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18:16: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相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宗教間須相互寬容
西方著名神學家漢斯·昆(HansKüng)創立世界三大宗教河系(threegreatreligiousriversystems)理論,他認為:“起源于閃族的(Semitic)宗教。他們都有一位先知人物(apropheticcharacter),總是從神與人的比較(acontrast)開始,其主要特征是宗教對抗(religiousconfrontation)。這樣的宗教有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而“起源于印度的(Indian)宗教。它們基本上都有一種神秘(mystical)色彩,傾向于聯合(union),主要特征是信仰的內在性(religiousinwardness)。這樣的宗教有奧義教(Upanishads),佛教(Buddhism)和印度教(Hinduism)等早期印度宗教?!边€有“具有中國傳統的宗教。它們以智慧(wisdom)為標志,主要特征是和諧(harmony)。這樣的宗教有儒教和道教。”“盡管所有的宗教彼此之間都有很多的不同,卻都是得救的福音(messagesofsalvation),都要回答相似的人類基本問題(basichumanquestions),回答愛情和悲哀、犯罪和贖罪、生和死等永恒的問題。世界及其秩序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為什么會出生又為什么一定要死?是什么決定了每個人和整個人類的命運?道德意識和倫理規范形成的基礎是什么?除了對塵世的解釋以外,各種宗教還都提供了類似的得救途徑(wayofsalvation):告訴人們如何擺脫苦難和罪行,教導人們在今生今世做有意義、負責任的事棗引導人們走向持久、永恒的得救,消除一切苦難、罪行和死亡。所有這些都說明,即使那些反對宗教的人也必須把宗教當作一種基本的社會現實加以嚴肅認真的看待;而所有的宗教都與生活的有無意義、人類的自由和奴役、民族的平等和壓迫、歷史和現實中的戰爭和和平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數千年宗教間的對立沖突、迫害殺戮、戰爭流血終于令人們稍稍有所覺醒了。不同宗教以及不同教派之間,宗教團體與世俗社會之間應當相互寬容、相互容忍、相互承認、相互尊重、相互對話以及相互理解,以切切實實地實現和保障宗教自由與宗教信仰自由。那么,這種相互寬容、相互容忍等等,如何才可能得以實現呢?為此,我們得從宗教本身開始談起。
一宗教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這是一個典型的康德(I.Kant)式的發問。以此發問意欲逼顯出人類的一個宿命,即:人盡管戡天役物,縮地長時,似無所不能,但是,人卻不可能不回頭面對一個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迷”(theSphinx):人是什么?人從哪里來?又向何處去?一句話,人究竟是否可能以及怎樣可能?這就好比人一次又一次地建造起輝煌的大廈,然后又一次又一次地拆掉它,僅僅為了察看一下它的地基情況如何。如果說人連他完全自身的問題都難以解答,那么,人又怎么可能不是有局限性的存在者!況且世間人之角色盡管林立種種,然而無論帝王將相、經倫飽學、販夫走卒……最終皆不可能抗拒死亡的召喚,無一例外地會終止他在世間的業行,去到人所不知的地方。是否人的善惡美丑會隨著這一去而盡悉一筆勾銷,抑或是善惡終將有報,無論過去、今生以及來世?由此看來,人決非全知(或全智),否則,怎么會遺留下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迷!人也決非全能,不然人那會終有一死!而且人也不是全善,他總有可能出錯,甚至犯下罪惡。一句話,人只可能是有限的存在者!人對自身有限性的省知由來已久,中國古書有關“絕地天通”的記載正是典型的一例。
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事于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惺?;实郯я媸局还?,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鰥寡無蓋(害)。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人之為人的自覺,就在于人神相分。人自覺其為有限的、不完滿的存在者,并且意欲重新確立人神聯系的適宜方式。由《國語》的進一步說明,我們便知道了,中國遠古時代的初民曾經生活在一種神我不分的原始混沌狀態當中,其直接結果是“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禍災薦臻,莫盡其氣”;人非其人,神非其神!而“絕地天通”的目的就是要使“民神不染(雜)”,“無相侵瀆”,然后,重建神人溝通的恰當管道,從而“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人明了自身的有限,體證與敬畏無限圓滿的神祗,進而超越自身的有限,這既是人的自覺,也同時是宗教的發軔。
