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03:22: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日光溫室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日光溫室建設

區長在日光溫室建設會講話

同志們:

上半年,全區各級干部,特別是鄉鎮村組、幫扶工作隊和農口部門的干部在日光溫室建設上確實用了心、吃了苦,流了汗,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全區日光溫室建設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建設進度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區上年初確定的總體進度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形勢嚴峻,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還需要在今后的兩個多月工作中迎頭趕上。從總體情況來看,突出表現在:

一是總體建設進度拖后與各鄉鎮之間不平衡的問題同時存在。根據區紀委、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室等部門實地逐棚核查,截止7月2日,全區完成墻體和開始扣棚的日光溫室只占任務的51.34%,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7月底完成墻體建設70%的目標要求,尚欠任務的18.66%,離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尚欠48.66%。各鄉鎮之間建設進度很不平衡,全區日光溫室開工建設面積不足任務的60%,38個鄉鎮中目前已完成墻體面積占建設任務80%以上的鄉鎮有3個(、、謝河鎮),任務趕上進度的鄉鎮只有5個,大部分鄉鎮完成任務在40%-60%之間,還有3個鄉鎮(韓佐鄉、西營鎮、洪祥鎮)完成任務還不到30%,完成任務最好的達116.8%,已全面完成了墻體建設任務,最差的鄉鎮韓佐鄉只完成墻體建設任務的16%。

二是扣棚準備工作滯后與技術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同時存在。部分鄉鎮對日光溫室建設中當年建棚、當年扣棚、當年定植、當年見效認識不明確,只重視日光溫室墻體建設,對扣棚定植、品種選擇、茬口安排等工作安排滯后,進展緩慢;一些鄉村集中建設的溫室,雖然墻體已完成,但至今權屬尚未落實到農戶。落實到戶中的一部分也存在由于農戶無力承擔后期投入或勞動力不足而無法進行中后期建設及生產管理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及時扣棚、定植。現在馬上要進入7月下旬,種植舊棚的農戶已經對前茬種植的品種進行了育苗,部分溫棚甚至已經定植,而新建溫室由于建設進度緩慢不能及時扣棚,造成了茬口安排、品種選擇、定植生產等方面的滯后;已扣棚的溫室大部分還沒有種植,育苗、技術服務等后續工作跟不上,對發揮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三是一些鄉鎮工作方法簡單、發動群眾不充分與工作不實的問題同時存在。部分鄉鎮存在領導力量不足,宣傳發動不及時,工作措施不得力的問題,部分原計劃建棚的農戶思想仍然處于搖擺狀態,近期又為農忙時節,缺乏勞動力,難以進行溫室建設;部分鄉鎮把日光溫室建設看作是向上級交差,應付組織,能拖一天算一天,種上多少算多少,沒有真正把日光溫室當作一個產業來抓;一些鄉鎮為了完成建設任務,不切實際地提高補助資金標準,并且補貼數額互相攀比,但資金來源沒有著落,承諾無法兌現,群眾怨言很大,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更不要說去做群眾工作,說服群眾。因此出現了報表與實際進度不符,個別鄉鎮存在虛報現象,在棚的數量和棚的大小上做文章,報表數據不實,與核查數據不符的現象。

四是生產規模小、市場開拓能力不夠與品牌培育不足的問題同時存在。全區現有日光溫室4.65萬畝,但大部分鄉鎮沒有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格局,仍然是分戶生產,各戶產品直接進入市場,很難保證品質的一致性,也難以實施品牌戰略;同時由于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加工和保鮮貯運相對滯后,產品運銷普遍存在不分等級、混合裝運的問題,缺乏必要的整理和分級加工,尤其是缺少大型出口營銷企業,與現代銷售和消費不相適應,制約著日光溫室產業的快速發展,致使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漸突出,影響了產品品牌的培育和市場的競爭力。

