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10:05: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梯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梯田文化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策略
摘要:莊浪縣是甘肅省東部的一個農業大縣,共有18個鄉鎮293個自然村49萬人。站立不穩、難以耕作的“黃土高坡”曾經是制約莊浪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了改善惡劣的生產生存條件,莊浪人歷經34年苦干、大干,興修人工水平梯田64266hm2,為莊浪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生產條件,也為發展梯田文化旅游、促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章就莊浪縣人工梯田建設的基本情況、人工梯田發展文化旅游的潛在資源、發展梯田文化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策略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莊浪縣;梯田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策略
1莊浪縣人工梯田建設的基本情況
1.1莊浪縣人工梯田建設的歷史莊浪縣地處甘肅省東部、六盤山西麓,干旱少雨、土地貧瘠,農作物產量不能解決當地人口溫飽問題的農業大縣。根據明代萬歷年間時的《莊浪縣志》記載:“立群山之中,居偏隘之區,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則寒,一遇早霜,秋木盡萎,果菜桑麻皆非所產”,莊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縣。一提起人們對舊莊浪縣的歷史印記,就有這樣的順口溜:“十山九坡頭,耕地滾了牛,麥子長得像馬毛;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清湯照月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64年興修“人工梯田”的群眾運動在莊浪大地展開。莊浪縣每年組織精壯勞力5萬多人次,筐挑、背篼背、推車推,拉開了全縣男女老幼齊動員、集中全縣人力財力物力興修人工梯田的歷史序幕。截至1998年,莊浪縣前后經歷了34年的人工梯田興修歷史[1]。
1.2莊浪縣人工梯田建設的規模
1964—1998年7月,莊浪縣干部群眾發揚愚公移山、艱苦創業的實干精神,為梯田建設奮斗了整整34年時間,期間共投工5670余萬次,土方移動量為2.76億m3,依靠純人力整修水平梯田約64266hm2,占莊浪縣總耕地面積的93.6%,讓莊浪縣18個鄉鎮、293個自然村、1521個自然社的耕地全部實現了水平梯田化。約64266hm2人造水平梯田讓莊浪縣從此走出了“農業低產、人民挨餓”的困境,每年可以為莊浪縣增收糧食70500000kg,基本實現了全縣糧油生產的自足自給,徹底解決了莊浪縣43萬多人口的溫飽問題,為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生產基礎。莊浪縣人工梯田建設實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生態改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互利共贏的質的飛躍。64266hm2人工梯田是保水、保肥、保土、保豐收的金土地,每年保證全縣農業增產增收的基礎上,還可以為莊浪縣1553km2的土地減少約1000萬t的水土流失。莊浪全縣“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沖到溝里頭”“無雨苗枯黃,有雨苗泡湯”農業生產的窘境從此一去不復返,一個人民幸福、生態良好的大美莊浪,逐漸豪邁而又清晰地走入世人的視角。
梯田設計與生態文明建設分析
摘要:隨著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全面開展,遼西地區高度重視土地整治,將新建梯田與改造既有梯田相結合,建設生態文明農業。梯田的工程設計是在實測數據基礎上將FastTFT與ArcGIS軟件相結合,采用方格網法確定梯田斷面設計的相關參考因素和計算方法,優化設計階式梯田,為遼西地區發展梯田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實施提供量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參考。
關鍵詞:方格網法;ArcGIS;優化設計;生態文明
在全國制定并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加快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基礎上,遼西地區在農村土地整治的開展上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促進耕地集中連片,提高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嚴格保護耕地。針對全國土地整治中梯田設計的經驗進行深入研究,確定適宜遼西地區的最優梯田斷面,建設保水、保土、保肥的有效耕地,提高耕地的合理利用率,益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1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境內,地處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居半濕潤易干旱地帶。特點是春季干旱少雨、風大,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夏季氣溫高,多暴雨、冰雹;秋季少雨、降溫快;冬季氣溫低,寒冷少雪。區內降水年內及年際間變化均較大,年均降雨量565.6mm。年平均氣溫8.2℃,多年平均無霜期156d,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915h,是我國北方太陽總輻射量最高的地方。風向隨季節變化而轉換,春季以偏南大風為主,日變化大,晝大夜小;秋冬季節以寒潮偏北大風為主,氣溫急劇下降;夏季為雷雨陣性大風。受河谷、山川、平原的影響,風速差異較大。建昌縣地層巖狀為侏羅系和第四系,中性火山巖,上部以灰色礫巖、泥巖為主,下部以粗面巖礫巖為主。各區片地質構造并不復雜、工程地質條件比較簡單,滿足規劃的建筑物工程的要求。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堆積孔隙潛水,含量較豐富,沖洪積最大厚度通過曲線分析,最深100m左右,最淺在35m左右,平均在50m左右。地質年代為第四紀孔隙潛水區,由亞粘土、砂礫卵石組成,主要含水層巖性為砂礫卵石,有少量亞粘土夾層,以花崗巖為主,水位埋深35~40m,區內地下水層潛水類型。水質為重碳酸鈣鈉型,礦化度0.2~0.5g/L,適于灌溉,單井涌水量2100~4680m3/d。
