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寫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18:53: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抄寫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抄寫員

小學語文教案:小抄寫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楷、瞞、懊”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皮膚、簽條、縮短、脾氣、名冊、呵欠、咳嗽、原諒。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落。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文章的作者。

查看全文

小抄寫員教學管理論文

(在我校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中一位教師執教的《小抄寫員》,在學生合作學習,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巧妙地創設辯論活動,甚是精彩。)

師:敘利奧雖然幫助了父親,可卻耽誤了學習,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對”;“不對”;“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出現了三類意見)

師:按大家的意見,我們分成“正方、反方、中立方”三個小組,開展辯論好嗎?

(教師出示辯論要求:1、說明自己觀點;2、說明理由、根據;3、注意辯論用語。學生分組學習、討論、歸納。)

師:辨論開始。

查看全文

“辯”出來的精彩——《小抄寫員》教學片段

(在我校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中一位教師執教的《小抄寫員》,在學生合作學習,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巧妙地創設辯論活動,甚是精彩。)

師:敘利奧雖然幫助了父親,可卻耽誤了學習,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對”;“不對”;“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出現了三類意見)

師:按大家的意見,我們分成“正方、反方、中立方”三個小組,開展辯論好嗎?

(教師出示辯論要求:1、說明自己觀點;2、說明理由、根據;3、注意辯論用語。學生分組學習、討論、歸納。)

師:辨論開始。

查看全文

小抄寫員教學管理論文

《小抄寫員》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它通過寫小學生敘利奧長達4個月默默忍受父親誤解的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簽掙錢養家的故事,贊揚了他小小年紀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感的美德。入選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敘利奧的優秀品質,感悟作者通過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人物性格的表現方法。雖然這篇精讀課文較長,而且是一篇外國文學作品,但其語言通俗生動,淺顯易懂,主人公年齡與六年級孩子相近,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從學生感受出發,抓住重點,學習課文。一、檢查預習,把握主要內容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基本能做到課前獨立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大致讀懂課文。所以,在布置學生提前預習的基礎上,可首先詢問學生初讀課文的感受,通過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交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即: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二、啟發談話,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活動充滿興趣,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喚醒需要,激活思維。所以閱讀教學前,教師應精心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于是,針對課文中的主人公與六年級孩子年齡相仿的特點,可以設計這樣的談話:你喜歡敘利奧嗎?為什么?這個問題,從學生自身最淺層而又最真實的感受出發,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心理需求,同時又是對全文的一種概括,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三、把握重點,品讀體會在初步讀出語言形象的基礎上,讓學生進入情境,充當角色,以深切體味蘊涵于語言文字中的情感,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針對本文的寫作特點,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充分讓學生讀讀、注注、品品、辯辯,深入到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作品,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對人物形象有所感悟和思考。1、瀏覽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敘利奧關心父母、懂事的詞句。2、文中寫了敘利奧幾次遭到父親責備后的心理活動?用“________”劃出來,并仔細體會,批注自己的感受。3、交流。邊交流邊朗讀,借助朗讀表達自己的理解體會。4、辯論:假如你是敘利奧,在聽到父親的責備后,你是堅持抄寫?還是停止?5、敘利奧為什么堅持下來?四、細節表演,深入體會對于敘利奧的認識,學生通過前面對描寫他矛盾心理的語言文字的學習已較深入地感受了他體諒父母的優秀品質,但若僅到此為止,容易忽視文中另一個形象——父親,而且不能深刻地感受到敘利奧父子間濃濃的親情。所以,教學中仍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促使學生與作者及文中人物走到一起,以產生心靈共振,情感共鳴。1、你們覺得敘利奧的父親怎么樣?為什么?你從哪個情景最深地體會到了父親的慈愛?2、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再分角色演一演。五、總結全文,情感升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而“應該注意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所以,課后的小結應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輕輕地觸動他們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他們的心靈。認識了敘利奧,你愿意與他交朋友嗎?假如他站在你面前,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六、延伸課外,拓展學習1、閱讀《愛的教育》2、練筆《敘利奧,我想對你說》

