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寫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14:58: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說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提升低年級說寫培訓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訓練的起點,是低年級的說寫訓練。在整個小學的學習過程中,低年級是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在低年級時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在中高年級有更好的寫作水平。如何加強低年級的說寫訓練呢?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一、加強學生口語訓練。
大綱指出,低年級學生要能說一段完整的話、口述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作文的第一步。
1、在字詞教學中,進行說話訓練。教學生字詞時,可進行詞句的說話訓練。如教學“馬”字,學生組詞“馬上、馬車、馬背”等,教師可因勢利導,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說話。有的說:“我馬上就可以回家了。”有的說:“馬車上有許多貨物。”這樣訓練下來,大大增加了學生說話的訓練量,提高了表達能力。在學生練習說話時,要讓學生明白,一個完整的句子,一般是“誰在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這種形式,幫助他們逐步建立完整的句子的概念。同時,還要花大氣力矯正說話中方言、不良的口語習慣等,為口頭語言順利地轉化為書面語言打基礎。
學生口語有了一定基礎后,為進一步增加訓練量,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教生字,形式可以是面向全班的,也可以是小組同學之間的、同桌之間的互教。
2、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口語訓練。低年級課文淺顯易懂,富有兒童情趣。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采用復述、質疑、答問、議論等多種方法,盡可能地多創造學生說的機會。這樣,學生既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培養情感,又能較為規范地訓練口語,一舉兩得。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說的話,要認真地聽,及時糾正錯誤。對于說得好的,要表揚;說得有問題的,要鼓勵。總之,要使學生感到,說話不難,從而更加大膽地說。課文教完后,還要根據課文內容,創造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和內容。例如,回家把《丑小鴨》這個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狼撲向小羊以后怎樣了呢?你能自己往下編個故事嗎?這樣,又把口語訓練和以后的作文訓練緊密聯系起來了。
電教媒體說話寫話訓練論文
我們在進行“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第一冊里的看圖說話寫話《小鴨子得救了》這課的教學時,充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說與寫的訓練,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由面到點——觀察要仔仔細細
《小鴨子得救了》這課共有三幅圖:第一幅是小鴨子掉進洞里;第二幅是小花貓和小白兔往洞里倒水;第三幅是小鴨子得救了。我們認為:要教好“看圖說話寫話”這類課文,看圖是前提,是關鍵,只有充分運用好“看圖”的手段,才能達到“說話寫話”的目的。于是要求學生運用“面——點——面”的方法去觀察三幅圖,看懂弄通圖意,仔細看清畫面上的背景、色調與人物,根據先后順序,由說到寫編成一個有聲有色的小故事,并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要團結友愛,樂于助人。首先我們引導學生反復讀懂課后的要求,明確學習任務,然后依次出示三幅投影燈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故事情節。我們提示學生帶著問題在觀察中思索,在思索中觀察。思考圖上畫的主要人物是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學生的直觀感覺得到投影畫面的啟發,從而“三點成一線”,對畫面內容進行了初步理解,為下一步說話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們化整為零,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一幅圖一幅圖看清楚,說明白,要說出完整句子和上下連貫的意思。針對第一幅圖上的內容,我們設計了以下問題,并用拼音和漢字同時映出: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地點?哪些人物?在學生明白了圖上畫的是小白兔、小花貓與小鴨子之后,我們進一步提示:小鴨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花貓和小白兔又在干什么?同學們透過幻燈片想問題,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有的說:星期天,小花貓和小白兔在草地上玩,忽然遠處傳來了小鴨子喊救命的呼叫聲。有的說:春天來了,小花貓、小白兔和小鴨子在樹林里捉迷藏,小鴨子不小心掉進大樹洞里,它嚇得大喊:“救命啊!救命啊!”這下可把小花貓和小白兔急壞了。由于借助拼音與投影片幫忙,學生把句子說得完完整整,意思表達得有條有理。