2梯田優化設計及其原則
梯田景區安全工作報告
為確保國慶節假日期間旅游無重大群體性事件,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鄉黨委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安排部署了全鄉國慶期間維穩安保工作,現將具體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交通安全方面
為緩解交通壓力,鄉加快停車場建設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初步完工的嶺頂子停車場已投入使用,可停放車輛60輛。鄉聯合過埠交警中隊和派出所,組建了交通秩序保障組和景區安全維護小組,分組分段分點駐守圩鎮至水南梯田景區各個路段,保證道路暢通。
二、飲食安全方面
9月19日,鄉聯合派出所對全鄉景區餐飲店和農家樂進行了一次安全大排查,下發了11份整改通知單,全部單位在節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國慶首日,圩鎮餐飲店17家,景區農家樂有19家,食品臨時供應點達14家,完全可滿足游客餐飲需求。衛生院節日停休,全部人員在崗在位,保證安全衛生救援力量。
三、衛生整治情況
農業旅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紫鵲界梯田是我國古代的三大梯田之一,承載著我國南方歷史上古老的稻作文化和苗瑤漁獵文化,因此是我國的歷史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由于經濟的改革,紫鵲界梯田地域也出現了“空村化”現象,人口的向外流動,無疑會造成紫鵲界梯田的傳統稻作文化和苗瑤漁獵文化的流失。開展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與農業旅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思考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問題,可以有效實現我國文化遺產的良好保護。
一、紫鵲界梯田的農業旅游資源探究
開展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與農業旅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首先應當充分了解紫鵲界梯田的農業旅游資源。紫鵲界梯田位于我國的湖南省,處于資江水域中游地區,降水量也相對較為充足。紫鵲界梯田坐落于水車鎮之中,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為農作物和林業作物。隨著近年來旅游業的不斷興起,紫鵲界梯田居民也充分的利用了當地的地理優勢,獲得了較高的旅游經濟收入。紫鵲界梯田的農業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梯田的優美的自然風光景色以及歷史悠久的文化,都使得紫鵲界梯田具有巨大的農業旅游資源開發潛能。因此紫鵲界梯田具有純正的、不可忽視的耕田耕種文化。開展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與農業旅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二、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對于農業旅游文化
遺產保護的影響探究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程度,直接決定了紫鵲界梯田居民對于農業旅游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程度和采取的行為。開展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對于農業旅游文化遺產的影響探究,可以將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程度分為以下的幾種類別。
(一)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對于其認知農業旅游文化遺產程度的影響
縣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工作匯報
自2000年以來,××縣的旅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大力實施旅游帶動戰略,提出建設旅游經濟強縣的目標,全縣上下形成了發展大旅游、培育新支柱、形成大產業的良好氛圍,是我縣旅游業打基礎獲得一定發展的時期,旅游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呈現出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宣傳促銷高潮迭起,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日益增長的可喜局面。
一、旅游業發展現狀
