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6:54: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山核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山核桃

探索山核桃潰瘍病害防控策略

摘要:介紹了山核桃潰瘍病的癥狀、病原、病程、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以為山核桃栽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核桃潰瘍病;發生;防治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是我國北亞熱帶地區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壽命長、產量高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山核桃潰瘍病(DothiorellagregariacankerofCarya)是山核桃的一種主要病害,近年來發生較為嚴重,特別是2002年春季,山核桃產區普遍發生該病。以寧國市為例,危害面積達到1.1萬hm2,其中嚴重危害面積0.2萬hm2,受病植株不僅影響當年的產量,而且削弱樹勢,導致結果樹木枝條早衰,部分幼樹死亡。現將該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癥狀

主要危害山核桃2m以下主干,發生嚴重時,可危害2m以上主干或大枝。初期枝干受害部位產生水漬狀病斑,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并逐漸擴展,后失水下陷,出現病菌褐色或黑色子實體。病部有時出現縱裂,皮層脫落。受病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爛部位有時深達木質部2~3cm。危害嚴重的樹干,由于病斑過大或病斑密集聯合,影響養分輸送,導致整株死亡。

二、病原

查看全文

山核桃潰瘍病發生及防治探索

摘要介紹了山核桃潰瘍病的癥狀、病原、病程、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以為山核桃栽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核桃潰瘍病;發生;防治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是我國北亞熱帶地區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壽命長、產量高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山核桃潰瘍病(DothiorellagregariacankerofCarya)是山核桃的一種主要病害,近年來發生較為嚴重,特別是2002年春季,山核桃產區普遍發生該病。以寧國市為例,危害面積達到1.1萬hm2,其中嚴重危害面積0.2萬hm2,受病植株不僅影響當年的產量,而且削弱樹勢,導致結果樹木枝條早衰,部分幼樹死亡[1]。現將該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癥狀

主要危害山核桃2m以下主干,發生嚴重時,可危害2m以上主干或大枝。初期枝干受害部位產生水漬狀病斑,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并逐漸擴展,后失水下陷,出現病菌褐色或黑色子實體。病部有時出現縱裂,皮層脫落。受病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爛部位有時深達木質部2~3cm。危害嚴重的樹干,由于病斑過大或病斑密集聯合,影響養分輸送,導致整株死亡[2]。

2病原

查看全文

山核桃蒲殼栽培秀珍菇技術分析

摘要:食用菌生長可分為人工培育和自然生長,當前人工培養秀珍菇主要是以果殼、蒲殼、山核桃樹枝為營養原料,對含水量及微量元素的要求較高,而以山核桃蒲殼為原材料進行培養可以弱化此類問題。文章主要是對以山核桃蒲殼為主要原料的秀珍菇栽培技術進行探析,經過多年實踐發現,山核桃蒲殼可以為秀珍菇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使其吸收更多營養物質,如果配比適宜,將使其有更高的鎖水性,進而提高秀珍菇的產量。利用山核桃蒲殼生產秀珍菇是一種創新型技術,不論是秀珍菇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還是對其長勢,亦或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都會帶來積極影響。在生產應用過程中要合理配比營養成分,調節適宜秀珍菇的酸堿度,嚴格規范操作秀珍菇,創造適宜秀珍菇生長的環境,切實提高栽培產量及品質。

關鍵詞:山核桃蒲殼;秀珍菇;人工培養;栽培技術;生態環境

以山核桃蒲殼為原料可以培育出高產量的菌菇,同時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促使農業生態發展平衡。在栽培秀珍菇時,應以農業生態化理念為基礎,保證栽培的秀珍菇擁有極高品質、綠色健康,且形成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環境。現就山核桃蒲殼為主要原料栽培秀珍菇技術加以總結。

1山核桃蒲殼培養方法

在新栽培技術出現以前,人工培養食用菌使用的培養基同樣與自然生態契合,涉及的原料有原木、稻草、木屑等。新栽培技術主要以山核桃蒲殼為營養基原料,屬于全新的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意義。據研究,山核桃蒲殼不僅可以提高秀珍菇的產量,還可以保證其健康生產,因為山核桃蒲殼具有殺菌能力,這與其自身堿性性質有關,也是防止病蟲滋生繁殖的有效手段之一[1]。為保證以山核桃蒲殼為原料提高秀珍菇產量及產菇效率,同時有效延長山核桃蒲殼的產菇時長,栽培時需合理搭配比例,制定嚴謹的方案,以供菌菇生長繁殖。經過多次試驗,安徽省績溪縣徽菜寶生物有限公司研究出產菇效果較好的配方,該配方使用的材料有山核桃樹枝屑、蒲殼、菌渣等。公司運用曬干、浸濕、發酵、滅菌等流程來栽培秀珍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為提高秀珍菇的生存率,確保秀珍菇產出率大于96%,將配料與水的比例控制為1∶1。在開展滅菌工作之前,調節環境的酸堿度,使pH在7.2~7.5,使得秀珍菇產菇時期延長2個月,產出的秀珍菇個小肉實,均勻秀美,達到了栽培技術應用效果。

