于政事。凡世俗之毀譽利害,休戚得失,一毫毋使芥蒂于心,以雜我正念。”(喬立君編:《官箴》,第396頁)相反,如果為官者缺乏愛民之心,只知謀一己之私,則不但會禍害百姓,殘民以逞,而且將會動搖政治統治的基礎。該書尖銳地指出:“乃居官牧民者,逞志作威,嚴刑聚斂,賤民如糞土,疾民如仇讎。非但我之一身,罪孽山積,獨不為國家根本之計乎?”(同上書,第462頁)
二曰“利民”。為官不但要“存愛民之心”,更重要的是要“行愛民之政”,也就是要在政治實踐中為民謀利,造福百姓。“利民”的要義是一切政治舉措,要時刻注意為百姓興利除弊:“膺民社者,不必廣求施濟,但詢其利害所在,害民之事,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利民之事,早興一日,則民多一日之安。”(覺羅烏爾通阿:《居官日省錄》,卷二)前引《居官必覽》中有這樣一段話:“一為民牧,一方生靈,皆系于我,庶幾夙夜焦勞,靡解厥職。民之所樂,我則遂之;民之所苦,我則除之。縱不能智慮畢周,躋斯民于衽席,然我為官一日,自當盡一日之責。”(《官箴》,第397頁)有的提出“官必好惡同民”的主張,“凡百姓所利,官亦曰利”;“百姓所苦,官亦曰苦”(袁守定:《圖民錄》,卷四)。也有的說,“事關民生”,應該“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蔣士銓:《官戒詩》)。官員們要以百姓之苦樂為苦樂,以百姓之是非為是非。雖然由于政治立場的不同和利益沖突的客觀存在,真正實行起來絕非易事,但能夠提出這樣的命題,并且作為政治道德與行政良知的追求目標,顯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思想意義。
三曰“親民”。在封建政治下,官民之間尊卑懸絕,等級森嚴。官吏們常常“倚勢作威,儼以官府自尊,驅民如羊,縱吏如虎”;而百姓們“見里長則面色青黃,望公門則心膽戰驚”。這種情況,往往造成封建時代“上下之情不通”,不利于社會治理。《圖民錄》強調:“凡上下之情,通則治,不通則不治。”“如官有所行,不能達所行之意于民;民有所訴,不能面達所訴之情于官,此上下不通也,不治也。”(卷三)因為只有官員們“平易近民”,“而后民得以盡其情,上得民情,而后可言治理也。”(卷一)在這里,居官者能否去上下之隔閡,忘一己之威儀,真正做一個親民之官,是能否實現政通人和的關鍵。汪祖輝《學識臆說》認為:“治以親民為要”,“親民之道,全在體恤民隱,惜民之力,節民之財,遇之以誠,示之以信。不覺官之可畏,而覺官之可感,斯有官民一體之象矣。民有求于官,官無不應;官有勞于民,民無不承。”(卷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放下架子,走出衙門,輕車簡從,體察民情。《居官必覽》批評官場流行的“迎送欲遠,稱號欲尊,拜跪欲恭,供具欲麗,酒食欲豐,騶從欲都,伺候欲謹”,以至“行部所至,萬人負累,千家愁苦”的惡習,勾勒了下面這樣一個“親民之官”的生動形象:“時屏騶從,巡歷鄉村,與山農野叟,歡然講論,察訪輿情。不煩人迎接,不累人一啜一杯,務期民志常通,欲惡與共。”(《官箴》,第342、354頁)
以民為本指導社會主義民主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演進與發展;以民為本思想是社會政治觀的根本核心;以民為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觀以其科學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為本思想在政治觀視角上的獨特意義、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并開始轉入壟斷資本主義、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及發展規律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斗爭和革命仍然而且始終會存在、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從萌芽到發展成熟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實行依法治國、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經歷了從階級政治觀向社會政治觀的演變,這是歷史發展的進步。以民為本思想貫穿其中,并成為其核心。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時必須考慮到以民為本,并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關鍵詞:社會政治觀以民為本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以其科學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為本思想在政治觀視角上的獨特意義,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演進與發展的分析,推導出以民為本思想是社會政治觀的根本核心,對于我們以民為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演進與發展
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并開始轉入壟斷資本主義,其整體制度矛盾開始暴露,被壓迫的無產階級走上了歷史舞臺,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危機與革命形成了第一浪潮,馬克思、恩格斯就處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他們對政治的理解與時代背景聯系在一起,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歷史脈絡。
監察局以民為本工作報告
著力理順影響關系的群眾情緒。突出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一是整合公共資源。推進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享受,五、安民心。打造公正公平、廉潔高效的干事創業環境。重點做到管好“人”把黨內監督擴伸到村一級。管好“權”加強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管好“錢”規范農村基層資產、資金、資本管理。二是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確保群眾生產生活安全有序。落實農村“三補貼”政策,確保1370萬元惠農補貼及時足額到位。三是堅持市場運作。建立健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行陽光操作。一年來,全縣137項目進入公共資源交易站,交易金額3132.63萬元,節約金額300萬元,挽留投資項目4個,查處村干部3名。