第二幅圖反映了課文中的小花貓、小白兔端水倒進洞里救小鴨子的內容,這是重、難點。
在“教”完第一幅圖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采取了“扶”的方法。我們同樣出示拼音與漢字的思考題:小花貓和小白兔是用什么辦法救出小鴨子的?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們不是采勸講”的簡單辦法,而是改進投影片,克服平面圖不能直觀反映出來的弱點,設計了一幅抽拉片,從燈片上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水“漲”鴨“副的情形。由于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克服了空間的限制,小花貓和小白兔的神態、動作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腦海里,學生都能準確地、具體地說出第二幅圖的內容來。
說話寫話訓練管理論文
新課標“第一學段對寫話沒有統一的要求,但強調了對寫話有興趣。”“從興趣入手,首先讓學生喜歡寫,樂于寫,為第二學段的自由表達奠定基礎。”怎樣從興趣入手,對低年級孩子進行寫話訓練呢?我認為對低年級孩子的寫話訓練從游戲說話寫話訓練開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師要善于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和欲望。把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寓于游戲表演,能使低年級孩子在輕松歡愉的氣氛中學會說話,練習寫話。我把這種游戲說話寫話概括成九個字:玩中想、想好說、說后寫。低年級說話寫話,就是要以發展思維和語言為中心,以觀察為基礎,著重訓練智力技能(觀察、想像、分析與概括)。玩是孩子的天性。訓練低年級孩子的智力技能,我們應該從玩上下功夫。低年級孩子既然愛玩,對玩感興趣。我們的的說話寫話訓練就應該從玩中開始,讓孩子樂說愛寫,逐漸對寫作產生興趣。低年級小孩子最喜愛觀察活動和形象思維以及形象化的語言。東看西瞧、動手動腳、連聽帶摸,什么東西新鮮有趣,小孩子就愛看、愛聽、愛摸、愛問。語言正是同五光十色的事物形象一起進入小孩子的頭腦中的,使小孩子變得愈發聰明可愛,他們的語言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作為低年級教師,要善于選擇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符合他們口語表達的情境,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比如我給孩子們講《烏鴉喝水》的故事后,他們無不佩服聰明的烏鴉。于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語言訓練游戲:《我的辦法好》。我事先準備了一個乒乓球,一個瓶口與乒乓球直徑稍大點的玻璃瓶,一根細棍,還有一壺水。我對孩子們說:小明和小剛玩乒乓球,小明不小心把乒乓球滾到了墻角的一個洞里(玻璃瓶當墻角的洞),看誰最聰明能夠想出最好的辦法把乒乓球從洞里取出來。做游戲前對孩子們提出要求:1。認真觀察,游戲結束后,把游戲過程有順序地講給同桌聽。2。游戲過程中同學的表情、動作要仔細觀察。游戲開始了,孩子們躍躍欲試,邊舉手邊蹦著喊:“我!我!……”有孩子說,伸手就拿出來了,我請想出這個辦法的孩子上臺試一試,因瓶口小手伸不進去。有孩子說,用小棍往外撥,我請這個孩子上臺一試,他小心地往外撥著,臺下孩子睜大了眼睛瞅著,可是弄了半天乒乓球也沒出來。有的孩子喊起來“老師,把瓶子倒過來,一下子就出來了。”馬上就有孩子反駁“墻角的洞能倒過來嗎?這時一個最調皮的孩子做起了鬼臉沖我吐舌后,托起了下巴。原來他想的辦法是把瓶子砸爛,取出乒乓球。教室一陣沉默,我適時提醒:聰明的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我還沒有把話說完,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喊起來:“老師,水!”我故做詫異“水怎么啦?”“把水灌到洞里乒乓球就浮上來了。”我伸出大拇指贊揚了孩子們的動腦精神,找了一個孩子把準備好的壺里的水倒進透明的瓶子里,乒乓球隨著水的升高真的浮上來了。孩子們不由地鼓起掌來。由于此時孩子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我及時激趣,看誰能把做游戲的過程說得生動具體,讓沒有參加我們這個游戲的人聽了,也好象參加了一樣的開心。孩子先自己講給自己聽,然后講給同桌聽。最后再請同學到前邊來講給老師和同學聽。到前邊來講游戲過程的孩子開始先叫語言表達能力強的,然后找一些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這樣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為了保證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機會,每個孩子都給本學習小組的人講一遍,比一比看誰講的最好。孩子只要能把游戲過程完整地說下來,就能把它用拼音夾漢字寫下來。孩子的每次寫話練習,老師要及時批閱,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孩子的寫話練習,用百分,超百分,小紅花,小獎品及時鼓勵,始終讓孩子對說話寫話保持濃厚的興趣。只要有興趣,孩子們的說話寫話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樣才有可能為第二學段的自由表達奠定很好的基礎。
提高說寫能力中英語教學論文
一、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做記的訓練,提高學生“寫”的能力
