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14:54: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德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德育教育探析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與本質
(一)“課程思政”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具體教學實踐。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高校必須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中國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課程思政”視域下,要求高校各類課程都落實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形成知識傳授、能力達成和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即各類課程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促成學生能力的提升,還要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給予他們正向引導,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人才。當今世界并不太平,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暗流洶涌,近期發生的中美貿易爭端,啟示我們要居安思危,要守好思想領域的“國防線”,也讓我們認識到高等教育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重要性。(二)“課程思政”有利于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思政”的“上海經驗”已初見成效,上海高“課程思政”視域下大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探析岑澤麗校不僅把傳統思政課上出新面貌,還充分挖掘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課程的思政元素,以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生動的案例以及對國情貼切的把握、濃郁的人文情懷,贏得學生的熱捧。實踐證明,“課程思政”旨在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所有教師的育人職責,這樣可以形成同向同行、協同效應的育人合力,最終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三)“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罢n程思政”不是增開一門課程,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它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是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過程之中,最終實現高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高校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顯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價值引領中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隱性思政——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的育人價值,實現顯性思政和隱性思政的相融相通。目前,“課程思政”這種理念在高校并未深入人心、達成共識,例如有的專業課老師只顧埋頭拉車,不看方向,不關心形勢政策,遠離政治,認為德育工作是思政課老師的事,在教學中只顧教書而不注重育人,甚至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宣揚西方價值觀和西方政治制度。這樣就造成教學中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割裂、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嚴重的還導致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產生懷疑和動搖?!罢n程思政”就是要充分挖掘其他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它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起為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保駕護航。(四)“課程思政”是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環節。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校要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需要從領導干部到普通教職員工的全員參與,需要教學管理、教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全程全方位的合力作用,而“課程思政”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五)“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很多綜合素養課、專業課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課程思政”并不是要另搞一套,而是借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政教育的東風,深度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并使之提升為思想文化素養并融入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各類課程之中。