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畜牧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21:04: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態畜牧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畜牧業發展探索
[摘要]圍繞地方畜牧養殖業發展實際,結合扶貧工作思路,在人口密集的農業地區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構思發展農牧結合生態畜牧業,轉變生產方式,探索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精準扶貧優勢,改善生態環境。
[關鍵詞]畜牧業;生態;扶貧
淮陰區位于江蘇省北部平原中心,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陸地面積1034.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約728平方千米,其他農用地約167平方千米。共設立21個鄉鎮248個行政村,農業總人口70余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70%以上。農業以傳統的一麥一稻為主,另有蔬菜、玉米、大豆、油菜、花生、山芋等產業。種植業從業人員占85%以上,經濟收入普遍偏低,是江蘇省精準扶貧重點幫扶對象之一。現階段,圍繞扶貧攻堅“兩聚一高”戰略部署和加快畜牧業供給側改革實際,探尋畜禽養殖發展有效途徑,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農村經濟新增長,是“三農”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
1畜牧養殖業現狀及發展方向
近年來,通過生豬、家禽雙“十億元”優勢產業發展和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推進,畜牧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地方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被農業部列為商品豬基地縣、瘦肉豬基地縣以及國家生豬調出大縣。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地方資源環境承載力日趨逼近極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亟需生態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另外,要確保規模總量不下降,只有統籌推進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的各項任務,提升生產效能。新形勢下,要求我們把保生態放在更加靠前的位置,統籌考慮畜牧業發展和環境承載雙重因素,堅持減量化源頭治理、生態化農牧結合、資源化綜合利用,切實維護好生態環境。
2畜牧養殖業發展面臨問題
農村畜牧業及生態化養殖研究
對土壤的污染在通常情況下,土壤可以對畜禽的糞污進行微生物降解而得到凈化,而一旦糞污排放量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便會引起土壤的降解不完全產生亞硝酸鹽類等有害物質,不僅破壞了土壤的性狀和組成,還能夠使土壤形成高濃度的如銅類、鉻類、抗生素類物質,不僅產生大量的惡臭,還嚴重破壞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同時,各種病原微生物對土壤的污染,能夠產生病原硫化大腸桿菌,以及寄生蟲,也會引起對地下水的污染,導致地下水BOD含量提高幾十倍。傳播疫病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與畜禽同樣需要相攜共生,而畜禽養殖中對空氣、土壤、水資源的污染,給人和動物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同相關組織進行統計分析,由于動物傳染給人蓄的污染病有將近一百種,而在這些傳染病中,僅有豬傳染的有27種,由禽類傳染的25種,由牛傳染的近26種,由羊傳染的25種,由馬傳染的14種,同時,也會因畜禽的糞便而產生大量的蚊蠅,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畜禽疫病形勢嚴峻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全國的畜禽疫病的普查結果顯示已過百種,近些年來,畜禽疫病的種類也在逐年增加,不僅給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帶來障礙,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每年的豬雞的因病死亡造成的損失達近300億元。據統計,我國每年畜禽死亡量與存欄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如我國的豬的死亡率達到12%,而發達國家的死亡率一般在5%以下。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商品安全是維系到人的生命的大事,在我國畜禽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一系列的因藥物超標而導致的食物中毒問題日益受到關注,2001年在廣東有400多人因食用豬肉而中毒,韓國政府在對我國出口的鴨肉中檢測出H5N1禽流感病毒,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畜禽類產品的出口聲譽,還嚴重阻滯了我國畜禽產品走進國際市場的進程,一系列的畜禽疫病和藥物殘留問題的產生,給我國的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鐘。
大力推動我國生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
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在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引導生態化的發展戰略,不僅能夠帶動種植業的發展,也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農業資源,促進農民的增收。不失時機地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市場需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肉、禽、蛋、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量空前提升,為此,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效平衡好養殖業和種植業之間的關系,滿足市場結構的需要,提高畜牧業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盡快把生態畜牧業發展成一個大產業調整生態畜牧業發展布局,變革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轉變,提高畜牧業的產值比重,增加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切實將生態畜牧業推動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上來。