要知道,在英語中考試卷中,英語寫作占有很大比例的分值,如果學生寫作的能力提不上去,要想獲得一個好的考試成績就很困難。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背誦并記住大量優秀的范文。我花時間搜集大量的在中考中涌現出來的滿分作文,并進行詳細的分類,比如,寫人的、寫景的、寫家庭的、寫學校的、寫活動的等等,給學生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去背誦并記牢。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和互助體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檢驗記憶的效果,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如,在講到人物的外貌時,我就給學生整理匯總了七八篇英語范文,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后,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自己動手解決,然后通過不斷的默讀、誦讀、給同桌讀、在小組內公開讀給他人聽等方法,不斷感受、強化自己的記憶。我還讓學生對比幾篇范文,分析學習每一篇中的精彩之處并牢記在心。通過這樣的訓練后,在遇到相同類型的寫作時,學生就不再感到陌生,腦子中就會涌現出大量的范文,然后根據寫作的具體要求,將詞匯重新做一個排列組合,一篇篇優秀的文章就會脫穎而出。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的這種做法一再得到檢驗,學生在考試中,作文不再令他們頭疼,英語總體成績也有很大提升。
二、給學生演講的舞臺,讓學生大膽地表達,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英語是一門學科,同時是一門語言,讓學生學習英語,不能僅停留在應試的角度,讓學生在書面考試中獲得一個好的成績就滿足了。教師應該讓學生真正掌握這門語言,真正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如果學了若干年英語,遇到一些外國客人,或是出國旅游時,我們還不能和他們進行簡單的交流,這樣的英語教學,我想是走偏了、失敗了,即使學生考得再高的分數,再好的成績,也不能說英語教學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說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把課堂作為一個舞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大膽地表達,消除學生不敢說的心理,把英語當做一個有用的工具學好。
三、結語
總之,要想提高英語教學實效性,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當成學習的舞臺,大膽地上臺表演,不斷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上下工夫,通過多種手段,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夠應對書面考試,還能夠應對生活的需要。這才是我們的英語教學執著的追求。同仁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多題聽讀說寫訓練管理論文
一、“四項全能”——時展對語文教學的迫切要求
20世紀即將過去,我們已經來到了新世紀、新千年的門口。新世紀將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科技將成為與人們生活,與我們語文教學最為密切相關的領域。信息傳播的多媒休、大容量、快節奏,使信息的接受與處理發生深刻變化。人們接受知識來自方方面面,不只局限于本本。大量信息擺在我們面前,有的稍縱即逝,幾乎不讓人們從容接納、細細思量。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僅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讀的能力、寫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聽的能力、說的能力,要聽讀說寫“四項全能”。同時這也是語文教學自我完善的需要。
聽讀說寫是相對獨立的但又有著密切聯系的四種語文能力,同屬人類交流思想活動的范疇,是同一范疇的不同活動形式。
其一,聽讀說寫都是通過口語或書面語言進行的。聽和說是口頭語言,讀和寫是書面語言;聽和讀是吸收,說和寫是表達;吸收是表達的前提,而表達又是吸收的深化,二者相互促進,推移前進。
其二,聽讀說寫都是有一定的思想內容的,都有表達方法、技巧問題。聽和讀能使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認識,陶冶情操,而這些正是學生表達的基礎。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感情、認識之后,才可能有表達的要求,才談得上說和寫。因此,聽和讀是說和寫的前提,對思想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而當人們要把自己頭腦里形成的思想表達出來時,則無疑又可幫助加深聽和讀的理解,提高聽和讀的水平。
看圖說話寫話管理論文
[內容]
作者單位:天津市東麗區教研室
三想法指看圖說話、寫話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三個步驟。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聯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稱為三想法。經過我們幾年的實驗研究,證明它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步,指導學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圖說話、寫話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觀察、了解圖的整體內容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然后從圖中找出說話、寫話的內容和線索的過程就是分想。分想階段可以分為四個小的教學步驟:導入新課,提出教學目標,完成第一個教學要求,完成第二個教學要求。