其他民族也有著類似的傳說,象古希臘流傳的“蒙雙氏”人的故事。據說,這種人男女合體,雙頭四臂四足,其能耐近于天神,因而不把天神放在眼里,并屢屢冒犯天神。后來終被神王宙斯(Zeus)用霹靂一一劈開,復成為男女異體的凡人。于是神既削弱了人的力量,又使侍奉神的人和祭獻的禮物成倍增加。另外,在猶太民族的《舊約圣經·創世紀》第十一章中記載的“巴別塔”(thetowerofBabel)故事,是又一個“絕地天通”的傳說。那時操著同一語言的人們要建造一座城及一座通天的塔,以揚他們的名。上帝擔心人會因此無所不能而與神無別,便變亂了人們的口音,使他們言語不通,不能合作,于是造不成城與塔了。同書第三章還記載了人類始祖亞當(Adam)、夏娃(Eve)偷吃禁果,從而與神相似也能定善惡。上帝擔心他們再采摘生命樹果子吃,也象神一樣永遠活著,故而將他們逐出伊甸園(thegardenofEden),并安排基路伯(thecherubim),以及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把守生命樹的道路。臺灣學人林安梧先生認為,中西宗教觀念的分野,正存在于上述不同方式的“絕地天通”之中。中國雖區分“天人之際”卻并不絕對隔絕之,它以道德實踐為首出,認為道德實踐是通天徹地的,能縫合天人之間的疏離。所以中國走的是“連續的路”、“天人合一之路”,是“因道以立教”。反之,西方是以斷裂的方式實現“絕地天通”,于是乎它必須通過一種“道成肉身”的中介連通天人,所以是“立教以宣道”。擴而言之,不僅中國甚至幾乎整個東方世界都不約而同地走了與西方“道成肉身”相反的“肉身成道”的路,以此實現與天的直接合一。象印度各宗普遍尋求的“梵我一如”,中國的“道通為一”、“天人合一”,釋家人皆可以成佛,道教人皆可以為仙,儒家人人可為圣賢,等等,從而形成天、梵、道無處不在而尤與我人之本心、精神以及靈魂相通的“泛神論”(Pantheism)型的宗教及文化。反之,西方則普遍地尊奉“一神論”(Monotheism)型的宗教及文化。人是一有限的存在者,遠非無所不能。在茫茫的宇宙當中,人好似一棵葦草隨風搖曳,隨時都可能夭折,被連根拔起。不過人卻是一棵會思想的葦草。此是他不同于畜牲的關鍵。正是因此,人才能夠認識自身的有限,不斷地思索并向往超越自身的有限。只有當“絕地天通”的那一刻,人的抬頭仰望棗此刻人覺醒了,同時也就誕生了宗教。人充分意識到自身的有限,心中布滿敬畏,復又憧憬著重返無限的懷抱。西方人把這個過程描述為,上帝將“自在存在”的自由傳給了理念,理念籍此脫離上帝變成現實的與經驗的,也就是有限的,此就是自然。而自然的神圣本質又力求回到原初的本質、回到原形,這便形成了歷史。自然的最終目的就是背離的和解,是理念與上帝的重新結合,是理念獨立自主的終止!于是有了宗教,上帝正是在人類的宗教生活中顯示自己、發展自己。因此人類的宗教幾乎與人類一樣的古老、悠久。因為人注定只可能是有限的存在,卻又不甘于有限,總是企圖超越有限進入無限,于是宗教就將相伴人類的自始至終。而人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問題也就首要地取決于宗教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問題的解答上了。
二“宗教”之“宗”依《說文解字》從“宀”從“示”,“宀”謂屋也,“示”謂神也。故“宗”即指事神的宗廟或尊祖廟。而“教”有“上施下效”之義,如《易經·觀卦》所言“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F代以“宗教”一詞對譯西文之religion,泛稱對神道的信仰。而西文的religion一類詞皆源自拉丁文religio。西塞羅(M.T.Cicero)認為此religio是從動詞relegere(重讀或尋思之義,即toreadover,tothinkoverdivinethings)演變而來。拉克雪丹(Lactantius)卻認為當淵源于religare(束縛、聯系,tobindtoGod)。圣奧古斯丁(StAugstine)則主張是從reeligare(再擇、復得,tochooseagainGodlastbysin)來的??梢娢魑膔eligion一類詞整體表達的是神人間的某種聯系。[12]至于宗教的本質,一言以蔽之是重新與第一根源及最終目的相連系。盡管宗教對整個人類皆是古已有之,但這卻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民族一開初都可能形成本民族自己的體制化的宗教。[14]這就好比所有的民族都可能有哲理思考,可是在文化與文明的開初就形成系統理論的哲學的惟有希臘、印度與中國。而形成體制化宗教的也許就只有印度民族與猶太民族。他們的宗教是原創而非后發的。同其他民族相比,他們似乎對宗教更情有獨鐘。幾乎從一開初他們整個民族的優秀分子就都向著這方面用功,真正以宗教為主要事業,為宗教犧牲金錢甚至生命亦在所不惜。尤其是“印度民族心理特別喜愛宗教,并在宗教中獲得充分表現,甚于任何其他各國。……上至君王,下至農民,多數印度人對于神學感覺興趣,而且往往對它具有熱烈的情感。很少藝術和文學作品是純粹世俗性的,印度的文藝和美術作品雖然是悠久延綿,具有特色,但卻都是千篇一律,因為他們幾乎都是某種宗教方面的表現。但是宗教本身卻是充實和變化多端。對于討論和思索的喜愛在實踐中創造了可觀的變化,在教義和學說方面則幾乎是沒有止境的變化。世界上各種神學所知悉的教條,很少不是印度各色各樣的教派之中的某一教派所持有的,……”即使印度哲學也是完全為了宗教并寓于宗教教理、教義之中的。[16]或許正是由于整個民族幾乎都向著宗教、向著超世的永恒用心,所以印度民族的現世歷史感極為淡薄,古代甚至查無信史。而猶太民族干脆就以《舊約圣經》作它的信史。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這兩個民族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虔誠的民族。