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16:17: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土保持會議講話
我們今天在這里召開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總結交流一年來的水土保持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共商水土保持改革與發展大計。前天,第十二屆國際水土保持大會在北京開幕,從會議的進展情況和外賓的反映來看,這次會議開得很成功。通過這次會議,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介紹了中國水土保持的成效和經驗。同時,大家與世界各地的水土保持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研討,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為我國水土保持全面登上國際舞臺奠定了基礎。
今天的會議也十分重要。剛才,劉震同志代表水土保持司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系統、詳盡的工作報告,既回顧總結了一年來調整水土保持思路、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又對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的水土保持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北京、重慶、山西、江西、陜西、廣東等六省、市的典型發言,內容豐富,經驗寶貴,有新意,有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介紹了利用新的機制和措施,加大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和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做法和經驗,聽了很受啟發。概括起來,這些發言的特點一是思路好,二是做法好,三是措施好,四是效果好,五是經驗好。去年以來,各地積極調整思路,深化改革,真抓實干,使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許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效十分顯著,這是水土保持戰線廣大同志們認真實踐水利部黨組新的治水思路,勵精圖治,拼搏進取,扎實工作,共同努力的結果。
下面,我就當前形勢下進一步調整水土保持思路應重點把握的幾個問題,講幾點意見。
第一,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進入新的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和植被恢復,盡快改變生態惡化的局面,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對此,**中談到生態建設時,特別強調指出"要注意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汪恕誠部長多次強調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改善。這些指示精神為我們開展好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指出了方向,明確了思路調整的重點。為抓好貫徹落實,去年水利部專門下發文件,強調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依靠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恢復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一次重大的戰略調整。過去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偏重于人工治理,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復生態重視不夠,盡管做出了許多艱苦的努力,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治理進度緩慢,很難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成果表明,我國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很多地區生態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幾年沙塵暴頻繁發生,就是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惡化的重要信號,按現在的治理速度和投入水平,僅僅依靠人工治理,要在短期內改變這種狀況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調整工作思路,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通過大面積的封育保護,加強管理,才有可能盡快改善生態環境。
當前各地要把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我國水土流失的嚴重性、防治的艱巨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緊迫性,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注意處理好依靠自然力量和進行人工治理的關系,在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發動群眾積極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封育保護,促進大面積的植被恢復。二要積極進行探索,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水利部決定今年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第一批試點工作,如何開展,在什么地區合適,效果如何等都需要經過探索,逐步積累經驗,然后再大范圍推廣。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開展試點,豐富工作內容。要重點抓好有關封育保護法規和規劃的制定,加強部門協調,搞好效益監測等工作,明確不同類型水土流失區的修復模式,探索出一條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新路子。三要尊重自然規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來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控制人為破壞和對自然的侵害,減少對自然的過度干擾和索取。當前要抓住退耕還林、生態移民、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等一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與保護的機遇,大力轉變傳統的農牧業生產方式,為生態的自我修復創造條件。
管理沙石土資源制度