發展生態畜牧業做法與途徑
觀念上的更新轉變觀念,解放思想,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的不斷開發,從畜牧業的發展理念上要革新傳統產業化發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資源型替換單一資源導向型,積極探索節草節糧與多層次利用的綜合型發展模式。系統科學與現代管理提高我國畜牧業的科學化發展程度,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優化區域發展和規模化平衡發展,提高畜牧業生態發展的現代化層次和規范化服務水平。資源—生產—加工—銷售同步發展重視市場培育,挖掘市場潛力,構建資源—生產—加工—銷售同步發展的良性循環生產機制,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提升產業化生產加工能力,爭創品牌發展之路。普及“高效轉化”技術系列優化飼料配比,提高飼養科技含量,推廣二元、三元種植結構,減少能源消耗,強調產業結構優化與環境生態平衡,推廣優良種源,提高農民的畜禽養殖技術水平,廣泛普及高效轉化。推廣立體養殖模式結合我地畜牧資源優勢,推廣上層養雞,雞糞經過發酵后喂豬,豬糞尿制作沼氣,沼渣排入魚塘喂魚,魚塘淤泥回田用于種植糧食作物的多位一體循環養殖模式。總之,生態畜牧業作為世界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借鑒世界先進思想和技術,走國際化、市場化發展戰略之路,推動我國畜牧業的科學、穩定、有序發展。
本文作者:王霞工作單位:福建省浦城縣萬安鄉畜牧獸醫站
地方生態畜牧業調研匯報
我市畜牧產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成為農民增收的穩定產業。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畜禽排泄物污染加大、固有養殖模式效率低下等問題逐漸顯現,成為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何能在保持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解決生產效率低下和污染的問題?如何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探索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新途徑、新方法,本人于4月11日到18日,對市生態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深入到北溝、南王、大辛店、潮水、新港等鎮街,走訪了部分養殖戶、規模養殖場、示范點,與鄉鎮政府、畜牧技術人員座談交流,結合生態畜牧業實施情況,深入思考和分析我市生態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著力探尋如何正確樹立科學發展觀,切實有效加快我市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思路和辦法。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生態畜牧業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生態畜牧業的概念
生態畜牧業是運用生態系統的生態位原理、食物鏈原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共生原理,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吸收現代科學技術,以發展畜牧業為主,農、林、草、牧、副、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一的牧業產業體系,是技術畜牧業的高級階段。生態型畜牧業主要包括生態型動物養殖業、生態型畜產品加工業和廢棄物的無污染處理業[1]。
(二)生態畜牧業的特征
生態畜牧業的特征,一是系統內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如果某個環節和要素受到干擾,就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波動和變化,失去原來的平衡;系統內部以“食物鏈”的形式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轉化,以保證系統內各個環節上生物群的同化和異化作用的正常進行。二是生態畜牧業是以畜禽養殖為中心,同時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關產業(種植業、林業、無污染處理業等),形成高效、無污染的配套系統工程體系,把資源的開發與生態平衡有機地結合起來。三是在生態畜牧業系統內,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網絡是完善和配套的,通過這個網絡,系統的經濟值增加,同時廢棄物和污染物不斷減少,以實現增加效益與凈化環境的統一[2]。
生態養殖技術對畜牧業的應用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展生態農業已成為當今農業改革的主要方向。畜牧業是我國的主要農業產業之一,發展生態畜牧業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保持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經驗,顯然生態養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再生產水平,還可以保證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資源的流失。但是,作為養殖主體的農民知識儲備有限,阻礙生態養殖的管理和科學實施。生態養殖遠未達到預期效果,整個養殖體系還不完善。因此,要從養殖者的技術能力入手,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改善養殖環境,加強對養殖環境的監管。