2秀珍菇栽培技術

查看全文

剖析山核桃潰瘍病發生及預防措施論文

摘要:介紹了山核桃潰瘍病的癥狀、病原、病程、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以為山核桃栽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核桃潰瘍病;發生;防治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是我國北亞熱帶地區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壽命長、產量高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山核桃潰瘍病(DothiorellagregariacankerofCarya)是山核桃的一種主要病害,近年來發生較為嚴重,特別是2002年春季,山核桃產區普遍發生該病。以寧國市為例,危害面積達到1.1萬hm2,其中嚴重危害面積0.2萬hm2,受病植株不僅影響當年的產量,而且削弱樹勢,導致結果樹木枝條早衰,部分幼樹死亡[1]。現將該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癥狀

主要危害山核桃2m以下主干,發生嚴重時,可危害2m以上主干或大枝。初期枝干受害部位產生水漬狀病斑,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并逐漸擴展,后失水下陷,出現病菌褐色或黑色子實體。病部有時出現縱裂,皮層脫落。受病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爛部位有時深達木質部2~3cm。危害嚴重的樹干,由于病斑過大或病斑密集聯合,影響養分輸送,導致整株死亡[2]。

2病原

查看全文

黨總支在鎮七一表彰會發言3篇

第一篇

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鎮黨委召開的建黨93周年,表彰先進的紀念大會上,安排我村作黨建工作匯報交流,這是對我村黨的建設和各項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也是新的期待和從嚴要求。結合一年來的工作實踐,總結了三點基本認識:

一、抓好兩委班子建設,著力提高服務效能

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兩塊牌子,實際是一個班子,我村本屆兩委還缺編一人,要完成黨委、政府年度內的所有工作任務,處理好群眾的合理訴求,交一份黨員和群眾滿意的任職試卷,支部一班人的作用建設至關重要,兩委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至關重要。因此始終注重把兩委班子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好班子的工作作風和能力建設,努力增強班子的領導作用。一是加強學風建設,認真抓好班子成員的學習和教育,目的是提高對各項工作的執行能力;二是加強作風建設,深入實際,聯系群眾,堅持民主,強化責任,目的是按章辦事,清政廉潔;三是加強能力建設,使每個成員都能適應各自的各項工作,分工、分片不分家,團結協調,支委劉月萍同志身兼村委,無論工作量再大,從不抱怨一句,村委張一海同志,負責村委會最棘手的調解、綜治二項主要工作,一年調處矛盾糾紛27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班子成員在工作實踐中都能做到盡職盡責,全年各項工作任務沒有發生推諉和泄后的現象;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沒有特權,也不允許有特權。

二、抓好黨員隊伍建設,著力提升凝聚向心力

查看全文

林農產業致富管理論文

進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北斗彝族鄉,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恐怕就是那些林海一樣綿延的核桃林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北斗鄉“山定主、樹定根、人定心”,廣大林農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高漲,北斗鄉的林子綠了,產業興了,林農致富也有了盼頭。

2008年,北斗鄉發展核桃16.7萬畝,其中種植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大戶有2戶、500畝~1000畝的有4戶、100畝~500畝的有300多戶,戶均占有核桃56.3畝563株。僅核桃一項,人均收入就超過1800元。核桃成為富民興鄉的重要支柱產業,成為北斗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頂梁柱”和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明晰產權筑牢產業發展基礎

林業產權是森林經營管理和林業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只有產權明晰,林農真正成為森林的主人,他們才會珍惜并用心經營管理森林,不僅讓森林茂盛生長,而且還會想方設法讓森林成為他們的生存與致富之本。這是北斗鄉人的林改感悟。

過去,由于林業產權機制不活,北斗鄉與其他集體林區一樣,也存在著產權不清、經營主體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林業產業發展受到制約,林農的利益難以兌現。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林產業在山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廣大農戶“靠山吃山、靠山養山和靠山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然而,由于權屬不清,加之很多林農都抱有“與其等樹林成材后再賣,不如現在就攥著鈔票踏實”的心理,森林管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山是大家的,遇到亂砍濫伐不好管、不愿管,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象,就像村民對巡山護林員說的那樣:“那么多的山你們巡得過來嗎?管得住嗎?”