從2001年我縣提出旅游發展戰略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并針對我省旅游發展的大環境以及紅河州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龍頭”定位,立足自身旅游資源優勢,不失時機地作出了“建設旅游強縣,哈尼文化特色縣”的戰略決策,把旅游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加以培植和壯大,努力將紅河哈尼梯田旅游打造成世界級品牌,加快××旅游大縣建設步伐。在上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旅游業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有了長足發展。
(一)×ד紅河哈尼梯田”旅游影響力日漸增強
2008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萬人次增長18倍多,年均增長53.68%;旅游總收入39590.91萬元,比2001年的1349萬元增長29倍多,年均增長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長18倍多,旅游外匯收入1015.12萬美元。旅游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了當地其它產業的發展,作為“朝陽產業”和“最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旅游業正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定進展
局長在梯田建設暨小流域治理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后面,市委張書記、市政府曹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根據會議安排,我就上半年全市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下半年工作先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上半年全市梯田建設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情況通報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政組織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扎實推進、進展順利,整體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梯田建設上,今年省上下達我市梯田建設任務22.67萬畝,市委二屆十六次全委會和市人代會提出完成26萬畝,止目前,全市共完成16.34萬畝,占省上下達任務的72.1%,占市上目標任務的62.8%。全市共規劃落實梯田建設工程244處23.3萬畝,其中:萬畝以上工程2處2.2萬畝;千畝以上工程68處13.65萬畝;五百畝以上工程61處4.27萬畝;五百畝以下工程113處1.92萬畝。止8月6日,全市共落實資金5908萬元,開工建設梯田工程227處,完成面積16.34萬畝。其中:區完成3萬畝,占任務3.88萬畝的77.3%;縣完成1.02萬畝,占任務2.29萬畝的44.7%;縣完成3.36萬畝,占任務4.44萬畝的75.8%;縣完成2.56萬畝,占任務2.52萬畝的101.5%;縣完成1.43萬畝,占任務1.99萬畝的72%;縣完成4.75萬畝,占任務7.12萬畝的66.6%;縣完成0.22萬畝,占任務0.43萬畝的52.3%。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上,今年全市新列重點治理小流域23條。止目前,完成流域綜合治理面積73.6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75.3%。其中區列入治理小流域3條,完成治理面積13.26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81.2%;縣列入治理小流域3條,完成治理面積2.73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20.9%;縣列入治理小流域3條,完成治理面積11.44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81.4%;縣列入治理小流域4條,完成治理面積7.64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67.9%;縣列入治理小流域4條,完成治理面積15.81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80%;縣列入治理小流域3條,完成治理面積10.15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91.3%;縣列入治理小流域3條,完成治理面積12.57平方公里,占規劃任務的103.3%。
根據市水利水保部門現場督查了解和統計數據綜合分析,總體感到,今年全市梯田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責任靠得實。各縣(區)普遍從去年后季就超前謀劃,及早動手,組織技術人員科學選點,統一規劃,并動員群眾預留地塊,各有關部門和鄉鎮積極組織勞力機械、協調資金,為今年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年年初,各縣(區)普遍召開專題會議,對梯田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及時編制梯田建設實施方案和重點小流域實施方案,保證了各項工作早安排、早規劃、早啟動。縣3月17日就召開專題會議,動員部署工作,并與各鄉(鎮)、各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對2011年計劃實施的4條重點小流域落實了縣級領導包點責任制和治理措施部門包抓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林、牧、水和交通等部門的力量,靠實了工作責任,確保了工程及早開工建設。、、、等縣把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梯田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實行了縣級領導包流域、水保局負責人包項目、業務干部包工程的包抓責任制,爭取了工作主動,贏得了良好開局。
