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寫員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3-03-21 00:2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抄寫員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課堂四步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推出,是新形勢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塊里程碑,涉及到教育事業的任何一塊陣地,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如何將這一時代命題領悟并落到實處,我們認真學習并作了一些嘗試。
就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而言,它全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美好品質和人文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根據語文實踐活動。它的編排,充分展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人文性。如何將這些特點在教學中融為一體,是一項巧妙而細致的工作。
一、識
這是一個感性認識的過程,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主要采取以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達到能讀通,讀順課文,了解相關知識,并能用自己的話闡述文章主要內容,例如,在學習《將相和》一課時,學生可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完成:收集資料,從故事發生、發展的歷史背景著手;可用反復、自主讀課文的方式去識記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三個小故事之間的關系;還可用查閱工具書的方式去識記字詞。在學習《矛與盾》一文時,學生還可借助注釋識記故事內容及重點詞語的意思,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滲透知識與技能方面的靈活發展,根據學生自己的個性及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在自主識記的基礎上,可采取合作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既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調動學習興趣,又可拓展學生的思考領域,在識記《矛與盾》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故事內容再現出來,同桌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傾聽,互相感悟,取長補短,達到人人參與。
二、談
“談”是在“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一個理性認識的環節,它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在自學實踐中通過討論,交流逐漸提高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把在識記過程中沒有弄懂的或感興趣的地方談出來,讓大家共同感悟,并對同一個問題找出不同的見解,使他們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去獲取知識。對不懂的問題,大家齊心協力攻克難關,找出合理答案。在就《矛與盾》的談話時,就有學生提出:“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生意會好嗎?”“不好!”“為什么呢?”這就讓課堂自然地步入文中的一個難點問題,學生通過激烈討論,各抒已見,得到這個人說話太夸張,不可信的初步認識。這時,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相機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言行去歸納他的可笑之處,最后得出“自相矛盾,言過其實,不能自圓其說”的結論。然后,再進一步討論,讓學生聯系實際,看看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再從他們身上去獲取做人的道理。
學生通過讀課文,打破了傳統的以講為主,真鴨式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找到,體會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演
“演”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課程標準中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力體現,學生經過了“識”,“談”過程,在理性上已經對文章內容有了完整的認識,如何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如何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形象更直觀的理解,如何調動學生積極高昂的學習激情,“演”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課堂板塊,它讓學生把課本知識搬上臺,用自己的形象再現文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是一個直觀而又細膩的過程。在表演《小抄寫員》的最后幾個自然段是地,學生通過短暫準備,獻計獻策,在表演中竟做到了:父親淚;小敘利奧由吃驚到深情安慰,再到委屈,疲憊投入父親懷抱以及父親和母親既內疚又喜悅的談話等,都生動形象,讓表演者和觀看者都進一步了解了父親偉大的愛和敘利奧的懂事和孝順。這就是“演”這一環節在課堂上的特殊效果,可以說它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一種震撼,體會到親人之間偉大的愛。
四、行
篇2
關鍵詞:課前預習;情境創設;師生關系;激勵評價;自主探究
一、抓好課前預習,調動學習主動性
布魯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如果預習前學生就明確了學習目標,上課就可以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每次教學新課前,我都讓學生事先預習課文,并教給他們預習課文的方法: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讀通課文;初步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或使你感動的語句;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也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小抄寫員》一課時,有位學生告訴我,他預習時,開始不明白敘利奧被父親誤解,幾次遭到責備,為什么“一聲不響地忍受著,忍住了就要流出來的眼淚,心里卻很喜歡”?是什么力量使敘利奧堅持工作的?后來他再次讀課文,再次讀描寫敘利奧幾次遭到父親責備時心理活動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最后聯系上下文懂得了敘利奧這樣做是為了減輕父母負擔,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完全是出自兒子對父親的愛。當他在
課堂上流利地回答老師的提問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二、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如:在教學《撈鐵牛》這篇課文時,教師釋題后向學生感嘆:“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鐵牛撈上來,真了不起啊!”這時,學生便開始想象:他是誰?他用什么方法撈鐵牛呢?接著學生開始發言:“一定是一個大力士把鐵牛撈上來的。”“他一定很聰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鐘后,教師讓學生打開書,說:“同學們都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書上是不是這樣講得呢?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知道了。”這樣,學生通過“水的浮力”與“大力士”“人的巧力”對比認識深化過程,從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科學道理,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教學中創設懸念情境,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
如果說問題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懸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動力,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置于情境之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導入時,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設置懸念,就能迅速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例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揭題時,教師問:“魚總是在水里游,怎么會游到紙上呢?”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樣設置疑問、懸念,既創設了問題情境,又為學生的思維導航,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躍躍欲試的興奮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親其師而言其道。”學生自主探究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中來。師生情感融洽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才能自主探究。小學生自主學習中的“自主”,不是完全意義的自主,這種自主學習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年級越低依賴的程度越高。由于小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所致,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的積累相對較少,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學習,顯然是比較困難的。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在學習過程中與目標相關的關鍵處,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提供給學生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對一些學習中的全新概念、操作要求等,教師應當作必要的交代與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與他們已有知識間的跨度需要教師作適當調節,學習過程中的必要練習、學習方法與學習規范的形成等都有賴于教師的幫助。因此,在提倡自主學習的同時要大力改進與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
四、重視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