第一條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沙、石、土資源,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廈門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沙、石、土資源的義務,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都有批評、檢舉、控告的權利。對保護沙、石、土資源成績顯著的,給予獎勵。舉報人和執法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三條廈門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建委)是本市沙、石、土資源的主管部門。第四條嚴禁在本市下列區域開采沙、石、土資源,任何單位無權審批:(一)鼓浪嶼島和其它鄰近小島;(二)廈門本島海灘、海岸;(三)具有保護價值的山嶺;(四)已列入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的耕地;(五)水庫、堤壩、水渠、河道保護區;(六)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保護區,水土流失劇烈地區,綠化規劃地區,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七)其他法律、法規禁止開采的區域。
第五條經確定具有保護價值的孤石、奇石等巖體不得破壞。
第六條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以外的區域開采沙、石、土,由市建委會同市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林業、園林綠化、水土保持等行政管理部門劃定開采區域和編制開采規劃,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市人大常委會備案。
第七條開采沙、石、土,必須按本規定提出申請,辦理開采許可證,繳納資源補償費。
第八條開采沙、石、土,應向市建委提出申請。申請時應提交以下文件:(一)申請書;(二)申請人的資格證明或身份證明;(三)開采方案;(四)治理方案。第九條開采方案包括以下內容:(一)開采地點、開采范圍、起采標高、終采標高、開采順序;(二)開采設備,開采方法,選礦工藝;(三)生產能力,開采年限及進度安排;(四)按規定應載明的其他內容。第十條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內容:(一)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二)水土保持措施;(三)土地復墾措施;(四)邊坡處理措施;(五)按規定應載明的其他內容。
水土保持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論文
摘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事業。
關鍵詞:水土保持規劃研究
一、我國水土保持的現狀
合理利用山丘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事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水土保持應該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在水利方面,我國存在著水多、水少、水污、水濁的四大問題。其中水濁既獨自為害水體,又增加其他“三水”對河流的不利影響,處于關鍵地位。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降低植被質量,影響流域對徑流的調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質量,影響水生物活動,又作為污染物的載體,提高污染的濃度與防治的難度。從辯證的觀點來看,似不應就問題論問題,而應當追根溯源,將水土保持作為水利的中心環節與戰略措施,提高其在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
水土保持面廣量大,情況復雜,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用問題,既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既注重于經濟發展,更關注生態環境,既要有辯論思維,又要考慮政策法規。從人與自然以及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當然,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艱巨的任務,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經條件。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研究,積極爭取,總有一天能夠達到或部分達到這一艱巨而偉大的戰略目標。
二、土壤侵蝕量與輸移比防治的方向與對策
水土保持監測規劃編制研究
摘要:廣東省水土流失點多、面廣且易發,是我國水土流失較大、危害較重的省份之一,為進一步提升全省水土保持監測服務能力,發揮水土保持監測在水土保持政府目標考核、行政管理決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需迫切推進廣東省水土保持監測規劃編制研究工作。結合廣東省新形勢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需求,在分析水土保持監測現狀及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科學有效的監測支撐體系,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建成監測內容全面,覆蓋全省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監測站網,持續開展省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嘗試開展城市水土保持定量監測,繼續推進重大項目監督性監測等監測規劃內容;研究成果可為全省水土保持政府目標責任考核、水土保持公報發布以及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決策等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關鍵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監測規劃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具有降雨強度大且分布不均,土壤抗蝕性弱、母巖易風化等特點,特殊的自然條件加上高強度的人類活動,造成了境內水土流失點多、面廣且易發的特點,是我國水土流失較大、危害較重的省份之一[1]。