查看全文

全市日光溫室建設會上的講話

繼5月24日在涼州區召開全市日光溫室建設現場會議之后,時隔不到一月,今天我們再次組織三縣區的同志,特別是民勤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和重點村的干部,到*縣華藏寺、松山鎮現場觀摩日光溫室建設情況,目的就是讓大家通過實地觀摩,真正有所啟發、有所震動,進一步推動日光溫室建設工作。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確定,2010年前,在涼州區和民勤縣以2003年農業人口為基數,戶均建成一座日光溫室,共20.53萬畝,其中今年項目下達日光溫室建設任務6.73萬畝。年初市上考慮到近兩年工作推進的力度和群眾的接受程度,將任務調減為4.1萬畝進行了分解。但從目前進展情況看,進度還很不理想。至6月15日,全市設施農業開工面積29335畝,占任務的71.5%,其中日光溫室10869畝,占任務的26.5%。分縣區的情況是:涼州區設施農業開工面積13919畝,占任務的69.6%;其中日光溫室5990畝,占任務的30%;*縣開工面積4847畝,占任務的80.1%,其中日光溫室2655畝,占任務的44.1%;古浪縣開工面積5668畝,占任務的81%,其中日光溫室1196畝,占任務的17.1%;民勤縣開工面積4901萬畝,占任務的61.1%,其中日光溫室1028萬畝,占任務的12.9%。目前,日光溫室建設差距較大的還是民勤縣和古浪縣。

上午,我們看了華藏寺、松山鎮的5個日光溫室示范點,深受啟發和教育。在這些高海拔的冷涼山區,在過去傳統農業條件都非常差的地方,日光溫室長勢良好,經濟效益可觀,群眾發展日光溫室的熱情持續高漲,日光溫室已成為當地群眾抗旱節水、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縣作為一個半農半牧區,能夠在日光溫室建設上取得如此大的進展和成效,和其他縣區尤其是民勤縣的一些鄉鎮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總結*縣的做法經驗,對于推動全市日光溫室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三個問題:

一、看華藏、看松山,我們應該看到什么?

今天我們看了華藏寺和松山兩鎮的日光溫室建設,我們應該既要看到表象,就是*縣發展日光溫室的規模和強勁勢頭,更要看到本質,就是這種發展規模與勢頭背后所蘊藏的干部群眾苦干實干的可貴精神。我覺得應該至少看到這樣五個突出的方面:

查看全文

全縣日光溫室建設暨抗旱救災現場推進會講話

一、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取長補短,采取有力措施,促進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

早上縣上四大班子領導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參觀了華藏寺、松山鎮和東大灘鄉七個點的農業和農村工作,這七個點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是全縣進行全面抗旱救災的典型。松山鎮最大的特點是順應群眾意愿,廣泛發動和積極組織群眾參與抗旱救災,政府因勢利導,創新機制體制,不斷擴大規模效益,初步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山區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也為抗旱救災創出了一條新的路子。東大灘鄉在應對困難和挑戰時,振奮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干部和群眾一起發揚了抗旱救災的愚公精神,面對大面積的干旱,干部和群眾一起提水澆地這種精神可佳。我認為當前抗旱增收的路子主要有:一是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二是調整種植結構,到六月份雨季種草;三是大力發展暖棚養畜提高經濟效益。我們要在發展設施農業和抗旱方面大力借鑒松山鎮的經驗,希望大家通過這次考察回去以后深入學習,認真思考,并結合各自的實際進行實踐和探索。

二、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知難而進,確保農牧民收入穩定增加

(一)對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形勢的基本估價。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要求,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十四屆四次全委擴大會、經濟工作會、農業暨扶貧開發工作會和項目工作會的精神,始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在首位,農口部門和各鄉鎮齊心協力、精心組織、強化責任、把握重點、狠抓落實。農業和農村工作總體來講開局良好,進展順利,一些涉農重點工作還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安排部署快,組織實施早。縣委、縣政府及時安排各項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及早組織實施,各項農村工作順利推進,春耕備耕有序開展,特別是日光溫室建設比預想的要好。二是分解細化任務目標,責任不斷靠實。各鄉鎮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各項安排部署的要求,把農業重點工作都分解到人、責任到頭,強化措施抓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三是廣泛發動群眾,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漲,特別是在日光溫室建設和地膜洋芋種植上表現尤為突出。四是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群眾情緒比較穩定,抗旱救災的精神和信心比較大。五是在日光溫室建設的機制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引導群眾的措施和方法得當,個別鄉鎮在重點工作、體制和機制方面有創新和重大的突破。