查看全文

語文創意閱讀管理論文

精讀課是培養學生閱讀技能的基本課型,在精讀課中指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一、閱讀順序的多角度閱讀順序有以下三種:(1)循序閱讀;(2)變序閱讀;(三)以點帶面。根據課文特點和個人的閱讀習慣,可以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1、循序閱讀所謂循序閱讀,指的是按文章的敘述順序沿著作者的思路去讀。閱讀時,可以把課文分為幾個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閱讀。每篇課文都可以用循序閱讀的方法。2、變序閱讀所謂變序閱讀,就是不按課文的敘述順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結尾或文中的重點部分,如,重點段、過渡句閱讀理解,然后在其的牽動下,理解全篇。變序閱讀,從重點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如,《一夜的工作》,可以先理解課文結尾部分,特別是點題的句子:“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然后聯系上文思考: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分別表現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趙州橋》一文的教學,可以先抓住“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一過渡句,然后分別找出寫“堅固”和“美觀”的部分加以領會。3、以點帶面所謂以點帶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關鍵詞句,把全文的主要內容串起來,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內容抓住。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讀全文以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個詞語最重要?找到“不確定”這個詞語以后,再啟發學生思考:課文寫了哪兩方面的“不確定”?應該怎么做?(老天爺下雨“不確定”,給樹苗澆水也應該沒有規律;遇到的生活“不確定”,要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從而凸現閱讀重點,豐富閱讀經驗。二、閱讀方法的多角度1、朗讀涵泳所謂朗讀涵泳,就是動情朗讀和揣摩體味。朗讀,能得語言的聲韻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語言的思辨之味,體會到語言的表達之美。如,《向往奧運》文中激情飛揚,應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發自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奧運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應引導學生很好的揣摩體會。如“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話,作者卻用它在篇末獨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為什么用上“終于”這個詞?通過對課文的揣摩,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申奧成功的不容易,當這一天終于到來時,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地傾瀉。2、疑問思辯疑問思辯,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是從疑入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題質疑:“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意見相反的話分別是誰說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帶疑讀書,要帶著上述問題認真讀書,尋找答案。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真正閱讀的開始,也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2、比較閱讀比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和體味文章表達之妙的方法。比較閱讀,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詞造句的比較,思想內容的比較,也可以是同別的文章的內容上、形式上的比較。如,《荔枝》的結尾句是“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可以讓學生想想去掉這句話和保留這句話,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認識到有了這句話,表達對母親的無限懷念,能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沒有這句話,表達的效果就明顯削弱。又如,細節描寫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另一個顯著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細節描寫的作用,可以把課文中描寫母親吃荔枝的一段話同概括地寫的話(后面的一段話由教師設計)加以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深切地體會到細節描寫對表情達意的作用。的詠梅詞可以同陸游的詠梅詞比較,體會的偉大的胸襟。教材中許多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課文,都可以進行比較閱讀。4、表達閱讀表達閱讀,是精讀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將閱讀內容、閱讀感受等表達出來,以深化閱讀、增強閱讀體驗。表達閱讀包括口頭表達閱讀和書面表達閱讀,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口頭表達可以是復述,可以是模擬導游,模擬采訪,也可以是模擬辯論。如,《林海》,可以模擬導游,介紹林海風光;《凡卡》,可以模擬采訪,采訪凡卡的學徒經歷;《“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以模擬辯論:是“贊賞的愛”好呢,還是“嚴厲的愛”好?……書面表達可以是縮寫,如縮寫《小英雄雨來》;可以是擴寫,如擴寫《放風箏》的第二自然段,把想到的風箏寫出來;可以是續寫,如根據《窮人》的結尾續寫;可以是仿寫,如仿照《落花生》的寫法,寫借物喻人的習作;也可以是寫讀后感、導游詞、采訪記,還可以是小劇本等等。5、學科融合情節性強或對話多的課文,可以借助表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形象性強易于構成畫面的課文,可以讓學生畫一畫,通過圖畫能夠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如,《陶罐和鐵罐》對話多,適合演一演;《燕子》畫意濃,可以畫一畫。三、閱讀角色的多角度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在對話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角色的換位:或把別人當別人、或把別人當自己、或把自己當別人、或把自己當自己。1、把別人當別人所謂把別人當別人,就是在閱讀的時候,盡量不帶個人的主觀色彩,盡可能客觀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如閱讀一篇文章,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讀,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連起來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達什么思想。這就是把“把別人當作別人”,是提高閱讀能力最基本的訓練。2、把別人當自己把別人當自己,就是閱讀的時候,要把自己擺進去,想象文中的一個角色(或作者)就是自己,會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寫員》,讀的時候把自己擺進去:假如我是這位小抄寫員,蒙受那么多的委屈,還能堅持下去嗎?通過移情比較,能深刻地認識到小抄寫員對父親深沉的愛,對家庭強烈的責任感。3、把自己當別人把自己當別人,就是在閱讀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作者,根據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體驗。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文中有一段描寫經孔隙從外洞進入內洞的感受。在閱讀這段文字時,教師可提示學生:你就是“作者”,船就要拉動了,請憑借文中的描述展開想象,體驗作者當時的感受。又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條魚,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看到的景象。把自己當作作者或文中的一個角色,憑借文字描述去體會,有助于入境入情,提高對語言的感受力。。4、把自己當自己把自己當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寫的情境中,自己會怎么想怎么做,喚醒主體意識、個性意識。如《古井》,學完課文以后,可以“鄉親們,我想對你說”,談學習體會。《登山》一文,可以“假如和列寧一起去登山,你會怎么做”為題,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閱讀的多角度,是綜合的,往往可以是閱讀的順序、方法與閱讀角色的不同組合。應強調的是,多角度的閱讀不是目的,有創意地閱讀,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閱讀能力才是目的。因此,我們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來運用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指導策略。