關鍵詞:生態養殖技術;畜牧業;科學技術;應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對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畜牧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當前,加強畜牧業生態發展,采用生態養殖技術,建立以生態養殖技術為基礎的生態產品安全監測體系,對于提高畜牧業的活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關重要。生態養殖技術要立足于“環保”,利用高精度、高效率的生態養殖技術,改進傳統的畜牧業發展模式,將養殖技術轉化為生態理念。
1生態養殖技術概念
傳統養殖技術是指利用單一的養殖方法,使用非交互式技術和動物管理經驗。在繁殖過程中對生物圈沒有根本性影響,而是哪里較為嚴重就解決哪里。對于一些生物效應,只有簡單的處理,如多余的細菌和病毒,進行相應的消毒即可;如果食物太多,只需減少食物等。這種養殖技術的優點是使用簡單,易于實施;缺點是養殖成本高,耗時長,養殖效果不理想,規模化養殖影響較大。生態養殖技術是指研究畜禽養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及根據研究結果采用適當的繁殖方法,使它們更加科學合理。例如,在畜牧業過程中,在利于養殖發展的前景視角下,引入養殖生物,但會出現相關病原體和害蟲,會影響這種生物的生長發育,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采用生態養殖技術。繼續向原始生物引入無害生物,但對病蟲害有抑制作用。該技術的使用不僅可以消除有毒化學物質對生物生長發育的負面影響,還可以增加消費者對最終生物制品的信心,并降低畜牧成本。
2生態養殖的優勢
我省強勢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我省強勢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牧業興則農業興、牧業強則農民富、牧業安則農村穩。省委、省政府在精心繪就的我省“十一五”時期畜牧業發展總體規劃中提出,要堅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發展道路,緊緊抓住夯實基礎、壯大基地、深化加工、開拓市場、提高服務五個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努力實現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市場由局部向國內、國際大市場拓展轉變。不斷提高畜牧業整體素質和效益,加快畜牧業現代化進程,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為了開好局、起好步,省農業廳畜牧獸醫局詳細制定了今年的工作重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培育和壯大畜牧業區域經濟,促進畜牧業協調發展。今年要在建設好雁門關生態畜牧業經濟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晉西北及太行山種草養畜區、中南部優勢畜牧業生產區三個大區。在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要新增草地面積100萬畝、肉類產品達到28萬噸、奶類產量達到47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35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700元。在呂梁山及太行山地區要大力開展種草養畜建設工程,完成保護天然草地1800萬畝,建設飼草基地200萬畝及相配套的草地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呂梁山區絨山羊存欄達到85萬只,羊絨產量達到328噸;太行山區羊出欄達到90萬只,羊肉產量達到1.32萬噸。在中南部優勢畜牧業生產區要以豬、雞、肉牛為重點,發展城郊型和外向型畜牧業,生豬出欄達到570萬頭、禽蛋產量45.5萬噸、肉牛出欄51萬頭、牛肉產量7.5萬噸。發展規模養殖,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建設一批成本低、效益好的標準化養殖園區和養殖小區。力爭全省新建各類養殖小區500個,其中在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150個;改建完善標準化養殖小區100個,其中在雁門關生態畜牧區改造建設50個。開展無公害標準化認證工作,全省計劃新發展30家無公害畜產品生產企業。要統籌解決好養殖小區建設用地、公益性基礎設施、畜牧獸醫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等有關問題。要促進家禽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飼養方式轉變。
推進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搞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繼續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明年全省將全面完成117個縣的縣級動物疫病診斷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650個鄉鎮畜牧獸醫中心站建設任務,抓好全省17245個村的3萬名村級防檢員配備工作,開展“動物監督執法年”活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推進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畜牧業良種化進程。擴建改造19個省市級重點種畜禽場,完善種畜禽場的生產和水利設施,引進國外良種。充實完善20個縣級畜禽改良站,160個鄉鎮改良站。要研究制定我省地方良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完成晉南牛保種200a級胚胎的任務,擴建馬身豬資源保種場,培育山西優種雁門關肉用綿羊品種。認真貫徹執行新頒布的《畜牧法》和《種畜禽管理條例》。
加大人工種草力度,推進草地建設。積極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推進草畜配套化。在全省11個市建設11個草畜平衡試點縣,分區域、分類型進行奶牛、肉牛、絨山羊草畜配套示范。全省新增草地面積182萬畝,其中人工種草123萬畝,改良草地59萬畝。
畜牧業生態經濟發展分析
1以草原治理制度建設保障生態經濟協調發展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建設草原,推進草地畜牧業的發展需要以完善的草原管理體系和科學的管理機構進行參院的建設與保護,貫徹落實草原保護制度,實現平衡草畜推動草原執法現代化建設。對此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土地承包責任落實制度,充分落實草原保護與土體建設責任與權力,逐步完善草原使用制度,推動經營流轉制度的科學化、細致化,保證草原利用經營的集中化、規模化,以此推動草牧業的聯合生產、合作經營,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牧戶草地經營、投入機制實現牧戶的自我約束管理。