1.導入新課。下面,以“寧寧的針線包”(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基礎訓練五的說話)為例談談我們是如何進行導入新課的教學設計的。教師說:“今天我們繼續練習說話,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這次訓練的要求。”學生讀后,教師再問:“看圖說話、寫話教學分哪幾步進行?”學生回答:“看圖說話、寫話教學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聯想;第三步,串想。”
語文教學聽讀說寫相輔論文
聽讀說寫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四個主要方面。就其作用和特點來說,四個方面既有嚴格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不能互相替代,又有嚴密的聯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確和處理好聽讀說寫的關系,對中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聽讀說寫四個方面中,讀是前提。從前,人們習慣地把上學叫讀書,讀過書的、有文化的叫讀書人。這一方面可以看出“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知識從讀中來(這里說的讀包括下面要說的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借助讀來傳授知識,學生通過讀來獲得知識,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通過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和創造能力。讀給寫提供內容,提供范例。一個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對讀這一環是狠抓不放的。如果一堂語文課沒有一點讀,課前也未布置學生預習,教者對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難完成這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再說教師不讀熟課文,就無法制定教學計劃,也就無法上課。即使上課,也只能是無的放矢,亂說一通,學生會聽得莫名其妙,教者應傳授的知識傳授不出來,學生應學的知識學不到,更談不上對寫作有多大的幫助、語言表達能力有多大提高了。當然,并不是說只有讀過書的人才會說話,一般的人都會說話。一個人生下來后,只要不是天生的聾子啞巴,只要不是什么豬孩、狼孩,他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說話。不過,一個未讀過書,也未受過別的什么有關訓練的人,能把話說得很好、很準確、沒有語病、語效也高,這恐怕就很難了。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法中,主張“讀讀議議,講講練練”,首先提到的就是“讀”。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作者思有路,尋路識斯真。”就是說,作者寫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讀者只要順著這條“路”,就能讀懂文章的內容,明白文章的要旨。不讀,怎么找到“路”?找不到“路”,怎么“識斯真”?讀一篇課文的目的就是要“識斯真”,不讀是不行的。
聽,其實也是讀,是讀的另一種形式。讀接觸的是無聲的語言,聽接觸的是有聲的語言。讀的對象是直觀的書面語,聽的對象是抽象的口頭語。讀是通過視覺接收文字符號,送入大腦儲存;聽是借助聽覺接收聲音,送入大腦儲存。兩者形式不同,實際上是殊途同歸,最后的目的作用是相同的。聽和讀結合得好,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加信息量。一個中學生,完全靠書面的讀來獲得知識,是不夠的,因為視覺讀的速度畢竟比較慢,同時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要有讀物,要有適當的光線和場所。而聽覺的“讀”則不然。聽的聲音不分來處,可以是廣播的,可以是說話的;聽的聲音不分形式,可以是悅耳的,可以是刺耳的,可以是文雅的,可以是粗野的;聽的聲音不受場所和光線的限制,坐能聽,走能聽,明處能聽,暗處也能聽。這些聽大多是興趣性的、欣賞性的,無教學意識。對中學生來說,除了這些聽,更重要的是在老師指導下的有教學意識的聽,那就是課堂里的聽、學校里的聽、聽報告、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聽集體討論等。聽可以減輕目讀的負擔,可以和目讀互相調節、互相補充,有利于知識的積累,有利于增加知識的廣度,為寫提供更多的范例。以前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是有道理的。讀得多了,知識積累就多了,智力也就發展了,即所謂“見多識廣”,這無疑是對寫作有促進作用的。
教過中學語文的都知道,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兩個大方面,讀是一方面,寫是另一方面。兩個方面都重要,但不好說誰比誰更重要。如果把人腦比成一個大水庫,那么人腦里的知識就好比水庫里的水,聽讀使知識進入人腦,就好比水流進水庫。水儲存在水庫里,不是永久的,而是暫時的,是為了更有計劃地、更合理地、更有效地利用,用于灌溉、用于發電、用于飲用等。知識儲存在腦海里,也是暫時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人們利用知識來觀察事物、辨別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也就是所說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儲存的知識越豐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從人腦里輸入輸出,如水庫里的水流入流出一樣,只是水庫里的水如果沒有補充,流一點就會少一點,而知識從人腦里輸出后,原知識不會減少。知識從人腦里輸出的過程,就是利用的過程,就是說寫的過程。人腦這個知識水庫,是聽讀的歸向,是說寫的源頭。