查看全文

品讀愛的教育個人心得

《愛的教育》是一部以日記的形式呈現給我們的名著,它明確的反映出了社會各階層人物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對待事物不同的處事態度,暗示了只有大家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人們之間有了“愛”,社會才會更美好。“愛”是大家團結友愛的根本。文圣孔子說過:仁者愛人,可見仁義的人必須有一顆愛心。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描繪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克洛西,老鐵匠,少年鼓手,安利柯,組成了一幅美好的人生畫卷。

在這本世界著作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數那篇“小抄寫匠”了。一個四年級小學生裘里亞,家境非常貧困,因為他父親的工資很低,所以只能靠兼職抄寫員來維持生活,經常抄到深夜。裘里亞知道父親每天抄到12點,他就等12點以后,偷偷幫父親抄寫,每天都是這樣,這導致功課大幅度下滑,久了,父親不再理他,他多次想放棄,但還是忍住了,終于有一天,父親發現了他的行為,淚聲俱下……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感動了,小小的裘里亞忍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只為了家庭,這難道是常人能忍受的嗎?設身處地想,如果我是裘里亞,很難想象我會怎么辦。是隱瞞會委屈,還是告出實情,我想很可能是告出實情。他的精神令我敬佩,令我感動。

卡隆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心靈高尚的男孩,在弗蘭諦欺負克洛西,他忍無可忍拿墨水瓶打弗蘭諦不小心打中老師時,卡隆勇敢地站起來承認錯誤時,盡管不是他仍的,我就感到了卡隆的心靈美。同時也感到弗蘭諦的惡。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靈,卡隆正是這種人,如果天下所有人像他一樣,那該多好啊!世界充滿光明、美好,大家相互幫助、關心,天下將是和諧、太平!

