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8:40: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延胡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延胡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延胡索;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
論文摘要從選地整地、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采收與加工等方面介紹延胡索的栽培技術,以供延胡索種植戶參考。
延胡索別名元胡、延胡、玄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藥,以塊莖入藥,用于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月經不調、冠心病等癥。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無毛。地下塊莖扁球形或不規則的球形或橢圓形,肉質纖細,具分枝。莖基部生一鱗葉,其上生3~4葉,葉有長柄,葉片輪廓三角形。總狀花序,頂生,苞片卵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花瓣紫紅色。蒴果莢狀,種子腎形,紫紅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長環境宜濕潤,怕積水、怕干旱。產區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長,高于或低于此則對生長不利。特別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濕多霧,則易發病,若遇干旱影響塊莖的膨大,容易造成減產。因此,在多雨季節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干旱嚴重時,灌“跑馬水”抗旱。
1選地整地
宜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層疏松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和沖積土為好,黏性重或砂質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一般隔3~4年再種。延胡索的根系和塊莖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層中。土質疏松,根系生長發達,根毛多,利于吸收營養。前作以玉米、雜交水稻、芋頭、豆類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細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細碎,達到上松下緊,利于采收。畦寬一般1.0~1.1m,溝寬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統,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種植技術
延胡索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延胡索;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
論文摘要從選地整地、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采收與加工等方面介紹延胡索的栽培技術,以供延胡索種植戶參考。
延胡索別名元胡、延胡、玄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藥,以塊莖入藥,用于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月經不調、冠心病等癥。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無毛。地下塊莖扁球形或不規則的球形或橢圓形,肉質纖細,具分枝。莖基部生一鱗葉,其上生3~4葉,葉有長柄,葉片輪廓三角形。總狀花序,頂生,苞片卵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花瓣紫紅色。蒴果莢狀,種子腎形,紫紅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長環境宜濕潤,怕積水、怕干旱。產區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長,高于或低于此則對生長不利。特別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濕多霧,則易發病,若遇干旱影響塊莖的膨大,容易造成減產。因此,在多雨季節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干旱嚴重時,灌“跑馬水”抗旱。
1選地整地
宜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層疏松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和沖積土為好,黏性重或砂質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一般隔3~4年再種。延胡索的根系和塊莖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層中。土質疏松,根系生長發達,根毛多,利于吸收營養。前作以玉米、雜交水稻、芋頭、豆類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細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細碎,達到上松下緊,利于采收。畦寬一般1.0~1.1m,溝寬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統,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種植技術
延胡索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延胡索;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
論文摘要從選地整地、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采收與加工等方面介紹延胡索的栽培技術,以供延胡索種植戶參考。
延胡索別名元胡、延胡、玄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藥,以塊莖入藥,用于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月經不調、冠心病等癥。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無毛。地下塊莖扁球形或不規則的球形或橢圓形,肉質纖細,具分枝。莖基部生一鱗葉,其上生3~4葉,葉有長柄,葉片輪廓三角形。總狀花序,頂生,苞片卵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花瓣紫紅色。蒴果莢狀,種子腎形,紫紅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長環境宜濕潤,怕積水、怕干旱。產區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長,高于或低于此則對生長不利。特別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濕多霧,則易發病,若遇干旱影響塊莖的膨大,容易造成減產。因此,在多雨季節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干旱嚴重時,灌“跑馬水”抗旱。
1選地整地
宜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層疏松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和沖積土為好,黏性重或砂質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一般隔3~4年再種。延胡索的根系和塊莖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層中。土質疏松,根系生長發達,根毛多,利于吸收營養。前作以玉米、雜交水稻、芋頭、豆類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細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細碎,達到上松下緊,利于采收。畦寬一般1.0~1.1m,溝寬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統,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種植技術
傷痛寧片鑒別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傷痛寧片中延胡索、白芷、香附等藥味的快速鑒別方法。方法采用薄層色譜法對傷痛寧片中延胡索、白芷、香附等進行定性鑒別。結果結果表明該方法穩定,重現性好,專屬性強。結論此方法可用于傷痛寧片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傷痛寧片;薄層色譜法;延胡索;白芷;香附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thequickqualitycontrolmethodforShangtongningTablets.MethodsThepresenceofRhizomaCorydalis,RadixAngelicaeDahuricae,RhizomaCyperiwereidentifiedbyTLC.ResultsThereproducibilityandspecializationoftheTLCmethodweregood.ConclusionThemethodcanbeusedtocontrolthequalityofShangtongningTablets.