對中學生來說,寫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作業練習,一方面指寫作。當然寫作也是作業,這里我們不妨把它分開說。作業練習是對聽讀獲得的知識的消化、鞏固;而寫作是對知識的運用,它對讀起到深化作用,可以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知識進入人腦,只是作為信息儲存起來,是死的,只有輸出后才能活起來,才能起作用。寫就是知識的輸出。無論多么正確的觀點、高明的見解或先進的發明創造,不說出來,不寫出來,誰也不會知道,那等于沒有。
通過寫可以發展需要,使聽讀更有針對性和選擇性。任何一個中學生都是從小學生過來的。從語文課來說,小學注重的是讀書識字。根據其特點,在三四年級才有簡單的作文練習,到五六年級才有初步的成篇的作文。到了初中一年級,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讀的范圍擴大了,對讀物的內容的領會也比以前深刻了。從知識的積累和模仿、想象、表達能力的提高來看,是開始練習寫比較復雜的作文的時候了。但是,剛開始,還未形成這種能力,這就要認真引導,使學生從以讀為主逐步過渡到讀寫結合方面來,逐步養成在老師指導下獨立作文的能力。中學的寫作訓練主要以記敘、說明、議論為主;按其難度大小是先記敘文,再說明文,后議論文。中學的寫作訓練就是按照這個順序進行的,中學的語文教材讀的內容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安排的。不難看出,讀和寫是相互結合、同步進行的。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并掌握這些內容,學習其寫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寫作訓練。
說話寫話訓練管理論文
一、拼音當拐棍提前寫話
一年級新生識字不多,會說不會寫,使表達能力受到了阻礙。為此,我教他們用漢語拼音做拐棍,要說的話用漢語拼音寫下來,提高他們寫的興趣。首先介紹他們自己家庭的成員,在哪兒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學都能介紹得很清楚。接著教他們講心里話:“你喜歡我們學校和班集體嗎?”“喜歡老師嗎?”“你有什么話想對老師說?”等等。孩子們一看,漢語拼音用處真大呀!群情振奮,寫的欲望強烈了,紛紛給老師寫他們的心里話。我也順著他們的情緒,因勢利導,緊抓不放,也用拼音給他們寫回話、評語等,促進了提前讀寫。別看他們小,寫出的內容可豐富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為孩子們提前寫話打開了閘門。
二、漢字夾拼音“扶”著寫話
在孩子們學完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教學時,為了鞏固所學漢字,并同時鞏固漢語拼音,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用當堂學的生字先口頭組詞,再用組的詞口頭造句,然后將造的句子寫出來。寫句時,會寫的、學過的字一定要使用漢字,不會寫的字則用拼音代替。這種拼音夾漢字,漢字帶拼音的方式孩子們很喜歡,寫句的勁頭很大,不但鞏固了所學拼音和漢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養成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矗三、激發興趣愛說樂說作文實際上就是寫在紙上的話。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得學會說話。對一個一年級學生來說,說話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師、同學面前講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有的緊張得結結巴巴……。這就需要培養、扶植,給予引導。我的做法有三:
一是利用說話課,給孩子們提供說話的機會。例如讓學生介紹自己身邊發生的事。介紹時要求態度要大方,聲音要響亮,要有條理。我班的小班長朱俊達同學人前不拘謹,講話干脆、利落,我就讓他先說。然后啟發、調動不會說、不敢講的學生,動員他們說。聲音小的鼓勵他放大聲音重說一遍。第二遍明顯就比第一遍聲音響亮了,態度也大方了。這樣,膽小的也敢說了,一個帶動一個,課堂的發言逐漸踴躍起來。在此基礎上,再緊緊抓裝看圖說話”等機會讓學生練說,全班同學的說話水平便逐步提高了。
二是采用多樣化方法,給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在學生的生活里,看電視的機會很多,于是我就抓住這一點,布置他們看動畫片“成語動畫廊”“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看后在班上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講出來;再如:早上,讓學生把自己做的夢有順序、有條理的講出來。你講一個,他講一個,同學們的說話熱情也高了,說話也逐漸有條有理有順序了。三是訓練學生學會說完整的話。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要逐漸培養學生會說完整的話。低年級的孩子不懂語法,更不能過早地向他們講語法,那么怎樣才是一句完整的話呢?我就告訴他們:完整的話就是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別人,你說的是“誰”?是“什么?”“他(它)們怎么樣了?”“干什么?”等等。在學生們明白了“完整話”的概念后,我就讓他們在課堂上,大量地反復練習,并放手讓學生評議。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提高,個別同學還真有些“出口成章”的味兒。
體驗式英語視聽說寫SPOC課程思政初探