新的歷史時期廣東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全省水土保持監測發展與改革的現狀,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投資嚴重不足,制約水土保持監測的問題和瓶頸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本文結合廣東省新形勢下水土保監測工作需求,探討廣東省水土保持監測目標、任務,分析優化監測站點、加強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開展城市水土保持定量監測等水土保持監測規劃建設內容,同時規劃監測設備配備,提出監測成果管理及應用要求;研究成果可為全省水土流失預防及治理、水土保持政府目標責任考核以及其他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1監測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東省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以2001年成立廣東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為標志,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得到逐步開展。一是依據全國水土保持監測規劃,于2008年組建了省級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省級站下設7個監測分站和28個監測點,開展定位監測和信息收集工作;二是開展多期次的全省水土流失遙感普查,掌握了各階段全省水土流失情況;三是開展了省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從2018年起連續4a開展廣東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定量掌握全省水土流失分布及侵蝕程度。部分地市級監測機構、監測站點尚未建立,難以有效開展監測及其管理工作,無法適應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總體上,大部分監測站缺乏專業監測人員,難于滿足監測工作的需要。此外監測信息采集體系不夠完善、水土流失時效性有待改善提高、社會化服務未正式開展。存在監測網點配備和信息采集體系不夠完善,水土流失普查時效性有待改善提高、社會化服務未正式開展等突出問題。
2監測目標與任務
水土保持規章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和治現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等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根據有關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有保護水土資源、防治水土流失的義務,都應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水土保持應同國土整治、產業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實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治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堅持開發利用者負責保護,造成水土流失者負責治理,損壞水土保持設施者負責補償的原則。
第四條市、縣兩級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規;
(二)編制水土保持規劃并組織實施;
土釘支護技術研究論文
1土釘支護技術的概念及特點
土釘墻又稱為土釘支護技術,它是在原位土中敷設較為密集的土釘,并在土邊坡表面構筑鋼絲網噴射混凝土面層,通過土釘、面層和原位土體三者的共同作用而支護邊坡或邊壁。土釘墻體同時也構成了一個就地加固的類似重力式擋土結構。與已有的各種支護方法相比,它具有施工容易、設備簡單、需要場地小,開挖與支護作業可以并行、總體進度快、成本低,以及無污染、噪聲小、穩定可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好等許多優點,因而在國內外的邊坡加固與基坑支護中得到了廣泛迅速的應用。
土釘墻的施工技術是一種由上而下分步修建的過程,可按下列順序進行:按設計要求開挖工作面,修整邊坡,埋設噴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標志;噴射第一層混凝土;鉆孔安設土釘、注漿、安設連接件;綁扎鋼筋網,噴射第二層混凝土;設置坡頂、坡面和坡腳的排水系統。
土釘支護法:以盡可能保持、顯著提高、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邊壁土體固有力學強度,變土體荷載為支護結構體系一部分。噴射混凝土在高壓氣流的作用下高速噴向土層表面,在噴層與土層間產生“嵌固效應”,并隨開挖逐步形成全封閉支護系統,噴層與嵌固層同具有保護和加固表層土,使之避免風化和雨水沖刷、淺層坍塌、局部剝落,以及隔水防滲作用。土釘的特殊控壓注漿可使被加固介質物理力學性能大為改善并使之成為一種新地質體,其內固段深固于滑移面之外的土體內部,其外固端同噴網面層聯為一體,可把邊壁不穩定的傾向轉移到內固段及其附近并消除。鋼筋網可使噴層具有更好的整體性和柔性,能有效地調整噴層與土釘內應力分布。土釘主動支護土體并與土體共同作用,具有施工簡便、快速及時,機動靈活、適用性強、隨挖隨支、安全經濟等特點。其工期一般比傳統法節省30-60d以上,工程造價低10%-30%,支護最大垂直坑深目前已達到21.5m,建成淤泥(局部雜填土)基坑深達10m。該方法不僅能有效地用于一般巖土深基坑工程支護,而且通常還采用一些其他輔助支護措施,能有效地用于支護流砂、淤泥、復雜填土、飽和土、軟土等不良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此外,它還能快速、可靠、經濟地對采用傳統法或改良法施作的將要或已經失穩的基坑進行搶險加固處理。
土釘支護似乎與加筋土和錨桿等擋土結構一樣,然而土釘支護在結構施工等方面與加筋土和錨桿有許多不同點。
首先,土釘支護與加筋土邊坡或擋墻不相同,主要表現在:施工方法不同。土釘支擴從上到下分布進行修建,邊開挖邊支護,充分利用原狀土的強度。加筋土結構由下到上分層填土構筑,填料可以選擇,密實度和強度可以控制;加筋體最大拉力的變化規律不同。在加筋土結構中,一般處于下部的筋體受力最大。在土釘支護結構中,一般介于中部的土釘受力最大,上部和底部的土釘受力較小;變形性能不同。土釘支護最大位移發生在支護邊坡頂部或接近頂部,加筋土結構的最大位移在底部。
客家土樓建筑特色探析
摘要:福建客家土樓是福建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建筑,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杰出的建筑類型之一。該文以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樓為研究對象,從土樓形成的歷史背景入手,分析土樓的內部建筑結構特點,探究土樓建筑的空間特質、建筑材料以及布局設計,并從多方面研究永定客家土樓的裝飾特點,分析土樓的藝術裝飾魅力。福建永定客家土樓依山而建,建筑布局合理,具有獨特的風格,滿足了福建客家人的生活需求和藝術追求。
關鍵詞:福建永定;客家土樓;建筑結構;裝飾特色
一、永定客家土樓的形成背景
永定區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客家土樓歷史悠久,最早的一座土樓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土樓的居民主要為閩、粵、贛三省的客家人。客家具有群居的特點,其建筑風格較為獨特[1]。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中原地區,因戰亂、饑荒等遷至南方,歷經千年,在南宋時逐漸形成客家民系。歷史上,客家人多居住在深山和偏遠的地區,那里人煙稀少[2]。為了改善惡劣的居住環境,客家人利用建筑材料建成了具有保護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團結的客家人堅信人多力量大,惡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客家人的團結精神,促成了客家獨特的建筑形式——土樓的形成[3]。