有好就有壞,弗蘭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是個無惡不作的無賴。別人哭,他笑,拿刀子報復斯代地,打碎夜校玻璃,在小孩子的葬禮上笑,在課堂上放鞭炮等等,我厭惡他,又覺得不能失去他,失去,書的內容就好似缺了什么。總之我還是厭惡他的。

作者亞米契斯把大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使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真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樣寫出那么好的文章。

查看全文

愛的教育讀后感

《愛的教育》是一部以日記的形式呈現給我們的名著,它明確的反映出了社會各階層人物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對待事物不同的處事態度,暗示了只有大家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人們之間有了“愛”,社會才會更美好。“愛”是大家團結友愛的根本。文圣孔子說過:仁者愛人,可見仁義的人必須有一顆愛心。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描繪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克洛西,老鐵匠,少年鼓手,安利柯,組成了一幅美好的人生畫卷。

在這本世界著作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數那篇“小抄寫匠”了。一個四年級小學生裘里亞,家境非常貧困,因為他父親的工資很低,所以只能靠兼職抄寫員來維持生活,經常抄到深夜。裘里亞知道父親每天抄到12點,他就等12點以后,偷偷幫父親抄寫,每天都是這樣,這導致功課大幅度下滑,久了,父親不再理他,他多次想放棄,但還是忍住了,終于有一天,父親發現了他的行為,淚聲俱下……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感動了,小小的裘里亞忍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只為了家庭,這難道是常人能忍受的嗎?設身處地想,如果我是裘里亞,很難想象我會怎么辦。是隱瞞會委屈,還是告出實情,我想很可能是告出實情。他的精神令我敬佩,令我感動。

卡隆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心靈高尚的男孩,在弗蘭諦欺負克洛西,他忍無可忍拿墨水瓶打弗蘭諦不小心打中老師時,卡隆勇敢地站起來承認錯誤時,盡管不是他仍的,我就感到了卡隆的心靈美。同時也感到弗蘭諦的惡。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靈,卡隆正是這種人,如果天下所有人像他一樣,那該多好啊!世界充滿光明、美好,大家相互幫助、關心,天下將是和諧、太平!

有好就有壞,弗蘭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是個無惡不作的無賴。別人哭,他笑,拿刀子報復斯代地,打碎夜校玻璃,在小孩子的葬禮上笑,在課堂上放鞭炮等等,我厭惡他,又覺得不能失去他,失去,書的內容就好似缺了什么。總之我還是厭惡他的。