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主線,近年來。以基層民主管理、維護群眾利益為重點,以規范公共權力運行、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金使用為關鍵,以落實投訴監督、公共資源交易、村帳鄉、民主管理等系列制度為抓手,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著力消除產生腐敗的決策根源。圍繞群眾關注的焦點,一、揚民主。充分尊重民意,充分發揚民主,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一是公平公正,用群眾公認的人。堅持民主選舉、完善“兩推一選”制度,推行“三推(領導推、組織推、群眾推)三考(工作考評、學習考試、干部考察)兩評(干部任用績效評估、風險評估)制度。面向社會公開選拔10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行政村任職。二是陽光決策,辦群眾滿意的事。縣鄉兩級成立了規劃決策委員會,推行“黨委出題目、會前做調研、分頭作決策、共同抓落實”決策運行機制,嚴格執行“議題提出、議題調研、議題評審、議題決策、議題落實”議事決策程序,廣泛開展問計于群眾、問計于專家、問計于行家、問計于鄉友活動。30多項重點工作和70多個重大項目進行了民主決策。村組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每月10號為“民主議政日”對有關公益事業建設、大額資金使用、村集體資產處理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按照村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決定及決議結果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實施。三是民主管理,建群眾放心的帳。政務、村務、財務公開做到公開內容規范化、程序嚴格化、時間時效化、形式多樣化、監督立體化,每村有一本民主理財情況記事簿、村務公開情況記載簿、村民意見簿、處理登記簿,實現財務公開陣地、時間、程序、內容、形式及管理規范化。嚴格實行村帳鄉、組帳村制度,規范會計核算、資金管理及運作程序。
著力塑造廉政建設的文化修養。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二、聚民力。用先進文化教育人、引導人、激勵人、凝聚人。一是培養先進理念,構筑不想腐敗“思想警戒線”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實踐活動,強化農村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樹立“以民為本、由民作主、為民服務、受民監督、讓民滿意”民本思想,用民本觀念、開放觀念、團隊觀念、需求觀念、稀缺觀念引領人。二是創新教育形式,打造不能腐敗“廉政長鳴鐘”組織開展反腐倡廉形勢政策報告會、知識講座、知識培訓班、饒州監獄實地接受警示教育、進行“廉內助”評選、發送手機廉政短信、開設廉政網站等。大力開展“一看、二談、三倡、四評”活動,即一看電教片,二談學習體會,三發倡儀書,四評比,每年評選出一批“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和“基層優秀黨員干部”每個行政村有一個廉政文化教育示范陣地、一套電教設備、一個固定宣傳專欄、一個公開公示欄、一個群眾舉報箱、一塊廉政公益廣告牌。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不敢腐敗“安全防火墻”推行“六項制度”五條禁令”重點強化黨風廉政責任制、首問負責制、行政問責制。
著力提高群眾參與的向心能力。把抓黨風廉政建設與新農村社區建設相融合,三、幫民富。服務經濟發展、助推群眾致富。一是突出規劃引領群眾致富。全面啟動城鎮體系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住房建設規劃等專業規劃編制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新農村社區建設。二是突出政策激勵群眾致富。重點實施“兩全”全面開放、全民創業)兩地”要素集聚洼地、人才集聚高地)兩員”群眾工作協理員、商務工作協理員)兩頭”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甜頭)兩境”軟硬環境)等“五大政策工程”鼓勵各種經濟投資主體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的一切行業和領域,尊重創新、尊重創造、尊重創業。三是突出項目幫扶群眾致富。重點是加快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推進城鎮建設和計劃生育工作,鼓勵、支持和幫助農民進城創業。嚴格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部門、一名法人、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項目責任制,加強對涉農項目的招投標、資金管理、質量驗收等各環節的監督,確保所有涉農項目都建設成優質、高效、放心、廉潔的民心工程”
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以解決群眾訴求為突破口,四、解民憂。以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為切入點,做到群眾工作與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一是堅持以民為本,創新工作載體。重點是縣、鄉兩級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抓好兩支隊伍,抓好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和干部隊伍;鄉鎮設立群眾工作站,行政村(社區居委會)設立群眾工作室,村小組(居民小區)設立群眾工作點;建立經濟發展、訴求應對、矛盾化解、社會保障四個平臺;推行行為規范、村務公開、雙向承諾、行政問責和自身建設等“五項制度”二是圍繞衣食住行,解決實際問題。選派170多名退居二線的科級干部到各村(居)委會擔任群眾工作協理員,50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商務協理員,掛點企業跟蹤服務;大力開展“縣鄉村干部入戶月”活動,建立“百姓檔案”推行“立即辦、領著辦、代為辦”機制。扎實推進239個試點新農村社區建設,實施52項民生工程,出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新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辦法等一系列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措施。三是堅持查糾結合,杜絕腐敗行為。重點解決侵占群眾利益的問題,對侵占群眾利益、群眾當中反映較差的干部“第一次通報批評,第二次黃牌警告,第三次紅牌罰出”對農村基層干部中存在作風粗暴、執法不公、亂收費亂罰款、故意刁難群眾、辦事拖拉等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一年多來,立案75起,其中涉案鄉村干部56人,移送司法機關6人。