[摘要]“抗疫”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教學不打折,在英語SPOC課堂里,以社會“戰疫大課堂”為背景,結合教學內容,踐行“三合”統一的課程思政指導思想,“以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為指導,設計教學活動,豐富評價反饋手段,“三位”一體,增加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傳授語言知識,培養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立德樹人,以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專業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訴求。
[關鍵詞]課程思政;SPOC;英語
一、案例綜述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注定今年非同一般,非比尋常。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促使我們反思和成長。在社會“戰疫大課堂”里,“吹哨人”的勇敢擔當,美麗“逆行者”的舍己犧牲,平凡“志愿者”的努力付出,無一不撼動心靈,鼓舞人心,讓我們切切感受溫情大愛,享生命華美綻放,知歲月靜好不易,惜居家隔離時光。“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教師學子,響應號召,線上學習,不負春朝。本案例基于社會“戰疫大課堂”的背景,利用英語課人文性和工具性優勢特點,關注非常時期教與學的變化,關心學生的情感動向,實踐在《體驗式英語視聽說寫》線上SPOC的“戰疫小課堂”里如何“三合”統一,“三位”一體,“以有意義的學習目標”構建課程思政內容,在潛移默化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立德樹人,促學生溫情成長,以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專業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訴求。
二、案例解析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而英語課因其受眾面廣,又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思辨性等特點,是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與時俱進,英語課程改革已從過去注重語言輸出的英語教學走向了注重培養學生英文素養的英語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版)》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實現課程思政與英語教育的有機、有意、有效融合?(一)思路與理念。1.理念:堅持“三合”統一“三合”統一是指合目的性,合規律性與合必然性的統一。合目的性是指課程思政要目標導向,始終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英語課程目標展開。合規律性是指課程思政要想達到預期的育人結果,一定要使教育教學實踐符合思想工作的規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符合教書育人的規律(立足學生身心發展,接地氣),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以學生為中心)。合必然性是指課程思政要重視人、環境、教育的相互影響,實現三者協調配合,共同建構,達到育人目的。“抗疫”時期,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環境改變了,師生不能齊聚教室耳提面命,教師成為線上“主播”,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線上預習、上課、提問、作業,學習方式改變了,經歷著“全民抗疫”,同時我們的身心接受洗禮。這個時期,從課程思政育人的價值本位出發,堅持“三合”統一,是實現課程思政與英語教育有機、有意、有效融合的契機。2.思路:以“有意義的學習目標”構建課程思政內容為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挑戰,教師積極地做著各種改變來應對突如其來的教授方式的改變,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革命。以美國教育家L·迪·芬克的“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為導向,增加滲透社會“抗疫大課堂”的鮮活思政元素(如fightforcoronavirus的鮮活語言事例和素材,居家隔離的學習和生活體驗等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規律,使學生在學會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應用技能,錘煉思維,關心關注自己與他人,學會擔當,學會學習,從而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于潛移默化中助學生成長,實現課程的育人目標。(二)設計與實施。《體驗式英語視聽說寫》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導向確定課程目標,分解知識點,形成系統框架結構,每個話題單元的每個知識點小目標同向同行向大的教學目標邁進,以達到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吸收和英文素養的培養。疫情期間,結合社會熱點,增加融入抗疫思政元素,應對新學情和英語教學情境的新變化,通過增強學生對真實生活英語交流的體驗與感知,育人育心,立德樹人。1.