查看全文

自主學文教學管理論文

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經濟形態的未來社會即將來臨。其突出的特點,一是知識劇增、知識更新日益加劇,未來人才必須學會學習,具備不斷吸收、創造新知識的能力;二是相互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協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人才必須具備自主、自立、自強、富有獨創精神的堅強人格,又必須善于交際、合作,能積極協調個人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如今,“學會學習”成為人類在21世紀獲得生存的基本能力。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追求閱讀主體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我校開展了“自主學習合作創新”的教改實驗。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文,筆者在實驗班中主要進行了下列嘗試:一、營造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張揚學生個性的重要保證。學生只有在一種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才會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說、敢于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見解。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營造要做到二點:1、尊重關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心理學認為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逐步產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們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們。因此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我們的課堂上,充滿了親切禮貌的語言,“能把你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嗎?”“能把你的勞動成果同大家分享嗎?”“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誰愿意幫助他?”這樣的語言,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感染學生的力量,使學生之間有一種親和力。課堂上學生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因為教師尊重愛護學生,張揚學生的個性,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得以形成。2、投入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為此,筆者認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傾注著教師真摯感情的課。這里的“傾注感情”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理解,并非指教師慷慨激昂的演講。我們的老師在上課中常碰到一種情況: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言較踴躍。而獨自站立發言的勇氣常沒有。為什么這樣?學生主要是怕說錯,被批評被笑話。有些老師碰到這情況,常發脾氣。我覺得教師抓住契機,來點幽默,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怯意,讓學生愛說,樂說。記得開學初的一節課上,一位學生回答問題后,用不是很自信的眼神望了望我。我學著王小丫主持開心辭典的樣子,來句:“恭喜你,答對了!”這位學生美滋滋地坐下了。可一位調皮的學生插上一句:“恭喜發財!”我趁勢一句:“你在恭喜那位同學發知識之才吧!”這樣一“恭喜”,學生笑了,害怕的心理一下沒了,只見一只只可愛的小手舉了起來。這樣的課堂對話,猶如兩塊玉石相互碰撞,擦出了情感的火花,使得語文課堂情趣共濟,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的勞動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學生的感情、人格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學生的個性也得到體現。二、留足自由獨立的學習時空學習是個體行為,學生只有通過獨立的思考與練習,才能使知識得到內化——吸收、外化——表達。而大教學班不利于開展個體活動已是客觀現實。為此,有意識地增加預習及自學的時間,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放手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讓他們在預習中養成遇到困難主動使用工具書及查找資料的習慣,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課堂上,筆者在學生自學這一部分,要求學生自讀、自思、自問、自答、自練、自查等,借助獨立、積極主動的個體活動,為群體的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這一環節,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和學困生,給予必要督促與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同學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課堂上形成了自主參與的積極氣氛。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新穎的學習方式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主要途徑。現列舉幾種: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表現形式很多,如學生可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等。筆者在平時的單元復習和期中、期末復習時,布置學生自己出一份考題,學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題的這項學習任務時,要去看課本,查閱資料,而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他們的主體作用就得到了發揮,學生的個性就得到了體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2、小組合作。合作小組是根據學生的性別、學業成績、個性特點、守紀狀況等方面的合理差異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基礎,而組間同質又保證了全班各小組之間開展公平競爭。一般每組四人,有組長,其余三人或記錄,或匯報,或檢查。新課程倡導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它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互通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同時,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動的和諧氛圍內進行學習,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養成。如:教學《小抄寫員》一課,筆者在引入課題時設計一個挑戰性問題“小組先自己閱讀這篇課文,讀熟后在小組里互講小抄寫員的故事,最后各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參加競賽,到講臺上把新朋友小抄寫員介紹給大家”各小組大聲朗讀,為了能迎接挑戰,組員讀熟課文后,就互相介紹起來。這種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參與面,既體現了民主化教學的“全體性”,又使膽小的學生得到了鍛煉,使那些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3、自由組合。自由組合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合作伙伴。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同學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上的即興表演、分角色朗讀及語文的課外實踐活動中,這種學習方式尤其受學生歡迎。筆者的教學實驗班學生在上期曾出過三次手抄報。學生自由組合,撰稿的,編輯的,謄寫的,插畫的各盡其職,他們出的手抄報一次比一次好。又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一環節,可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學生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課堂上的表演妙趣橫生,甚有意思。在此同時,作為教師的我真正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給學生“自由”的好處。4、學生當“老師”。我們學校的課題試驗中測中有一問答題:“你認為語文課還可以怎么上?”很多學生就提出讓學生當“老師”。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課上先在小組里試講,然后選派同學到班上上課。這樣做,教師把講臺讓給學生,自己坐到學生的位置上去仔細傾聽學生的聲音,傾聽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讓學生來體驗做老師的甘苦。在古詩教學和作文評講中,這種學習方式較好。如作文評講課上,讓一部分學生到講臺上引領著全班學生評講作文,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沒看到的地方,教師可來一句:“允許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嗎?”這樣的一種民主和諧的場面,往往令學生終身難忘,別人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早就在無形中進入了學生的頭腦,下次習作,他們就會揚長避短了。在這樣的場景中,往往還會使很多學生受到感染,在聽取別人意見的過程中,學生會更謙虛,在發表看法的過程中,膽小的人也會爭著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個性引向了好的方向,教師何樂而不為呢?5、探究學習。“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在學習活動中,教師不能僅僅提供教材或資料讓學生去理解、記憶,而應呈現一個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思考,從多種形式、多種層次求得多種答案。要使學生不僅“愛問”,而且“會問”,形成較強的質疑解疑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針對課文內容、針對課外閱讀、針對社會生活、針對教師和同學的觀點等提出質疑,敢于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如教學《草船借箭》,可先讓學生自讀,感悟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神機妙算)進一步探究他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勾畫出文中語句)再進一步研讀,感悟其神機妙算的原因是識人心,知天文,曉地利。再借助多媒體,學生的探究的積極性很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6、實踐活動。“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綜合性實踐能力的養成,重在“實踐”二字,必須真正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上社會,親自去調查研究,去進行各種操作,在實踐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揮個性特長。實踐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搜集春聯,辦班刊,自編作文選,開朗誦會,搞辯論賽,搞課前新聞小播,搞每日一記、每日一摘,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課外閱讀比賽……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多種途徑查閱文獻資料,并學會分析、整理,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文化視野,獲得自己所沒有的知識,獲得教師沒有辦法教給的技能。學生在自主學文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并學會與他人合作,初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查看全文