2006年4月,北斗鄉作為林權制度的先行者之一,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林改探索。變集體林權“公有”為“私有”的改革,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擁護。通過改革,全鄉明晰產權的林地面積達56.43萬畝,發放林權證3588本,確權率和發證率分別達99.9%。產權明晰后,廣大林農把“樹林子”當成“菜園子”自覺管護,造林、護林、用林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北斗鄉北斗村核桃種植大戶常永祥感慨:“以前不敢大膽發展核桃,因為權屬不清,萬一發展了今后又不是自己的怎么辦?現在,山林權屬明晰了,我們拿到了林權證,吃下了‘定心丸’,我們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也足了。我還想在核桃深加工上做文章,聯合核桃種植戶,建立加工企業和銷售體系,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經濟聯合體。”去年,常永祥僅僅核桃一項的收入就超過了40萬元,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泡核桃種植大戶。

查看全文

開展創新演說文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在座的同志們:

大家好!

今天能夠站在這里我感到非常高興,與大家共同探討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發展的話題。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推動又好又快發展”。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省市。市是省山核桃的主產地,山核桃年產量占了全國的70%。但是在前幾年,他們的銷售情況卻并不樂觀。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呀,很多消費者都覺得這個山核桃好吃,但是核桃殼卻很難咬開。如何才能打破這個制約銷售的瓶頸呢?經過一番思考,市想出了一妙招。這個妙招說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山核桃深加工的基礎上,把它稍稍砸碎,在吃的時候用手輕輕一掰就可食用,非常方便。這種山核桃一上市,立即受到了大家歡迎。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妙招,讓市當年就增收了3000多萬元。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如何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我們的企業如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個人如何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省市砸碎核桃增收的事情,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創新是進步的源泉!只有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才能不斷加快發展。正如同志所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也提出,全黨同志要“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踐行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而創新是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那么,何謂創新?創新就是站在上升、前進、發展的立場上,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安于現狀的舊觀念,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和壯大,實現事物的發展。創新要求敢于提出新問題、敢于解決新問題。

查看全文

山區農業機械論文

1寧國市山區農業機械發展現狀

1.1農業機械裝備總量大,山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特點鮮明

截至2014年底,全市擁有各類農業機械72800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8.47萬千瓦。山區特色農業機械裝備數量驚人,尤其是適合山區使用的高效植保機械更是達到13029臺,修剪機械達13021臺,茶葉機械達8093臺,飼草料加工機械達524臺,畜牧飼養機械達756臺,高壓水泵達18340臺,山核桃脫脯機達9295臺,竹加工機械達520臺,竹筍加工機械達110臺,農產品冷藏保鮮庫突破49000立方米。

1.2農業機械化作業整體處于中等水平,部分特色農業產業機械化水平高

截止2014年底,水稻、小麥、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69%,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為92.07%、17.72%、83.26%。山核桃、板栗等經果林植保、割灌(除草)、滴水灌溉基本實現機械化,山核桃脫脯、茶葉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山核桃、竹筍、食用菌保鮮儲藏基本實現機械化。山核桃(除采摘環節外)機械化水平達98%以上,茶業加工機械化水平達90%,毛竹初加工機械化水平達30%。標準化畜禽養殖配套機械設備、大棚蔬菜種植環控機械設備、中藥材收獲、烘干機械設備等正在應用發展。

2制約寧國市山區農業機械發展的因素

查看全文

縣林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持續推進國土綠化

(一)積極開展國土綠化。上半年,全縣共完成新增造林基地并落地上圖15600畝,是省下達計劃任務的166.7%其中油茶造林基地5200畝,是省計劃任務的104.0%;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0900畝,跡地更新4500畝。

(二)積極開展“萬樹”進村。2021年省“一村萬樹”行動計劃3個,我縣已完成文昌鎮光昌邊村、瑤山鄉天坪村、梓桐鎮梓溪村、中洲鎮中洲村、安陽鄉安陽村5個示范村的創建內容建設。共完成四旁植樹、通道綠化、新增綠地植樹32000余株;片林建設150畝,植樹12000余株。

(三)積極開展義務植樹。積極開展黨政領導義務植樹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通過互聯網領取植樹勛章等形式造濃植樹氛圍,全縣共開展各種形式義務植樹活動370余場次,參加人數18.9萬余人次,是計劃任務數的102.7%,完成種植各類苗木75.8萬株。