“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設計:以具體知識點為依托,增加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設計模式為;以具體的知識點為依托,以美國教育家L·迪·芬克的“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為導向,設計知識點主題相關或與教學情境相關的具有課程思政意義的教學活動,并增加此教學活動的反饋和評估手段,用反饋和評估結果與“有意義的學習目標”進行比對,看是否達成本知識點的育人目標,教學活動還可以作哪些設計優化,以達到更好的反饋和評估結果,實現更有效的有意義學習目標,如此循環反復,閉環精進,向立德樹人的總目標邁進。2.實施。為了能較充分展現“三合統一”,“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理念,現選取抗疫期間本課程相關案例加以陳述。A.知識點片段課程思政元素實施舉隅新學期英語熱身課思政元素:中國傳統文化自信;防疫鮮活語言和人物素材習得。思政元素習得目標:描述春節習俗,屬相,理解感受春節家人團聚的節日氛圍;掌握防疫英文知識及防疫方法,堅定信心抗擊病毒;書寫表達特殊寒假的人和事,言之有物,于敘述中收獲成長感悟。教學活動:課前學生學習短視頻:春節習俗;舞獅,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新年習俗;課中教師點撥重難點;頭腦風暴學生的屬相以及家人經常做的新年活動。課前學習coronavirus的英文介紹視頻,學唱FighttheVirus的抗病毒之歌,課中教授重點語言點,問卷調查學生對防疫知識了解多少。課后作文:MyWinterVacationinCoronavirusPeriod語言輸出特殊寒假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經歷和成長。反饋&評估:云課堂反饋評價學生相關活動參與,及時指證有表達問題的地方;線上連麥學生跟唱fighttheVirus,以歌聲表達心聲;作文批閱了解學生語言運用和心聲,為學生提供特殊時期表達的outlet。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Itisveryim-portanttobeself-discipline,表達了自己要自律,體現了學生內心的成長。B.單元課程思政元素實施舉隅知識點片段的課程思政元素的增加和融入主要關注“戰疫課堂”里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溫情成長。在教學單元中,除此之外,以“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為指揮棒,讓教與學不打折,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和職業英文素養。以Invitation單元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踐為例。基礎知識部分,除重點單詞如invite的派生及用法和邀請,接受邀請,拒絕邀請的重點表達外,在課程思政目標里融入理解婉拒whitelies和應邀送禮的文化差異,以此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如互動點撥+云課堂測試+思維導圖總結作業,知識點互動講授+云課堂測試+思維導圖總結,互動點撥+云課堂頭腦風暴+討論等);評估手段以云課堂后臺數據分析和老師主觀評閱相結合。語言應用時,課程思政目標以培養與專業相結合的語言應用能力為導向,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釘釘平臺直播拍語言交流視頻,并設計請柬,學會寫邀請信及其接受邀請和拒絕邀請的回信。評價評估手段以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作業展為成果評定方式,增加學生獲得感和成就感。對于學會學習部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指點。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通過教學平臺課前課中課后導學督學,和釘釘平臺的百詞斬打卡活動實現。對于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學會做個懶老師,鼓勵學生探究答案。評估和反饋則以榮譽證書小獎品等鼓勵學習之星和進步之星。另外師生相互關心,通過社交媒體答疑聊天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師生共同聆聽彼此心聲,懷念美好,珍惜當下,增進師生感情,增加課程黏度。(三)實效與經驗。1.實效。在扎實的實踐和探索中,《體驗式英語視聽說寫》的“戰疫課堂”教與學不打折,課程思政元素的增加和融入取得了一定的實效。A.學生階段性測試成績逐步提高(U1平均分72.99,U2提高到82.13),語言基礎技能得以掌握。B.學生學習成果體現著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高質量的作業證明了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綜合素養的提高。作文及電郵交流體現了防疫期間學生心智的成長;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作業,請柬和餐單設計作業,學生解鎖了很多思維導圖工具(如WPS-mind,Xmind,愛莫)和ps軟件的應用,開拓了學習實踐的渠道,展現了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生的個人發展以及專業訴求也在相得益彰中精進,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在一步步實踐中彰顯成效。C.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逐漸養成。“戰疫”課堂需要學生自律并有一定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后疫情時代,當我們重返學校,一切都將不同,但自學能力和自律仍將是終身學習的法寶。