并且它不是為了融入而融入,也不是僅僅為了完成上級任務,而是為了提高我們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另外,思政內容也不是萬能的,我們教師并不是每一節課、每一個章節都要進行思政的融入,只有當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思政教育存在有機的內在聯系時,才適合進行融入。總之,“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二、基于“課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大學語文是一門以祖國的語言文字為載體,以優秀的文化為精髓,兼具基礎性、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等多種教育功能的人文素質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一般大學語文教學是以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經典文學篇章為鑒賞和品讀的對象,從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愛,增強其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其道德情操,提高其審美情趣,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所以說大學語文課程中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力軍作用。(一)大學語文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異同。1.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務具有一致性。大學語文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分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是它們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塑造、情感培養和精神熏陶的,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也就是說,它們育人的宗旨是一致的,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存在著相通性和一致性。2.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相輔相成。大學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它一般是通過名篇佳作的學習來倡導人文情懷,引領正確的理想信念,揚善抑惡,取美去丑,自帶人文價值導向功能和思政育人功能。深度挖掘大學語文中的“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并有意識地把它們運用于課堂實踐教學中,不僅符合大學語文的教學規律和目標要求,也拓寬了思政教育的實施途徑,豐富了它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的有力補充。兩者互通互融,相輔相成。3.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而大學語文德育教育具有隱性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德育教育具有顯性特點,它明確地以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三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的教育作為教學目標。而大學語文的德育教育具有隱性特點,它最直觀的外在形式是文化的熏陶,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經典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在不知不覺中獲得道德的提高和精神的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善于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我們要充分挖掘大學語文中所蘊含的隱性思想政治資源,提高其育人效果。4.大學語文德育教育具有獨特的人文性和吸引力。大學語文的德育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以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吸引人,感染人,引導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德育教育相比,它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藝術魅力和吸引力。(二)充分挖掘大學語文“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的方法。1.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一般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中國古代文學是大學語文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所占學時也比較多,要使大學語文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從而發揮更大的育人效果,就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結合現代社會和當代大學生活,對中國古代文學中典型的情境、場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進行現代闡釋和解讀,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有關競爭、友誼、團隊定位與合作、愛情等自身關心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鍛造他們自強不息、勇于擔當、追求公平正義和至善至美的品格。