現存的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印度直接的原創,它傳入中國,不僅形成中國佛教,而且還促成了中國的作為體制化宗教的道教(Taoism)的產生?;浇蹋–hristianity)以及伊斯蘭教(Islam),尤其它們的教理、教義都或直接或間接地淵源于猶太教(Judaism)??墒菫槭裁椽q太教自身卻未能象佛教那樣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呢?關鍵在于猶太教沒有超越一個特定民族的局限。它的一些教義,比如惟猶太民族才是上帝獨一無二的選民,它有關黃金時代的理想,無論怎樣世界化,也不能與猶太人的民族希望分開,這即是猶太人高于一切!這當然不是外幫人尋求靈魂的拯救時所期待于宗教的好事。[18]再有它的某些律法,譬如行割禮等等都只是道地的猶太民族的習俗而已。而猶太教中的上層權威人士如法利賽派(Pharisees)卻把謹守這些制度視作宗教精神的最高表現,以致忘記正義、憐憫和信實才是最為重要的。相反,耶穌(Jesus)之后的基督教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就在于他們突破了一個特定民族的界限!讓真正誠信的人棗無論猶太人,還是外邦人棗與上帝訂立超越特定民族局限的“新的約定”,從而都可以平等地成為上帝屬下的選民。耶穌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不愧為偉大的宗教家,緊緊抓住了宗教的本質方面。被同時代人看得十分重要的現世社會的、經濟的改革,他很少關心。律法固然重要,應當遵守,不過這不見得就是宗教精神的最高表現。上帝對人所要求的品質是虔敬、道德和仁愛。尤其在這仁愛當中,透顯著對一切人,包括對惡人的善意與寬容。當文士(thescribes)和法利賽人要依摩西(Mose)律法用石子砸死一個行淫被拿的婦人時,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苯Y果無人動手。耶穌便對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9]宗教是超越現世的,是寬容的,它最關心的就是人的靈魂或精神的自由與解脫。這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Sakyamuni)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他身為剎帝利族(Ksatriya)可以承繼王權作“轉輪王”,不過他卻主動地放棄了這世俗的權力與殊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宗教,作了“法輪王”。并且從此再沒有求取世俗權力,介入現實政治。在教義上,他也只堅持本質方面,頒定維護宗教生活最低限度的戒律,并不支持要求更為嚴厲的戒律的主張。他諄諄告誡弟子的是依法不依人,并授權他們在他死后修改一切次要的戒條。[20]對于強制別人信仰以及強制改變信仰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他盡管也批評屬邪見(不正見)的信仰,然而態度卻是寬容的。當一位貴族表示從此皈依佛門,終身侍奉佛時,釋迦反倒勸他不要因此中斷了對另一位婆羅門(Brahmana)的繼續奉養。正是因為這些,才使佛教顯示了它真正的國際性質。它不能充當印度“民族”(如果可能有那樣的東西)的意識形態來鞏固印度帝國反對非印度人。它只能為一個國際性的帝國服務,促進團結而不是分裂全人類。
中俄相互投資研究論文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與結構特點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發展趨勢分析
1992年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投資規模比較小。1992年大約為1622萬美元,1993年增長到4194萬美元。但是隨后幾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尤其是1994~2000年期間僅僅維持在20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擴大到近3000萬美元的規模,但是仍然未恢復到1993~1994年期間的最高水平。從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來看,1992年達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這一比例與中俄貿易關系的重要性相比相差甚遠。二是波動較大。1993年俄羅斯對華投資增長達158%,隨后連續4年陷入10%以上的負增長,在2000年出現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長速度竟高達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長速度比中國同時期吸收外資的平均增長速度低10個百分點(參見表1)。
在周邊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中,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2000年底的數據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累計實際出資額僅占全部外資的0.04%,相當于美國的1/200、德國的1/58、馬來西亞的1/17和菲律賓的1/2。