雖然如此,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形勢十分嚴峻,農牧民增收的難度在不斷加大,客觀和主觀制約因素也在不斷加大。一是持續的干旱給農業和農村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和壓力,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難度,返貧面在進一步的擴大。主要表現在7萬多人和10萬多大小畜的飲水發生困難,盡管三次下拔救災資金340多萬元,同時解決日光溫室建設資金100多萬元,政府直接投入“三農”工作的資金達450多萬元,但持續的干旱和不可預測的因素仍然在增加,抗旱救災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如果在5月20日前沒有有效的降水,地膜洋芋必定會減產甚至絕收。二是日光溫室建設和重點工作進度不平衡。個別鄉鎮的重點工作進展比較緩慢,措施不力,方法不新,辦法不多。個別鄉鎮產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栽培食用菌和暖棚養畜上,群眾積極性不高。三是面對嚴重的干早,部分鄉鎮干部手足無措,等待觀望,畏難松動。四是科技服務不到位。科技人員不能到一線及時指導農民的工作。五是干部的作風還不夠扎實。主要表現在對縣情吃的不透,對旱情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等。

(二)圍繞一條主線,把握三個重點,實現三個確保,點面結合,全力推進農業和農村各項任務順利完成。一條主線就是抗旱救災,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三個重點是完成6000畝日光溫室建設任務、6萬畝地膜洋芋種植和5000畝的梯田建設任務。三個確保是確保今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的農業農村各項重點任務的全面完成、確保農牧民在大災之年收入不減、確保農牧民情緒穩定,農牧區社會政治穩定。

查看全文

溫室產品銷售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日光溫室產品銷售,建立高效便捷穩定的日光溫室產品銷售渠道和網絡,推動全縣日光溫室產業化經營進程,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批轉市商務局關于加強日光溫室產品銷售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本著"政府引導、市場帶動、效益驅動、農民主動、科技推動"的原則,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日光溫室產品營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日光溫室建設是推進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實現節水減地、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機結合點,也是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現代設施農業,推動農業經濟結構戰略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最有效的戰略舉措之一。產品市場銷售是日光溫室產業取得效益的末端環節,也是將生產要素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環節。目前,我縣日光溫室種植面積已初具規模,未來幾年,種植面積將更進一步擴大。大規模建成日光溫室后,如何確保產品銷售,將成為當前和今后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生產能否取得效益或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根本上要看能否抓住市場、占領市場。因此,日光溫室產品銷售工作不僅直接關系著日光溫室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其效益的高低更直接關系著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順利推進。相關部門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認識日光溫室產品營銷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日光溫室產品營銷工作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二、健全完善營銷體系,培育市場營銷主體

1、鼓勵發展龍頭企業。有關部門要盡快研究制訂日光溫室產品營銷激勵政策,積極扶持、培育、壯大現有的華偉蔬菜保鮮有限公司等日光溫室產品運銷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在銷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農口各部門要整合國家和省上在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和市場建設等方面的相關資金,積極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日光溫室產品加工運銷項目建設,力爭到2010年,在日光溫室優勢產區,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恒溫保鮮庫4處以上,產品分級包裝上市率達到50%以上,配置功能先進的冷藏運輸車輛10輛以上。并從育苗基地、凈菜鮮儲、配菜加工、分級包裝、遠程運銷等環節入手,探索完善訂單、定點、合同銷售機制,加快推行"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龍頭企業對產業的服務功能,切實增強龍頭企業對日光溫室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

2、規范發展合作組織。按照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原則,鼓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人員等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蔬菜產業協會。農牧、供銷、商務、民政等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和幫助各類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開展工作,完善和規范運行機制,使其充分發揮在市場開拓、信息服務、價格調控、品種推廣、業務培訓、行業自律、維護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查看全文

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鄉鎮)

近年來,**市堅持“建大龍頭、帶大基地、興大產業、占大市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立足區域特色優勢,把日光溫室蔬菜產業作為調整種植結構、提升種植效益的突破口來抓,多年堅持財政資金扶持,部門跟蹤服務,技術人員包片指導,使日光溫室產業逐步培育成為農戶的增收主業。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溫室4679座、5495畝,帶動全市5600多戶農戶從事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種植與銷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溫室蔬菜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條龍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格局。20*年,全市日光溫室蔬菜實現經濟收入2500多萬元,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4.5%。**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區域優勢發展基地,找準突破口培育支柱產業