例如講中國四大名著,可以挖掘它們當中最勵志、最激勵人心的精神氣質和人文情懷來進行講解,如《三國演義》主要表現為眼觀天下、志在統一的英雄情結;《水滸傳》主要表現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西游記》主要表現為為了實現人生目標,矢志不渝堅持不懈的理想跋涉;《紅樓夢》主要表現為至真至純的愛情和尊重生命、眾生平等的大愛情懷。然后可以結合“當今和平時代還需要英雄嗎?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時代的英雄?”“我們應該如何去見義勇為?”“什么才是真正的義氣?”“如何處理好自律和自由的關系?”“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你渴望什么樣的愛情?”等社會熱點話題或學生關心的話題來進行討論。這樣就可以把古代文學和現實社會、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因勢利導、自然而然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2.開辟和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有內在聯系的思政專題。大學語文教學內容中也可以開辟和相關知識點有內在聯系的思政專題,這樣可以讓大學語文課更具時代氣息和生活魅力。例如講中國古詩詞,可以開辟“口中的‘古詩詞’”或“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言”等專題。如他在院士大會上引用《離騷》中的名句表示,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他勉勵青年學生要發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精神;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脑娋湎蚴澜缧局袊淖孕?;他在博鰲年會上做主旨演講時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表達了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要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的深刻思想。這樣的思政專題和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學沒有違和感,相反使大學語文課更具時代魅力,視野更開闊,境界更高遠。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來進行大學語文德育教育。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十二個方面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我們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凝練和精髓,是千百年來奔流在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經典篇目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蹤跡和身影。例如講先秦諸子百家,如孔子儒家思想中和諧、誠信、友善的觀念;道家思想中自由的觀念;墨家思想中平等的觀念;法家思想中公正、法治的觀念。這些思想觀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所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來進行大學語文德育教育是非??尚械姆椒?。
三、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的實現途徑
(一)做好頂層設計。“課程思政”不是一時的熱情,高校應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它也不是某一類課或某幾門課要做的事情,高校黨委應負主體責任,教學管理、組織人事等職能部門應負具體責任,站在學校的層面,整體協調、齊抓共管各類課程的政治思想教育,促進顯性思政和隱性思政的統一,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方法貫穿到教學科研的全過程之中,在課程設置管理、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督查、課堂實踐教學、課程考核、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合理設置,加強“課程思政”的內涵建設,最終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和相關激勵機制,讓“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是高?!罢n程思政”體系中的一環,其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最大化有賴于高校“課程思政”科學而合理的頂層設計。(二)大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強調,傳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大學語文“課程思政”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大學語文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一是,大學語文教師應提高政治站位,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來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要簡單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政理論課老師的事,要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實行大學語文“思政教育”并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做表面工作,而是要沉下去,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課程考核等做系統的調整和設計。三是,大學語文教師要心懷天下、與時俱進,善于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思政元素,長于把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來。