二、永定客家土樓的建筑結構
1.土樓的結構布局。土樓不僅外觀宏偉壯麗,而且內部結構類型豐富多樣。土樓內部結構多為軸對稱布局,結構嚴謹。土樓的外觀造型多樣,包括圓樓、方樓、五鳳樓、八角樓、一字樓等多種不同形式。其中,圓樓布局較為奇特,其大多以圓心為中心點,按照不同的半徑大小依次向外拓展,如同一個圓環套著一個圓環,構造十分精妙[4]。圓樓的中心位置一般用作家族祠堂,其每個房間的大小均一致,大概為10m2,房間之間共用樓梯,因此每家每戶都密切聯系在一起。圓樓外高內低,樓內套樓,環環相扣,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圓樓的防震抗災能力、防衛功能以及通風透光性都比方樓要好。一座土樓一般可容納200至700人,永定土樓一般有三到五層,最底層為廚房,第二層是倉庫,三層及以上是客家人居住的房間[5]。永定土樓具有冬暖夏涼、通風采光性能良好、防火災、防潮濕等眾多優點。每一座土樓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代表著樓主的獨特審美,都散發著經過歷史沉淀的藝術美。祠堂是客家土樓重要的區域之一,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舉辦婚喪嫁娶活動、會客聚餐等。祠堂一般位于整個建筑群體的中心位置,處于土樓的中間。這樣的形式體現了客家人對祖先的敬重。在方樓或圓樓中,若內院不設房屋,祠堂便設在中軸線的末端,正對著大門口的入口處,具有較大的開口面積。祠堂的位置較為突出,土樓以祠堂為中心向四周一層層環建,形成了四面封閉的獨特布局。這種隔斷式的布局具有很強的保護性,使土樓內部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同時,這種結構也常常帶有強烈的神秘感。2.土樓的使用材料。建筑土樓主要使用的材料為當地的泥土。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對于客家人而言,相比于石材,泥土更加便于開采、運輸,加上當地泥土資源豐富,客家人運用常見的泥土與木材搭配,建造了外為土墻、內筑木框架的土樓[6]。在濕熱的福建地區,若是大范圍使用土墻,往往難以避免地面潮濕、夏日結露等問題出現。客家人在土墻中加入了樹枝、竹片等作為龍骨,增強了土墻的牢固性,使最終建成的土墻上薄下厚、堅實牢固,具有防水、防火、防風、抗震的作用[7]。福建的土樓幾乎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地震,但如今依舊堅固,可見其建筑的杰出之處[8]。此外,土樓使用的材料均是天然環保、符合生態理念的。土樓使用當地的生土筑墻,隔熱性能好,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同時,土樓透氣性能佳,將農作物儲存在土樓內更易保存,不易發霉腐壞。厚實的土墻還能有效地隔斷一些噪音[9]。更重要的是,土樓運用的材料均取自自然,即使有朝一日遭到破壞或者荒廢,也不會對自然造成污染。3.土樓的空間設計應用。永定客家土樓打破了以往的圓形封閉布局,使用開放性的入口。土樓整體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結構,在保留傳統圓樓形象的基礎上增強了創新性[10]。土樓內部是完全暢通的空間,每層的走廊相互聯通,為各家各戶的交往提供便利。所有的房間均朝內,光線來自中間的天井。從設計功能性分析,土樓起著保護群居的客家人的作用,在保障群居安全的前提下,形成了多個單獨的房間[11]。中堂和祖堂是整個土樓的中心點,所有房間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建造而成的。除了日常的生活起居空間,土樓還包括一些公共儲備空間和公共休閑空間。其中最主要的儲備空間就是中心方形庭院,最底層的外部常放著自行車,同時也是消防車道。休閑空間則包括乒乓球室、閱讀房等[12]。由此可見土樓的空間布局之精巧,其中不僅具有日常生活空間,而且具有休閑空間,客家人儼然在土樓中組成了一個小型社區。
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學理和法理的角度闡述比較了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不同概念表述,進而對執法中如何正確理解和適用“水土保持功能”這個專門的法律概念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條例》中沒有出現“水土保持功能”的術語,但是在水土保持法律文件中,水利部《關于水土保持設施解釋問題的批復》第一次采用了“水土保持功能”的術語,表明了“水土保持功能”正式從一個學理概念轉變和提升為一個專門的法律概念。該批復規定,水土保持設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設施的總稱。《實施條例》第21條第2款中所稱的‘補償’,是指對損毀或侵占水土保持設施所造成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喪失或降低所必須給予的補償。正確理解和適用“水土保持功能”這個專門的法律概念,對于開展水土保持執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解釋水土保持功能必先解釋水土保持
1.1水土保持在學理上首先指一種自然狀態或自然規律
在學理上,水土保持首先是指巖石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保持生態平衡下的水和土相互依存、自我更新的一種健康和諧的正向演替的狀態和規律。從巖石到成土母質,從成土母質到土壤,都是在光、水、生物的作用下的一種健康和諧的正向演替的狀態,最終土壤厚度不斷增加,土壤肥力不斷提高,給植物提供源源不斷的養份。大氣水、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之間保持循環和相互補充,最終通過土壤水源源不斷地給植物提供生態用水和養份。1957年頒布的《水土保持暫行綱要》有“…禁止濫伐林木,破壞水土保持”的表述,1982年頒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條例》也有“嚴禁濫伐林木破壞水土保持”的表述。這里的“水土保持”都指一種林木被覆下的水土資源不斷自我維護和提高的自然狀態或自然規律。