Keywords:ShangtongningTablets;TLC;RhizomaCorydalis;RadixAngelicaeDahuricae;RhizomaCyperi
傷痛寧片為《中國藥典》2005年版Ⅰ部所收載,其處方由乳香、沒藥、甘松、延胡索(醋制)、細辛、香附、山柰、白芷等8味藥組成,有散淤止痛之功效,臨床用于治療跌打損傷,閃腰挫氣等癥。原標準有細辛、香附、山柰等8味藥的薄層色譜鑒別,但山柰鑒別所需的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對照品至今未能得到,給鑒別帶來困難,同時實驗中發現香附的薄層鑒別陰性存在干擾。為了更好地控制制劑的質量,我們對處方中延胡索、白芷進行了薄層鑒別研究,對香附的薄層鑒別進行了改進。
1器材
腎石通顆粒質量標準論文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WatersTM2695-2996(美國)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2695型泵,2996型二極管陣列檢測器,自動進樣器,EmpowerTM數據處理軟件;島津AEG-45SM電子天平(日本)。
1.2試藥原兒茶醛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鑒定所提供,供含量測定用,批號0810-00004);腎石通顆粒(重慶太極集團桐君閣藥廠提供);甲醇為色譜純試劑,水為超純水,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果
2.1定性鑒別
2.1.1延胡索薄層鑒別[2]取本品30g,研細,加乙醇140ml超聲提取兩次,濾過,合并濾液并蒸干,殘渣加水溶解,用氯仿80ml提取兩次,合并氯仿液,氯仿層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延胡索供試品溶液;取缺延胡索的陰性樣品同法制成缺延胡索的陰性對照液;取延胡索對照藥材3g同法制成延胡索藥材對照液;另稱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陰性對照液10μl,藥材對照液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為展開劑,預先飽和30min,在室溫下展開,取出,晾干。用碘熏20min,取出,揮盡板上附著的碘,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無干擾。見圖1。
消化性潰瘍治療論文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中醫藥療法;綜述文獻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多發病、常見病,屬中醫學胃脘痛、吞酸范疇。現將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消化性潰瘍情況綜述如下。
1中藥治療
1.1湯劑治療辛銘金[1]采用自擬益氣合瘍湯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基本方:黃芪、海螵蛸、蒲公英、蘇梗各30g,黨參、炒白術、茯苓、川楝子各20g,浙貝母10g,白及、延胡索各15g,黃連、炙甘草各6g。加減:氣滯腹脹加川厚樸、炒萊菔子、枳殼;納差加焦三仙、雞內金;瘀血刺痛加蒲黃、五靈脂;噯氣加代赭石、降香、公丁香;惡心嘔吐加白豆蔻仁、半夏;嘈雜吞酸加吳茱萸;出血加血余炭;胃陰不足加黃精、石斛;便秘加大黃、枳實。日1劑,水煎服,30日為1個療程。結果:全部50例,痊愈38例,減輕11例。楊翠萍等[2]采用胃神一號治療消化性潰瘍60例。藥用:生黃芪20g,桂枝、枳殼、大棗、炙甘草各6g,白芍藥、丹參、麥門冬、天花粉、延胡索、川楝子、北柴胡、郁金各10g,黃連12g,吳茱萸2g,煅瓦楞子、北沙參、白扁豆、白術各15g。日1劑,水煎服,分3次餐前服,服用6周。總有效率91.7%。朱衛東[3]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味治療消化性潰瘍52例。藥用:黨參、茯苓、當歸各12g,黃芪、金銀花各20g,白術、連翹、浙貝母各10g,炒白芍藥15g,白芷、甘草各6g,海螵蛸30g。痛甚加制乳香、制沒藥。日1劑,水煎分3次餐后服。總有效率94.23%。徐中菊等[4]采用養胃煎治療消化性潰瘍128例。藥用:太子參、炒白術各12g,浙貝母、乳香、赤芍藥各15g,沒藥、三七(搗碎)、孩兒茶、當歸各10g,肉桂7.5g。日1劑,水煎服,2周為1療程。結果:痊愈48例,好轉69例。陳照云等[5]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消化性潰瘍44例。基本方:人參、干姜、大棗、炙甘草各10g,姜半夏12g,黃連5g,黃芩6g。熱甚黃芩、黃連增量;寒甚干姜增量;血瘀加蒲黃、五靈脂;氣滯加枳實、川楝子;泛酸加瓦楞子、海螵蛸、白及等;虛寒加高良姜、桂枝等。日1劑,水煎服,10日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95%。王存金[6]采用益氣溫中攝血法治療消化性潰瘍60例。藥用:炙黃芪20g,人參、炒白術、阿膠(烊化)、白及、地榆炭、白芍藥、炮姜炭各15g,炙甘草6g。嘔血、出血量多加灶心土;畏寒肢冷加附子;噯氣吞酸加黃連、吳茱萸;胃脘灼熱、便秘加生地黃。日1~2劑,水煎分3~4次服。結果:痊愈48例,顯效10例,好轉2例。白同占[7]采用潰瘍湯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128例。方藥:蒲公英、黃芪、海螵蛸各30g,延胡索、川貝母、甘草各12g,白及10g,白芍藥(或赤芍藥)12g。兼寒(寒熱錯雜)型加白芷10g、高良姜10g、桂枝10g、薏苡仁30g;兼瘀型加漢三七(分沖)3g,地榆炭10g、蒲黃10g、五靈脂10g。日1劑,水煎服。結果:痊愈60例,好轉64例,總有效率96.9%。馬志杭等[8]采用愈胃湯治療消化性潰瘍55例。藥用:黃芪、黨參、白術、丹參、延胡索、白及、海螵蛸各15g,蒲公英32g,黃連、黃柏、甘草各5g。氣滯型加柴胡10g、枳殼10g;郁熱型加梔子9g、郁金12g;陰虛型加北沙參15g、石斛12g;虛寒型加附子10g、高良姜6g。日1劑,水煎服,8周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94.55%。