四是,大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方法來進行教學,以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意境、典型的人物形象、動人的故事情節等吸引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達到育人“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求,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大學語文“課程思政”要想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不僅要積極地進行第一課堂的教學探索,還要注重第二課堂(課外)和第三課堂(網絡平臺)文化活動的開展,例如主持開展或引導學生參加演講比賽、古詩詞大賽、詩文朗誦、征文比賽等活動,為弘揚先進文化、傳播正能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盡綿薄之力。
東漢鄧禹家族文德教育與文學成就
清人唐甄《潛書•鮮君》說:“世族貴家,其子孫鮮有賢者。”①鄧禹家族卻不然。鄧禹是東漢“元功之首”,孫女鄧綏為和帝皇后,終身臨朝稱制,這個兼功臣與外戚身份的大家族代有良才,兼資文武。由于政治地位非常顯赫,歷來關于鄧禹家族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政治方面,對其“文學”方面罕見關注。東漢的“文學”觀念,實以經學為主而涵蓋史傳、文學、讖緯各科,其“審美意義在于以道德、禮義的教化價值作為評判依據”。②鄧禹家族注重德行與文學教育,培養了矜重內斂、尚文好學的家風,成為世族中“可以為后世法”的文化典范。鄧氏家族文學主要是政治家的文學,以嚴密的理性分析見長,彰顯出了鄧氏政治家經緯天下的胸懷與智慧,對漢魏政治、經學和文史之學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鄧禹家族的文化典范性
在東漢功臣家族中,鄧禹家族是敦勵儒學的典范。光武帝好儒術,功臣亦多儒者。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全國統一,光武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賈復、鄧禹乃“并剽甲兵,敦儒學”,“既還私第,闔門養威重”,④其他功臣群起效仿,光武帝偃武興文之國策由此得以順利實施。賈復,字君文,南陽冠軍人。“少好學,習《尚書》。事舞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于學,將相之器也?!辟Z復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賈復子宗,字武孺,“少有操行,多智略”,“兼通儒術,(章帝)每宴見,常使與少府丁鴻等論議于前?!编囉?,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十三歲能誦《詩》,游學長安,與光武帝劉秀相識。天下初定,鄧禹“常欲遠名勢”,⑤“篤于經書,教學子孫”。⑥賈、鄧二人可謂通儒鴻才,在東漢功臣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典范意義??梢哉f,東漢功臣從軍功起家到經學世族的轉型正是從鄧、賈開始的。然而,賈復早卒,其族亦人丁不旺,家族代表性不強。鄧禹家族則不然,人丁興旺,俊才輩出,成為東漢世家大族之翹楚?!逗鬂h書•鄧禹列傳》曰:“鄧氏自中興后,累世寵貴,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東京莫與為比。”筆者依據范曄《后漢書》、袁宏《后漢紀》、陳壽《三國志》統計了東漢鄧禹家族入史傳者,包括漢末鄧芝在內,傳衍六代以上,總計50男、2皇后,其中31人封侯,3人官至三公,與范曄的說法基本吻合。《隋書•經籍志二》曰:“后漢有《鄧氏官譜》……晉亂已亡。”①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士族族譜,雖內容不詳,但至少說明:鄧氏家族仕宦顯達,足以列出譜系。東漢士大夫罕見不通經學者。鄧禹家族有如此龐大的官吏隊伍,也就意味著有如此龐大的儒士隊伍。東漢世家大族無不以經學為傳家之本,鄧禹家族的典范性不言而喻。在東漢外戚家族中,鄧禹家族是以“文”、“德”傳家的典范。東漢一代,兼有功臣與外戚雙重身份的世家大族有陰興、馬援、竇融、鄧禹、梁統五家,各家的開國功臣皆通經史傳記,子孫亦不乏著名文士。光武帝陰后、明帝馬后、章帝竇后、和帝鄧后、順帝梁后皆有才學,馬后與鄧后均為著名賢后,博學能文,有文傳世。陰、鄧兩家皆出南陽,以敬慎禮法與謙退儉約著稱;馬援、竇融、梁統來自關西,謹約自守,而三家子孫皆有豪奢、恣肆、不拘禮法之習,關西豪放不羈之風在他們身上時隱時現。②陰氏家族本為齊管子之后,楚漢之際遷于楚,居新野。陰氏家族既好神仙,又好巫術,陰子方祭灶神,陰長生求仙問道,和帝陰皇后迷信巫蠱之術,道家與道教之風在陰氏身上表現明顯。鄧氏家族則是秉禮好儒之家,和熹鄧后甚至堅決反對巫蠱與淫祀,表現出清醒的理性精神。馬援與鄧禹在謀略、學識、教育子孫等方面皆可媲美,少時所習也同為《詩》。馬援家族亦人才輩出,馬援子馬廖、馬防,從子馬嚴,馬嚴子馬續、馬融,皆通經藝,曉武略,亦可與鄧禹家族之英才并駕齊驅,在文學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東漢一代,馬、鄧兩家堪稱兼容功臣、外戚、文化三重身份的世族“雙璧”。然而,馬援生長關西,靠近西北邊地,范曄論其一生行事,謂之“伏波好功,爰自冀、隴”,精確地概括了馬援的文化性格及其地域淵源。鄧禹生長于楚夏之交的南陽,范曄說他“元侯淵謨……靜其如愚”,“淵”、“靜”二字正抓住了鄧禹文化性格之根本。楚夏之交在戰國時期即為老莊道家文化覆蓋的重點區域,③鄧禹的“淵靜”、“常欲遠名勢”,或許正是源自南陽悠久的老子文化??傊?,從東漢尊儒重文、尚德輕功的主流傾向看,鄧氏比其他功臣外戚家族更具代表性;自文化的地域傾向而言,東漢朝廷推崇矜重守禮的人格風范,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鄧禹家風正是如此,馬、竇、梁三大家族卻有明顯的豪放尚功的關西文化傾向。顯然,鄧禹家族的文化性格更能代表東漢人文思潮的主流傾向。
二、鄧禹家族的文德教育