(四)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完成千島湖湖區周邊地區森林生態修復提升工程,并通過竣工驗收。不斷提升亞運賽道周邊森林生態景觀。積極開展全國森林經營試點,下達2021年森林撫育2萬畝和大徑材培育5千畝計劃,通過林相改造、撫育補植等方式精準提升我縣森林質量。

二、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查看全文

臨安區現代農林業發展分析

摘要:為了深入貫徹中央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臨安區農林業現代化建設,運用SWOT分析法,對臨安區現代農林業發展優勢、劣勢、機遇、威脅進行科學分析,通過構建戰略矩陣,提出政策建議,以期對臨安區農林業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臨安區;現代農林業;SWOT分析;戰略

1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麥肯錫提出的將發展戰略與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的分析方法[1],包含優勢、劣勢、機會、威脅4部分。1.1優勢。1.1.1地理區位和自然條件優勢。臨安區位于杭州市城西科創大走廊西段,距離杭州主城區55km,位于長三角3小時交通圈、旅游圈、經濟圈、文化圈內,居于名城(上海)、名湖(西湖)、名山(黃山)國際黃金旅游線中間。2017年8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浙江省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臨安區境內有錢塘江和太湖2大水系的源頭,擁有天目山、清涼峰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76.6%,生態環境優良,是首批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市,擁有“國家級生態市”“中國最美城鎮”“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杭州后花園”“綠色硅谷”“生態科技市”等稱號。臨安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緣,屬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特別適合山核桃、竹筍、小番薯、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經濟作物的生長。1.1.2農業發展基礎優勢。2017年,臨安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94億元,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突破30億元,帶動農民增收超3億元,位列“農產品電商50強縣”第4位。農林業生產保持較好發展勢頭,糧食生產保持穩定,面積、產量實現雙增,686.66hm2糧田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認定,全區糧食種植面積9273.33hm2,產量5.56萬t;完成退化竹林改造1733.33hm2,完成山核桃生態化經營1666.66hm2,實施自然落果面積4000hm2,推廣張網采收面積1133.33hm2。全區10億元以上產業2個,其中竹筍產量22.28萬t,產值12.99億元,肉類產量3.41萬t,畜牧業產值10.3億元,生豬規模化比例達到85%;5億元以上產業2個,其中山核桃產量1.21萬t,產值7.32億元,蔬菜產量20.99萬t,產值6.26億元。全區花卉園藝產值4.25億元,水果產量、產值雙增,茶葉產值3.52億元,七大主導產業總產值48.3億元,水產、中藥材、蠶桑、香榧等產業穩步發展。1.1.3區域品牌優勢。近幾年,臨安區圍繞山核桃“亮牌”,不斷擴大“臨安山核桃”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2018年,臨安被列為全國經濟林區域特色品牌建設試點單位,“臨安山核桃”被評為“浙江省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順利通過了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在2018年中國果業品牌大會上,“臨安山核桃”以24.95億元評估價值摘得堅果類桂冠。2019年1月,臨安山核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同時,依托區域內主導優勢產業,“天目雷筍”“天目筍干”“天目青頂”3大區域公共品牌也在進一步做大做強,其中“天目青頂”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1.1.4科技人才優勢。臨安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深化人才體制改革的指示精神,積極開展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工作,并于2016年5月在全省率先實施首席農技推廣專家制度。通過聘請茶葉、山核桃、森林病蟲害治理等領域12名首席農技推廣專家,以“專家+科技工作者+基層人員”模式組建130余人專家團隊,實現跨部門、跨專業、跨區域聯合協作,充分發揮農林科技人才在鄉村振興和科技興農戰略中的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首席專家團隊共舉行各類農技培訓班68場、專題講座14次,有效解決農技問題2000余個,團隊成員申報發明專利和實用技術專利15項,發行各類專著10部,獲省農技、市先進科技工作者、市成績突出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3人。1.2劣勢。1.2.1土地資源稀缺。臨安是典型的山區,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全區耕地面積28686.66hm2。其中,水田面積22973.33hm2,占耕地面積的80%;旱地面積5713.33hm2,占耕地面積的20%;全區水田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丘陵崗坡、低山丘陵緩坡,占土壤總面積9.7%;全區旱地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斜坡和陡坡,占30%以上,以紅壤、黃壤類型的土壤為主,呈酸性,水分和養分流失嚴重,抗旱能力差[2]。1.2.2農業基礎設施差、設施農業水平低。剔除坡度和城市規劃區建設等因素,臨安區適宜建高標準農田區塊面積僅15333.33hm2。截止到目前,全區已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面積14066.67hm2,僅占全區耕地面積48%,近半面積耕地路、溝渠、灌溉、電力等基礎農業設施薄弱。