梯田建設實施方案
為確保今年縣上下達我鄉500畝梯田建設任務的順利實施,根據《縣年梯田建設實施意見》要求,結合我鄉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縣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農業農村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以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突出以梯田建設為重點的綜合治理,堅持梯田建設與發展旱作農業和特色產業相結合,為我鄉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撐。
目標任務
今年全鄉新修梯田500畝,實施范圍在我鄉圈灣村實施完成。建設任務以退耕還林口糧田、土地整理、扶貧整村推進、財政及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項目為基礎,整合項目及資金,突出重點,規模治理。
建設內容及要求
水土保持工程設計分析
摘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利用水利工程抑制水土流失,保護土地資源。本文參照的案例是: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基本規劃是修整田面,抑制水土流失,并依照當地環境的基本情況,在整個區域內進行了簡單的布局,由此,筆者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坡式梯田;水土保持
林富川小流域所在的位置是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境內的水系為淮河水系,區域內水土流失嚴重,是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域。對于這一工程的項目設計,是優化對土壤、河流的治理,把治理程度提升到70%,林草的覆蓋面積可達到80%以上,并讓工程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富川小流域的基本情況
1.自然環境。地形:項目進行的地形是丘陵地區,地形區內形成了東西向的斷裂,斷裂面向南傾斜。同時,該地區的巖石是花崗巖和石灰巖,整體坡度大約為15°,因為流域閉合,降水沉積后,會自然形成多條溝渠,方向是東北-西南,為主溝,支溝共有5條,另坡面的基本情況是,中部區域坡度平緩,重視作物,兩側較陡,以種植樹木為主。土壤:該區域土壤為棕壤,其在山坡的分布是,中下部多為粉粒和粘粒,并摻有部分砂粒,上部土層澆薄,有大量的砂粒與石礫,有好的通透性,但保肥能力不足。其適合種植的作物是玉米、花生、果林等。植被:流域內的植被屬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具體包含的林木是溫帶闊葉林、灌草叢等,目前,整個流域林草的覆蓋面積是只有25.3%。水文與氣象:山亭區受海洋性季風影響,四季分明,降水有明顯的季節性,年平均溫度為14.5℃,夏季最高溫是40.6℃,最低溫是17℃。2.社會經濟。人口、勞動力:山亭區經濟發展較慢,比如馮卯鎮的的總人數是5.6萬人,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差距較大。工程涉及的幾個區域——巖馬、萬莊等,勞動力的人數不足0.5萬人,且大部分時間都從事農業生產。農業生產:當地發展了農業、畜牧業和林業,這些行業的發展為其帶來發展的機會,各業在整體經濟中各占一定的比例。3.水土流失目前,該區域的基本情況是水土流失嚴重。調查人員根據對腐蝕面與溝蝕的等位置的分析,總結了水流失的各項數據(如表1所示),從這些數據中,可發現當地水土流失的嚴重性。從表中,可分析出不同類型土地水土流失的情況,發現坡式梯田在所有土地類型中,水土流失的情況最為嚴重。所以,本工程的治理方向是,對低標準田、果經林等進行處理,且低標準梯田原有的地堰已經被嚴重破壞,田地的外側有大量砂礫,這些都加快了土地的水分流失。由此提出的設計要求是改變天地的排水情況,改善農業條件,挖掘土地的生產力,提高土地的產出。
二、工程設計與施工
夏季梯田建設現場會講話稿
同志們:
這次全市夏季梯田建設現場會雖然由各縣水保局長帶隊參加,卻是市委、行署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目的是通過參觀、學習,推動全市夏季梯田建設再掀高潮,為“長治”七期工程開好局。
昨天,我們用一整天時間參觀了縣、縣兩縣的十個梯田建設典型,剛才,兩個縣水保局的負責同志又介紹了他們開展夏季梯田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地區水保局局長對全市夏季梯田建設情況進行了通報,并對下一步梯田建設進一步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體要求,希望同志們認真學習借鑒兩個縣抓梯田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找準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再添措施,再鼓干勁,迅速掀起全市夏季梯田建設的新高潮。下面,我簡要強調三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要堅持大搞梯田建設不動搖
這幾年,市委、行署對梯田建設一直很重視,堅持大抓梯田建設不放松,今年仍是如此。為什么我們要花這么大的氣力、精力抓梯田建設?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條道理來。但是,實踐無終結,認識無至境。在這個問題上,有這樣幾點需要大家進一步去認識和把握。第一,大抓梯田建設是落實“發展抓項目”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和市委、行署提出要堅持“發展抓項目”,這個思路切中了發展的實質和要害。由于農業弱、農村差、農村苦,農業投入先天不足,落實“發展抓項目”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從我市這幾年的情況看,農業和農村方面的項目投資數額比較大的主要是四塊。