鄧禹家族突出的文化性格是與其世代相傳的文德教育分不開的。鄧禹是其家族教育傳統的開創者。兩漢之際,鄧禹家族已是郡縣著姓。劉秀經營河北,鄧禹策馬相追,與其“謀謨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成為名副其實的“元功之首”。建武初拜大司徒,封高密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退隱。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光武帝封禪泰山,特征鄧禹行司徒事隨行。明帝即位,拜為太傅。永平元年(公元58年)五月卒,年五十七。光武帝尊崇儒術,多舉用經學博通之士入參朝政。儒學首重修身與齊家,以鄧禹為首的功臣群體本以儒者居多,國家統一后,他們率先成了敦勵儒學、修養禮法的典范。東漢社會,“戶習七經”,“士民秉禮”,④光武君臣率先垂范,功莫大焉。“元功之首”鄧禹是光武帝功臣中最為杰出的一員。鄧禹篤于經書,非常重視子孫的文化與德行教育。鄧禹有清醒的家學家風意識———令十三子各守一經,“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養子孫”。⑤《后漢書•鄧禹傳》曰:“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遠名勢。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皆可以為后世法。資用國邑,不修產利。”范曄在《鄧寇傳贊》中說,鄧禹“勛成智隱,靜其如愚”?!皟任拿鳌奔戎赣凶灾髋c知人之明,也指富于內省精神,正所謂“靜其如愚”,寵辱不驚。鄧禹有自知之明,知己功高權重,恐逆光武帝之志,遂與賈復“剽甲兵,敦儒學”;鄧禹有知人之明,“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①《后漢紀》卷14曰:“(和熹鄧后)與叔父邠及諸兄語,常問祖父禹為布衣佐命時事。邠為說結發殖業,著名鄉閭。遭世祖龍飛,杖策歸德,征伐四方,天下大定。功成之后,閉門自守,事寡姊盡禮敬,訓子孫有法?!笪磭L不嘆息流涕,言:‘立德之苦,乃至于斯?!编嚱椝^“立德”,實包括建功、立德、“殖業(研習經學)”在內??梢姡囉碓谧訉O教育方面用心良苦,他以身作則,親自訓導,建立起功德與學識并重的家教觀念,于家族發展澤被久遠。鄧禹兒子中,少子鄧鴻好籌策。漢明帝與鄧鴻議論邊事,認為他具將才,就拜為將兵長史。章帝時,鄧鴻為度遼將軍。和帝初,鴻隨竇憲擊匈奴,有功,征行車騎將軍。從上引鄧邠教育鄧綏的話可以看出,鄧邠也是德行學問并修之士。據《后漢書•鄧禹傳》載,鄧禹十三子中,惟第六子鄧訓“不好文學”,此處所謂“文學”主要是指章句之學,鄧訓的文、德修養都不錯。鄧訓今無文章留存,不過,《后漢書》本傳記載了他勸說部署安集羌胡的一段話,略可管窺其文學素養。其文曰:“今張紆失信,眾羌大動,經常屯兵,不下二萬,轉運之費,空竭府帑,涼州吏人,命懸絲發。原諸胡所以難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边@段話以四言為主,簡勁生動,體察人情,恩威相濟?!墩撜Z•季氏將伐顓臾》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鄧訓的安邊策略體現的正是儒家文德思想。不僅如此,鄧訓對子弟的德行與學業修養,要求嚴格,甚至苛刻。《后漢紀》卷14曰:“(鄧)訓,閨庭甚嚴。諸子進見,未嘗賜席。至于(和熹鄧)后,事無大小,每輒咨之?!薄逗鬂h書•鄧訓傳》亦曰:“訓雖寬中容眾,而于閨門甚嚴,兄弟莫不敬憚,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溫色?!薄逗鬂h書•和熹鄧后紀》亦載:“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赣柈愔?,事無大小,輒與詳議。”可以看出,鄧訓家中,子弟從小都要接受嚴格的文學教育,兄弟姊妹之間,討論問難,切磋琢磨,學風很好;同時,鄧氏家教,寬嚴相濟,形成了良好的自律傳統。從鄧訓對待子女經傳研習的態度看,鄧訓所謂“不好文學”,應當是指不好死守“家法”的章句之學,對于經世致用的博通之學,他是不排斥的。鄧訓有五子一女:騭、京、悝、弘、閶及鄧綏。鄧騭今存一文,嚴可均《全后漢文》題名《上疏自陳》。鄧弘少習《歐陽尚書》,入授安帝,諸儒多歸附之。鄧綏好學成習,終身不輟?!逗鬂h書•和熹鄧后紀》云:“太后自入宮掖,從曹大家受經書,兼天文、算數。”鄧后今存自擬詔書若干篇。和熹鄧后以光大父祖之德、教養子孫為己任,對文學教育也非常重視?!逗鬂h書》本紀云:“(元初)六年,太后詔征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年五歲以上四十余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余人,并為開邸第,教學經書,躬自監試。尚幼者,使置師保,朝夕入宮,撫循詔導,恩愛甚渥。乃詔從兄河南尹豹、越騎校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納群子,置之學官者,實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時俗淺薄,巧偽滋生,《五經》衰缺,不有化導,將遂陵遲,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编嚱椷€從父祖那里繼承了心憂天下的精神。她對劉氏子弟與鄧氏子弟的經學教育一視同仁,并推及到國家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設規制中。本紀云:“永初三年,鄧太后又詔中官近臣于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誦,朝夕濟濟?!睎|漢有學問的宦官(如鄭眾、蔡倫)就是從鄧后時代開始大量出現。鄧太后稱制期間,兩度下詔劉珍等鴻儒碩學入東觀校訂典籍,為東漢經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鄧后子侄輩中,從子甫德學傳父業《歐陽尚書》。從子鄧嗣,博學能文?!逗鬂h書•鄧禹傳》載,鄧太后去世,安帝聽信讒言,迫害鄧氏,鄧騭、鄧閶等被逼自殺,“閶妻耿氏有節操,痛鄧氏誅廢,子忠早卒,乃養河南尹豹子,嗣閶后。耿氏教之書學,遂以通博稱。”從耿氏教子看,鄧氏家族,無論男女,都秉承了好學重文之家風。鄧氏家族良好的文學教育與德行教育相輔相成。鄧禹教導子孫皆尊法度,子孫世傳祖訓。殤、安之時,和熹鄧后臨朝稱制,兄弟輔政。鄧后效法父祖,檢敕宗族,教學子弟,鄧騭兄弟子侄也勤謹自守,頗有德望。《后漢書•和熹鄧后紀》載,鄧太后臨朝,“詔告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曰:‘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今車騎將軍騭等雖懷敬順之志,而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猾,多干禁憲。其明加檢敕,勿相容護?!允怯H屬犯罪,無所假貸?!薄逗鬂h書•鄧騭傳》云:“自祖父禹教訓子孫皆遵法度,深戒竇氏,檢敕宗族,闔門靜居。騭子侍中鳳,嘗與尚書郎張龕書,屬郎中馬融宜在臺閣。又中郎將任尚嘗遺鳳馬,后尚坐斷盜軍糧,檻車征詣廷尉,鳳懼事泄,先自首于騭。騭畏太后,遂髡妻及鳳以謝,天下稱之?!庇莱踉?,安帝封鄧騭兄弟為侯。