2改良草原以提升草地畜牧業生產能力
當前,西藏地區草地使用面臨牧草產量不足、草原退化、質量下降等問題,對此應當加大國家的保護力度與資金建設投入,以增加補貼的方式,實現對改善草原的資金支持;同時可引導吸收社會力量、農牧農民投資等等方式,加大保護草原建設的資金投入,實現多元化的投資資產籌集。對于草地的改良與升級,重點應當關注基礎設施的改建,提升草原圍欄的構建、加強牧草播種方式的改良,提升補播的及時性,落實草原灌溉對現代化技術的使用、建設人工飼草料基地,完善防火防災體系的構建等。以此提升天然草原牧場的品質,進而提升藏地畜牧業的生產高效性。
3促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改良生產經營畜牧業的經營方式,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結構,合理調控蓄群、畜種的機構符合市場的需求,以此提升產品質量增加收效。對此,首選要選擇適合藏地生產的、繁育能力強、經濟收效佳的畜種,不斷優化改良畜種滿足市場變化的需求,并根據市場行情進行畜群結構的調整,進而提升出欄率、縮短運轉周期,增產增收,增加畜牧業的經濟收效。其次,要構建符合經濟效益、滿足生態需求的畜牧業生態產業體系,實現利用產業特點、地區特點、人力特點等的地區優勢,形成具有綜合生產的性能的專業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現代化產業,以此實現對載畜量的合理把控,充分發揮藏區草原畜牧業的優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鏈。此外,對于草地畜牧業需要落實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建立規模適宜、布局合理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保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利用產品附加值帶來經濟收效。以充分保證牧民的的利益為核心,引導龍頭產業發揮帶動作用,形成“公司十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模式的利益共同體。在此基礎上,推進現代化科學飼養技術,開展多形式大規模的科技服務活動,通過對農牧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培訓,使農牧民形成科技文化飼養意識。
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探索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實現生態養殖和畜牧業兩者相融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而且還可以提高畜牧養殖水平,保障畜牧產品安全可靠,從而使畜牧養殖效益穩步提升,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該文立足于實際,對當前生態養殖和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論述,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生態養殖;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畜牧養殖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畜牧附加產品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極大增加農民養殖收入。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生態養殖和畜牧業的融合,可以使畜牧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1西峽縣畜牧業發展情況
畜牧養殖主要品種有牛、羊、豬、雞等,2020年西峽縣有牛存欄量5萬頭以上、生豬存欄有20多萬頭、羊存欄量有30多萬只。根據政策要求,西峽縣畜牧養殖產業堅持發展和保護并舉,積極實現生態養殖和畜牧業相融合,轉變生產方式,推進畜牧養殖的規模化、產業化,實現養殖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進程,進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2生態健康養殖綜述
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分析
1生態健康養殖概述
查閱相關文獻研究報道,生態健康養殖,應是在嚴格遵循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畜牧生產等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禽畜生物學特性、生態環境影響、糞污處理等等前提下,借助先進的畜牧養殖技術和防疫實踐技術,而以生產健康、綠色、無公害的禽畜及產品為目標,著力追求安全、生態、優質、高效為內涵的健康養殖業。具體包含內涵,應有下面兩方面內容:一是畜禽養殖應不破壞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取得生產發展、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二是畜禽養殖應該提供衛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產品。符合這2個基本條件,才可以稱之為生態健康養殖。
2畜牧養殖于周邊環境的影響
2.1影響周邊生態環境。現階段,畜牧養殖漸成規模化發展,而產生的糞污數量更是與日俱增。但是,廢棄物處理設備水平低,糞污處理投入普遍不足,很多糞污被直接堆放在露天,或者被排放到溝渠荒坡中,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極壞,已成為鄉村污染的主要來源。2.2影響禽畜及產品質量。由于我國大部分養殖場企業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養殖數量及經濟效益,缺乏生態健康養殖的理念以及科學的養殖技術,加上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缺乏有效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與條件,一部分養殖場,亂用獸用生物制劑、添加劑、獸藥、防腐劑、抗生素等,甚至使用違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產品有害物質超標,不僅嚴重危害群眾健康,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損害了自身形象,無法出口國外、贏取外匯。2.3破壞其社會公共印象。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大提升民眾社會水平,居民對禽畜產品的需求由早先的量,逐漸向現在的質轉移。但是,近年來,市場上頻頻爆出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眾對畜牧產品質量的擔憂。加上,禽畜養殖衛生條件不盡如人意,現在社會對禽畜養殖業的認同度是越來越低。