以民為本思想的政治觀分析論文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演進與發展
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并開始轉入壟斷資本主義,其整體制度矛盾開始暴露,被壓迫的無產階級走上了歷史舞臺,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危機與革命形成了第一浪潮,馬克思、恩格斯就處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他們對政治的理解與時代背景聯系在一起,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歷史脈絡。
馬克思早期曾認為:“人就是世界,就是國家,社會。”政治是作為一種國家統治形式的“政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人們的政治關系同人們在其中相處的一切關系一樣自然也是社會的、公共的關系。因此,凡是有關人與人的相互關系都是社會問題。”1846年,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政治思想體系,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社會的政治是一定經濟基礎上形成的上層建筑,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實行政治統治的工具。國家形式的政治,實質上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政治。國家內部的一切斗爭都只是一些虛幻的形式,在這些形式下掩蓋的是各個不同階級真正的斗爭。
在此后的階段,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及發展規律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出現危機與發展并存的兩種趨勢,馬克思認識到這是由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的基本矛盾決定的。但是,作為具有徹底社會性的階級,不應該只是同資產階級搞政治對立,而應該把自己的行為同歷史聯系起來,同社會聯系起來,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正確處理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政治策略,靈活對待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問題。
七十年代中后期,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來臨,使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變革辯證法受到了新的挑戰和考驗。馬克思針對時代,從人類學和史前社會的經濟結構的視角,力求證明資本主義制度并非永恒原理。他們以人類社會政治生活歷史的整體觀,對無階級、無國家社會的共同體權力、原初社會的“民主”生活方式所作的系統考察,為對階級、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作出新的解釋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他提出,階級后社會中,政治就是一種自由人聯合體式的、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在更高級形式上的復活。
列寧在壟斷資本主義后,繼承和發揮了馬克思主義“階級和國家的政治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政治現象。”并創造性的提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他認為,政治有著廣泛的內容。他在這里從政治依存的經濟基礎,論述政治作為上層建筑,與社會的經濟基礎緊密相連,成為經濟關系的集中表現。這為我們解讀非階級社會的新型政治關系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根據。
以民為本作風建設演講稿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古語生動地說明了背離人民的政府必被人民拋棄,同樣,“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輕民生”。與人民拉開距離的政府也難以得到人民的信任與擁護。因此,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做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發自內心認可的政府。為此,要以民為本,與人民群眾保持“零距離”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以民為本,光靠少數幾個決策者去“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各級領導干部、乃至全體公務員一齊“以”,才能全面落到實處。然而,在某些公務員中存在的“門難進、面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和“吃、拿、卡、要”現象,以及不關心
群眾痛癢、漠視群眾疾苦的官僚主義作風,使政府“以民為本”的形象在群眾心目中打了不少折扣。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是人民的服務員,不是所謂的“父母官”;是應該俯下身子的孺子牛,而不是被高高供起、得罪不起的活菩
薩。只有這樣,才能與人民群眾保持“零距離”,才能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才能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把每一件工作做得扎扎實實。
政務服務中心是政府的窗口單位,天天與人民群眾打交道,我們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如何能做到以民為本,與人民群眾保持“零距離”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強化五種意識:
一是“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責任意識。對群眾的意見、要求和呼聲,我們要放在以上,時時、事事、處處都要首先換位思考,切切實實地為他們著想,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堅決摒棄遇事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