騭等辭讓,不獲準許,遂逃避使者,上疏自陳,中有“常母子兄弟,內相敕厲”之語。鄧后從兄鄧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長樂宮諫爭,宜崇公室,自損私權,言甚切至?!表樀蹠r,鄧康為太仆,以品行方正著稱,名重朝廷。可以看出,鄧禹家族在文德教育上一脈相承:鄧禹“功成之后,閉門自守”,鄧騭兄弟居官顯位而“闔門靜居”;鄧禹教導子孫要“尊法度”,鄧后檢敕宗族,鄧騭自髡妻子;鄧禹“勛成智隱”,鄧康諫鄧后不從,遂閉門不仕;鄧禹“篤于經書,教養子孫”;鄧綏“晝省王政,夜則誦讀”,并親自督導子弟學習。鄧氏家族的文德教育總歸一個“律”字———律己、律宗親。這種高度自律的宗族精神強化了鄧氏家族的凝聚力,也提升了鄧氏家族的朝野名望。安、順之際,鄧氏幾乎遭遇滅門之災,以大司農朱寵為代表的公卿士大夫多為鄧氏鳴不平,順帝亦“追感太后恩訓”,鄧氏家族方轉危為安。鄧禹家族人丁眾多,累世顯貴,在史書中卻未留下明顯劣跡,這在兩漢外戚史上絕無僅有。如果史書記載可信的話,我們只能推出一個結論:鄧禹家族的文德教育非常成功,宗族內部形成了良好的約束機制??梢哉f,鄧氏家族久經政治風雨而綿延不衰,其宗族自律精神、以文德傳家的自強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內生力。值得注意的是,鄧氏家教不僅重視“文德”,而且不棄“武略”。鄧后特別提到祖父的教導———“先公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度龂?#8226;蜀志卷十五•鄧芝傳》載,鄧芝,字伯苗,新野人,鄧禹之后,于漢末入蜀,曾任尚書郎等職,官至車騎將軍,對和合吳蜀貢獻卓著。本傳曰:“芝為大將軍二十余年,賞罰明斷,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資仰于官,不茍素儉,然終不治私產?!睋度A陽國志•巴志》載,鄧芝還好弓弩,善射。從鄧芝身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鄧禹家族文德武略兼修之風至漢末而不墜。
三、鄧禹家族的文學成就
初中語文德育教育實踐
一、抓住課堂,全面滲透德育教育
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是同行的,若脫離德育教育而單一的傳授知識,是無法達成教書育人的目標的。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落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正如巴特所說的:“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币虼耍诔踔姓Z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抓住課堂“主渠道”,結合日常教學,多手段、多方式滲透德育教育,發揮出語文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與思想素質的全面提升。如教學第二單元“愛國情懷”時,單元中的文章人物,既有能說會道的古人,也有幼稚貪玩的孩子,還有風燭殘年的老人,但同學們對其不是很熟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巧設情境,引導同學們通過閱讀、討論等活動,了解、鑒賞、評價這些人物,感受他們身上的愛國情懷,引發愛國熱情,促使學生的思想言行上升到新的高度與層面。再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文本,培養學生真誠、說真話的良好品德,疏通文義后,提出思考問題:為什么兩個騙子能成功行騙?是否可以想象兩個騙子行騙前的策劃活動,然后小組合作表演出來?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激活學生想象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在交流討論、情境體驗中,同學們會自主探究出兩個騙子成功行騙的原因:能夠投其所好,并抓住了皇帝與大臣們的虛偽心理,明白百姓無知愚昧的特點。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敢說真話,不敢面對真實自我的最終結果。這樣,通過有效提問,既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無形中滲透了德育教育,讓學生形成真誠、誠實、勇敢的品質,讓學生更健康、更愉快、勇敢的成長。
二、延伸課外,拓展德育教育空間
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愛國主義感情,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審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關心文化生活,汲取優秀文化營養。而若要有效實現上述德育目標,僅僅依靠語文教材以及有限的課堂教學空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突破教材,延伸課外,探尋更廣闊的育人天地。首先,注重課外閱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绷袑幰舱f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要強化德育教育,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多多閱讀,尤其閱讀一些優秀文章,汲取精華,怡情養性,啟迪智慧,學會明辨善惡是非、美丑真假,達到德育效果。如要求學生課后閱讀教材中的名著推薦,比如《湯姆•索亞歷險記》,欣賞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從中受到啟發,學做一個勇敢而有正義感的人?;蛘唛喿x一些經典的唐詩宋詞,優秀的現當代散文等,在書香中汲取知識,在書香中培養品質?;蛘咦x網絡、信息之書,了解時事,整合信息。其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發揮育人功能。如開設午間誦讀活動,粘貼有關標語、有關文化板報等,讓同學們隨時浸潤于思想文化教育環境中,獲得心靈滋養。另外,還可以引導同學們收看“今日法治”、“焦點訪談”等節目,讓同學們形成睿智、寬容、博厚、富有愛心的良好品質。此外,還可以根據有關節日等,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國慶節到來之際,在班級舉行以“愛國、愛校、愛家”為主題的寫作比賽或詩歌朗誦比賽,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本文來自于《新課程導學》雜志。《新課程導學》雜志簡介詳見.)