3生態養殖與可持續發展
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一則保護了生態環境,二則促進畜牧業發展,確保畜產品安全,確保生態、經濟、社會等三大效益的綜合平衡。推廣生態養殖技術,能逐步擺脫產出低、風險高、污染嚴重、后勁不足等惡性畜牧經濟發展態勢。在幾年來的推廣實踐中,推廣生態健康養殖,能促進畜牧業向著效益更好、環境更優、前景更廣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靠攏。總而言之,生態健康養殖,是未來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是發展的后續保障。而確保畜牧業走得更高更遠,同樣需提升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水平。某種程度上分析,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生態有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摘要:2011年黃南州被省政府確立為全省有機畜牧業示范區,躋身全省四大現代農牧業示范區之列。通過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的共同努力,黃南有機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諸多制約持續健康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因此,針對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加強草原法律法規宣傳,理順草原管理相關部門關系,完善各項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執法體系,加強草原綜合治理以及加大草原保護力度等對策,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促進草場的永續合理利用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草原生態;有機畜牧;綜合治理
1生態有機畜牧業發展及草原生態保護現狀
1.1生態有機畜牧業發展現狀
全州總面積1.89萬km2,可利用草場面積15780km2。黃南州獨特的自然環境、原生態生產方式、天然無公害無污染草地狀態,呈現“北農南牧”區域布局,是青海省四大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之一,具有發展生態有機畜牧業的廣闊前景。澤庫縣、河南縣是世界教科文組織公認的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有著發展草地畜牧業的天然優勢,境內草原、牲畜實現國家有機認證全覆蓋,是全省有機畜牧業示范區。河南縣屬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澤庫縣認證為全國有機農業(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可利用草場面積15780km2。目前已打造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4個,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4個,省級“菜籃子”生產基地8個,農牧業龍頭企業19家,家庭牧場91家,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個,國家示范社2家,澤庫“拉格日”模式在全省推廣。以生態有機畜產品生產、特色生態種植業開發、全省健康生態養殖示范為重點的三大綠色生態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高原現代農牧業產業新體系加快形成。
1.2草原生態保護工作成效
生態畜牧業發展路徑與優勢
摘要:綠色循環經濟理念的提出,不僅要追求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也需要追求循環經濟發展目標。生態畜牧業是畜牧業發展響應循環經濟理念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以九寨溝地區為例,結合地區實際情況,提出幾點推進九寨溝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措施與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生態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徑;九寨溝
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不僅能夠針對各種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避免傳統畜牧業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可以推進生態畜禽產品的生產,使得產品附加值得以有效提升,增加養殖戶經濟收入[1]。畜牧業作為九寨溝地區農業發展支柱產業,也是九寨溝經濟建設、產業轉型的重要產業。在大力倡導綠色循環經濟的背景下,九寨溝畜牧業迫切需要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成為九寨溝畜牧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1立足地區實際,加強高原生態建設
發展生態畜牧業,生態環境建設是基礎所在。這就需要九寨溝生態畜牧業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全面加強高原生態建設,為生態畜牧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設施。九寨溝生態畜牧業應當始終堅持以保護為主的主要原則,同時采用保護與建設并舉的發展方案,綜合利用人工補種、圍封輪牧、休牧等手段,針對高原地區天然草場進行有效的保護,使得高原地區能夠逐步恢復自然生態。從建設層面來看,需要將圍封、保護作為主要的技術手段,堅持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的原則,促進高原生態環境的有效恢復。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全面開展高原生態化管理工作,綜合參考生態監測數據,針對高原地區的草場、森林進行系統的監管,采用季節休牧的方案,為高原生態提供充分的休養時間,進一步提升高原資源的利用效率。
2堅持健康養殖,開展畜禽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