**市從1998年開始,持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適應性和戰略性調整。在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緊緊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兩個市區市場需求空間大的優勢,從1999年開始,在已有部分農戶種植一代日光溫室經驗的基礎上,集中連片規模發展二代日光溫室,當年投資760萬元,在赤金鎮和平村、營田村、**鎮南門村等片區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1295座,并全部落實到戶,當年成功試種出9大類、15個新品種的日光溫室蔬菜,棚均收入達到4000余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生產、當年取得經濟效益的目標,使廣大種植戶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堅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鄉鎮發展日光溫室產業的信心和決心。由于二代日光溫室空間大、立柱少、采光儲熱保溫性能好,很快被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溫室。經過99年到2001年連續三年的建設,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4*9座、5180.4畝,改造一代日光溫室298座,建成赤金鎮西湖、營田、和平和**鎮河西、中渠、東渠、南門兩個千畝以上的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帶,基地規模逐年發展壯大。

二、落實政策完善配套設施,夯實基礎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多年來,**市在日光溫室的打建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上,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效益的原則,采取市、鄉、村補貼貸款利息、定棚補助資金、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采購建設物資、統一架設灌溉設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對全市集中連片的4000多座日光溫室進行了田間道路、水、電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日光溫室生產效益和科技含量,從2001年開始推廣應用日光溫室有機質無土栽培技術,堅持每年為每座機質改造溫室補助800元扶持資金,并固定專門的技術人員,常年堅持在基地劃片包棚開展技術服務,逐棚指導改造建設和種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機質無土栽培溫室677座、880畝,20*年畝效益達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鎮和平村、清泉鄉躍進村、**鎮河西村、北門村4個有機質栽培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小區,在新老市區市場設立了無公害蔬菜銷售專柜,組織開展了日光溫室蔬菜產地認證和產品論證,使全市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向無公害方向發展。今年,我們將繼續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計劃再改造機質栽培溫室154座、200畝。

三、加強科技指導服務,穩步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查看全文

縣委副書記在農業技術培訓會講話

同志們:

在全面推進重點治理的關鍵時期,縣委、縣政府決定舉辦這次全縣鄉鎮主要領導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班,主要目的是貫徹市委肖書記來調研講話精神,針對當前重點治理的嚴峻形勢,解決日光溫室建設中干不干、為誰干、怎么干的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規劃、群眾主體、典型示范、穩步推進、加快建設、突出效益的原則,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足干勁,確保今年溫棚、暖棚建設任務不折不扣完成。

實施重點治理以來,鄉鎮領導干部作為設施農業建設的主要組織實施者、技術指導者和宣傳發動者,在重點治理中承擔著比一般領導干部更多的責任,吃的苦多,流的汗多,大家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工作作風和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縣委縣政府也是充分肯定的。目前,我縣日光溫室建設經過幾年的發展,已進入科學推進的關鍵轉折期,日光溫室種植技術逐步規范,效益逐步提升,群眾參與建棚的積極性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這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重點治理的任務、群眾節水增收的愿望相比差距還很大。非常有必要舉辦這樣一個培訓班來進一步統一思想、提升素質,掌握技能、增強本領,科學穩妥地推進設施農業發展。

一、認清形勢,找準差距,充分認識舉辦培訓班的重要意義

1、舉辦培訓班是適應當前重點治理形勢的需要。當前已進入6月份,全年工作時間近半,但目前日光溫室建設形勢嚴峻,開工建設的溫棚暖棚面積僅占任務的34%,與其他縣區相比,較涼州區開工面積占任務41.5%,古浪占57%,天祝占61%,天祝哈溪鎮一個村就建了400多座日光溫室,而我縣日光溫室開工面積只有500多畝,不足任務的10%。在三縣一區我們的整體進度位居全市末位,在空棚消除上力度不大,還有915座空棚問題沒能實實在在的解決,個別鄉鎮今年溫室建設至今還是空白。市上把我縣作為重點治理的重點區域,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而我們當前的工作進展卻與總理的關懷與省市期望與要求有很大差距,對此我們必須要有十分清醒的認識,通過這次技術培訓班,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技術要求,下大功夫、花大氣力加快建設進度,盡快打開工作局面,再掀日光溫室建設新高潮。