在戰疫課堂中培養學生自律自學能力很有必要。在本SPOC課程,除了通過“云課堂”常規的導學督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外,借助釘釘學習圈,開展百詞斬打卡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學生已集體堅持打卡30天。D.課程思政增強了課程的黏合度,學生對課程滿意度高。課程思政元素的增加與融入不僅能使課程育人目標有了明確清晰的呈現,學生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感,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程之間的黏合度。從學生對課程的評價來看,91%的同學英語學習很有成就感,對課程的滿意度高。2.經驗。A.理念先行,搭好行動的腳手架教師是“課程思政”生成的關鍵因素。教師自身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的執行力和執行效果。因此要提升英語課程思政的效果,教師需積極學習領會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的精神,學習優秀的英語課程思政理念和案例,搭好行動的腳手架,把思想力轉化為行動實踐力,挖掘自身課程的思政元素,精心設計,耐心引導,細心實踐,用心總結反思。B.“以有意義的學習目標”構建課程思政內容“有意義的學習目標”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圍繞“有意義的學習目標”構建課程思政內容,更容易“三合”統一,貼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挖掘出教材中適合學生并受學生歡迎的顯性的或隱形的思政元素,于“潤物新無聲”中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達到英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C.學習成果展激勵,榮譽成就感促奮發成長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不是孤立的存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來自教師、同伴及同學的鼓勵和贊許會讓進步同學備受鼓舞,繼續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其他同學看到進步同學的成長也會反思自己的問題所在,積極追趕,形成積極的學習成長生態圈。以微信公眾號展示學生的優秀學習成果,讓榮譽成就感促進更多學生奮發成長,積極邁向“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看圖說話寫話管理論文
一、明確提出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
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是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發展的,而他們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是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必備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不僅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而且必須學會擺脫一切不相干的事物引誘,使之服從預定的教學目的。看圖說話、寫話教學,首先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在課堂教學中,在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前,我總是先提出明確的教學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第二冊《離群的小雞》是看圖說話寫話相結合的綜合練習課。我在揭題后,提出具體要求:仔細看圖,理解圖意。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每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有順序地說一段話,表達一個意思,再給每一幅圖寫一句話,最后明確一個道理。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一步步完成教學要求,逐步發展了他們有意注意的品質。
二、看圖說話教學要遵循由表及里、由粗到細的原則
小學生感知能力的發展是從無目的到有目的,從籠統到精細,由表面到內部的過程。所以,我開始教看圖說話時,便從感知圖的整體入手,步步深入。例如:在教《小白兔運南瓜》時,先讓學生完整地觀察圖,理解圖意。由于低年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差,掌握詞語少,說話時往往詞不達意或沒有明確的中心。對此,我就設計了步步深入的問題,同時讓學生用詞語或幾句話完整、連貫地把幾幅圖的大意講清楚,從而培養學生概括事物、表達事物的能力。
學生身心的發展有著持續性和階段性,這就要求我們根據不同年齡特點,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不斷加深教育內容,避免間斷性和跳躍性。從這一教學理論出發,分圖練講是訓練學生講話能力的好方法。
在分圖訓練說話中,我利用學生記憶發展中的無意識占主要地位,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記住過渡性圖,以承上啟下,發展故事的內容。比如,《離群的小雞》中的第三圖屬過渡性圖畫,通過老師啟發“媽媽聽到孩子叫聲是怎樣的,結果怎樣”而讓學生獨立說出圖意,順理成章地引出故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