一是扶貧項目,每年近9000萬元;二是以工代賑,每年大約有6600多萬元;三是退耕還林,大致上每畝國家投入1890元,每年都是個不小的數目;四是“長治”工程,“七期”立項后,我們算了一下,各個渠道投入水土流失治理的資金每年大約有3550萬元,其中用于梯田建設的資金就有1506萬元,五年投入資金大約一個多億,現在的情況是,長江流域水土保持重點縣在由194個壓減到90個的情況下,我市仍然有8個縣(區)列入,充分體現了國家和省上對我市的關懷和照顧。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爭取項目重要,實施好項目更重要,如果只“要”項目,而不去扎扎實實地實施項目,就違背了爭取項目的目的和初衷,也不符合“發展抓項目”的要求。特別是長治“七期”有一次審批可研,分年逐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依照上年驗收批準下年計劃的要求。這與我們一些縣存在的爭取項目積極實施項目不積極的問題是格格不入的。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不僅要積極爭取項目,更要認真負責地實施項目,真正拿出爭取項目的勁頭來實施項目,把國家的投資管好用好,真正用在項目上,用在刀刃上。第二,大搞梯田建設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新時期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就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對我市而言,就是要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努力創建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的農村經濟新格局”。實施這個戰略,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但最基本的、最基礎的是要改善生產基本條件。如果離開了這一條,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都是很難的,創建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的農村經濟新格局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因為我市的基本市情就是山多地少,坡地多、平地少,不僅人均占有耕地少,而且質量差。面對這樣的現實,如果我們不從改土興水抓起,不從改變基本生產條件抓起,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就不會有多大希望,的扶貧攻堅和小康建設就會大打折扣。我們一定要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從加快扶貧攻堅和小康建設的大局著眼,把梯田建設擺上位、抓上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通過生產基本條件的改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也是多年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第三,大搞梯田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意。“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最基本要求,“五個統籌”中“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重要內容之一。我感到,在我們,統籌與人自然和諧發展,最根本的是要治理水土流失,因為水土流失是最大的生態問題。治理水土流失,一方面要加快植被保護和建設,增加林草覆蓋率,另一方面要加快坡改梯的步伐,因為坡耕地是產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所以,加快梯田建設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
二、要認真學習借鑒縣、縣等縣梯田建設的寶貴經驗
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環境研究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云南省雙柏縣安龍堡村當地“森林、村落、梯田、河流”四素同構的垂直生態系統遭受破壞,村內留守兒童面臨生存環境惡劣和身心健康發展不利的問題。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策略進行生態修復,保護地方的辨識度和文脈價值。利用村落土掌房特有的平臺系統,設計兒童游樂系統,旨在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充滿趣味的成長空間,更重要是傳承民族文化,提升兒童對傳統文化的感知。
關鍵詞:留守兒童;土掌房;生態恢復;游樂系統
農村留守兒童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而產生,并是將長期存在的一個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從風景園林的角度出發,發揮學科特色,思考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問題的解決途徑,不僅是風景園林學科應用的一個新方向,亦是風景園林師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1安龍堡村留守兒童生存環境現狀
1.1安龍堡村土掌房聚落概況
云南省楚雄市雙柏縣安龍堡村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古村落,地處貧困山區,有豐富的彝族文化傳統,土掌房和梯田是極具民族特色的當地景觀。安龍堡村坐落在哀牢山山脈腹部山脊之上,面向橫跨谷底的綠汁江,海拔1820m,干熱河谷氣候,現有人口80戶,大約280人,村民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生活條件較差,屬于貧困村[1]。蜿蜒穿梭于哀牢山山脈的彈石路鄉道,是村寨和外界聯系的主要交通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