(二)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產業分布結構
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按照截至2000年底的累計出資額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建筑業和批發零售商業餐飲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58.5%、15.9%、6.1%和5.9%。與同時期全部外資行業結構相比,制造業的比重大致相當,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羅斯投資在科技研究技術咨詢行業的比重達到3.2%,在所有行業中居第六位,相對比重高于全國外資行業結構中的該行業比重。這一點反映了俄羅斯在科技領域的人才、技術實力和近幾年來中俄科技合作日趨加強的特點。在房地產開發、社會服務業、電力能源等行業,俄羅斯投資集中程度遠低于全國外資平均水平,這也是俄羅斯企業在資本實力方面的劣勢表現。
中俄相互投資展望論文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與結構特點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發展趨勢分析
1992年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投資規模比較小。1992年大約為1622萬美元,1993年增長到4194萬美元。但是隨后幾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尤其是1994~2000年期間僅僅維持在20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擴大到近3000萬美元的規模,但是仍然未恢復到1993~1994年期間的最高水平。從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來看,1992年達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這一比例與中俄貿易關系的重要性相比相差甚遠。二是波動較大。1993年俄羅斯對華投資增長達158%,隨后連續4年陷入10%以上的負增長,在2000年出現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長速度竟高達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長速度比中國同時期吸收外資的平均增長速度低10個百分點(參見表1)。
在周邊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中,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2000年底的數據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累計實際出資額僅占全部外資的0.04%,相當于美國的1/200、德國的1/58、馬來西亞的1/17和菲律賓的1/2。
(二)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產業分布結構
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按照截至2000年底的累計出資額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建筑業和批發零售商業餐飲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58.5%、15.9%、6.1%和5.9%。與同時期全部外資行業結構相比,制造業的比重大致相當,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羅斯投資在科技研究技術咨詢行業的比重達到3.2%,在所有行業中居第六位,相對比重高于全國外資行業結構中的該行業比重。這一點反映了俄羅斯在科技領域的人才、技術實力和近幾年來中俄科技合作日趨加強的特點。在房地產開發、社會服務業、電力能源等行業,俄羅斯投資集中程度遠低于全國外資平均水平,這也是俄羅斯企業在資本實力方面的劣勢表現。
宗教之間理當相互寬容
中文摘要:不同宗教之間,宗教與世俗社會之間應當相互寬容、相互容忍,相互承認、相互尊重,相互對話、相互理解,以切實實現和保障宗教自由與宗教信仰自由。為此我們須承認人的意志自由,實施政教分離原則以及世俗政治權力分立與相互制衡原則。
主題詞:宗教宗教寬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體制化宗教
OntheReligiousToleration
Summary:Variousreligions,religionsandsecularsocietiesshouldtolerateeachother,recognizeeachother,respecteachother,discusswitheachother,understandeachother,inordertorealizeandguaranteethereligiousfreedomandthefreedomofreligiousbelief.Forthisreasonwemustapprovethefreedomofthehumanwillandrealizeseparationofthechurchfromstateanddivisionofsecularpowers.