2、舉辦培訓班是貫徹市縣現場會議精神的需要。5月24日召開了全市日光溫室建設現場會,6月2日召開了全縣日光溫室建設現場會,當天市委肖書記調研我縣日光溫室建設,明確要求要舉辦專門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日光溫室建設、栽培技術培訓班。兩次會議深刻分析了當前日光溫室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下一步重點治理和日光溫室建設進行了安排部署,鄉鎮領導干部是實施規劃、指導鄉鎮日光溫室建設的主導力量,要認清形勢、明確要求,通過學習培訓,進一步提升能力水平,解決突出問題,促進當前工作,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查看全文

做好空置日光溫室恢復生產通知

各市、縣(區),自治區有關部門:

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把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擺在“三農”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和基地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和示范引導,全區設施農業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各縣(市、區)都存在少部分日光溫室沒有正常投入生產或空置撂荒的現象,直接影響到設施農業整體效益的發揮。為了認真解決日光溫室空置浪費、恢復生產問題,切實發揮投資效益,提高土地、設施等資源利用率,促進現代設施農業健康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緊急行動

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分析區情,審時度勢,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我區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選擇。經過5年多的艱辛努力,全區設施農業總規模突破100萬畝,不僅成為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也成為西部乃至全國“三農”工作關注的亮點。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各縣(市、區)已建成的日光溫室受各種因素影響,有的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后屋面坍塌、墻體受損嚴重;有的建設標準低、棚體質量差,基礎設施不配套;有的經營主體(特別是企業和農民種植大戶)缺乏后續生產資金投入;有的規劃論證不夠科學合理,選址不當,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土地鹽漬化嚴重等,導致少部分日光溫室沒有或無法投入生產,出現了空置、閑置、撂荒或種植糧食作物的現象。這些空置的日光溫室,不僅造成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極大浪費,而且直接影響到投資成本的回收和珍貴土地資源的科學利用,既給今后設施農業發展制造了障礙,也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恢復空置日光溫室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緊急行動,迎難而上,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計促進空置日光溫室盡快復產,推進全區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再上臺階。

二、明確任務,扎實推進

冬春時節是一年中設施果菜價格相對最好、市場最旺、收益最大的時節,是全面恢復空置日光溫室生產的有利時機。各市、縣(區)要明確任務,緊急行動,搶抓農時,不誤戰機,必須確保今年秋冬茬恢復60%空置日光溫室生產,明年早春茬恢復全部空置日光溫室生產,并將定植的所有日光溫室前的陽畦地全部進行種植,投入生產。2012年全面完成危舊和不達標空置日光溫室的改造、維修和加固任務,并全部恢復生產,在全區范圍內徹底消滅空棚。

查看全文

鄉鎮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

近年來,**市堅持“建大龍頭、帶大基地、興大產業、占大市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立足區域特色優勢,把日光溫室蔬菜產業作為調整種植結構、提升種植效益的突破口來抓,多年堅持財政資金扶持,部門跟蹤服務,技術人員包片指導,使日光溫室產業逐步培育成為農戶的增收主業。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溫室4679座、5495畝,帶動全市5600多戶農戶從事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種植與銷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溫室蔬菜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條龍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溫室蔬菜實現經濟收入2500多萬元,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4.5%。**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區域優勢發展基地,找準突破口培育支柱產業

**市從1998年開始,持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適應性和戰略性調整。在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緊緊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兩個市區市場需求空間大的優勢,從1999年開始,在已有部分農戶種植一代日光溫室經驗的基礎上,集中連片規模發展二代日光溫室,當年投資760萬元,在赤金鎮和平村、營田村、**鎮南門村等片區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1295座,并全部落實到戶,當年成功試種出9大類、15個新品種的日光溫室蔬菜,棚均收入達到4000余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生產、當年取得經濟效益的目標,使廣大種植戶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堅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鄉鎮發展日光溫室產業的信心和決心。由于二代日光溫室空間大、立柱少、采光儲熱保溫性能好,很快被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溫室。經過99年到2001年連續三年的建設,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4049座、5180.4畝,改造一代日光溫室298座,建成赤金鎮西湖、營田、和平和**鎮河西、中渠、東渠、南門兩個千畝以上的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帶,基地規模逐年發展壯大。