批閱作文心得體會

閱讀學生的一篇篇作文,不外乎拔草、做飯、洗衣、扶盲人過馬路……老而又老的題材,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體驗,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孩子的心是最純潔、最真誠、最美好的。可是,孩子的筆下的作文內容為什么如此空洞、枯燥,感情為什么如此單調、蒼白?分析其原因,不僅僅是自身素材的匱乏,更重要的是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通過分析自然、社會,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受、態度和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呢?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品味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和靈魂,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不浸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基調,才能準確理解文章的主旨。準確理解文章的情感,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題了。為此,我們首先應讓學生學會“感動”。語文教材里,有許多詞句優美、感情真摯的文章。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例如,教學《魯本的秘密》這一課,我就讓學生回憶《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體會魯本愛媽媽,偷偷艱辛地攢錢,為的是在母親節這一天送一支漂亮的胸針給辛勞的媽媽積淀情感,而重病纏身的母親還要推著下肢癱瘓的兒子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心愿未了,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仍是生病的兒子…….母親愛孩子,孩子愛母親,這是多么感人的情呀!教學《小抄寫員》時,學習了敘利奧關心體貼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后,我又讓學生說一說《魯本的秘密》《秋天的懷念》的故事,再次教育學生父母的愛是無私偉大的,回報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資格;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我動情地告訴學生——那一聲聲“精彩”和“糟糕”,無不浸透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企盼……一次又一次動情的講述,學生深深體味到了孩子與父母之間不可分隔的情感——那就是愛。而在教學孟郊的《游子吟》時,同學們分明已深深品味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他們滿懷深情地吟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激發閱讀熱情,積淀情感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要像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現在的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偏低,我曾對所教的學生進行調查:接觸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只有幾人,家中有訂閱少兒雜志或報刊的也只有幾人,而買書的大多只買作文選之類,少部分偶爾完全不看課外讀物……如此不愛讀名著,不愛讀書,疏遠書籍,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空洞乏味,視野狹窄,淺薄幼稚!于是,我告訴學生,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家,無不在青少年時代就博覽群書。例如,我國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自小勤奮學習歷史、地志、山海經和一些旅游探險的書籍,這些都為他后來用優美的散文和日記體裁寫成《徐霞客游記》奠定堅實的基礎;當代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教授,他們不但對數學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喜愛文學,能背不少詩詞,寫出優美的文章。針對學校圖書室存書量不多、書籍老舊且學生自身少書、閱讀量少的情況,我帶領學生成立班級圖書角,每人貢獻幾本,再把書籍進行歸類,按類別抄寫在紙上并張貼在教室墻上,供同學們參考借閱。為了豐富班級圖書角,我常把給我的孩子訂閱的雜志,如《故事大王》《兒童漫畫》《我們愛科學》《兒童文學》等等都貢獻出來。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每星期抽一節課讓學生閱讀。我還鼓勵學生課外進行廣泛而大量的閱讀,不僅能開闊視野,而且能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充實文化底蘊。為了激發同學們的閱讀熱情,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①、新聞報道。每節課前5分鐘,由一位同學從指定觀看的電視節目,如:《異想天開》《智慧樹》《東方兒童》《神奇地球》等節目中,任選自己喜歡或感受最深的內容向同學們介紹,且談談自己的體會。②、課本劇表演。如學習了《小抄寫員》這一課,我要求同學們分角色分情節表演課本內容,尤其是表演被父親發現秘密后的情景時,同學們更真切地體驗到了什么是父子情深。③、開展辯論會、故事會,評選“最佳辯手”“故事大王”。為了有話可說,學生就得讓充分地占有材料。于是,學生們的閱讀熱情可空前高漲了,他們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參加比賽,評選優秀……在緊張激烈的參與中,學生們不僅豐富了知識,而且審美能力提高了。除此之外,我常鼓勵學生制作卡片、剪貼報紙、摘記背誦格言名句等等,使閱讀積累逐漸形成習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在一次半期考試中,作文題目為“——,我為您驕傲”,陳龍同學寫下了題為“雷鋒叔叔,我為您驕傲”的作文,開頭是題記,引用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他在文中談到,以前自己并不喜歡幫助他人,是雷鋒叔叔讓他懂得這樣做是不對的,自私自利的人是渺小的,從此他熱情地幫助別人,并且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看了這位同學的作文,我既驚訝又欣慰,驚訝的這篇作文取材的新穎獨特、與眾不同,欣慰的是這位同學平時的閱讀積累已見成效,成了考場上信手拈來的素材。如果每個學生有了充實的文化底蘊,積淀了豐富的情感,那么還擔心學生寫出的文章詞匯貧乏,內容空洞,毫無審美情趣嗎?