Keywords:religion,religioustoleration,religiousfreedom,freedomofreligiousbelief,institutionalreligion.
西方著名神學家漢斯·昆(HansKüng)創立世界三大宗教河系(threegreatreligiousriversystems)理論,他認為:“起源于閃族的(Semitic)宗教。他們都有一位先知人物(apropheticcharacter),總是從神與人的比較(acontrast)開始,其主要特征是宗教對抗(religiousconfrontation)。這樣的宗教有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倍捌鹪从谟《鹊?Indian)宗教。它們基本上都有一種神秘(mystical)色彩,傾向于聯合(union),主要特征是信仰的內在性(religiousinwardness)。這樣的宗教有奧義教(Upanishads),佛教(Buddhism)和印度教(Hinduism)等早期印度宗教。”還有“具有中國傳統的宗教。它們以智慧(wisdom)為標志,主要特征是和諧(harmony)。這樣的宗教有儒教和道教?!薄氨M管所有的宗教彼此之間都有很多的不同,卻都是得救的福音(messagesofsalvation),都要回答相似的人類基本問題(basichumanquestions),回答愛情和悲哀、犯罪和贖罪、生和死等永恒的問題。世界及其秩序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為什么會出生又為什么一定要死?是什么決定了每個人和整個人類的命運?道德意識和倫理規范形成的基礎是什么?除了對塵世的解釋以外,各種宗教還都提供了類似的得救途徑(wayofsalvation):告訴人們如何擺脫苦難和罪行,教導人們在今生今世做有意義、負責任的事棗引導人們走向持久、永恒的得救,消除一切苦難、罪行和死亡。所有這些都說明,即使那些反對宗教的人也必須把宗教當作一種基本的社會現實加以嚴肅認真的看待;而所有的宗教都與生活的有無意義、人類的自由和奴役、民族的平等和壓迫、歷史和現實中的戰爭和和平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1]數千年宗教間的對立沖突、迫害殺戮、戰爭流血終于令人們稍稍有所覺醒了。不同宗教以及不同教派之間,宗教團體與世俗社會之間應當相互寬容、相互容忍、相互承認、相互尊重、相互對話以及相互理解,以切切實實地實現和保障宗教自由與宗教信仰自由。那么,這種相互寬容、相互容忍等等,如何才可能得以實現呢?為此,我們得從宗教本身開始談起。
相互交互式戰略應用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價值鏈及行業價值鏈管理;行業價值鏈管理的應用;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戰略成本管理則是當代成本管理的新趨勢、美國管理會計教授??颂岢龅纳?四J绞亲罾硐氲摹r值鏈與行業價值鏈分析、行業價值鏈管理的必要性、行業價值鏈管理的前提——觀念的轉變、相互信任戰略的應用、建立信任必須由雙方企業高層領導干預、建立信任需要企業公平地對待每一位供應商和每一位經銷商、交互式戰略的應用、現代社會產品及服務要求個性,大量生產不一定能滿足顧客的需要、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即可邀請供應商參與進來、經銷商的參與同樣十分重要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目前,價值鏈分析作為一種幫助企業進行戰略分析的方法已成為取得競爭優勢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從行業角度對價值鏈管理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了相互信任戰略和交互式戰略在企業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言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為保持自己的競爭地位,越來越重視采用西方的先進管理技術,戰略成本管理則是當代成本管理的新趨勢。戰略成本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后逐漸形成的成本管理新思想和新方法。許多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中,美國管理會計教授??颂岢龅纳?四J绞亲罾硐氲?。這一模式建立在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的《競爭優勢》的精神上,采用了戰略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分析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三種分析工具,為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戰略透視。