三、借助社會實踐,內化德育教育
從《語文課程標準》看,語文課程需要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同時,教師需要拓寬語文運用領域,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給同學們創設更廣闊的實踐環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所需要,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入社會、社區、家庭,拓寬視野,汲取營養,豐富經驗,增長才干,更在社會實踐中感悟生活,領悟人生,做到知行合一。如組織調查研究、參觀訪問等社會實踐活動或者綜合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大課堂中學會活用語文,適應環境,學會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鄉。比如尋訪紅色足跡,錘煉堅定信念。教師可利用假期或者班級活動,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先輩的故居,回顧他們的革命路程,感受他們的英雄主義氣概,讓學生在“紅色革命”教育的洗禮中深受啟迪,深知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錘煉堅定信念。如組織“愛我家鄉”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觀察并描繪家鄉景物,寫寫有關習作,抒發自己的感想?;蛘咭龑W生結合當地的旅游資源,設計旅游路線,當當小導游,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再如為了培養學生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問卷調查、采訪等方式展開家庭或飯館食用野生動物情況調查等,利用調查報告、演示文稿等形式展示本組成果,分享交流,提出野生動物的保護建議,加強環保意識。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探討4篇
第一篇
1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過分注重學生分數。目前,大部分的學校與教師為了提高知名度,太過于注重小學生的升學率,導致在語文教學課程中,語文教師都是以提高學生成績分數為目的,來進行一系列的基礎知識培訓教學,從而忽視小學生的品德與情感問題,而這樣不僅使小學生無法取得理想的語文成績,還會使小學生厭倦語文教學課程,也就發揮不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1.2教師尚未正確領悟德育教育的內涵。由于語文教師對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夠充分,也就無法全面掌握語文教材德育的內容與重點,導致語文教師對語文教材無法進入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無法實現。與此同時,由于語文教師對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夠充分,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滲透德育也只是空談,這樣不僅會影響小學生的品德問題,還會降低小學生的素質水平。
1.3教師的專業知識不夠豐富。要想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語文教師就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底,但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也就達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而語文教師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不僅會影響小學生品德培養,還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升學率。
2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探究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越來越功利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肯定會或多或少的沾染一些不好的習慣,所以學校應該重視德育教育,讓孩子在學校之中不斷增強其道德水平,從而品德高尚,抵制誘惑。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讓學生從小就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從而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1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形式多樣,有古詩、散文、詩歌、寓意故事、記敘文等,其內容豐富多彩??梢赃@么說,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每一張插圖都有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的要求,通覽教材內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德育充滿著整個教學課堂。比如當進行《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篇文章的學習時,其中就蘊含著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事要主動探索的道理。這篇文章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他們動腦、動手的能力,每一幅插圖都能展現出其課文內容,也能展現德育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重點語句的剖析或朗誦來體會、滲透德育,比如說,當進行《日月潭》教學時,其中重點句子有許多,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日月潭的位置環境、名字由來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象,其中“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薄澳线呄駨潖澋脑铝?,叫月潭?!辈捎蒙鷦有蜗蟮谋扔?,寫明了日月潭的由來,我們可以從這個句子中讓學生體會日月潭的美好——“像太陽、像月亮”,從而使學生熱愛日月潭,延伸為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這樣通過重點句子的分析和朗誦,可以讓學生感悟語文美的同時,思想會迅速升華,不斷提升其道德水平。
2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去再現情境,精心設計,誘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使之喚起各種感覺、知覺,在腦海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從而獲取真切的感受和體驗,使其道德水平顯著提升,綜合素養逐漸進步。例如在進行《村居》教學時,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王梅(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九十七中學)展現畫面,讓學生沉浸在草兒萌芽,柳樹被風兒輕拂,黃鶯邊飛邊嘰嘰喳喳的叫,一群陽光少年在草坪間奔跑,看到了這幅圖學生肯定會被這些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從而引進這篇古詩,然后教師可以采用科學的分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而進行初知大意、感受詩意的過程,以小組的形式讀一句,想一想,幾個人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領著學生一句一句的講解,這樣學生就會知道這首講的是什么。最后,采用提問的形式,教師逐步設問,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知詩人,解題意,明詩意的效果。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之中,主動地進行探究,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對春天的熱愛,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些記敘文還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創造,比如說《地震中的父與子》,可以讓學生演繹這篇課文,這樣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形象生動的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在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從而讓學生孝心倍增,更好地孝敬父母。
3生活化實踐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新課改要求,小學生語文教育要重視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操,要通過教學活動能夠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和諧發展。在進行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時,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建立起初步的是非觀念,受到良好的教化?!吨行W德育規程》指出:要把各學科蘊含的德育資源充分開發出來,把各學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受到德育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把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精神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2.學生發展客觀需要?,F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這中隔代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生的內心較為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不想別人,缺乏愛心;學生好逸惡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的是非觀念淡漠,喜歡意氣用事等等。家庭教育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在成長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就要狠抓德育教育,但現在的情況是,在許多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管教得多,疏導得少,德育教育抓得不夠,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需要狠抓德育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舉措
1.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F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配以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2.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誠實的孩子》中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通過《幸福是什么》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幸福,體驗生活中的幸福,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通過《三個兒子》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父母的不易,體驗到父母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孝敬父母,體貼關心父母是自己應該做的,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是一種美德。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狀和改進方法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是推進德育教育的理想科目,良好的語文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對國學文化的認識,更能讓教師通過語文教學將德育思想進行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德育教育的貫徹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為此,本文對小學語文中德育教學的現狀進行論述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相應改進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狀;措施