二、落實政策完善配套設施,夯實基礎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多年來,**市在日光溫室的打建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上,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效益的原則,采取市、鄉、村補貼貸款利息、定棚補助資金、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采購建設物資、統一架設灌溉設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對全市集中連片的4000多座日光溫室進行了田間道路、水、電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日光溫室生產效益和科技含量,從2001年開始推廣應用日光溫室有機質無土栽培技術,堅持每年為每座機質改造溫室補助800元扶持資金,并固定專門的技術人員,常年堅持在基地劃片包棚開展技術服務,逐棚指導改造建設和種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機質無土栽培溫室677座、880畝,2004年畝效益達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鎮和平村、清泉鄉躍進村、**鎮河西村、北門村4個有機質栽培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小區,在新老市區市場設立了無公害蔬菜銷售專柜,組織開展了日光溫室蔬菜產地認證和產品論證,使全市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向無公害方向發展。今年,我們將繼續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計劃再改造機質栽培溫室154座、200畝。

三、加強科技指導服務,穩步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查看全文

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探討

摘要: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較磚混結構日光溫室在土質選擇,溫室間距等方面存在差異。文章根據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特點與要求進行分析總結,提出該型日光溫室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步驟。

關鍵詞:溫室群設計原則;場地選擇;建筑組成和布局

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是內蒙古赤峰地區推廣面積最廣的日光溫室類型,具有保溫性好、成本低、蓄熱性強,冬季覆蓋棉被不加溫可生產果菜類蔬菜等優點,但也存在著占用土地多、土制后墻體不堅固等缺點。因此,在設計規劃集中連片的溫室群時,要考慮到該型溫室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規劃,為溫室生產、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1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原則

1.1基本農田保護原則

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文件要求,日光溫室群規劃建設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嚴禁占用基本農田。

查看全文

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

近年來,玉門市堅持“建大龍頭、帶大基地、興大產業、占大市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立足區域特色優勢,把日光溫室蔬菜產業作為調整種植結構、提升種植效益的突破口來抓,多年堅持財政資金扶持,部門跟蹤服務,技術人員包片指導,使日光溫室產業逐步培育成為農戶的增收主業。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溫室4679座、5495畝,帶動全市5600多戶農戶從事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種植與銷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溫室蔬菜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條龍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溫室蔬菜實現經濟收入2500多萬元,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4.5%。玉門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區域優勢發展基地,找準突破口培育支柱產業

玉門市從1998年開始,持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適應性和戰略性調整。在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緊緊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兩個市區市場需求空間大的優勢,從1999年開始,在已有部分農戶種植一代日光溫室經驗的基礎上,集中連片規模發展二代日光溫室,當年投資760萬元,在赤金鎮和平村、營田村、玉門鎮南門村等片區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1295座,并全部落實到戶,當年成功試種出9大類、15個新品種的日光溫室蔬菜,棚均收入達到4000余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生產、當年取得經濟效益的目標,使廣大種植戶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堅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鄉鎮發展日光溫室產業的信心和決心。由于二代日光溫室空間大、立柱少、采光儲熱保溫性能好,很快被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溫室。經過99年到2001年連續三年的建設,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4049座、5180.4畝,改造一代日光溫室298座,建成赤金鎮西湖、營田、和平和玉門鎮河西、中渠、東渠、南門兩個千畝以上的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帶,基地規模逐年發展壯大。

二、落實政策完善配套設施,夯實基礎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多年來,玉門市在日光溫室的打建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上,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效益的原則,采取市、鄉、村補貼貸款利息、定棚補助資金、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采購建設物資、統一架設灌溉設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對全市集中連片的4000多座日光溫室進行了田間道路、水、電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日光溫室生產效益和科技含量,從2001年開始推廣應用日光溫室有機質無土栽培技術,堅持每年為每座機質改造溫室補助800元扶持資金,并固定專門的技術人員,常年堅持在基地劃片包棚開展技術服務,逐棚指導改造建設和種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機質無土栽培溫室677座、880畝,2004年畝效益達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鎮和平村、清泉鄉躍進村、玉門鎮河西村、北門村4個有機質栽培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小區,在新老市區市場設立了無公害蔬菜銷售專柜,組織開展了日光溫室蔬菜產地認證和產品論證,使全市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向無公害方向發展。今年,我們將繼續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計劃再改造機質栽培溫室154座、200畝。

三、加強科技指導服務,穩步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查看全文