同時,已建成基地設施農業水平低,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弱,農業發展機械化水平低[3]。1.2.3農村勞動力短缺。2017年全區農業從業人員27.68萬人,比2012年下降了0.54萬人。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761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01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加劇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業從業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農忙時常出現用工難問題。1.2.4土地流轉困難。臨安區耕地資源稀缺,土地流轉成本日益增加,阻礙了農業規模化進程。同時,土地供求信息未得到有效溝通,存在需求方土地需求得不到滿足,供應方卻出現土地拋荒現象。即使已經完成土地流轉,也存在土地供應方違約,變相漲地租現象,土地流轉穩定性差,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1.2.5經營主體綜合能力有待提升。農業發展停留在小而散階段,缺乏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程度低,整體實力不強,跨區域合作少,覆蓋面窄,服務水平和效益低。家庭農場主體多為返鄉創業農民,農場前期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投入資金短缺。同時,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缺乏科技創新內在動力,科技創新成果質量和轉化率亟待提高。1.3機遇。1.3.1國家政策支持。從2006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行全面部署,提出打破我國城鄉二元經濟體制,推動城鎮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政策,到2019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歷來是國家關注的重點熱點,在良好的大環境下,對臨安區農林業快速全面發展是很好的機遇。1.3.2臨安區區委區政府重視。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浙江省現代農業園區和杭州美麗農業建設的新要求,結合臨安區“三化”發展和“建設美麗幸福新臨安”的總體部署,臨安區委區政府制定了《臨安區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2018—2020年)》,明確了3年的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對3年目標任務進行進一步細化分解,制定了《關于實施“一園二區三帶”建設推進都市型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2020年)》。旨在通過3年建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特色農業發展引領區和森林生態發展引領區,培育森林旅游康養景觀帶、農業休閑觀光景觀帶和農事體驗創意景觀帶,全力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強區的轉變。1.3.3市場需求日益增加。隨著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態觀光、果蔬采摘、休閑垂釣等都市型休閑農業日益受到城市居民的喜愛。在夏季,臨安區民宿、農家樂等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火爆狀態,據統計,2017年臨安區共接待游客1466萬人次。1.4威脅。1.4.1假冒產品涌現。截至目前,臨安區農業有了長足發展,茶葉、筍干、山核桃、小番薯、高山蔬菜等產業發展前景良好。但由于缺乏原產地、品牌保護意識等各種因素,假冒產品涌現,“海南小番薯”“安徽小番薯”等外地番薯大量涌入臨安區,以“天目小番薯”品牌對外進行出售,嚴重擾亂本地銷售市場。針對這種亂象,當地薯農無能為力,甚至一部分薯農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也加入外地番薯販銷大軍中。1.4.2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產業現代化目標,周邊區縣農業發展步伐也大步邁進,涌現出一批批規模大、設施化應用率高、技術應用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農業園區,臨安農業要在同質競爭中站穩腳步,還需進一步找準定位,利用好自身優勢,做好特色農業的文章。1.4.3缺乏三產融合發展政策“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產業興旺”不能局限于一產農業的發展,而應著眼于接二連三、一二三產融合、功能多樣的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與興旺,體現現代農業3大體系,即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機結合的產業發展與興旺。但二三產發展過程中,存在用地指標缺乏等問題,缺乏具體的政策扶持,園區內設施用房、管理用房、三產用房得不到有效保障。

2發展戰略

臨安區現代農林業發展戰略可分為發展型戰略、扭轉型戰略、多樣化戰略、防御戰略[4]。發展型戰略指在發揮好優勢條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外部機遇進行快速發展的戰略。主要包括:1)利用自身優勢及良好政策,擴大產業規模,快速占領市場份額;2)做強農業區域品牌,擴大影響力。扭轉型戰略指在合理規避和彌補自身不足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外部機遇,化劣勢為優勢,進行快速發展的戰略。主要包括: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設施農業財政投入;2)配套農村醫療、就業、教育資源,促進人口由城市向農村轉移;3)加強土地流轉的管理和監督,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增強農民土地流轉意識,減少矛盾糾紛。多樣化戰略指在利用好優勢條件的同時,充分規避和減少外部威脅,獲得快速發展的戰略。主要包括:1)加強原產地保護,進行防偽商標注冊管理;2)實行產品差異化、特色化策略,提高市場競爭力;3)推行“互聯網+農業”,讓產品走出去。防御戰略指在充分避免和改進內部不足的同時,合理規避和減少外部威脅,獲得快速發展的戰略。主要包括:1)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實現農業生產高效化、集約化、標準化建設;2)培育龍頭企業;3)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