新課程改革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不僅要求語文教育要逐步強化學生的文章誦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要求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逐漸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基本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建設,這違背了我國素質教育的本質。為此,小學教育工作者要逐漸注重德育教育對學生的意義所在,從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現狀
1.德育教育過于脫離實際。在小學教育中貫徹德育教育時,語文教育具有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勢。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各類文章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的,其中有不少文章中都貫穿著德育教育的思想觀念。然而,我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卻缺乏對文章選擇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德育教育要求文章的中心思想與德育的核心思想相對接,文章本身必須具備德育思想的元素。然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對課文進行備課時去忽略了對教材本身德育元素的研讀,進而使德育教育脫離實際,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教師忽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德育教育的推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教師本身教育工作的職責所在。我國義務教育大綱中明確表示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德智體”全方面發展。很明顯,德育教育被安置在了首要地位。然而,部分小學教師卻缺乏思想認知,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位,依然存在著“分數為王”的教學思想,這對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語文教師思想認識的缺失使其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上缺乏對德育教育的融入,進而使得德育教育未得到全面的落實。
二、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中學語文德育教育論文
一、滲透人生態度教育,教會學生做人
中學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由于認知、年齡、閱歷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還沒有形成穩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社會現象所誤導,甚至走入歧途,因此,作為主要育人功能載體的中學語文學科,有責任擔當起引導學生的義務。如在教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后,我安排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寫讀后感,并在課堂上開展討論,探討生命的真諦,人生的價值。此外,在教學中,我開展課前一分鐘演講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中外名人在成為名家造福社會、流芳千古的同時,如何敬老愛幼、關愛他人的事跡,如向老師敬酒、向老師贈款、給老師讓座的故事,孔子、魯迅等名人尊敬母親的故事等。學生以這些素材開展演講,“聽眾”聽了演講之后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再寫成聽后感,很多學生寫出的文章感情真摯、內容豐富。在課堂上,我遴選了一些與同學們分享,既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學生明辨是非、判斷假丑的能力。
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愛國、愛家、愛黨、愛人民是學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巧妙加以利用,從而讓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培養語文技能的同時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的道德情操,滋養濃厚的愛國情懷。如蘇教版教材中《中國的土地》《美麗的西雙版納》《始終眷戀著祖國》《黃河頌》《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等等都是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經典素材。教師在演繹課文時,配以現代手段,展示迷人的畫面,輔以教師的真情誦讀,帶學生的心靈去旅行,讓他們體會祖國的山河如此多嬌:徜徉在阿里山風光里、徘徊在西雙版納的美景中,流連在云南傣族潑水節的神韻間……讓學生陶冶在中華文化和美麗的景色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產生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成就個人素養
巴金說過:“孩子成功的教育是從好習慣的培養開始的?!钡拇_,好習慣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壞習慣則會誤導孩子一生。中學階段,正是一個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將學生習慣的培養嫁接在課文之中,巧妙滲透習慣教育。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我便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改掉壞習慣,形成好習慣;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教會學生任何時候要做一個真實的自我,如果自我膨脹,最終只能落得丑態百出,貽笑天下;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我引導學生思考人在面對逆境時,是消極感慨老天對自己的不公,還是將這種困難作為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進行《斜塔上的實驗》一文,我和學生討論,大凡在歷史上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巨匠,需要的首要素養是對真理的堅持不懈的追求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此外,針對學生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節,在教學課文《我的老師》時,我利用課堂,展開辯論,倡導講禮貌,懂禮儀,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初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分析
摘要: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職責,也是每一位教育者應盡的義務,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讓學生學到生存的本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章數不勝數,大都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事的哲理,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適當點撥,滲透德育教育,以使德育之花在學生的心中開花結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途徑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學習貫穿于每個人的一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在追逐速度與利益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關系到個人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重視德育教育,將德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
一、豐富多樣的語文學科活動,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目標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我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德育教育不能游離于基礎教學的活動之外,應寓于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中進行,使之與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編寫學校黑板報,引導學生做好第二課堂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他們的特長與才能。只有這樣,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形式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積極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優良品德,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初探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德育教育滲透于預習、課堂、課后等各個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的形式學習優秀品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且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漢語的基礎知識,可以掌握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小學屬于啟蒙教育階段,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與他人的交流,甚至影響其性格和以后的成長。在小學階段,學生具備基本的認知能力,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師需要著重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在預習中滲透德育教育
預習是小學語文學習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模塊,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上課前朗讀文章,細細品味文中的字、詞、句,體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語文是與生活關聯較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在預習時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積極思考,學習文中的一些優秀品質。語文教材的編選,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中透露的思想品質都是較為積極向上的,學生預習時應該自主感受其中的優秀品質,逐漸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二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