二、價值鏈及行業價值鏈管理
(一)價值鏈與行業價值鏈分析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每當我唱起這首歌,心中便涌起一種無言的感動,因為這樣歌詞道出了人與人應當相互幫助的人生真諦。
至今還不能忘記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一位瞎子和一位跛子因不能順利去食堂打飯而苦惱。后來瞎子靈機一動:“老兄,我背你,你給我引路,咱們一道去打飯,好嗎?”跛子欣然應允。于是兩個殘缺的人合為一個完整的人,成功地吃到了飯。
從這個故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是何等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瞎子”或“跛子”,如果我們能夠“相互支撐”,我們就可以干成許多本來干不成的事。享受到更多的成功的歡樂。因而接受幫助和幫助別人,確實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一個不肯助人的人,他必然會在有生之年遭遇到大困難,并且大大傷害到其他人。”一位哲人如是說。是的,人是不可能脫離周圍這個世界的。你的衣食住行,你的工作娛樂,無不與別人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舉一動,無不對別人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我們必須認識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與人“相互支撐”是社會生活的法則,從而學會助人,樂于助人。如果你撐一把傘給我,我撐一把傘給你,我們就能共同撐起一個完整而和諧的世界。
幫助別人,從本質上看是一種付出和奉獻,但從效果上看,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獲得了人格的提升。況且,有些人因為幫助別人,甚至還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香港“景泰藍大王”陳玉書先生曾言及他創業初期在一公園漫步時,偶爾碰見一女士和她的孩子在玩蕩秋千。由于此女士身單力薄,玩得十分吃力。于是陳先生主動上前幫忙,使她們玩得很開心。臨走時此女士留給陳先生一張名片,說以后若需幫忙可以找她。原來此女士竟是某國大使夫人。后來陳先生通過此女士弄到了一張一批運往香港的貨物的簽發證,從中賺了一大筆錢,由此成為他事業的一個起點。
相互投資發展創新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在CAFTA框架下推動中國-東盟相互投資加速發展等進行講述,包括了以東盟對華投資為主導,中國對東盟投資規模較小、東盟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家,中國對東盟的投資也較為集中、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且中小型項目居多、搭建合作平臺,促進相互投資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深入推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提升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合作層次,在良好的貿易合作基礎上推動雙方的相互投資,優化區域分工格局,促進區域技術進步,調整區域產業結構,提高區域資本配置效率,有效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對自由貿易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CAFTA;中國-東盟;相互投資
經過6年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貿易自由化程度明顯提升,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已在2007年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如果說貿易合作是CAFTA建設的“先導”,則投資合作就是CAFTA向深層次發展的“助推器”。事實上,在《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相互投資被列入深化中國與東盟五大重點合作的領域之一,并制定了“為中國-東盟投資領域的自由化建立一個自由、便利、透明并具有競爭力的投資機制”的發展目標。因此,當前CAFTA建設的重點就在于推動相互之間的直接投資。
一、2002年以前的中國-東盟相互投資回顧
由于特殊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中國和東盟相互之間的投資(特別是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投資)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實施,到2002年CAFTA正式啟動建設前,雙方的相互投資呈現出以下特點:
歌劇音樂與文學相互性
從世界藝術文化發展角度來看,歌劇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始于16世紀末的意大利。意大利作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核心國家,將其人文主義思潮深刻地融入了歌劇文化藝術當中。意大利在歌劇形成與發展中最大的貢獻在于它提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復調藝術表演方式會造成整個歌劇演唱歌詞的結構不完整。要想將歌劇所表達的整個故事情節全面地展示在歌劇欣賞受眾當中,采用單聲部旋律吟唱則顯得更加合適。這種單聲部旋律吟唱的藝術表演方式是由最初的詩歌載體開始進入歌劇領域的,最終造就了世界歌劇發展史當中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藝術作品———《達芙妮》?!哆_芙妮》的成功為歌劇這種特殊藝術表演形式積累了大量的群眾基礎,歌劇逐步邁向了蓬勃發展的嶄新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音樂與文學作為歌劇藝術的兩大基本構成要素,其聯系也日益密切起來。筆者試以歌劇為切入點,就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談談自己的看法與體會。
一音樂與文學的區別及聯系分析
首先,從音樂的基本定義來說,音樂強調的是“動態”兩字。它將音樂力度、節奏、音色、音調等要素融為一體,形成了一種超越語言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文學作品相比,音樂以一種更加虛擬化的方式來展現整個文學內容,在為人們營造更多想象空間的同時將豐富的文學情感傳遞至人們的內心深處。音樂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同時也豐富著人們的情感世界。簡單來說,音樂就是一種以文學為基礎又高于文學的藝術表現形式。其次,從文學的基本定義來說,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來表現整個藝術作品的。它具有比較直觀的思維定勢,能夠以單一的文本形式來反應整個現實社會的自然發展狀態。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它與人們的基本概念儲備是一致的,文學作品的閱讀是人們無需特殊儲備的慣有性活動。簡單來說,文學能夠以語言將藝術這種抽象的文化方式具體化,進而帶給我們更加直觀的藝術感受。雖然,文學與音樂存在著根本上的不同,但是它們在藝術表現載體、存在形態以及產生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的聯系,這也正是文學與音樂作為兩種獨立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共同為歌劇這種特殊藝術形式服務的最根本原因。筆者現就音樂與文學的聯系做詳細地分析與說明。
1音樂與文學皆以聲音為其物質載體音樂中的樂音與噪音皆是通過專業人員的加工與再創造而成的,它成為了音樂藝術中的最基本物質材料。音樂中的聲音能夠在音樂欣賞受眾中引起相對的情感共鳴,并在長短性音色、高低性音色以及強弱性音色的襯托下將音樂作品需要傳達的內容突顯出來。文學作品中的文字語言同樣是以聲音為載體進行創造的。無論是文學作品創造者還是閱讀者,他們都將聲音作為了語言感覺的必備條件。
2音樂與文學皆以時間為其物質形態音樂作為一種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人們能夠通過音樂意識到“時間存在”。音樂從演奏之初直至演奏終結的全過程都是以時間表現出來的。這與作家創造文學作品的全過程是基本一致的。與此同時,音樂與文學的發展也深刻地體現了時間作為特殊物質形態的不可逆性,時間賦予了音樂與文學歷史感,這也是音樂與文學作為藝術文化作品的最基本原因。
3音樂與文學皆為藝術創造與加工的二次產物音樂作為人為設定的非自然音響,從其創作之初就呈現出了一定的加工性與再造性。音樂作品的創造與每一次演奏都是藝術的再加工,這種加工能使音樂作品作為一個整體走向成熟,這對于文學作品來說也同樣如此。高質量的文學作品能夠使人們在閱讀過程中發揮充分的想象力,在自己的思維意識中刻畫人們的鮮明形象,這一過程也正是文學作品完成二次創作與加工的過程。
不同因素相互沖突融合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六位成章”和“剛柔立本”;“和而不同”;競合共贏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天人合一為核心內容,是一個理論體系,更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和”是宇宙最高的準則、“六位成章”原意是指《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所組成的穩定結構、和合思想的應用之一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人處理人際關系的一條基本準則、和合思想的另一個表現是競合共贏、在企業之間的關系上,強調進行合作性的競爭、“和”是指在承認矛盾、肯定差異基礎上的和諧、各個企業為了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必然產生競爭等,具體請詳見。