1.2成方治療馬錫金等[9]采用胃康膠囊(藥物組成:三七、珍珠、白及、海螵蛸、黃芩、黃連、大黃、丹參、郁金、烏藥、砂仁、白芍藥、白術、黨參、甘草等)治療消化性潰瘍56例。結果:臨床治愈48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4%。張達旭等[10]采用胃痛散(藥物組成:白芍藥、延胡索各5kg,甘草7.5kg,白及、花蕊石、焦麥芽、合歡皮各2.5kg,黨參、陳皮各0.5kg。共研細末,過6號篩。每袋10g)治療消化性潰瘍360例,1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94例,顯效180例,有效72例,總有效率96%。余關順等[11]采用除螺愈瘍散(枳實、白及各10g,呋喃唑酮1.2g。研末,過80目篩)治療消化性潰瘍100例。結果:治愈88例,有效12例。王平[12]采用白及枇杷丸(藥物組成:白及60g,炙枇杷葉、阿膠、藕節各30g,海蛤粉20g,生地黃10g)治療消化性潰瘍114例。結果:顯效85例,有效22例,總有效率96.49%。吳緒祥等[13]采用平肝健胃沖劑(含黨參84g,白茅根350g,茯苓、黃芩、柴胡、雞內金、延胡索、郁金、川楝子各70g,吳茱萸6g,蒲公英140g,煅瓦楞子105g。水煎,制成浸膏,加淀粉,烘干,分成84包)治療消化性潰瘍172例。結果:治愈124例,顯效28例,有效15例。劉玉杰等[14]采用蒙藥六味安消散(訶子、山奈、大黃、寒水石、石堿、木香)治療消化性潰瘍40例。結果:痊愈35例,好轉4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97.5%。袁喜梅[15]采用香砂養胃丸治療消化性潰瘍106例。藥用: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實(炒)、白豆蔻(去殼)、厚樸(姜制)、藿香、甘草等。結果:治愈96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7.1%。
2中西醫結合治療
婦科養坤丸質量標準探究論文
1器材
1.1儀器
DionexSummit高效液相色譜儀(P680HPLCPump,ASI-100AutomatedSampledInjector,PDA-100PhtodiodeArrayDetecter,STH585ColumnOven)Chromeleon數據處理系統;賽多利斯萬分之一電子天平(德國);電子數控式恒溫水浴鍋(江蘇昆山醫用設備廠);硅膠G,硅膠GF254(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
1.2樣品與試藥
婦科養坤丸:自制(批號050825,050903,050920);去氫木香內酯對照品(供薄層鑒別用,批號111525-200404);延胡索乙素對照品(供薄層鑒別用,批號110726-200409);甘草次酸對照品(供薄層鑒別用,批號110723-200411),黃芩苷對照品(供含量測定用,批號110715-200514)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甲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果
心寧膠囊治療冠心病效果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制劑心寧膠囊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和心電圖客觀指標的改善作用。方法將明確診斷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4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單純使用心寧膠囊口服,對照組單純使用復方丹參片口服,療程均為21天,必要時可臨床含化硝酸甘油片,分別觀察其癥狀及心電圖指標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均不同程度緩解,客觀指標改善,但治療組癥狀療效和心電圖療效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論心寧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確切,無明顯毒副作用。
關鍵詞:心絞痛;冠心病;心寧膠囊;復方丹參片
中藥心寧膠囊是我院省級重點中醫專科心腦血管病科用于治療冠心病的專科制劑。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們應用具有益氣活血、化瘀止痛、行氣寬胸作用的心寧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80例,與用復方丹參片治療的65例對照觀察,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在本院心腦血管病科住院和長期定期門診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共14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齡56~84歲,平均62±3.8歲;病程1個月~17年,平均6.5±1.2歲。心絞痛分類:勞累性心絞痛46例,自發性心絞痛21例,混合性心絞痛13例。對照組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齡54~83歲,平均61±2.7歲,病程1個月~15年,平均6.0±1.2年。心絞痛分類:勞累性心絞痛38例,自發性心絞痛16例,混合性心絞痛11例。兩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冠心病心絞痛西醫診斷依據采用1979年AHA標準及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提出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醫辨證采用1980年全國CHD辨證座談會制訂的“冠心病中醫辨證現行標準”。