查看全文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藝術論文

一、開課導入藝術

清人李漁在《閑情偶遇》中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一法也。”當然,他說的是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的開頭,不過這句話對語文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也很適用。上課伊始,教師應該用最精練的語言、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把學生的狀態調整到最佳。這一環節不僅是教師教學藝術的再現,更是學生認識的需要。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都非常重視每堂課的導入設計,他們往往能以精湛的導入愉悅學生耳目,撥動學生心弦,啟發學生思維,觸發學生情思。導入所用時間不長,多則幾分鐘,少則幾秒鐘,但它對一堂課的成功往往有重大影響。一個好的導入設計,能使這堂課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礎。縱觀眾多語文教育名家,無不在導入的設計上精益求精,設計的精品更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如:我在教學《梅花魂》時這樣導入:我們已學過《梅花》《墨梅》這兩首古詩,誰能把它們背給老師和同學聽一聽?學生踴躍背誦。師:學習了這么長時間,還能背得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很棒。同學們,那梅花具有什么樣的品格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文章,他具體寫出了梅花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中國人的精神,你們想學習嗎?學生都興奮地說:“想!”然后我板書課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研究導入藝術,采用什么方法導入效果最好,要因文因人而異。有時還需對多種方式綜合運用,運用好了,就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提問藝術

課堂提問是新課改的需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問題幾乎都是由老師提出的,而新課程強調的是要給學生創造提問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教師提問要有藝術,還要讓學生會提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一種模式。新課程強調,通過設計真實而又具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和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要以問題為中心,即教學是既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又讓學生提出問題走“出”教材。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只有學生不斷地提問,不斷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意味著課堂教學的成功。不論是教師提問還是學生提問都要講究提問的藝術和質量,那么提問有哪些竅門呢?從教師“教學”方面看:同志提出:“任何藝術不掌握規律,不進行基本訓練,不掌握技術,是不行的。”課堂教學提問要注意“怎么問”的問題,就是要教師講究提問的藝術。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問題令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回答呢?那就要根據教材的邏輯順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還可以抓住課文重點設計提問,也可以采用對比、想象的方法提問。如:教學《小抄寫員》時,課文先贊揚了敘利奧小小年紀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根據這一中心,我設計以下問題:“敘利奧在什么情況下開始工作的,他為什么要偷偷地做,當被爸爸誤解后,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是什么力量使他堅持工作的?”從學生“質疑”方面看:“學成于思,思源于疑”。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讓牛頓產生疑問,才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蒸汽機把水壺頂起來讓瓦特產生疑問,才有了蒸汽機的發明。只有會疑問,才能促使自己積極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教師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那么,學生如何質疑呢?必須緊扣題眼,抓住過渡句,對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進行質疑。

三、引導點撥藝術

何為“導”,葉圣陶先生解釋說:“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導的課堂運作在于“引”。它不是單一地由教師提供信息傳授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