和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它以天人合一為核心內容,是一個理論體系,更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昂汀保鉃槁曇粝鄳?,后演化為和諧、和睦、和善等;“合”,原義為上下嘴唇合攏,后來演化為融合、結合、合作等;而“和合”放在一起,則強調事物不同因素之間的相互沖突以及相互融合?!昂秃稀彼枷朐跂|方管理學中占據著中心地位。
一、“六位成章”和“剛柔立本”
在東方哲學中,“和”是宇宙最高的準則?!吨杏埂吩疲骸昂鸵舱?,天下之達道也”。相反相成,相合相生,和合孕育著對立統一、變化發展。《道德經》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具體到管理思想,中國的東方管理學家認為陰陽和合的管理原則有兩條:“六位成章”和“剛柔立本”。
“六位成章”原意是指《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所組成的穩定結構,每一爻都是這個結構的一個層次,在一卦里每一爻都因其性質和位置空間不同,表現出彼此相互聯系的關系。也就是說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會引起整體結構的變化。“六位成章”告訴我們,任何管理系統都是一個穩定的系統,管理就是要使這個系統保持穩定和諧。企業是由多個職能部門組成,為了企業的穩定和諧發展,必須理順部門之間的關系。“六位成章”的哲理與現代管理思想是相通的。
“剛柔立本”,“剛柔,即陰陽。論其氣,即謂之陰陽;論其體,即謂之剛柔也”。所謂“立本”,“言剛柔之象,在立其卦之根本者也。”每卦的根本是陰陽的變化和相互配置,陰柔陽剛。陽剛代表剛健猛烈,積極的東西。陰柔代表柔弱溫和,消極的東西。陰陽二性的調和,構成大千世界穩定協調的狀態。在整體的關系上上級為剛,下級為柔,上、下級陰陽調和,協調配合。在管理模式上,制度代表剛,軟性的文化代表柔,剛柔相濟。
相互介紹和初次認識的禮儀
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今天,各種類型的企業和各種所有制的產業,都要竭盡全力開拓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經濟交往迅速增加,從而帶動了大批人口的流動,城鄉之間、沿海與內地之間、各省市之間、甚至國際間都有數量龐大的人口流動。這樣,人們相互間介紹、引薦的情況就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初次相識的機會就增加了。所以,有關人們相互間介紹和被介紹的禮儀知識就大有用處了,人們的初次相識也需要一些常識性的禮儀知識,下面就講述一些最常用和最一般的禮儀要求。
第一,態度上要主動、積極,還要善于抓住時機,見機行事。就是說,如果要想認識某人,或把某人介紹給誰,就要根據不同的地點、場合、時間等具體情況,選擇良機,熱情、積極、主動地促使他們接近和接觸,以便及時相識或介紹。
第二,從次序上來說,一般情況下是把年齡小的介紹給年齡大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把小輩介紹給長輩,把男人介紹給女人。例如,同學之間互相拜訪或者領同學到家里來玩,碰到父母親后,就要先把同學介紹給父母親,說“這是我的同班同學張三,領他到咱家來玩玩”。然后再向張三同學介紹父母親說“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媽媽”。這時張三同學就應該向二老鞠個躬,叫一聲“大伯、大媽您們好”。當然,這個例子是最一般、最簡單的介紹方式,但這很重要,不可缺少,缺少了就會造成尷尬局面。
第三,初次見面相識,一定要問候、行禮。不論是經人介紹,還是沒有人介紹,初次相識都要問聲好,拱拱手或點點頭或微笑等。當然這是相互的,也要看具體情況。是否要鞠躬、敬禮這要根據對象來決定,如果是德高望重的學者、長輩、老師、領導等就要行禮。另外,在問好、行禮的同時和前后都要說些友好的敬語、祝賀、祝福的話。例如,見到您真榮幸,早已聽到您的大名了,您的某某方面我是很欣賞的,很羨慕的,您的某著作我拜讀過了,很受啟發等。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吹捧,不要夸張,更不要虛偽,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每一句贊揚的話都要實事求是,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如果不了解情況,就只問好,寒暄幾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