龍川草骨痛顆粒質量標準論文
【摘要】目的制定龍川草骨痛顆粒質量控制標準。方法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處方中乳香、沒藥、延胡索、牛膝、桂枝進行定性鑒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綠原酸進行含量測定,用以控制其質量。結果HPLC法測定綠原酸可達基線分離,在濃度1.62~21.60μg時線性良好,回歸方程:A=2516409C-2979,r=1.0000,5次測定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8.7%,RSD為2.29%。結論該法可準確地進行定性、定量檢測,能有效地控制該制劑的質量。
【關鍵詞】龍川草骨痛顆粒;薄層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綠原酸
StudyonQualityStandardofLongchuancaogutongGranule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standardforthequalitycontrolofLongchuancaogutongGranule.MethodsRamulusCinnamomi,RadixAchyranthisBidentatae,RuXiang,MoYaoandRhizomaCorydaliswereidentifiedbyTLC,andthecontrolofChlorogenicacidinCortexEucommiaewasdeterminedbyHPLC.ResultsThecalibrationcurvewaslinearintherangeof1.62~21.60μg(r=1.0000).Theaveragerecoveryofthemethodwas98.7%,RSDwas2.29%(n=5).ConclusionThismethodisreliableandaccurate,andcanbeusedforthequalitycontrolofthispreparation.
Keywords:LongchuancaogutongGranule;TLC;HPLC;Chlorogenicacid
龍川草骨痛顆粒是由杜仲、乳香、沒藥、延胡索、牛膝、桂枝等15味藥材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補益肝腎、舒筋活絡、養血斂陰、止痛消淤等功能,臨床上用于治療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頸椎病、風濕以及類風濕癥,療效滿意。處方中杜仲藥材所含的主要成分為綠原酸,綠原酸的含量測定方法,文獻報道有薄層掃描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高效液相色譜法[3]等。本實驗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處方中桂枝、牛膝等五味藥材進行定性鑒別;采用了檢測靈敏度高、準確度及精密度好的高效液相色譜法,對處方中的綠原酸進行含量測定,用以控制其質量。
中醫治療痛經病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中醫治療痛經病的證治規律。方法收集整理古今文獻治療痛經復方425首,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數據庫,通過數據篩選等功能研究痛經病的證治規律。結果常見證型居前5位的是氣滯血淤、寒凝血淤、淤阻胞宮、氣血兩虛兼氣滯血淤、血虛夾淤兼氣機阻滯;單味藥使用頻次為55次以上的藥物(甘草除外)依次為當歸、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紅花、五靈脂、烏藥、桃仁;配伍頻次居前10位的多為當歸、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的排列組合。結論研究表明:①痛經基本證型中,屬實證者以氣滯血淤,寒凝血淤為最常見,屬虛實夾雜的以氣血兩虛兼氣滯血淤、血虛夾淤兼氣機阻滯為多見;②活血化淤藥、行氣藥、清熱藥、溫里藥、補血藥、補氣藥的遣用,是中醫治療痛經的基本配伍規律;③當歸、川芎是治療痛經的基本藥組。
【關鍵詞】痛經;中藥復方數據庫;證治規律
痛經的發病率統計不一,一般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經者占18%[1],并以年青婦女多見,為中醫婦科治療的重點疾病之一。中醫藥對該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經驗與心得,大多反映在方劑的配伍中,而這些方劑又散見于古今醫籍和臨床著述中。本研究擬以文獻方法,輔以計算機統計手段,整理、分析古今治療痛經之方劑,總結痛經證型分布的趨向性及痛經組方用藥的規律性,為臨床醫師辨證論治及科研工作者之新藥研發,提供文獻參考資料。
1研究方法
1.1復方收集本研究共收集痛經方劑425首,其中140首古代方是從《中醫方劑大辭典》中選取;285首現代方劑來源于《中醫方劑大辭典》《中國婦產方藥全書》《婦科常見病實用方》《古今效方臨床應用-婦科卷》《中醫方劑現代研究大典》等醫藥書籍及在《上海中醫雜志》《北京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醫研究》等核心期刊雜志的論文。所收復方均符合藥味完整、藥量清楚、功效主治明確等要求。
1.2資料處理將方劑相關資料,如朝代、方源、方名、組成、劑量、劑型、用法、主治、證型、功效等,利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數據庫,再通過數據篩選等功能來處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