加強水土保持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水土保持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是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舉措。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以下簡稱《水土保持法》)和《**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頒布施行以來,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明顯增強,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逐步健全,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當前水土保持工作仍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據測算,全市因城鎮建設、道路交通、資源開發、房地產開發和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每年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左右,不僅抵消每年國家投資的部分治理面積,而且其土壤侵蝕強度是全市平均值的3倍左右,大量水土流失,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構成了嚴重危害,也直接影響了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為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建設巴渝秀美山川,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大水土保持宣傳力度
水土保持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要大力宣傳和推廣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好的作法,同時,也要對造成水土流失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依法追究責任,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識、基本國策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二、全面落實“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
水土保持工作要堅持實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各級政府在安排工程建設時,要正確處理水土保持與資源開發、生產建設和發展經濟的關系,嚴格依法辦事。要堅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徹底轉變過去急功近利,重治輕防,重建輕管的思想觀念;要落實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經費,各地要嚴格按照《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認真落實專項經費用于水土保持的預防、監督、管護工作。
水土保持生態問題研究
【摘要】水土流失作為山區、丘陵區一種漸進性災害,被列為人類十大環境問題之一,大量水土流失呈現的“石漠化”,則被稱為“地球癌癥”。水土保持作為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舉足輕重,是保護生態安全的主體工程和根本性措施。威遠縣是四川水土流失嚴重縣和石漠化危害嚴重縣。本文回顧了建國70年來,全國和我縣水土保持的發展歷程,從習“兩山”理論入手,結合兩個典型地區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的變化,得出“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建設金山銀山”的啟示,由此提出了“栓住生態問題的牛鼻子,創造威遠經濟發展金山銀山”的水土保持強縣新思路。
【關鍵詞】水土保持;生態問題;生態文明;新時期;威遠縣
1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態問題的“牛鼻子”
“水土流失是各類生態退化問題的集中反映,抓住水土流失防治問題就抓住了生態建設的關鍵。”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提出:“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態問題的牛鼻子。”國務院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批復中,明確要求水土保持要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是消除生態文明建設障礙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更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保護使者。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態問題的“牛鼻子”。
2水土保持是基本國策,“保”出“綠水青山”
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在全球愈演愈烈,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每年流失土壤厚度1cm左右,但要自然生成1cm厚的土壤,卻需要300年左右。因此,水土保持,刻不容緩。從古代的“平治水土”,到今天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水土保持始終是人類同水土流失作斗爭、調解水土要素矛盾、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過程。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顯示,我國水土流失面積294.91萬km2,占國土總面積的30.72%。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搞好水土保持十分重視,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區發展的生命線、國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的戰略高度,帶領人民群眾開展了大規模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2年,國務院頒發《水土保持工作條例》,改過去的單項治理為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林田路綜合全面治理;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中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1993年,國務院在國發〔1993〕5號文件中提出“水土保持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201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通過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進一步強化了水土保持的法律地位;2015年,國務院批復首部國家級水土保持規劃《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中國水土保持建設從此走進新時代。2016年3月,我縣通過了《威遠縣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伴隨著無人機和衛星航拍繪制出的一張張威遠縣水土流失現狀圖和全縣水土流失圖斑庫,一幅幅威遠水土保持“保”出“綠水青山”的生態發展藍圖徐徐打開。我縣水土保持工作正為威遠縣的經濟騰飛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